第五百九十一章 转封 下

熊槐话音一落,一直在一旁静观封君表态的景鲤,一听楚王心中冒出坚守淮北的心思,顿时心中一急,立即开口劝阻道:“大王,行军作战必先立于不败,而后寻求可胜。若是意气用事,弃守淮水而与各国在淮北决战,此事万万不可。”

接着,事关切身利益的淮南的钟离君等人跟着开口道:“大王,令尹所言极是,弃守淮水之事绝不可行。”

江汉的封君更加担心一旦淮北失利,楚王会将江汉的兵力调往淮北,从而造成江汉空虚,给秦国以可乘之机。于是,以叶公为首的封君们纷纷应道:“大王,臣亦以为现在坚守淮北的策略为佳,而在淮北与各国决战十分不妥,请大王不必迟疑。”

随着群臣的开口,乔君与养陵顿时脸色变得苍白,似乎他们已经被抛弃了。

此时,熊槐听着群臣的话,顿时点了点头,无论乔君有什么想法,但是群臣开口之后,他们俩就与其他封君割裂开来。

现在,熊槐无论想做什么,接下来,其他封君都无话可说。

想着,熊槐便重新看向下方面色苍白的二人,缓缓开口道:“乔君,养陵君,寡人乃是楚国之君,不仅肩负着淮北百姓,同样也肩负着淮南,江汉,以及江南。故而,寡人必须顾全大局,需要有所取舍。这次灭越各国来伐,算是寡人对不住二位贤卿。

但是,为了做出补偿,弥补二位贤卿尽忠职守,寡人有两个选择给二位贤卿,卿等可任选其一···”

顿了顿,熊槐在群臣的注视中,缓缓开口道:“这第一个选择,虽然二位贤卿的请求不合规矩,但是事权从急,寡人位置破例,也不无不可。故寡人可以答应二位贤卿的请求,只要二位贤卿忠于国事,一旦各国占据淮北,寡人在此立誓,日后夺回乔地与养陵,必定将这二地交还给两位之后。

若是二位担心家族存亡,寡人可特准二位贤卿,提前派出一位年纪低于十四岁的子嗣前来郢都求学。”

说着,熊槐目不转睛的盯着二人。

这的确是他这个楚王法外开恩了,各国边境的封君,其中一个很重要作用,就是在国家危难之际,充当国家屏藩,一则消耗敌军的士气,二则给国家留下足够的时间进行反应。

若是只想要好处,而不像承担责任,天下各国,全都没有这种好事。

至于为什么不让他们将家小放到郢都来,那是因为按照规矩,身为封君,必须向治下的军民表明封君与他们同在,坚定百姓的抵抗决心,誓与城池共存亡,而不会见机不妙,就拍屁股走人。

至于为什么是十四岁以下的子嗣,那是因为征召百姓的最低年龄就是十四岁。

此时,乔君与养陵君对视一眼,同时点了点头。

虽然楚王灭亡越国,引发各国来伐,淮北之地被楚王舍弃,这是楚王对不起淮北,但是楚王并没有对不起他们。

他们身为封君,享受楚国封赏,本来就守土有责,需要在楚国危难之际做出奉献。

正如其他封君们所想,他们的悲惨遭遇,不是楚王刻薄,而是命不好。

现在,楚王主动让他们留下一个后裔继承封号,并且未来还能重获封地,这就是楚王的莫大恩赐。

另一边,熊槐说完后一直紧盯着他们二人,见二人点头后,立即再次抛出一个思虑多年的建议:

“二位贤卿,封地虽然重要,但是百姓才是根本。各国来伐,淮北的百姓必然流离失所,纷纷四散。

故,为了避免二位贤卿空有封地,而无百姓的局面。寡人的第二个选择就是,将二位贤卿转为食邑封君,并且因为淮北即将失守的可能,为了避免二位贤卿因失去封地而无法获得税赋,故而,寡人决定虚设食邑,不在从封地直接获取税赋,而是以二卿去年领地内的赋税为基础,每年直接从太府中领取俸禄。

而且,为了弥补二位贤卿的损失,寡人愿将俸禄提升为原来的一倍。

并且无论楚国的收成如何,无论二位贤卿的封地是否被他国攻取,都将获得俸禄。从此以后,二位贤卿便是与国同休,楚国不灭,二位贤卿俸禄不绝,不知二位贤卿以为如何?”

