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章 战争之始

“大王,左尹传来消息,韩王已经正式传诏立公子虮虱为太子了。”

熊槐一听,顿时哈哈大笑:“好,不错,左尹果然不负寡人期望,成功将公子虮虱扶上太子之位。本来寡人听说秦魏赵三国异动,韩国那边可能会有波折,不想左尹如此快的就说服了韩王。”

说着,熊槐想起不久前传来的消息,昭常在自己身上捅了一剑,这才打消了韩王立公子咎的决心。

想着,不禁感叹道:“左尹的那一剑没白挨啊,当然,寡人也不会让左尹白挨了那一剑,左尹为楚国的付出,寡人会记得的。”

“大王仁德。”陈轸拱手赞了一声,又开口道:“大王,左尹还传回,虽然韩王已经立虮虱为太子,但是,韩王对甘茂在函谷关聚兵以及赵魏两国异动十分担忧,所以,韩王开口求援,而左尹已经答应韩王的求援。”

熊槐闻言,点头道:“好,这事寡人知道了,传讯给左尹,让他告诉韩王,只要其他国家对韩国用兵,寡人一定不会坐视不理。”

陈轸应了一声,接着道:“目前,韩国那边为了抵抗各国的可能到来的攻击,韩王已经在新郑聚集兵力,并且,韩王已经派出公叔前往宜阳驻防。”

熊槐大喜,连连颔首:“好好好,韩国如此做为,看来已经有了抵抗各国的决心,也不枉寡人之前的部署啊。”

说着,熊槐又问道:“陈卿,现在秦赵魏三国那边如何,三国是否会真的攻打韩国?”

陈轸应道:“回大王,目前的消息,秦国已经在函谷关聚集了近二十万大军,甘茂也依然还在那里,看秦国的架势,伐韩一事恐怕势在必行。而魏国那边,大梁聚兵的时候,将军昭应同样也在陈地制造了一点动静,目前魏军是否会无视陈地而挥师伐韩,这个还需要进一步查探。”

“好。”熊槐点了点头,然后吩咐道:“继续打探各国的消息。”

“唯。”

另一边,秦王荡得知韩王无视了秦赵魏三国的劝说以及威胁,一意孤行,立公子虮虱为太子,顿时大怒。

“敬酒不吃吃罚酒,既然韩王铁了心要站在楚国那边,那就别怪寡人不客气。”

“传诏给丞相甘茂,让他举兵伐韩。”

“传诏,立即派人联络赵魏两国,让他们配合我军行动。”

九月,秦国右丞相甘茂举兵伐韩。

郢都,楚国君臣齐聚一堂。

“大王,甘茂率二十五万秦军兵出函谷关,秦军围攻曲地三日,破之。目前,秦军继续东进,已经兵围焦地”

“嗯?”熊槐一怔,奇怪的道:“不对吧,韩国的曲地直面秦国函谷关,乃是韩国的桥头堡,这才被围攻三天就被攻克了?”

陈轸应道:“大王,这段时间以来,公叔坐镇宜阳,西部的韩军大都聚集在宜阳,曲地根本就没有援军,故而才在短时间就被攻克了。”

“没有援军!”熊槐眼睛顿时虚眯起来:“自从秦国出兵以来,这才短短几日功夫,寡人每日都会接到韩王的求援,可谓求援之心甚是急切啊。可是,现在韩国直接放弃了曲地,连自己的援军都没有派过去,这就有意思了。”

此时,昭雎笑道:“大王,恐怕韩国还有侥幸之心,不想与秦国交战,不想彻底得罪秦国,所以想着舍弃一些地盘给秦国,让秦国消消气,让秦国自己退兵。还有,韩王应该也在担心我楚国出兵迟缓,更担心韩军在没有坚城驻守的情况下,不是秦军的对手。

是故,韩国这才坚守宜阳,一则消耗秦军锐气,二则等待援军,三则依靠宜阳坚城。”

熊槐面色沉重的点了点头:“韩国虽然这么做没错,但是,之前我楚韩魏赵四国好不容易才将秦国赶回关中,现在,秦国却是轻易之间便打开了各国的封锁线。”

昭雎闻言,立即大笑道:“大王,这其实是好事,之前四国封锁秦国,将秦国堵在关中十余年,让秦国丝毫不得东进。为此,秦国上下心中一直憋着一口气,一口憋了十几年的窝囊气。

