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三章 令尹昭雎

大殿中,熊槐坐在王位上,看着殿中满满的大臣,不由微微点了点头。

因为王后葬礼的缘故,各地的封君以及公室的官员,全都回到了郢都。是故,今天的朝议,不仅有郢都的官员,也有地方的权贵。

礼毕。

熊槐轻咳了两人,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全都吸引过来后,开口道:“之前寡人伐齐救燕期间,令尹突然病逝,这是国之不幸。然,彼时寡人尚在淮阴,是故令尹之位便空缺下来。但是,令尹乃是寡人左膀右臂,国之柱石,百官之首,不可或缺。

所以,今日朝议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确认令尹。”

熊槐话音一落,殿中的气氛顿时火热起来。

自楚王即位以来,前后有过四任令尹,除了第一位令尹昭鱼主动让位以外,其他的三位令尹都是病死在令尹之位上。

而按照楚国的传统,令尹人选要从公室中选出,所以下一任令尹的人选,不是昭氏之首昭雎,就是屈氏之首屈原,至于景氏···

方城守景缺功劳有些欠缺,地位也有所不足,而且之前一直都呆在方城,与楚王较为疏远。

而与楚王乃至太子都很亲近的景阳,资历功勋都不足。

至于昭景屈三族以外的人,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

故而景氏没希望后,就只剩下两个人选了。

而这两人与已经老迈的景翠不同,他们年纪并不大,尤其是屈原,现在才是四十岁。如果不出意外,他们肯定也会在令尹之位待到死亡的那一刻。

所以,今天的人选,很大程度决定了楚国未来十几年内的走向。

不过令很多人惋惜的是,之前这半个月,昭雎闭门不出,让许多打算提前巴结的人希望落空。

至于屈原,他倒是每日都在正常处理国事,可是,屈原他···不提也罢。

想巴结他的人早就巴结了,剩下的人,是不会去巴结他的,就算是他真的接任令尹也一样。

此时,熊槐的目光从群臣中扫过,见许多人都跃跃欲试,不禁微微一笑。

决定令尹的人选,要么公之于众,让群臣议论,看谁的呼声威望更高一些。

要么···

想到这,熊槐的目光看向昭雎,笑着道:“柱国,自寡人即位以来,卿出任诸多要职,无论是工尹、司马,还是柱国,全都尽心尽力勤勉用事,其中多有功劳,尤其是担任司马柱国之时,屡建功勋。

是故,寡人想来,若是贤卿担任令尹,也一定能一心为国,再建功勋。”

说着,熊槐期待的问道:“贤卿,可愿为寡人分忧!”

楚王话音一落,殿中大臣顿时哑然。

之前楚王在决定令尹人选时,推迟了半月之久,他们本以为楚王是在犹豫不决,将会在这次朝议上让群臣议论,结果···

他们半月来的努力,全都瞬间落空。

尤其是那些准备推举屈原的人,顿时脸色一变,这场战役还没开始,他们就彻底输了,而且还是一败涂地,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

而那些准备推举昭雎,想要趁机卖人情,依附昭雎的人,心中也颇为遗憾,这么好的机会,就这么没了。

与他人的感慨不同,身在漩涡中的屈原,之前就有所猜测,但是,当楚王真的舍弃他转而昭雎的时候,一股淡淡的失落以及遗憾瞬间浮现在他心头。

遗憾过后,接着,便皱了皱没,此刻,他感到了一股沉重的压力。

昭雎可不是景翠,难对付多了。

此时,在殿中所有人的注视下,昭雎虽然面色平静,但是心中却此起彼伏。

虽然他在淮阴的时候,就已经得到楚王的暗示了,但是,当这一刻真的来临,他的心中依然浮现出阵阵波澜。

以前,他的理想就是做楚国的令尹,当他熬死了昭阳景鲤景翠三人,当真正的成为令尹,此刻,他却感到一股远比昭阳他们三人当时还要沉重的压力。

这一刻,楚王的压力,朝中大臣的压力,地方勋贵的压力,还有国外的压力,现在的压力,以及未来的压力,全都向他涌了过来。

内忧外患,存亡之秋,这就是他所面对的局势。

此刻,他的内心是沉甸甸的,甚至从来都没有那一天像今天这样沉重。

虽然心中压力山大,但他的面上却是丝毫不露,一脸肃然的行礼道:“谢大王信任,臣愿为大王分忧,全心全意忠于国事,忠于王事,虽万死不辞。”