说着,熊槐再次看向二人,静静的等待着二人的选择。

前一个选择是乔君主动所提,为二人留下一个后裔后,随着楚国的反攻,他们还拥有重获封地的可能。

而后一个条件,则是收回封地大权,转为食邑封君,直接将他们绑上楚国的战车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是熊槐一直都在谋算的事情,毕竟封君们的权力太大,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对国家很不利。即便是按吴起的办法,恢复原来的制度,封地只能传承三代,就被国家收回,熊槐也很难接受。

若是平常十分,让他们交出大权,自然是千难万难,但是现在···

熊槐想看看,若是情况危急,封君们是否会有接受转封的可能,以便为接下来的行动提供一个参考,试一试封君的底线所在。

殿中,听着楚王的话,养陵君没有多加思索,立即应道:“大王,臣请大王派出令尹司马助臣治理养陵。”

熊槐闻言不置可否,笑了笑应道:“好,那么稍后请可派出一子前来郢都求学,无论嫡庶,寡人都可下诏恩准。”

养陵君一听,立即心满意足的拜道:“谢大王!”

乔君拜道:“臣愿交出乔地,请求转为食邑封君,与国同休。”

同时,养陵君亦开口道:“大王,臣请让将次子送回郢都,然后臣将率领举族与养陵共存亡。”

“好!”熊槐点了点头,然后将目光转向乔君,问道:“乔君,不知贤卿打算如何选择?”

乔君正在迟疑中,驺然听到楚王的问话,抬头看了楚王一眼,然后又向其他封君瞥了一眼,见他们态度冷漠,顿时心中一叹。

他虽然也是楚国封君,但是他和养陵君等人,与其他封君的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领地不在楚国腹心之地,而在边境。

