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舍弃霸业

两人闻言立即拜倒,道:“不敢,请大王训示。”

熊槐挥手示意两人起身,目光深邃道:“寡人有一件事情苦思许久,却没有答案,故想询问两位贤卿。这件事情就是我们苦苦争霸天下是为了什么?”

两人闻言一愣。

争霸天下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号令天下的权势和地位。

以前能够号令天下的只有周天子,后来平王东迁周天子衰弱,无法号令诸侯。

其后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将天下许多诸侯团结在自己身边,率领诸侯接连大战,压服楚国之后,才称霸天下,以诸侯之长的身份号令其他诸侯。

其后楚国称霸,楚庄王问鼎之轻重,结果却碰了一个软钉子,当时王孙满回复:“周德虽衰,其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

在当时,周天子依然有大义在,天子只有周王,楚国虽然称王,但是被其他国家无视,敌对的时候还是以楚子相称。

所以既然不能称王,那就称霸。

而且称霸一事在当时来看,天下诸侯众多,自己身边的小诸侯国还没有灭完,其他地方的诸侯国,当然只需要听令就可以了。

但是时间推移到现在这个时候,情况就有所不同。

天下的小国基本已经全灭,周边只剩下大国,要想称霸天下,就必须压服其他几个大国,如同魏国一般,将天下不服的国家全都打一遍,然后自己衰弱了。

而且现在这情况,天下大国的国君,全都自称王号,和周天子的周王平起平坐,周天子就是特殊的王,连韩国这样的小国都可以欺负周国,更别提其他国家了。

见两人愣在那里。

熊槐接着问道:“昔日魏文侯攻打秦国河西地甚急,秦国向我楚齐两国求救,我楚齐两国合力救秦,攻击魏国后方,两位贤卿知道魏文侯是如何应对的吗?”

这件事情距离现在差不多刚刚一百年的时间,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昭雎和陈轸自然知道。

昭雎答道:“回大王,当时魏文侯对我齐楚联军不闻不问,下令魏军全力攻打秦国,让楚齐联军接连得手,攻取了魏国大量土地。直到数年后,吴子彻底打败秦国,全取秦国河西地,才回师与我齐楚交战。”

后面事情昭雎没说,熊槐也没有继续问,这是楚齐两国被虐打的黑历史。

熊槐问起另一件事:“寡人在想,若是当年魏武侯即位后,继续攻打秦国,直到将秦国彻底灭国,那么现在是怎样的一幅情形。”

昭雎陈轸再次一惊。

如果楚王的设想成为现实,那么对于天下来说,形势似乎已经明朗。

以当时魏国的实力,如果不和楚齐两国交战,试图称霸天下,而是全力攻打秦国,以当时秦国灭国边缘的情况,灭亡秦国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魏国就占据关中之利,然后灭掉赵韩两国,那么就算齐楚联盟,都要被魏国横推。

现在回想当时情况,果真就是一念之差,如果不是当时没有灭大国的先例,如果不是当时各国都想着争霸,好像现在都没有其他国家什么事了。

昭雎陈轸连忙再拜请罪:“大王,臣等死罪。”

尤其是陈轸,脸色苍白,冷汗瞬间冒出来,汗水顺着额头直往下掉。

楚国的争霸战略,就是他和公孙衍两人一首策划的,现在楚王竟然要舍弃争霸的事业,认为争霸不可取,那就是他和公孙衍在误导楚王。

罪莫大焉。

熊槐将两人扶起,摇头道:“两位贤卿何罪之有。寡人听说昔日商君向秦孝公献策,第一次大论帝道,结果秦孝公睡着了,事后通过景监训斥商君是一个狂妄之徒。商君第二次向秦孝公说王道,结果秦孝公再次通过景监训斥商君。结果第三次商君说霸道,秦孝公才重用商君,可见当今天下的主题依然还是霸业。”