“好!”熊槐大喜的点了点头。

接着,熊槐顿了顿,脸上露出一股悲色,开口道:“王后与令尹先后病死,这是寡人的不幸,人虽死,谥号却不可不有。今日的第二件事,就是议定王后与令尹的谥号,以便不久后安葬。”

群臣一听,立即议论开来。

最后,群臣一致决定给景翠一个美谥,至于南后,则因为公子子兰的缘故,只给了一个中等谥号。

对此,熊槐虽然觉得有些对南后不公,但是,面对群臣的一致意见,只能认了。

谥号的事情,虽然令熊槐有些不快,但是朝议还得继续。

于是,熊槐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笑道:“之前为救援燕国,我大军北伐齐国,多有功勋。而且,魏国大军袭击陈地,陈地将士击退魏军,也有功勋。

有功则赏,这是寡人的准则,所以,今天朝议的第三件事,便是赏赐。”

赏赐一一赐下后,他楚王要说的事情变说完了。

接着,熊槐看着群臣问道:“今日朝议,不知诸卿可有要事禀报?”

群臣相互观望了一下,然后将目光投向令尹昭雎,今天他升任令尹,有事也得他先说。

昭雎察觉到众人的目光,面色如常,好整以暇地拱手道:“大王,臣有事要奏。”

“令尹请讲。”

“谢大王!”昭雎直起身体后,开口道:“大王,自我楚国灭越以来,以将军昭滑为将镇守吴地,以司马唐昧为将镇守越地,至今也有两年多了。尤其是不久前将军昭滑被贬斥,大王便设江东郡,将整个江东全都交给了司马唐昧镇守。

江东之地方圆近两千里,共二十六县,人口超两百万,吴越杂居,治理难度极大。故,臣窃以为将江东设为江东郡,只设一郡,同时管理吴人越人,实在有些不便。

是故,为楚国计,为大王计,为千秋计,臣建议,将江东郡分为两郡,吴地设一郡,越地设一郡。

还有,之前大王为了安抚吴人与越人,在吴地立吴侯,在越地立越侯,以分别统属吴越之地,这正是英明之举。

但是,时移事异,如今江东已设郡,那么就应该安排郡守治理江东,否则,名不正言不顺,只会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是故,还请大王察之,早定郡守,以安江东。”

