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九章 说庸

昭离露出一脸惊恐,急忙拜了三拜,应道:“大王,臣父子万万不敢辜负大王的一片期望。只是如今的局势,汉中关系丹淅之地防御,汉中一旦失守,秦军必然会顺江而下,直扑丹淅防线的后方,而后前后夹击位于丹淅的楚军。

故而,家父以为,此次大战,汉中必然会遭到秦国的攻击···”

熊槐听到这,立即带着怒气道:“既知如此,昭鼠将军为何还要请辞?如今寡人手中已经无人可用,昭鼠将军不守汉中,难道是要寡人亲自去镇守汉中吗?”

“臣死罪!”昭离听着楚王的责难,立即再拜,急得大哭道:“大王,家父请辞部位其他,正是为了丹淅防线啊!

家父老迈,早在两年前,就已经感觉身体大不如前,精力不济。只是那时大王正在准备伐越,并且秦楚两国交好,汉中南郑一直相安无事,故而家父这才一直不曾开口请辞。

但是,这一次秦国必然会出兵攻打汉中,家父唯恐因为自己的缘故,而令大王精心布置的防线出现一个缺口,故而不敢不请辞。”

说着,昭离从身上掏出两封帛书,然后低着头,双手将帛书奉上,道:“大王,这是家父这两年来给臣的家书,里面多次提及身体老迈虚弱,恐不久矣!

故,家父虽有意战死沙场,以报大王之恩。但是,那应该是死在进攻他国的前进道路上,若是死在要坚守的战场上,这就非家父所愿。

所以,臣一则为家父尽孝,二则为大王尽忠,意欲冒着不忠不孝的骂名,特向大王请求,请大王准许家父告老归田,另择贤能,镇守汉中。”

熊槐愣了愣,然后从李秋手中接过昭离奉上的家书,将信将疑的打开一看。

果然,两封信中的内容俱是昭鼠想念郢都,想念家小,身体老迈虚弱之言。

接着,熊槐又看了看帛书上的墨迹,没有一点新鲜之色,显然是许久以前的家书,并非今日所做。

尤其是其中那封墨迹稍微新鲜的家书,昭鼠已经在询问昭离,他的墓地以及陪葬品是否已经准备好,俨然一副安排后事的样子。

看到这里,熊槐顿时一滞,然后长叹一声:“昭鼠将军一直未向寡人提及病情,却是想要寡人一心准备灭越之事啊,昭鼠其爱寡人乎!

寡人未能察觉此事,是寡人失职啊!”

昭离一听楚王松口,顿时喜极而泣道:“大王要准家父告老吗?”

熊槐看了期待的昭离一眼,然后摇了摇头道:“不准!”

昭离浑身一僵,急道:“大王,这是为何?”

熊槐叹道:“非是寡人铁石心肠,实在是朝中无人可用。秦国若是决定攻打汉中,必然会派出名将精兵。故而,寡人要想防住秦军,必然需要与一个名将才是。但是,此时朝中上下,根本无人可用。”

说到这,熊槐一脸无奈道:“丹淅防线,寡人连年仅古稀的叶公都请出山了,丹水淅水之间,更是没有一个朝中将军,全都依靠各地封君防守。此时,寡人哪里还有名将可以取代昭鼠将军呢!”

说完,熊槐迟疑了一下,担心昭鼠还要第三次请辞,于是便对景鲤下令道:“令尹,传寡人诏令给昭鼠将军,寡人依旧不准昭鼠将军的请辞。

另外,寡人决定三日后巡视汉水,请众将军做好迎接准备!”

话音一落,景鲤与昭离顿时全都露出惊恐之色。

景鲤立即劝道:“大王,如今各国来伐在即,此时大王理应坐镇郢都,总管全局,不可轻离郢都。”

与此同时,昭离亦惶恐的开口道:“大王,臣死罪。但是大王万金之躯,岂可在此时前往汉中。臣这就传书家父,让家父打消请辞之念,请大王坐镇郢都!”