“只是霸业之路,到了现在,已经无路可走。如同魏国,打败秦国,我楚齐两国就会冒头,打败楚齐,秦国的实力又恢复了,费时费力,却只得一时之效,寡人以为其不可取。”

景监是楚国景氏族人,商鞅入秦的事情,楚国知道得很清楚。

看到两人若有所思,熊槐继续道:“之前寡人虽然疑惑,但是却也不知道除了霸业,我楚国还有什么路可以走。”

接着,熊槐将目光看着齐国的方向,道:“直到这一次,齐国冒天下之大不韪,一举将燕国灭国,才让寡人如梦方醒。”

前任就算是在做梦吧。

远交近攻,舍弃霸业,走统一的道路,这是熊槐老早就想提的事情,但是之前初来驾到,而后出现一些失误,才拖延道现在。

熊槐顿了顿,继续道:“昔日孟子见魏王,当时还是太子的魏王曾向孟子询问:天下恶乎定?两位贤卿可知孟子是如何答的?”

孟子见魏襄王的事情,孟子一从魏襄王那里离开,就对外面的人说魏太子怎么怎么的,所以这件事很多人都知道。

陈轸答道:“回大王,昔日孟子曾对:定于一。”

魏襄王问天下如何才能安定,孟子回答天下统一。

这就是与当前争霸主流截然不同的方案。

虽然没有被各国高层认可,但是在思想界已经明确提出了。

熊槐心中推测,或许魏国争霸衰弱后,魏国的思想界已经对争霸事业有过反思。

其中的证据就是从魏国入秦的商鞅,先提出的就是帝道,然后才是王道,最后才是霸道。

可惜的是,儒家在现在并不流行,而且儒家那一套听上去很美好,但是实行起来却很困难,孟子的话大家一笑而过,然后各国接着为称霸而努力。

昭雎听到楚王和陈轸的一问一答,心中瞬间出现一缕疑惑,难道楚王打算在楚国重用儒学?

这件事并不是不可能,儒家自孔子周游入楚后,一直都有在楚国流传。

吴起在楚国虽然以变革和军事为主,但是吴起本人受学于曾子门下(不是曾子),而后担任魏国西河守,更是长期受儒家西河学派的影响,吴起的身上带有很浓的儒家色彩。

其后,十几年前去世的陈良,也是孟子认可儒学宗师。

接下就是现在以博闻强识著称的屈原,身上同样带有浓重的儒家气息,当然楚国道家思想依旧是主流,不可避免,屈原同样受到道家的影响,再加上屈原本人积极参与变法。

屈原之后,未来还有一个到楚国来的荀子。

昭雎问道:“大王,难道想邀请孟子来楚?”