第三百五十五章 疑虑第七百零八章 明升暗降第三百七十六章 分化第七百九十六章 忠臣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进退之间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鼓动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福无双至第一千两百六十一章 君臣试探 下第九十五章 楚墨投靠第五百六十章 威逼三事第四百二十五章 冲锋第三百七十五章 分兵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诏令第四百七十七章 东进西出第九百四十章 公孙父子第三百七十一章 初议第六百二十章 震怒第八百七十一章 齐诡赵异第二百一十一章 煮枣第一千三百章 淮水之畔第九百三十一章 五国会盟第二百六十五章 军成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动第五百三十三章 调将第八百八十二章 赵国出兵第九百六十五章 上书第一千两百四十一章 君择臣第四百五十九章 昭常入秦第七百六十四章 巴地皆反第五百二十七章 父子第七百九十三章 三人缺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煽风点火第二百五十四章 接见第八百五十三章 颁布爵位 下第四百三十章 围杀第二百五十二章 暗流第二百五十二章 暗流第一千零一百章 缄默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二百八十一章 置之于死地第八百三十五章 暗自警惕第七百四十一章 荐贤第八百六十九章 北地烽火第二百四十四章 齐策第八百六十二章 驱逐出境第十九章 声王悼王第七十三章 兵力集结第一千两百四十二章 君不密则失其国第八十六章 渡河之议第九百零七章 兄弟分家第八百零三章 调停第五百二十七章 父子第五百八十六章 分金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田文之谋第五十六章 诱秦攻齐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乱其心志第六百三十三章 凛冬将至第一百九十五章 公信第二百二十章 越使来第九十七章 风雨已至第三十二章 田需之谋第七十二章 惊闻庄子第三百九十章 齐越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廷争 上第九百六十九章 进谏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县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自食其果第七十五章 昭滑说越第二百一十四章 济阳城下第八百八十二章 赵国出兵第一千两百八十七章 财尽人散第三百零六章 现情第一千两百三十二章 不寒而栗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援军到来第四百零三章 送马第五十章 苦获已齿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目标 上第五百七十章 攻城 中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出海修仙第一百四十四章 犀首回都第六百一十六章 析邑第七章 为之奈何第六百七十章 闻战则喜第九百四十一章 立功心切第六百八十七章 公子子青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重压之下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蝉脱壳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狱第八百一十六章 吴城暗流第一百三十四章 吓晕太府第八百四十三章 授人以渔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百年韭菜第一百四十三章 知北涯第九十二章 攻破秦营第一百二十五章 熙熙攘攘第五十四章 杖刑之问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第三百八十九章 广而告之第二百五十章 牵线搭桥第一百一十一章 欲渡濮水
第三百五十五章 疑虑第七百零八章 明升暗降第三百七十六章 分化第七百九十六章 忠臣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进退之间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鼓动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福无双至第一千两百六十一章 君臣试探 下第九十五章 楚墨投靠第五百六十章 威逼三事第四百二十五章 冲锋第三百七十五章 分兵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诏令第四百七十七章 东进西出第九百四十章 公孙父子第三百七十一章 初议第六百二十章 震怒第八百七十一章 齐诡赵异第二百一十一章 煮枣第一千三百章 淮水之畔第九百三十一章 五国会盟第二百六十五章 军成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动第五百三十三章 调将第八百八十二章 赵国出兵第九百六十五章 上书第一千两百四十一章 君择臣第四百五十九章 昭常入秦第七百六十四章 巴地皆反第五百二十七章 父子第七百九十三章 三人缺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煽风点火第二百五十四章 接见第八百五十三章 颁布爵位 下第四百三十章 围杀第二百五十二章 暗流第二百五十二章 暗流第一千零一百章 缄默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二百八十一章 置之于死地第八百三十五章 暗自警惕第七百四十一章 荐贤第八百六十九章 北地烽火第二百四十四章 齐策第八百六十二章 驱逐出境第十九章 声王悼王第七十三章 兵力集结第一千两百四十二章 君不密则失其国第八十六章 渡河之议第九百零七章 兄弟分家第八百零三章 调停第五百二十七章 父子第五百八十六章 分金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田文之谋第五十六章 诱秦攻齐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乱其心志第六百三十三章 凛冬将至第一百九十五章 公信第二百二十章 越使来第九十七章 风雨已至第三十二章 田需之谋第七十二章 惊闻庄子第三百九十章 齐越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廷争 上第九百六十九章 进谏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县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自食其果第七十五章 昭滑说越第二百一十四章 济阳城下第八百八十二章 赵国出兵第一千两百八十七章 财尽人散第三百零六章 现情第一千两百三十二章 不寒而栗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援军到来第四百零三章 送马第五十章 苦获已齿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目标 上第五百七十章 攻城 中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出海修仙第一百四十四章 犀首回都第六百一十六章 析邑第七章 为之奈何第六百七十章 闻战则喜第九百四十一章 立功心切第六百八十七章 公子子青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重压之下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蝉脱壳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狱第八百一十六章 吴城暗流第一百三十四章 吓晕太府第八百四十三章 授人以渔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百年韭菜第一百四十三章 知北涯第九十二章 攻破秦营第一百二十五章 熙熙攘攘第五十四章 杖刑之问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第三百八十九章 广而告之第二百五十章 牵线搭桥第一百一十一章 欲渡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