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章 希望

昭雎离开之后,熊槐又先后召见了左徒屈原、左尹昭常、上大夫景邵,分别向他们咨询司马人选。

这些人离去后,很快,楚王决定升司马唐昧为柱国,另行决定司马的消息便在郢都中传开。

这一下,郢都更加沸腾了。

左司马仅仅只是司马的副职,真正的调兵之权,还是司马的,若是司马不在,左司马自然有调兵的权利,但,只要正牌司马回归,左司马的调兵之权,还是得交出来。

现在,唐昧升职,司马之位空了出来,这司马之位比起左司马之位可重要的多了。

一时间,楚王咨询的几位大臣,家中更加热闹了。

接着,随者众人从昭雎等人府上离去,他们面见楚王之时,分别推荐的昭应、昭滑、景缺甚至还有屈署,也纷纷为众人所知。

就在群臣得知令尹他们举荐的人选后不久,宫中也传出小道消息,这次司马的人选,楚王有意从昭景屈三族中挑选。

随着这个消息传开,郢都之中更加热闹了。

当夜,郢都彻夜无眠。

次日,熊槐得知宫外的热闹之后,只是一笑了之。然后,熊槐就将公孙衍的副手邓陵光召入宫中。

其后,一连三日,邓陵光都得到了楚王的召见。

接着,楚王有意任命邓陵光为司马的小道消息也在郢都中传开···

第四日,楚王临时召开朝议,与群臣商议司马人选。

大殿中,熊槐见群臣济济一堂,直奔主题道:“诸卿,犀首不幸辞世,左司马一职空缺,寡人这次召见卿等,便是为了左司马一职的人选。同时,司马唐昧常年坐镇江东,不在朝中,无法履行司马职责,故,寡人决定升司马唐昧为柱国,今日一并决定司马人选。”

说着,熊槐的目光从群臣身上扫过:“不知诸卿以为如何?”

这个消息众人数日前边已经知道了,此刻亲耳听楚王说起,全都拜道:“大王英明。”

Www¸ttKan¸C○

“好。”熊槐点了点头,然后开口道:“如今战事频繁,司马职责重大,寡人决定,恢复右司马的设置,让左右司马共同辅佐司马。”

说着,熊槐顿了顿,沉吟道:“至于左右司马的人选嘛?寡人先来举荐一人,将军邓陵光熟知兵事,协助犀首调度士卒多年,通晓司马之责,故寡人以为,将军邓陵光可为右司马,不知诸卿以为如何?”

楚王直接推荐右司马的人选,大大出乎群臣的意料之外。更出乎他们意料之外的是,原本这几日郢都中传得有鼻子有眼的,楚王要立邓陵光为司马,结果现在楚王竟然只是让邓陵光做右司马。

天下以右为尊,官职带右的玩玩比带左的高半阶。不过,兵事不详,跟兵事有关的,往往以左为尊。

所以,右司马比起左司马来还要低半阶,右司马是今日商议的三司马中地位最低的。

虽然此时已经有一些人察觉到情况有些不对,但碍于楚王亲自开口,而且还是地位最低的右司马一职,再加上邓陵光常年统帅楚王近卫军,是楚王近臣。

此刻,群臣面对楚王开口,相互观望了一阵后,异口同声道:“大王英明。”

熊槐闻言,笑了笑道:“好,既然诸卿都以为邓陵将军合适,那···”

说着,熊槐看向身处群臣之中的邓陵光:“邓陵将军。”

“臣在。”

“今后将军便是右司马了,还望将军日后继续为寡人效力。”

“臣领命。”

任命完右司马后,熊槐看向有些紧张的群臣,笑了笑道:“至于司马还有左司马的人选,不知群臣有何建议?”

群臣一听楚王询问,观望间,昭常率先开口道:“大王,臣以为叶郡守昭滑可以担任司马一职。”

昭常话音还未落下,上大夫景邵立即反驳道:“昭滑本是戴罪立功直身,如今他寸功未立,如何能升任司马一职。”

说着,景邵拱手道:“大王,臣以为方城守将军景缺功勋卓著,可为司马。”

景邵话音一落,立即便有许多大臣附和道:“大王,上大夫所言极是,将军景缺可为司马。”

很快,景缺的呼声便压倒了昭滑。

熊槐听了一阵之后,轻轻咳了两声,等殿中安静下来后,向昭雎询问道:“不知令尹有何人选?”