熊槐摇了摇头,面色坚定的道:“寡人心意已定,令尹将军不必再劝。”

说着,熊槐便下令道:“传寡人诏令,以太子监国,以令尹景鲤为辅处理国事。

传令,让刺史令以及犀首准备好,三日后随寡人前往汉中。”

······

三日后。

熊槐带着数千人,从郢都出发,经云梦入汉水,然后逆流而上。

花费了数日功夫,抵达上庸境内时,水流突然变得湍急起来。

此时,熊槐与公孙衍陈轸三人站在船上,看着两岸的山峦耸立,如同悬崖峭壁,山下河岸极窄,虽然大军通行还算顺畅,但是也已经难以摆出阵势。

甚至,一些险要地方,只需数百人防守,便可以阻拦自下游的数万大军。

熊槐看到这,不由露出迟疑之色,若是楚国失去上庸,秦国占据此处,那么楚国如何才能收回此地呢?

想着,熊槐不由发出一声感慨:“危乎其哉。昔日若非庸国趁我饥荒,尽起大军伐楚,以致国内空虚,恐怕庄王也不能轻易灭掉庸国!若是庸国据守汉水险要之处,楚国就算有百万雄兵,又如何能灭掉庸国。”

陈轸注意到楚王眼中的忧色,以为楚王正在为接下来的各国来袭担忧,于是立即开口道:“大王,昔日庸国伐楚接连大胜,几乎逼得庄王迁都。但是楚国上下一心,定下诱敌深入的计策,最终得以一战而灭庸。这正如现在一般,各国虽然强势,但我楚军早已贮备就绪,最终的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公孙衍接着道:“大王,是时庸国强大,楚国才经过大乱,庄王即位数年,又遇上饥荒,故而庸国才能号召各国伐楚。如今的局势也一样,各国趁楚困顿,效仿庸国全力以赴,尽起国中军以伐楚。”

说着,公孙衍又叹道:“但,四季轮转,强弱易变,庸国与各国都却忘记了时势不断变化的道理。昔日楚国屡次对庸作战失败,不仅是庸国强大,还因为庸国占据地利。

当庸国放弃地利,杀入楚国腹地之时,便是庸国战败的开始。更重要的是,庸国屡战屡胜,眼前只盯着楚国,却忘记了危险往往不在眼前,而来自背后。故而秦巴两国一出兵,庸国便灭亡了。”

说到这,公孙衍拱手道:“大王,现在的局势也是如此,各国联合伐楚,看似强大,但是各国的敌人也不仅仅只是楚国,不仅来自各国内部,同样也来自各国之后。只需我楚军坚守一年半载,各国师老兵疲之时,便是我楚军反击之时。

那时,各国就如同昔日庸国,为我楚国所擒。”

熊槐见公孙衍时刻不忘鼓舞士气,顿时哈哈大笑:“犀首言之有理,各国迟早会为寡人所擒!”

