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图赵

对于改革传统服装这种事情,各国对此并不排斥。

因为这在以前也不是没有出现过,最起码齐桓公与管仲就干过。

当年管子治国有方,齐国的经济膨胀,纺织业出现产能过剩,织布多的都卖不出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管仲建议齐桓公改革服饰,将原本就很宽大的衣服进行改良,改的更加宽大。

当然,管子当年并没有强制推行,而是让齐桓公亲自穿上让人精心设计的服装在群臣面前显摆。

有了齐桓公的现身说法,上行下效,群臣纷纷跟进,以这种衣服为美。接着,齐国凭借其强大的影响力,很快将这种衣服推广到各国,在天下风靡流行起来。

于是,管仲用这种办法,迅速消耗了齐国织布的产量。

可见,世人对服装改良并不是一味的排斥,只要看着顺眼,没有颠覆性突破,也就自然而然了。

但是,现在赵王强制推行胡服,而且还不是对服饰进行改良,而是直接接受胡人的衣服,这就不能忍了。

赵国的群臣本来就对胡人的衣服有歧视,现在赵王还强制执行,这就是抵触外加逆反,多重心思加在一起,变法的难度凭空高了数个台阶。

熊槐见此点头道:“众卿所言极是,寡人深以为然。”

景鲤见楚王也认同赵国的变法也会失败,顿时松了口气。

熊槐停顿了一下,再次开口道:“寡人在想,若是赵王向群臣妥协,或者说服赵国群臣接受变法,令赵国重新稳定下来,那么会怎么样?”

景鲤答道:“大王,若是赵国稳定下来,这不就是回到原来的轨道,更有利于我们的伐越计划吗?”

熊槐摇头道:“若是没有赵王变法这件事,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但若是出了这一件事,那么寡人自然就不会这么算了。”

“所以,寡人决定派人送信给赵王,向赵王叙述华夷之别,并请赵王三思。”

“当然!”熊槐顿了顿,继续道:“仅仅是去信还不够,寡人打算派出使者前往赵魏两国,邀请魏王韩王一同劝说赵王,劝赵王别做傻事。”

楚魏韩三国劝阻,无疑会让其他国家以为赵王遭到孤立,其他国家不说,与赵国相距甚远的楚国,肯定是对赵国不满的。

这就是熊槐他的目的,就是为了表达楚国对赵国不满这一态度

按熊槐的意思,赵王的变法肯定会成功,赵军的实力不仅不会因此而削弱,反而会因此而大增。

所以,楚国正可联合魏韩趁机孤立赵国,让秦国放心大胆的去攻打赵国。当然,以秦楚两国的地形,秦国根本不会把楚国的态度放在心上。

实力强大的秦国与实力大增的赵国相互征伐,孰胜孰负,熊槐自己心中更偏向于秦国。

毕竟赵国的变法才刚刚开始。

但,只要赵国能拖住一段时间,等到赵国的变法出现一定成效,出现大量骑兵的时候,那么秦国要想打赢赵国,那就不是短时间能成功的。

至于说骑兵训练困难,那要看是什么人,现在赵国的骑兵基本上全是胡人构成,想要骑兵,只需向胡人招募,那就有大把的擅长骑射的骑兵,所以在骑兵上,赵国没有问题。

只要秦赵两国的战事拖上一年半载,那么楚国伐越的时机差不多。

熊槐一边想着,一边不断的点头。

想到妙处,不由笑道:“只要赵王拒绝了寡人与魏王韩王的好意,那么寡人打算联合韩魏两国,孤立赵国。另一边,秦国肯定不会放弃这个机会,一定护出兵伐赵,到时秦赵相争,岂不是一件美事!”

群臣刚开始听到楚王打算出言劝阻赵国,不由的点点头,接着,听到楚王要孤立赵国的想法后,全都一愣。

这···

楚王这是打算要坑赵国啊?

景鲤迟疑问道:“大王,如此一来肯定会引起赵王大怒的。如今赵国已经出现内乱的苗头,如果我们楚国再这么做,这样岂不是给了秦国机会吗?仅凭赵国之力,肯定不是秦国的对手!”

