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九章 进谏

不久,早膳享用完毕,熊槐又安抚了群臣几句,然后留下朝中重臣,便让其他人退去。

而后,熊槐开口吩咐道:“城中谣言四起,必是五国探子在兴风作浪,意图阻碍我楚国修养以及备战。”

说着,熊槐看向陈轸与罗异:“刺史令、司败。”

二人闻言一同拱手应道:“臣在。”

“卿二人立即将手中的人手散布在城中,加强对城内的控制,找出散布谣言的探子,严谨百姓传播谣言。”

“唯。”

接着,熊槐看向屈原道:“左徒,立即出榜安民,告诉百姓,我楚国抗击我五国两年,已经成功击退五国,五国心有不甘,竟在退兵之后散布谣言扰乱我楚国。

告诉百姓们,寡人即位三十余年,伐秦击魏破齐灭越,百姓信服,群臣姓拥护,寡人与父老兄弟俱是一体,五国的谣言是不会有任何作用的,还请城中父老勿疑。”

“唯。”

最后,熊槐向群臣开口道:“诸卿,城中谣言虽然声势浩大,但是言语无法杀人,更无法灭国,只要你我君臣不乱,谣言就没有任何威胁。现在,大家全都回去,与往常一样,各司其职,只要你我不理会谣言,那些谣言就会自己消失。”

“唯。”

众人闻言行了一礼,然后,大家直起腰来,却没有人离去。

“嗯?”熊槐见状,皱了皱眉,再次开口问道:“诸卿为何不离去,莫非诸卿以为寡人的安排有所不当之处,或者说诸卿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众人闻言,全都将将目光看向靠后位置的廷理孙皓。

刚刚他在宫外大放阙词,说他为维护楚国律法,要强谏楚王,要弹劾令尹昭雎云云,现在大家到了楚王面前,就等他开口了。

而孙皓此刻见众人全都看过来,不由心中一乱。

之前楚国在陈城战败的事情,其中的内幕他虽然没有参与,但是也有所耳闻。刚刚他之所以摆出一副尽忠职守,不惜直面楚王以及令尹的模样,那时因为陈城之败后,他对败军之将昭雎不闻不问,让许多人以为他尸位素餐,没有履行廷理的职责。为此,众夫所指的他,背负了极大的压力。

当然,那些窥觎他廷理位置的人,他并没有放在心上,但是,来自更高层的压力,却将他压得喘不过气来。

接着,又有人向他许诺,还有人向他行贿,更有不少人在一旁鼓动。

于是,今天城中谣言一起,他就心心动了。

瞬间传遍郢都的谣言,郢都诸多大臣群起而动。

这种状况,除了是楚国高层人物在背后推动,难道还会有其他人?

于是,在一些人的鼓动下,他行动了。

结果,抵达宫中后,还没有见到楚王,大家紧紧只是在宫外战了一会儿,就有一些原本信誓旦旦,诅咒发誓要支持声援他的人,就直接拉开与他的距离,就退缩了。

接着,见到楚王,他们发现楚王根本就没有将城中的谣言放在心上,而后一顿饭下来,所有人全都偃旗息鼓了。

这种情况下,原本是率领一群勋贵大臣的他,原本应该是领头羊的他,瞬间变成了马前卒。

这由不得他不胆战心惊,由不得他不担心自己沦为高层斗争的牺牲品。

此时,熊槐见群臣全都看向廷理孙皓,又见孙皓汗如雨下,擦完有擦,却好像有擦不完的汗。

见此,熊槐笑了笑问道:“孙卿,可是有要事要禀报寡人。”

“额···这···”孙皓擦了擦额头上汗,立即用眼睛余光向上大夫景邵看去,却见这个昨日才亲自到他府上拜访他的人,此刻看也不看他,见此,他头上的汗水更多了。

接着,他又看向左尹昭雎,却见昭常面无表情的看着他。而后,他又看向左徒屈原,发现屈原正冷眼看着他。

最后,他又从咸阳范环哪里得到一个鼓励的目光。

见此,孙皓暗暗悲叹了一声:“箭已离弦,无法回头了。”

想着,孙皓目光一定,立即出列道:“大王,臣闻之,国法乃国家之准则,乃是国家得以驱使百姓的根本,是故,自上古之时,先王就开始整饬法度严明刑罚。

刑罚严明,功必善,过必罚,所以将士才会慷慨赴死,所以百姓才会有所不为。如果现在有功不赏,有过不罚,则群臣将士就不会一心为国,而百姓也会无所适从。如此国家必将被削弱。”

说完,孙皓行礼道:“还望大王察之。”

熊槐看着孙皓良久,略有不快的问道:“贤卿是说寡人赏罚不分?”

