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两百零八章 亦为图存

熊槐闻言微微一笑,然后又问道:“那黄卿以为,楚国的未来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大王。”黄歇先拱手一礼,然后沉吟道:“昔日,周室初立,广建诸侯以屏王室,是时,各诸侯国的主要目的乃是先守住自己的国土,然后保卫王室。

然,数代之后,待周室稳固,天下各诸侯国也日渐稳固,此时也,各诸侯国与周室间已然亲疏情薄。是时,各诸侯国的主要目的也已经变成获得更多的财富,故而各国时常为了土地与百姓而发生争执乃至战事。

不过,彼时周室尚强,各国虽有纠纷,但也少有灭国者。

后,周室日衰,诸侯并起,然彼时也,各国之间虽频频爆发战事,但是各国之间实力差距并不大,彼此之间还有众多的小诸侯国作为缓冲。是以,当时各强大的诸侯国,都在忙着团结其他大小诸侯,然后打压其他强大的国家,并吞并对方的小诸侯国,乃至自己这边的小国。

所以,之前的数百年间,各国以称霸天下为主,各强大的诸侯国,谁身边的小国多,谁就能称霸天下,谁就能宰割天下各国。故,世人皆说,霸者以信,信立则霸。”

说到这,黄歇抬眼看了楚王,见楚王一副认真听他说的样子,脸色并无半点不耐。

见此,黄歇立即松了一口气,越发自信的道:“而到了现在,形势又发生了变化,昔日天下诸侯有八百余,但现在天下诸侯还有实力的,却只剩下秦楚齐燕赵魏韩宋八个。然而,就剩下的这八个国家,各国间的战事不仅没有随着国家的减少而减少,相反,随着缓冲国家的消失,各国之间相互接壤,彼此间的矛盾骤然增多,导致各国间的战事愈加频繁,欲至他国于死地而后快。

如今天下的八个国家,当初魏国强盛的时候,魏国攻破秦国都城一次,围攻赵国邯郸三次,攻破赵国都城一次,围攻韩国都城一次,灭亡中山国一次,从我楚国获地千里,从齐国获地千里,卫国几乎已经沦为魏国的属国。

然而如此强大的魏国,之所以沦落到现在自保都难,这不仅因为魏武侯不能笼络人才,更是因为魏武侯没有看清当今天下的局势已经发生了剧烈的变法,争霸天下早已成为过去,而你死我活的兼并战争,这才是天下的趋势。

沉迷争霸不可自拔,这正是魏国衰弱的根源。

相反,魏国之后,秦齐楚三国并起。

当初,秦国不去攻打三晋两周,而是出兵灭亡南方的巴蜀苴充四国,在与我楚国结盟后,不去攻打天下恐惧的齐国,而是毁约攻打我楚国,这正是因为秦国已经看清了未来的大势。

同样,当初齐国与我楚国结盟,不去攻打天下恐惧的秦国,反而一战灭亡燕国。这也是因为看清了未来的大势。

而大王你,在与各国相约伐齐之后,不去攻打齐国,反而一战灭亡越国,这也是因为看清了未来的大势。

就在不久前,赵国在天下伐秦时而不往,天下伐齐而不去,天下伐楚而不来,反而先修内政,再服北胡,后灭中山,现在又联合各国先攻秦国,再伐齐国,其何尝不是在顺应未来的大势呢。”

说着,黄歇叹道:“天下归一,这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大势面前,天下所有的国家,全都是非成即亡,不胜即死,别无他路。

而在亡国的危机面前,所有的国家都需要集中一切的力量,即便不能灭亡他国,那也要保住自己。

而要想集中国中所有的力量,那各国之前秉承周室的广建诸侯,分封大夫之策便已经不再合时宜。因为建诸侯,分大夫,不仅不能将国家的所有的力量全都集中起来,反而还会分散现在已有的力量。

就好比周室,自从百年前周室最后一次进行分封后,现在周天子手中,已经没有一个百姓,没有一寸土地,彻底将自己分完了。

而魏国,魏文侯启用李悝变法,设郡县,尽地力之教,访诸贤,天下士大夫多有归之。而后,魏文侯又启用吴起改革军事,立武卒,赐职位,奖田宅,赏仆役,如此国中百姓也归之如流水。