现在,秦国打开东面的缺口,这一口气正要宣泄出来。而韩国那边,公叔亲自坐镇宜阳,宜阳乃韩国不容有失之地。

想要宣泄的秦国撞上不容有失的宜阳···”

说着,昭雎拱手道:“大王,此时此刻,正好让秦韩两国相互消耗,两败俱伤。”

熊槐一听,顿时呵呵一笑。

秦国是什么状况,熊槐心知肚明。

秦国的军功爵制,导致秦国上下想要升官发财,就得依靠战功。但之前四国对秦国的封锁,导致秦军难以出关,一直都在关中那个小圈子里打转,无法出关攻城略地。

这对秦国上下来说,绝对是无法忍受的。

就好比上次,秦国夺取汉中上庸之后,为什么拼了命的向郢都杀过来,这都是因为秦军上下都憋着气,都想着建功立业。

而现在,韩国正面临楚国当时所面临的情况。

而宜阳那边,对韩国来说,更是不能失去的地方。

宜阳乃是韩国重镇,宜阳铁矿乃是天下首屈一指的大矿,比起楚国的宛地铁矿不仅丝毫不差,甚至犹有过之。凭借着宜阳铁矿,韩国在宜阳组建赫赫有名的宜阳铁军(铁器军队)。并且,韩国剑弩号为天下第一,其中大部分的铁剑强弩都是在宜阳打造的。

失去了宜阳,韩国必将国力大损,甚至从此沦为附庸。

可以预见,若是秦国强攻宜阳,秦韩两国间必将是一场血战。

想着,熊槐突然脸色一沉:“诸卿,眼看秦韩之间将有一场血战,这个时候我楚国该立即入局吗?”

“该”昭雎毫不犹豫的道:“大王,臣担心,若是我楚军迟迟不动,而秦军攻势甚急,臣担心韩国会有反复。”

熊槐皱了皱眉,轻声道:“这么说来,寡人还得马上出兵了。”

昭雎一听楚王的语气有些迟疑,就知道楚王不想用楚国的军队为韩国拼命。

想了想,昭雎拱手道:“大王,虽然我楚国要出兵,但是却也无需为了韩国与秦军开战。

以秦韩两国现在的战况,用不了多久,秦军必定会抵达宜阳。

那时,若是秦国主动退兵,那就是我楚军帮助韩国击退秦军,我楚国也就尽到了盟友的义务。若是秦国强攻宜阳,那就让秦军打好了。

以宜阳十几万韩军,外加坚城以及城中诸多利器,秦国非得碰掉几颗牙不可。

而我楚国屯兵宜阳城外,只需远远的观看秦韩大战,无需参与进去,只要牵制一部分秦军,让秦军无法全力攻城便可。”

“现在就出兵?”熊槐一听昭雎的建议,顿时迟疑了一下,然后看了看容光焕发的昭雎,又看了看一旁默默无语地犀首,不禁摇了摇头。

让秦军与韩军在宜阳城下互耗,确实是良策。

但是,熊槐迟疑的不是应不应该出兵,而是派谁领兵。

想着,熊槐摇了摇头:“此事事关重大,寡人还得想想!”

不久,宫中的一座偏殿,熊槐与公孙衍相对而坐。

“犀首,不知刚刚令尹所言,卿以为如何。”

公孙衍笑着拱手道:“令尹之策,对楚国最有利。”

熊槐点了点头,然后问道:“不知犀首以为,谁人可领兵出征。”

公孙衍沉默了许久,直到熊槐有些不耐烦了才应道:“非令尹莫属。”