第二百八十三章 战中第一百一十九章 韩使入楚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形势大转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乱第十一章 齐国之辩第一千两百九十五章 潜龙勿用第九百六十三章 巨网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尾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未竟全功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稷下王蠋第三百一十二章 联姻第一千两百三十七章 送子出国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前奏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托付后事第三百六十章 高价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第二百六十一章 好大一个坑第一千两百一十八章 忧思至今第七百八十五章 兵临南郑第四十二章 初议军功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屈署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去意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各国退兵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选第六百九十六章 冲动是魔鬼第六百七十三章 丹水夜语第五百九十九章 说庸第三百一十七章 图赵第一百七十五章 昭滑归来第二十章 野人逃亡(求推荐)第五百六十二章 攻城 中第三百八十六章 强攻第四百章 往燕第一百六十三章 襄成君案第五百八十七章 矛盾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宋王之忧第三百零七章 这很犀首第二百九十章 游说第八百三十二章 掘墓挖坟第二百零八章 援手第六百一十一章 析邑攻防战 上第九百六十九章 进谏第六百八十八章 鹖冠子第五十三章 景鲤请谥第九十章 重赏三军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直面群臣第八百五十二章 颁布爵位 中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顺天应人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反应 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犀首回都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病危第八百零五章 讲和第七十三章 兵力集结第六百九十九章 不舍第九百七十章 哑口第八百四十五章 赏赐第三百八十五章 正名第一千零九章 卒飘如风 下第四百九十九章 寿县之外第八十四章 征召封君第一千零九十章 换相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福无双至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推行新钱第五百八十九章 转封第七百八十九章 联赵伐秦?第三百五十章 暴涨第一千两百八十五章 赠之金印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遣使第三百九十一章 援军第六百四十四章 成败第九百四十九章 齐魏会盟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举借债第三百五十二章 孕第七百一十八章 广告与封神第二百三十九章 秦王崩(上)第五百六十四章 宛城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韩王来第三百九十六章 怨念第七十四章 兵力配置第四百零四章 突如其来第七百章 风波再起第一千两百三十三章 紧锣密鼓第八百六十章 宋宫之中第四百二十九章 突围第一千两百八十九章 田文献薛第一千两百四十六章 枝疏叶枯第七百零六章 怅然泪下第七百三十三章 农家墨家第二百三十章 齐国援军第一千两百九十七章 广布仁德第八百五十三章 颁布爵位 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公子子青第六百一十九章 两种可能第九百二十章 战争之始第五百二十章 轻取渡口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步步杀机第七百零三章 朝后第四百一十一章 叛意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反了第五百五十四章 建言
第二百八十三章 战中第一百一十九章 韩使入楚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形势大转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乱第十一章 齐国之辩第一千两百九十五章 潜龙勿用第九百六十三章 巨网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尾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未竟全功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稷下王蠋第三百一十二章 联姻第一千两百三十七章 送子出国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前奏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托付后事第三百六十章 高价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第二百六十一章 好大一个坑第一千两百一十八章 忧思至今第七百八十五章 兵临南郑第四十二章 初议军功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屈署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去意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各国退兵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选第六百九十六章 冲动是魔鬼第六百七十三章 丹水夜语第五百九十九章 说庸第三百一十七章 图赵第一百七十五章 昭滑归来第二十章 野人逃亡(求推荐)第五百六十二章 攻城 中第三百八十六章 强攻第四百章 往燕第一百六十三章 襄成君案第五百八十七章 矛盾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宋王之忧第三百零七章 这很犀首第二百九十章 游说第八百三十二章 掘墓挖坟第二百零八章 援手第六百一十一章 析邑攻防战 上第九百六十九章 进谏第六百八十八章 鹖冠子第五十三章 景鲤请谥第九十章 重赏三军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直面群臣第八百五十二章 颁布爵位 中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顺天应人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反应 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犀首回都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病危第八百零五章 讲和第七十三章 兵力集结第六百九十九章 不舍第九百七十章 哑口第八百四十五章 赏赐第三百八十五章 正名第一千零九章 卒飘如风 下第四百九十九章 寿县之外第八十四章 征召封君第一千零九十章 换相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福无双至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推行新钱第五百八十九章 转封第七百八十九章 联赵伐秦?第三百五十章 暴涨第一千两百八十五章 赠之金印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遣使第三百九十一章 援军第六百四十四章 成败第九百四十九章 齐魏会盟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举借债第三百五十二章 孕第七百一十八章 广告与封神第二百三十九章 秦王崩(上)第五百六十四章 宛城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韩王来第三百九十六章 怨念第七十四章 兵力配置第四百零四章 突如其来第七百章 风波再起第一千两百三十三章 紧锣密鼓第八百六十章 宋宫之中第四百二十九章 突围第一千两百八十九章 田文献薛第一千两百四十六章 枝疏叶枯第七百零六章 怅然泪下第七百三十三章 农家墨家第二百三十章 齐国援军第一千两百九十七章 广布仁德第八百五十三章 颁布爵位 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公子子青第六百一十九章 两种可能第九百二十章 战争之始第五百二十章 轻取渡口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步步杀机第七百零三章 朝后第四百一十一章 叛意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反了第五百五十四章 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