如此,魏国郡县立,地力尽,国家的财力物力就全都集中起来,而士大夫归之,百姓乐之,国家的智力人力就集中起来了。

财力、物力、人力、智力全部集中在一起,全国上下万众一心,这就是昔日魏国强盛的根源。”

说到这,黄歇拱手道:“而大王担忧也正是在此,如今国中贵族之多,即便拿出所有的职位来都不能满足一半贵族的需求,而贵族为了职位无所不用其极,相互勾连,垄断了所有的功劳与职位,如此,天下贤士不至,国中百姓不悦,这就是我楚国失之智力与人力。

而地方上,各地封君占据了大量肥沃富庶的地方,并享有封地中的所有军政财刑大权,不仅自成一国,甚至稍不如意就举兵反叛。如此,我楚国就失之财力、物力。

四力皆失,这就是我楚国的国土范围,从河水北侧退到淮水的根源。

虽然期间我楚国也屡出明君贤君,但国家也不能一挽颓势,就如昭王惠王,不过勉强自保而已。而一旦出现平庸之君,如声王悼王,则丧三军,失地千里矣。

然悼王之所以能让楚军饮马河水,此非悼王之力,乃吴起变法集权之功也。”

此时,黄歇感叹道:“幸赖大王神明,东灭越国,西取巴充,如今我楚国后患已除。但是,国之四力不集,面对天下越发激烈的战事,一旦国家出现平庸之君,我楚国终究免不了衰弱啊。

所以,臣以为这就是大王之所以哀叹的内因,也是大王先后两次变法的根源。变法,非为强国,亦为图存。”

“啊哈哈哈~~~”熊槐仰天长笑。

现在他对黄歇越加满意,越加喜爱。

通过自己的见闻,能看到变法强国的好处的,那只是常人,身为贵族一份子,能大声说出变法利国的,那就是忠臣义士,而能看到变法图存的,这才真正的贤者。

想到这,熊槐顿时高喊道::“好,好,好一个非为强国,亦为图存,只此八字,当浮一大白。”

说罢,熊槐立即向殿外大喊道:“来人,赐黄卿酒。”

“唯。”

很快,一个士卒便捧着酒壶酒杯进来。

“谢大王赐!”黄歇略带激动的拱手一礼,然后拿起酒杯,便一饮而尽。

酒毕,黄歇再次平静下来。

此时,熊槐挥手驱退士卒后,又满脸喜悦期待的看着黄歇问道:“你刚刚说这是寡人哀叹的内因,难道寡人还有哀叹的外因吗?”