第十五章 静夜《柏舟》第一百二十二章 税收改革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庸之战 二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死不瞑目第七百八十四章 秦军大崩第一千两百四十九章 鱼上钩了第一千两百六十三章 乐极生悲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燕赵叛齐第三十八章 悲伤楚王第九百零三章 启用昭滑第四百一十四章 借相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查证第五百五十八章 最后的疯狂第三百七十三章 游说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福无双至第二百四十九章 增强赵国第一千两百二十二章 杀人诛心第五百六十九章 攻城 上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二百一十六章 单骑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君子之泽三世而斩第一千零三章 夏泽无水第三百五十一章 投机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朝议第六百零六章 策对第七百五十二章 兵战贵速第五百三十九章 决战 四第七十九章 兵贵神速第二百九十四章 勒索第一千两百九十六章 如疯似癫第一千三百章 淮水之畔第四百七十二章 内外之事 (为盟主暮云_遮加更)第四百零六章 嘱咐第三百七十九章 谣言第三百一十章 马政第七百九十九章 彼来我往第八百二十九章 越地风潮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第五百八十二章 动摇心志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今夜起事第七百零八章 明升暗降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齐国之乱第三百零八章 连秦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方向 上第五百二十四章 北方有变第一千两百二十五章 心有不忍第六百九十二章 人质第一百五十三章 太子羽翼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心中不服第八百五十三章 颁布爵位 下第九百八十八章 涌动第九百六十六章 谣言第一千零三章 夏泽无水第九百五十六章 调兵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学第八十六章 渡河之议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夜宴第一千两百四十四章 齐赵结盟第四十六章 似曾相识第一百六十三章 襄成君案第四百七十二章 内外之事 (为盟主暮云_遮加更)第八百一十四章 以吴制越第七百八十五章 兵临南郑第二十四章 昭氏内争第三百八十三章 告知第四百四十九章 交易第三百六十六章 消息第一百零七章 楚王亲卫第五百二十八章 献地第四十四章 病来山倒第六百零九章 君臣第二百六十三章 三国联军第六百八十六章 结盟第三百七十六章 分化第三百一十三章 笼络第一千两百六十五章 淳淳教导第一百六十二章 劫粮第七百八十七章 卖国第五百一十五章 将死第九百一十二章 苗头初现第六章 燕国灭亡第一百七十五章 昭滑归来第四百二十一章 缓兵之计第一千两百零五章 父子情深第九百三十章 希望第四百二十六章 向前第五百二十九章 会盟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鬼神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最后的朝议第二百八十九章 渡河第一千两百三十七章 送子出国第四百六十六章 秦国出兵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兵第三百五十二章 孕第二百四十九章 增强赵国第九百零四章 非分之请第九十九章 直面中军第八百一十章 公布石磨第三百七十一章 初议第九百一十五章 返韩
第十五章 静夜《柏舟》第一百二十二章 税收改革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庸之战 二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死不瞑目第七百八十四章 秦军大崩第一千两百四十九章 鱼上钩了第一千两百六十三章 乐极生悲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燕赵叛齐第三十八章 悲伤楚王第九百零三章 启用昭滑第四百一十四章 借相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查证第五百五十八章 最后的疯狂第三百七十三章 游说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福无双至第二百四十九章 增强赵国第一千两百二十二章 杀人诛心第五百六十九章 攻城 上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二百一十六章 单骑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君子之泽三世而斩第一千零三章 夏泽无水第三百五十一章 投机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朝议第六百零六章 策对第七百五十二章 兵战贵速第五百三十九章 决战 四第七十九章 兵贵神速第二百九十四章 勒索第一千两百九十六章 如疯似癫第一千三百章 淮水之畔第四百七十二章 内外之事 (为盟主暮云_遮加更)第四百零六章 嘱咐第三百七十九章 谣言第三百一十章 马政第七百九十九章 彼来我往第八百二十九章 越地风潮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第五百八十二章 动摇心志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今夜起事第七百零八章 明升暗降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齐国之乱第三百零八章 连秦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方向 上第五百二十四章 北方有变第一千两百二十五章 心有不忍第六百九十二章 人质第一百五十三章 太子羽翼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心中不服第八百五十三章 颁布爵位 下第九百八十八章 涌动第九百六十六章 谣言第一千零三章 夏泽无水第九百五十六章 调兵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学第八十六章 渡河之议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夜宴第一千两百四十四章 齐赵结盟第四十六章 似曾相识第一百六十三章 襄成君案第四百七十二章 内外之事 (为盟主暮云_遮加更)第八百一十四章 以吴制越第七百八十五章 兵临南郑第二十四章 昭氏内争第三百八十三章 告知第四百四十九章 交易第三百六十六章 消息第一百零七章 楚王亲卫第五百二十八章 献地第四十四章 病来山倒第六百零九章 君臣第二百六十三章 三国联军第六百八十六章 结盟第三百七十六章 分化第三百一十三章 笼络第一千两百六十五章 淳淳教导第一百六十二章 劫粮第七百八十七章 卖国第五百一十五章 将死第九百一十二章 苗头初现第六章 燕国灭亡第一百七十五章 昭滑归来第四百二十一章 缓兵之计第一千两百零五章 父子情深第九百三十章 希望第四百二十六章 向前第五百二十九章 会盟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鬼神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最后的朝议第二百八十九章 渡河第一千两百三十七章 送子出国第四百六十六章 秦国出兵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兵第三百五十二章 孕第二百四十九章 增强赵国第九百零四章 非分之请第九十九章 直面中军第八百一十章 公布石磨第三百七十一章 初议第九百一十五章 返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