第三百九十七章 换将?第一百六十七章 封君上书第四百七十六章 景鲤使秦第一百四十七章 燕国第九百九十章 封君上书第一百七十九章 灭越之议第二百零二章 秦齐联盟第一千两百六十七章 南风北吹第一百一十八章 舍弃霸业第一百零九章 张仪进谏第一百五十五章 季子接子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行赏第二百二十一章 交换大臣第七百五十一章 欲谋上庸第八百四十五章 赏赐第七百六十四章 巴地皆反第二百零六章 攻魏第二十七章 张仪归秦第八百三十章 各有所志第一千两百三十三章 紧锣密鼓第七百二十章 鬼神之力第一千章 出兵第四十六章 似曾相识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再接再厉第一千两百三十章 主将人选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国使者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汝坟第二百零七章 求援第三百八十二章 奸情第二百五十一章 樗里疾离都第七百一十八章 广告与封神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地方第一百一十一章 欲渡濮水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燕赵叛齐第六十章 目标霸业第三百八十章 对策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敌我难分第三百八十三章 告知第六百一十四章 宋国出兵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公子到来第一千两百六十九章 亲子待遇第一百四十三章 知北涯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求第一千两百八十二章 齐魏讲和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许行之死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缓兵之计第六十三章 秦国战略第八百九十二章 深居后宫第六百零三章 信心第十三章 初见端倪第一千两百章 决意迁都第六百一十章 来袭第七百九十五章 怨气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发现第二百八十九章 渡河第三百二十三章 亲临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依不饶第九百八十三章 根源第四百六十六章 秦国出兵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扶持韩国第四百五十章 提议换人第九百四十一章 立功心切第四百九十五章 甘茂来楚 上第九百八十四章 逃亡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人第四百一十七章 蓄力第九百六十六章 谣言第九十七章 风雨已至第五百七十七章 楚宋第一千两百一十七章 出面调停第十二章 脍炙人口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众叛亲离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为国分忧第四百六十二章 赵国宗室第一千两百三十四章 屈原到齐第一百二十八章 增长人口第五十章 苦获已齿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相约决战第六百一十八章 宫中第四百五十八章 宣战魏国第一千两百四十九章 鱼上钩了第三百五十三章 封君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托付后事第二百六十九章 进言第七百三十九章 新年至第三百九十五章 回军第一千两百七十五章 秦女到楚第二百九十六章 结盟第四百九十九章 寿县之外第一百四十一章 琉璃与纸第一百六十三章 襄成君案第五十三章 景鲤请谥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兵进大梁第九百二十四章 春耕正急第四百九十七章 送礼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齐国伐魏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齐国灭亡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通告第一百七十八章 廷议第一百八十二章 惊闻
第三百九十七章 换将?第一百六十七章 封君上书第四百七十六章 景鲤使秦第一百四十七章 燕国第九百九十章 封君上书第一百七十九章 灭越之议第二百零二章 秦齐联盟第一千两百六十七章 南风北吹第一百一十八章 舍弃霸业第一百零九章 张仪进谏第一百五十五章 季子接子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行赏第二百二十一章 交换大臣第七百五十一章 欲谋上庸第八百四十五章 赏赐第七百六十四章 巴地皆反第二百零六章 攻魏第二十七章 张仪归秦第八百三十章 各有所志第一千两百三十三章 紧锣密鼓第七百二十章 鬼神之力第一千章 出兵第四十六章 似曾相识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再接再厉第一千两百三十章 主将人选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国使者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汝坟第二百零七章 求援第三百八十二章 奸情第二百五十一章 樗里疾离都第七百一十八章 广告与封神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地方第一百一十一章 欲渡濮水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燕赵叛齐第六十章 目标霸业第三百八十章 对策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敌我难分第三百八十三章 告知第六百一十四章 宋国出兵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公子到来第一千两百六十九章 亲子待遇第一百四十三章 知北涯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求第一千两百八十二章 齐魏讲和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许行之死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缓兵之计第六十三章 秦国战略第八百九十二章 深居后宫第六百零三章 信心第十三章 初见端倪第一千两百章 决意迁都第六百一十章 来袭第七百九十五章 怨气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发现第二百八十九章 渡河第三百二十三章 亲临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依不饶第九百八十三章 根源第四百六十六章 秦国出兵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扶持韩国第四百五十章 提议换人第九百四十一章 立功心切第四百九十五章 甘茂来楚 上第九百八十四章 逃亡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人第四百一十七章 蓄力第九百六十六章 谣言第九十七章 风雨已至第五百七十七章 楚宋第一千两百一十七章 出面调停第十二章 脍炙人口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众叛亲离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为国分忧第四百六十二章 赵国宗室第一千两百三十四章 屈原到齐第一百二十八章 增长人口第五十章 苦获已齿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相约决战第六百一十八章 宫中第四百五十八章 宣战魏国第一千两百四十九章 鱼上钩了第三百五十三章 封君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托付后事第二百六十九章 进言第七百三十九章 新年至第三百九十五章 回军第一千两百七十五章 秦女到楚第二百九十六章 结盟第四百九十九章 寿县之外第一百四十一章 琉璃与纸第一百六十三章 襄成君案第五十三章 景鲤请谥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兵进大梁第九百二十四章 春耕正急第四百九十七章 送礼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齐国伐魏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齐国灭亡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通告第一百七十八章 廷议第一百八十二章 惊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