“不敢。”

“不敢那就是有了。”熊槐正了正脸色,问道:“贤卿乃是廷理,主管刑法,若是寡人赏罚不分,贤卿尽管道来,若是寡人真有过错,那寡人必定会加以改正。”

孙皓闻言,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大王,臣要说的事情,乃是之前我楚国与五国的战事,令尹身为主将,作战不力,致使我楚国沦丧数百里地。这一战,乃是我楚国百年来前所未有的大败战,按我楚国之法,败军杀将,令尹身为主将,必须承担战败的责任,臣请大王赐死令尹昭雎。

此外,臣请大王立即派人调查之前一战的具体情况,有功则赏,有过责罚,以彰显国法森严。”

说完,孙皓立即长拜在地。

开始了!

群臣之前在宫外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孙皓此行的目的,当然,许多人甚至昨夜就知道孙皓今天会说这件事。

现在孙皓一说,有的略带紧张,有的跃跃欲试,有的面无表情,有的面带恐慌,但,此刻,殿中的所有大臣,全都将目光投向楚王。

此时,熊槐看着拜倒在地的孙皓,然后又见群臣在孙皓说完后全都看着他,心中顿时一沉。

在孙皓提到令尹昭雎的时候,熊槐瞬间便意识到,国中群臣必然已经有许多人联合起来,借这次昭雎在陈城的败战,准备扳倒昭雎。

不,这不是在扳倒昭雎,熊槐内心通透思绪清晰,这是通过扳倒昭雎以向他展示群臣的实力,以阻止未来即将到来的变法。

昭雎奉命行事,却遭到他这个楚王的抛弃,这事一传出,必将会给聚集在屈原身边的变法派以沉重打击。

变法派中,大部分人都没有屈原的背景,也没有屈原的决心。若是他这个楚王现在因为群臣的围攻而出卖了令尹昭雎,那未来同样也会出卖下一个令尹。

而变法收权,改变世卿世禄制度,这些都是直接对勋贵进行打击,这可比昭雎战败的事情严重的多。可想而知,一旦变法正式展开,群臣的反对与围攻,必将一日复一日,国中的谣言,也必将一日甚甚一日。

若是今天他顶不住,那么未来他还能顶得住吗?

毫无疑问,如果现在他就顶不住,那么未来他更加顶不住。

想着,熊槐心中一凛,今天他必须要保住昭雎,以告诉所有人,虽然楚国遭遇大败,但是他这个楚王还是楚国之王。而且,他这个楚王不仅足够信任办事的大臣,而且还有足够的担当。