昭雎不急不缓地道:“大王,臣以为众人言之有理,不过臣以为陈地守昭应,淮阴守景阳,这两人也可以考虑一方。”

熊槐闻言不置可否,然后又将目光投向屈原:“左徒,不知卿有何人选。”

屈原瞥了一眼众人,拱手道:“大王,臣以为三闾大夫屈署以及巫郡守司马翦也可以。”

屈原话音一落,昭常立即反驳道:“左徒此言差矣,三闾大夫从未接触兵事,如何能做司马?”

景邵闻言,立即附和道:“左尹言之有理···”

一瞬间,三闾大夫屈署便被众人贬得一文不值。

这让本来就是来凑热闹的屈署很受伤,脸色瞬间变得铁青,怒气冲冲的看着那些不断贬斥他的人···

随着众人的议论,司马的人选渐渐落到了昭滑以及景缺两人身上,其他人全都无力与两人相争。

此时,熊槐见群臣争持不下,虽然景缺的呼声更高,但是却始终无法压倒昭滑,接着,殿中的争论声渐渐变小,而后群臣全都将目光投向他这个楚王,他便知是时候该他这个楚王一锤定音了。

想着,熊槐轻咳了两声,吸引了群臣的注意力后,开口道:“众卿之意寡人已经知道了,叶郡守昭滑与方城守景缺之间,寡人以为···”

说着,熊槐迟疑了一下,缓缓道:“寡人以为,将军景缺功劳显著,劳苦功高,可为司马。”

群臣一听楚王没有提及昭滑,立即便知昭滑没有没有半分机会了,连左司马的位置也没机会了。

于是众人纷纷拜道:“大王英明。”

熊槐点了点头,继续道:“至于左司马的人选,寡人刚刚听着众卿的议论,也有人选了,那就以巫郡守司马翦为左司马吧。”

众人一听,对楚王任命与唐昧关系亲近的司马翦为左司马有些迟疑,但是,现在景缺已经做了司马,那景阳就不能做左司马了。

至于昭应,众人一见令尹昭雎没有开口,也没有贸然开口。

就在众人的迟疑间,屈原等人纷纷开口道:“大王英明。”

其他人见状,皱了皱眉,只能附和道:“大王英明。”

此时,熊槐继续道:“至于巫郡守的空缺,勋县县尹叶巡贤能,数年来上计都获得了甲等,寡人以为叶巡可为巫郡守。”

熊槐话音一落,一直都在旁听,从未发表意见的太子横,猛然心中一喜。

勋县县尹叶巡乃是太傅环渊的弟子,是上次楚国招贤的第三名,跟他关系亲密。之前招贤的第一名陈相被任命襄阳守,而叶巡却只获得了一个县尹位置,他还一直为叶巡打抱不平,认为叶巡屈才了。

现在叶巡升任巫郡守,太子横由衷的为叶巡感到高兴。

想着,太子横立即开口道:“父王英明。”

太子开口,依附于太子的州侯潘君等人,想也不想,立即附和道:“大王英明。”

其他人见太子难得开口,虽有心反驳,但也不愿在这个时候打太子的脸。

“大王英明。”

WWW▪Tтkд n▪C○

群臣附和之后,景邵又开口道:“大王,如今将军景缺升任司马,有调兵之责,如今各国伐楚在即,臣请大王立即调回景缺,另置方城守。”

其他人一听,包括昭常等人在内,纷纷附和道:“上大夫所言极是,还请大王调回景缺,另置方城守。”

熊槐闻言,摇头道:“不妥,司马景缺镇守方城,应对秦韩魏三国多年,没有任何差错,熟知方城防务。正如卿等所说,如今各国伐楚在即,方城至关重要,此时不宜临阵换将,故,调回司马一事,还是等此战结束后再议吧。”

说着,熊槐摆了摆手:“三司马已定,退朝吧。”

群臣闻言,看着楚王率先离去的背影,顿时愣了愣。

“果然···”

“糟糕···”

“···”

“希望战事早点结束!”