熊槐虽是大笑,但是眼中的那一缕忧色,却始终没有消失。

第九十七章 风雨已至第一百五十八章 楚韩一体第七百七十八章 上庸之战 六第一千两百九十二章 齐国图宋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大事能成否第七百八十九章 联赵伐秦?第九百四十二章 以退为进第七百六十章 大火燎原第一千两百七十五章 秦女到楚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此战必胜第一百五十二章 始筑襄阳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三事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求变第七百七十三章 上庸之战 一第四百六十五章 楚韩联军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心乱而退第四百一十八章 顺势而为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齐国伐魏第二百二十五章 再次伐齐第三百四十六章 援宋第四百三十六章 内应第五百二十章 轻取渡口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为国分忧第九百六十四章 朝中第二百六十二章 对策第七百三十章 举荐何人?第七百七十七章 上庸之战 五第二百六十章 正式伐秦第三百五十章 暴涨第三百七十二章 夜访第四百三十八章 瓜分第五百七十三章 秦帝楚王第六百二十章 震怒第六十四章 魏国抉择第八百八十二章 赵国出兵第九百四十六章 楚国的破绽第四百六十六章 秦国出兵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遣使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大幕揭开第二百零六章 攻魏第一千两百零八章 亦为图存第五百四十六章 安抚第八百二十九章 越地风潮第一千两百七十九章 知否知否第五百三十九章 决战 四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来袭第四百零四章 突如其来第一千两百三十二章 不寒而栗第三百一十五章 窒息第七百七十六章第三十五章 犀首夜奔第三百零七章 这很犀首第八十六章 渡河之议第四百三十二章 投降第七百三十八章 客星来第七百一十五章 垦荒招安第六百五十章 连环第一百三十七章 包子石磨第五十九章 犀首说楚第四百六十二章 赵国宗室第六十四章 魏国抉择第九百八十三章 根源第七百五十五章 激战第五百六十四章 最后的障碍第六百八十二章 越王臼的首级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第一千零六十章 方向 下第八百三十八章 人定胜天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甘茂来投第六百三十三章 凛冬将至第九百二十四章 春耕正急第四百九十四章 消息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拒绝第八百二十二章 得失之间第二十二章 再议变法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兵第八百六十五章 抵达淮阴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礼第八百零一章 燕昭王第三百八十章 对策第一千两百三十二章 不寒而栗第一千两百五十三章 示警鄢陵第八百九十四章 拆分江东第八百三十三章 血洗越地第六百三十一章 福祸相依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撤军第一千两百五十五章 再训太子第三百五十七章 征粮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突如其来第七百三十九章 新年至第一百六十二章 劫粮第三百零八章 连秦第六百三十六章 襄阳宛城第一千两百三十五章 罢免田骈第一百二十三章 战争结束第四十四章 病来山倒第一千两百二十四章 气郁于内第三百六十七章 使者第八十六章 渡河之议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查证
第九十七章 风雨已至第一百五十八章 楚韩一体第七百七十八章 上庸之战 六第一千两百九十二章 齐国图宋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大事能成否第七百八十九章 联赵伐秦?第九百四十二章 以退为进第七百六十章 大火燎原第一千两百七十五章 秦女到楚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此战必胜第一百五十二章 始筑襄阳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三事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求变第七百七十三章 上庸之战 一第四百六十五章 楚韩联军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心乱而退第四百一十八章 顺势而为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齐国伐魏第二百二十五章 再次伐齐第三百四十六章 援宋第四百三十六章 内应第五百二十章 轻取渡口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为国分忧第九百六十四章 朝中第二百六十二章 对策第七百三十章 举荐何人?第七百七十七章 上庸之战 五第二百六十章 正式伐秦第三百五十章 暴涨第三百七十二章 夜访第四百三十八章 瓜分第五百七十三章 秦帝楚王第六百二十章 震怒第六十四章 魏国抉择第八百八十二章 赵国出兵第九百四十六章 楚国的破绽第四百六十六章 秦国出兵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遣使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大幕揭开第二百零六章 攻魏第一千两百零八章 亦为图存第五百四十六章 安抚第八百二十九章 越地风潮第一千两百七十九章 知否知否第五百三十九章 决战 四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来袭第四百零四章 突如其来第一千两百三十二章 不寒而栗第三百一十五章 窒息第七百七十六章第三十五章 犀首夜奔第三百零七章 这很犀首第八十六章 渡河之议第四百三十二章 投降第七百三十八章 客星来第七百一十五章 垦荒招安第六百五十章 连环第一百三十七章 包子石磨第五十九章 犀首说楚第四百六十二章 赵国宗室第六十四章 魏国抉择第九百八十三章 根源第七百五十五章 激战第五百六十四章 最后的障碍第六百八十二章 越王臼的首级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第一千零六十章 方向 下第八百三十八章 人定胜天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甘茂来投第六百三十三章 凛冬将至第九百二十四章 春耕正急第四百九十四章 消息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拒绝第八百二十二章 得失之间第二十二章 再议变法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兵第八百六十五章 抵达淮阴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礼第八百零一章 燕昭王第三百八十章 对策第一千两百三十二章 不寒而栗第一千两百五十三章 示警鄢陵第八百九十四章 拆分江东第八百三十三章 血洗越地第六百三十一章 福祸相依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撤军第一千两百五十五章 再训太子第三百五十七章 征粮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突如其来第七百三十九章 新年至第一百六十二章 劫粮第三百零八章 连秦第六百三十六章 襄阳宛城第一千两百三十五章 罢免田骈第一百二十三章 战争结束第四十四章 病来山倒第一千两百二十四章 气郁于内第三百六十七章 使者第八十六章 渡河之议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