第八百三十三章 血洗越地第二百四十七章 议分兵第一千两百八十一章 魏相田文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战端再起第三百九十章 齐越第七百六十九章 阆中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乱第三十七章 齐国对策第七百七十五章 上庸之战 三第三百九十二章 借兵第二百零一章 燕王拒齐第九百五十七章 突袭第八百三十章 各有所志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反应 下第二百零五章 仁义第一百四十五章 抵足而眠第三百七十四章 伐薛第一百一十八章 舍弃霸业第四百四十八章 内忧外患第四百二十三章 战起第六百八十五章 外援第三百六十八章 战第一千两百三十一章 将领调动第七百一十一章 推举与考核第一百一十章 连横之策第四百章 往燕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触手可及第五十四章 杖刑之问第八百二十七章 封城抓捕第二百六十一章 好大一个坑第六百三十二章 祸不单行第八百零六章 惠盎来楚第八百九十章 播下种子第一百一十八章 舍弃霸业第三十七章 齐国对策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浪汹涌第六十四章 魏国抉择第六百八十一章 骑虎难下宋王偃第三百零六章 现情第七十九章 兵贵神速第一百三十八章 万事俱备第四百七十四章 相约伐魏第九百零四章 非分之请第七百三十七章 观游到秦第一千两百一十一章 事半功倍第三百四十四章 煽风点火第一百一十二章 关虎进笼第七百七十七章 上庸之战 五第九百零七章 兄弟分家第三百八十三章 告知第五百七十七章 楚宋第二百一十七章 休兵第五百零七章 南顾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昭常去秦第一百五十章 戒心第一千两百一十九章 何以解忧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地方第二百七十一章 求和第八十八章 战船上岸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烹杀第八百三十七章 三见文雀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头换面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各国第十四章 私门之请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齐国灭亡第七百六十四章 巴地皆反第五百三十章 惊闻第九十三章 田氏之鉴第四百二十九章 突围第二百一十一章 煮枣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相约决战第三百二十九章 橘生淮南第二十四章 昭氏内争第一千零三十章 正当其时第二章 满朝恭贺第六百二十二章 再次会盟第六百四十四章 成败第一千零一章 布防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九百五十九章 烈焰阻敌第八百九十章 播下种子第三百二十六章 使者第四百七十四章 相约伐魏第七百一十六章 实验基地第一百八十四章 庄辛第四百八十六章 异心同声第一百零五章 威逼利诱第三百二十九章 橘生淮南第三百一十六章 议赵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蝉脱壳第七百八十五章 兵临南郑第一千两百八十四章 君臣离心第三十四章 犀首背锅第六百一十一章 析邑攻防战 上第五百一十五章 将死第九百一十八章 趁风放火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自食其果第四百五十章 提议换人
第八百三十三章 血洗越地第二百四十七章 议分兵第一千两百八十一章 魏相田文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战端再起第三百九十章 齐越第七百六十九章 阆中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乱第三十七章 齐国对策第七百七十五章 上庸之战 三第三百九十二章 借兵第二百零一章 燕王拒齐第九百五十七章 突袭第八百三十章 各有所志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反应 下第二百零五章 仁义第一百四十五章 抵足而眠第三百七十四章 伐薛第一百一十八章 舍弃霸业第四百四十八章 内忧外患第四百二十三章 战起第六百八十五章 外援第三百六十八章 战第一千两百三十一章 将领调动第七百一十一章 推举与考核第一百一十章 连横之策第四百章 往燕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触手可及第五十四章 杖刑之问第八百二十七章 封城抓捕第二百六十一章 好大一个坑第六百三十二章 祸不单行第八百零六章 惠盎来楚第八百九十章 播下种子第一百一十八章 舍弃霸业第三十七章 齐国对策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浪汹涌第六十四章 魏国抉择第六百八十一章 骑虎难下宋王偃第三百零六章 现情第七十九章 兵贵神速第一百三十八章 万事俱备第四百七十四章 相约伐魏第九百零四章 非分之请第七百三十七章 观游到秦第一千两百一十一章 事半功倍第三百四十四章 煽风点火第一百一十二章 关虎进笼第七百七十七章 上庸之战 五第九百零七章 兄弟分家第三百八十三章 告知第五百七十七章 楚宋第二百一十七章 休兵第五百零七章 南顾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昭常去秦第一百五十章 戒心第一千两百一十九章 何以解忧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地方第二百七十一章 求和第八十八章 战船上岸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烹杀第八百三十七章 三见文雀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头换面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各国第十四章 私门之请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齐国灭亡第七百六十四章 巴地皆反第五百三十章 惊闻第九十三章 田氏之鉴第四百二十九章 突围第二百一十一章 煮枣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相约决战第三百二十九章 橘生淮南第二十四章 昭氏内争第一千零三十章 正当其时第二章 满朝恭贺第六百二十二章 再次会盟第六百四十四章 成败第一千零一章 布防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九百五十九章 烈焰阻敌第八百九十章 播下种子第三百二十六章 使者第四百七十四章 相约伐魏第七百一十六章 实验基地第一百八十四章 庄辛第四百八十六章 异心同声第一百零五章 威逼利诱第三百二十九章 橘生淮南第三百一十六章 议赵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蝉脱壳第七百八十五章 兵临南郑第一千两百八十四章 君臣离心第三十四章 犀首背锅第六百一十一章 析邑攻防战 上第五百一十五章 将死第九百一十八章 趁风放火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自食其果第四百五十章 提议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