“还好,战事总有结束的一天。”

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赵雍求教第八百一十四章 以吴制越第六百七十七章 两个机会第一千零五章 中计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另有算盘第三百二十八章 杀机第一千两百九十章 桀宋纣齐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尾第九百一十六章 逼迫第三百一十一章 定议第三百二十三章 亲临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学第七十章 愿行中策第五百五十四章 建言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去意第五百八十章 淮南封君第二百一十六章 单骑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陈举之死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梁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一千两百五十四章 江水浩浩第一千两百四十三章 寡人十六第一千两百八十五章 赠之金印第五十一章 犀首迟疑第一百三十四章 吓晕太府第四章 屈原进言第五百三十九章 决战 四第九百四十七章 初议第一千两百三十七章 送子出国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礼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若有所思第一千两百九十章 桀宋纣齐第五百六十三章 攻城 下第八百九十三章 令尹昭雎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尊一杀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未竟全功第七百三十四张 探索发现第一百四十一章 琉璃与纸第四百三十八章 瓜分第五十八章 重遇犀首第二百八十四章 战末第二百三十一章 强攻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抄家灭族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选定目标第七百七十三章 上庸之战 一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举再行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争辩第四百三十九章 示弱博情第六百一十二章 析邑攻防战 下第三百一十八章 迟疑第四百六十三章 广招胡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燕国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三事第五百九十九章 说庸第一百五十二章 始筑襄阳第六百四十六章 子兰第一千一百五十五 急剧恶变第三百七十章 会师第九百零六章 招祸避祸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渐进第五百零五章 昭鱼薨第四百章 往燕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梁第一千两百零二章 君臣父子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赏赐第四百九十三章 魏章背秦第九百九十五章 不公第三十六章 赵国齐国第三百六十六章 消息第八百七十四章 齐燕决战第六百九十五章 分化瓦解第六百四十七章 消息第八百四十六章 会稽考核第二百六十九章 进言第五百零五章 昭鱼薨第二百一十三章 攻防第五十五章 秦国之忧第七百二十五章 密谋第三百九十九章 使魏第九百九十七章 目标第五百三十八章 决战 三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大事能成否第一千两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二百一十章 交战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准备好了吗第二十九章 魏国犀首第八百七十四章 齐燕决战第八百七十七章 攻敌所必救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各国退兵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在齐 下第八十章 一将功成第二百六十六章 义渠求和第六十五章 楚魏联姻第四百二十九章 突围第三十章 犀首使楚第九百八十四章 逃亡第二百四十九章 增强赵国第六百七十五章 石磨第一百六十四章 中央地方第六百零八章 宋国内争
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赵雍求教第八百一十四章 以吴制越第六百七十七章 两个机会第一千零五章 中计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另有算盘第三百二十八章 杀机第一千两百九十章 桀宋纣齐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尾第九百一十六章 逼迫第三百一十一章 定议第三百二十三章 亲临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学第七十章 愿行中策第五百五十四章 建言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去意第五百八十章 淮南封君第二百一十六章 单骑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陈举之死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梁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一千两百五十四章 江水浩浩第一千两百四十三章 寡人十六第一千两百八十五章 赠之金印第五十一章 犀首迟疑第一百三十四章 吓晕太府第四章 屈原进言第五百三十九章 决战 四第九百四十七章 初议第一千两百三十七章 送子出国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礼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若有所思第一千两百九十章 桀宋纣齐第五百六十三章 攻城 下第八百九十三章 令尹昭雎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尊一杀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未竟全功第七百三十四张 探索发现第一百四十一章 琉璃与纸第四百三十八章 瓜分第五十八章 重遇犀首第二百八十四章 战末第二百三十一章 强攻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抄家灭族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选定目标第七百七十三章 上庸之战 一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举再行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争辩第四百三十九章 示弱博情第六百一十二章 析邑攻防战 下第三百一十八章 迟疑第四百六十三章 广招胡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燕国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三事第五百九十九章 说庸第一百五十二章 始筑襄阳第六百四十六章 子兰第一千一百五十五 急剧恶变第三百七十章 会师第九百零六章 招祸避祸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渐进第五百零五章 昭鱼薨第四百章 往燕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梁第一千两百零二章 君臣父子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赏赐第四百九十三章 魏章背秦第九百九十五章 不公第三十六章 赵国齐国第三百六十六章 消息第八百七十四章 齐燕决战第六百九十五章 分化瓦解第六百四十七章 消息第八百四十六章 会稽考核第二百六十九章 进言第五百零五章 昭鱼薨第二百一十三章 攻防第五十五章 秦国之忧第七百二十五章 密谋第三百九十九章 使魏第九百九十七章 目标第五百三十八章 决战 三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大事能成否第一千两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二百一十章 交战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准备好了吗第二十九章 魏国犀首第八百七十四章 齐燕决战第八百七十七章 攻敌所必救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各国退兵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在齐 下第八十章 一将功成第二百六十六章 义渠求和第六十五章 楚魏联姻第四百二十九章 突围第三十章 犀首使楚第九百八十四章 逃亡第二百四十九章 增强赵国第六百七十五章 石磨第一百六十四章 中央地方第六百零八章 宋国内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