“大王,臣以为,若是秦国伐赵,我理应鼓动魏韩两国救赵,让三晋与秦国火拼,这次啊是上策!”

景鲤说完,剩下的大臣们全都出言劝阻。

这个时候落井下石坑赵国,一旦赵国顶不住而投靠秦国,那最终的结果,同样也会把自己坑了。

“众卿的意思,寡人自然明白,无非是担心赵国变法到时实力受损,无法抵抗秦国罢了。”熊槐摇头道:“但,如果赵国的变法,不仅没有导致实力下降,相反,反而使赵国的实力大增呢?”

“这···”景鲤突然脸色一变,问道:“大王以为赵王的变法能成功吗?”

熊槐闻言摇了摇头,索然寡人肯定赵国会成功,但是这种信口开河的大实话,不可对外人言。

“赵王的变法能不能成功,寡人不知道。但是赵王如今已经在军中换装,赵国换装后,实力大增却是可以预见的。”

说着,熊槐笑道:“胡人的服饰寡人也看过,虽然不甚美观,也不附和礼制,难登大雅之堂,但是,单论方便这一点,的确比现在各国所穿的服饰方便不少。”

“如今这天下的战事,早已过了以前守礼的时代,兵战凶危,无所不用其极,自然是怎么方便怎么来。”

“所以,寡人以为,赵军换上更加轻便的胡服后,肯定会实力大增。”

昭雎闻言摇头道:“大王,臣闻孙子云:兵之五事,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法者,主用也。”

“故与各国争锋,首重道,天地将法其次,如今赵王舍弃的兵家大道,却在军用上改变,结果逆群臣百姓之心,强制推行胡服,以致上下离心,这样一来,又如何驱使群臣百姓去征战呢!”

“百姓不信,群臣不附,即便胡服真的方便作战,赵国又岂能打战呢?”

熊槐摇头道:“不然,寡人闻······”

话刚出口,熊槐瞬间打住,跑题了。

现在是赵王变法,又不是自己变法,他跟昭雎争论根本毫无异议,就算说服昭雎又有什么用!

再说,赵王变法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现在才刚刚开始,自己用不着心急。

拉拢魏韩,孤立赵国,让秦赵相争,完全可以等赵国变法全面展开以后啊!