打定主意之后,熊槐的目光快速的从身前的群臣脸上扫过。

眼前的重臣中,除了屈原以及依附屈原的屈署等人,再加上一个陈轸,这些人应该没有参与扳倒昭雎的行动。

至于其他人···就算没有参与,只要他这个楚王已有坚持不住的迹象,肯定就会推波助澜。

所以···绝对不能给那些大臣主动开口的机会,只要他们一开口,然后大部分群臣全都要求处置昭雎,那就麻烦了。

就算他能顶住群臣的压力,那么他强硬的压下群臣的建议与要求,也会给郢都中观望的群臣百姓造成极大的混乱。

楚王与群臣不和,这无疑会助长谣言,如此,城中的谣言那就止不住了。

想着,熊槐看了看沉默不语的昭常,然后又看了看略带兴奋之色的景邵,心中若有所思。

而后,熊槐心中一动,瞬间便有了主意。

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梁第九百九十二章 还有一招第八百七十一章 齐诡赵异第五百三十九章 决战 四第八百五十三章 颁布爵位 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议分兵第六百二十七章 在陈第二百四十九章 增强赵国第七百三十九章 新年至第四百二十一章 缓兵之计第八百七十章 宋国已定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图穷匕见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齐国伐魏第二百七十一章 求和第三百五十一章 投机第一百六十七章 封君上书第六百三十章 伐宋第一千两百八十二章 齐魏讲和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国人暴动第一百一十八章 舍弃霸业第四百六十三章 广招胡人第一千两百一十三章 群臣请命第四百五十七章 名分之争第八百三十一章 谣言四起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兵进大梁第二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二百三十二章 造坡第五百四十七章 决策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剑指江淮第七十三章 兵力集结第三百零二章 虚实第一千两百二十七章 垂死病中惊坐起 上第九百二十章 战争之始第九百五十七章 突袭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拒绝第五百八十二章 动摇心志第一千两百九十七章 广布仁德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走别人的路第二百七十九章 任鄙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回应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七百四十六章 获罪于天第六百零一章 鼓舞第九百九十三 自刎第四百一十六章 田达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不迟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第三百九十七章 换将?第五十章 苦获已齿第三百六十五章 伐齐第三百一十六章 议赵第一千两百一十四章 两手准备第六百六十八章 形势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第一百二十七 试点襄阳第二百九十三章 实施第七百八十四章 秦军大崩第七百三十九章 新年至第七百八十六章 举国动员第二百二十八章 北方有佳人第九百六十七章 群臣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大事能成否第四百六十八章 拒绝低头第五百九十章 转封 中第一百二十五章 熙熙攘攘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惊变第二百零四章 劫掠第三百三十四章 抢功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心冷第五百三十章 惊闻第九百八十二章 再起第九百零七章 兄弟分家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汝坟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尝君第九百二十一章 年华易逝第九百一十七章 刺杀第四百六十六章 秦国出兵第二百三十四章 宋魏观望第七百二十一章 免税安民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陈举之死第四百二十五章 冲锋第一百六十七章 封君上书第七百七十六章第一百三十三章 恩威并施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廷争 上第八百六十九章 北地烽火第三百九十九章 使魏第五百九十二章 分封第三百八十章 对策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奔齐第三百八十九章 广而告之第七百三十一章 封君令尹第八百一十九章 章义献宝第一千两百八十六章 以利服人第四十五章 楚宫反应第五百七十六章 纷至沓来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典籍第八百一十一章 人潮涌动第一千两百章 决意迁都
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梁第九百九十二章 还有一招第八百七十一章 齐诡赵异第五百三十九章 决战 四第八百五十三章 颁布爵位 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议分兵第六百二十七章 在陈第二百四十九章 增强赵国第七百三十九章 新年至第四百二十一章 缓兵之计第八百七十章 宋国已定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图穷匕见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齐国伐魏第二百七十一章 求和第三百五十一章 投机第一百六十七章 封君上书第六百三十章 伐宋第一千两百八十二章 齐魏讲和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国人暴动第一百一十八章 舍弃霸业第四百六十三章 广招胡人第一千两百一十三章 群臣请命第四百五十七章 名分之争第八百三十一章 谣言四起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兵进大梁第二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二百三十二章 造坡第五百四十七章 决策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剑指江淮第七十三章 兵力集结第三百零二章 虚实第一千两百二十七章 垂死病中惊坐起 上第九百二十章 战争之始第九百五十七章 突袭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拒绝第五百八十二章 动摇心志第一千两百九十七章 广布仁德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走别人的路第二百七十九章 任鄙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回应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七百四十六章 获罪于天第六百零一章 鼓舞第九百九十三 自刎第四百一十六章 田达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不迟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第三百九十七章 换将?第五十章 苦获已齿第三百六十五章 伐齐第三百一十六章 议赵第一千两百一十四章 两手准备第六百六十八章 形势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第一百二十七 试点襄阳第二百九十三章 实施第七百八十四章 秦军大崩第七百三十九章 新年至第七百八十六章 举国动员第二百二十八章 北方有佳人第九百六十七章 群臣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大事能成否第四百六十八章 拒绝低头第五百九十章 转封 中第一百二十五章 熙熙攘攘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惊变第二百零四章 劫掠第三百三十四章 抢功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心冷第五百三十章 惊闻第九百八十二章 再起第九百零七章 兄弟分家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汝坟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尝君第九百二十一章 年华易逝第九百一十七章 刺杀第四百六十六章 秦国出兵第二百三十四章 宋魏观望第七百二十一章 免税安民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陈举之死第四百二十五章 冲锋第一百六十七章 封君上书第七百七十六章第一百三十三章 恩威并施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廷争 上第八百六十九章 北地烽火第三百九十九章 使魏第五百九十二章 分封第三百八十章 对策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奔齐第三百八十九章 广而告之第七百三十一章 封君令尹第八百一十九章 章义献宝第一千两百八十六章 以利服人第四十五章 楚宫反应第五百七十六章 纷至沓来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典籍第八百一十一章 人潮涌动第一千两百章 决意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