想着,不由微微颔首。

第三百七十四章 伐薛第八百六十九章 北地烽火第八百二十九章 越地风潮第九百三十八章 机会来了第三十六章 赵国齐国第六百四十一章 前睹后追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推行新钱第七百八十三章 郇邑之战第五百二十六章 形势第九百四十八章 和谈中第二百零四章 劫掠第六百八十章 为人软弱公子稷第四百四十三章 宋使仇液第四百二十八章 合围第五十四章 杖刑之问第八百八十七章 齐国退兵第四十四章 病来山倒第五百四十一章 恶战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曙光第四百七十六章 景鲤使秦第四百零四章 突如其来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联军溃败第二百九十三章 实施第一百四十八章 齐国退兵第八百七十七章 攻敌所必救第一千两百四十二章 君不密则失其国第十九章 声王悼王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惊变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犹如此案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垂死挣扎第七百四十六章 获罪于天第一千零六章 下落不明第五百四十五章 冲突第二百九十九章 求援第三百零六章 现情第八百六十八章 进退两难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剑指江淮第八百七十一章 齐诡赵异第一百五十八章 楚韩一体第四百四十九章 交易第四百七十一章 相约宋国第三百八十五章 正名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赦天下第五百五十章 烹杀第九百四十七章 初议第二十九章 魏国犀首第九百八十一章 太子第一百七十七章 遗赠第一百二十七 试点襄阳第八百一十一章 人潮涌动第八百四十三章 授人以渔第一百零七章 楚王亲卫第八百九十六章 看不清的未来第二百二十一章 交换大臣第一百一十七章 定策秦晋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蓼莪第四百七十章 赵王调停第四百一十章 贿赂第五百一十一章 真的假病第二百三十九章 秦王崩(上)第九百三十五章 军议第七百九十三章 三人缺二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缓兵之计第七百九十九章 彼来我往第六十四章 魏国抉择第六百零六章 策对第三百一十五章 窒息第五百六十五章 越王臼第五百九十五章 矛盾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在齐 中第五百六十四章 宛城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八百零九章 转封第二百二十九章 避战不出第六百八十四章 联姻第七百九十七章 相持第七十七章 越国使者第三百五十二章 孕第八百四十章 钱塘江畔第八百一十八章 吴侯献女第五百九十九章 说庸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六百八十四章 联姻第六百八十七章 公子子青第九百七十九章 刺杀第九百五十九章 烈焰阻敌第五百五十六章 主动来降第二十八章 难以决断第八百八十三章 初衷易忘第五百零四章 噩耗第五百九十一章 转封 下第一千两百四十八章 江上示警第十八章 封君贵族第六百零一章 鼓舞第九百四十四章 韩魏之间第二十六章 寡人有疾第一千零八十章 盟成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反应 下第一千两百三十三章 紧锣密鼓第四百八十四章 公子之忧
第三百七十四章 伐薛第八百六十九章 北地烽火第八百二十九章 越地风潮第九百三十八章 机会来了第三十六章 赵国齐国第六百四十一章 前睹后追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推行新钱第七百八十三章 郇邑之战第五百二十六章 形势第九百四十八章 和谈中第二百零四章 劫掠第六百八十章 为人软弱公子稷第四百四十三章 宋使仇液第四百二十八章 合围第五十四章 杖刑之问第八百八十七章 齐国退兵第四十四章 病来山倒第五百四十一章 恶战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曙光第四百七十六章 景鲤使秦第四百零四章 突如其来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联军溃败第二百九十三章 实施第一百四十八章 齐国退兵第八百七十七章 攻敌所必救第一千两百四十二章 君不密则失其国第十九章 声王悼王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惊变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犹如此案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垂死挣扎第七百四十六章 获罪于天第一千零六章 下落不明第五百四十五章 冲突第二百九十九章 求援第三百零六章 现情第八百六十八章 进退两难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剑指江淮第八百七十一章 齐诡赵异第一百五十八章 楚韩一体第四百四十九章 交易第四百七十一章 相约宋国第三百八十五章 正名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赦天下第五百五十章 烹杀第九百四十七章 初议第二十九章 魏国犀首第九百八十一章 太子第一百七十七章 遗赠第一百二十七 试点襄阳第八百一十一章 人潮涌动第八百四十三章 授人以渔第一百零七章 楚王亲卫第八百九十六章 看不清的未来第二百二十一章 交换大臣第一百一十七章 定策秦晋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蓼莪第四百七十章 赵王调停第四百一十章 贿赂第五百一十一章 真的假病第二百三十九章 秦王崩(上)第九百三十五章 军议第七百九十三章 三人缺二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缓兵之计第七百九十九章 彼来我往第六十四章 魏国抉择第六百零六章 策对第三百一十五章 窒息第五百六十五章 越王臼第五百九十五章 矛盾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在齐 中第五百六十四章 宛城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八百零九章 转封第二百二十九章 避战不出第六百八十四章 联姻第七百九十七章 相持第七十七章 越国使者第三百五十二章 孕第八百四十章 钱塘江畔第八百一十八章 吴侯献女第五百九十九章 说庸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六百八十四章 联姻第六百八十七章 公子子青第九百七十九章 刺杀第九百五十九章 烈焰阻敌第五百五十六章 主动来降第二十八章 难以决断第八百八十三章 初衷易忘第五百零四章 噩耗第五百九十一章 转封 下第一千两百四十八章 江上示警第十八章 封君贵族第六百零一章 鼓舞第九百四十四章 韩魏之间第二十六章 寡人有疾第一千零八十章 盟成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反应 下第一千两百三十三章 紧锣密鼓第四百八十四章 公子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