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求援

熊槐不得不承认,公师隅说的很有道理,现在攻打齐国的确是一个有利的时机。

只是福祸相依,得失并存,对比越国,齐国还是算了吧。

想着,熊槐面带遗憾的长叹一声:“使者所言极是,只是楚国去年接连齐秦两国交战,出动精兵六十万,大战年余,消耗实在浩大。”

“而且,如今寡人已经征召了三十万百姓修建水渠,并向社稷神灵举行祭祀,希望能让楚国的水渠顺利进行。所以,为了避免寡人失信于神明和百姓,修建水渠的事情肯定不能中止。”

“若是此时伐齐,必然需要再次征召大量的百姓进行征战,我楚国虽大,但如此穷兵黩武的行为,必然会伤及我楚国根本。所以,这次伐齐的机会虽好,寡人也只得强行忍耐了。”

听着楚王不容置疑的话,公师隅火热的心顿时凉了一半。

如今公子蹄在越国已经取得对公子玉的优势,公师隅作为使者意图说动楚国伐齐,目的有二。

其一是打算为公子蹄联络楚国,以此平衡楚国对公子玉的支持。

其二,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为了发起战争,从而让公子蹄再立功勋,继续扩大对公子玉的优势。

只是,来楚国之前,公师隅本是信心满满的,认为只要越国主动,楚国肯定也不愿放弃这次伐齐的大好机会,结果,却遭到楚王的明确拒绝。

这······

熊槐见公师隅脸色很难看,便开口道:“使者,齐国之事实在太过突然,恰逢我楚国正在大兴土木,一直浪费了这次的大好时机,寡人也很遗憾。”

“违背越王的美意,并且让使者白走一趟楚国,寡人实在过意不去。故,寡人愿奉上白璧一双,玉斗一对,琉璃两块,愿为越王寿。”

“另,寡人愿送先生上等宝剑一柄,希望先生不要嫌弃。”

公师隅见楚王诚意满满,只得拱手道:“臣多谢大王厚赐。”

顿了顿,再开口道:“既然大王无意伐齐,那么敝国为了避免齐国快速恢复元气,只能中止麻痹齐国的计划,拒绝齐国借粮的请求了。”

熊槐开口道:“有劳使者回复越王了!”

公师隅向楚王再行一礼。

目送景鲤与公师隅离去,熊槐不由微微一笑,不管越国是什么目的,只要越国还没有与齐国勾搭在一起,那就是一个好消息。

······

公师隅离开郢都,顺江而下,不过两日就抵达越都吴城。

越宫中。

越王听完公师隅的禀报,得知楚王不愿此时出兵攻打齐国后,遗憾地对越蒙道:“贤卿,可惜了,楚王没有上当,我们怂恿楚国出兵伐齐,以此消耗楚国实力的计划失败。”

越蒙不以为然道:“大王,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楚王并非昏庸之君,不会一边修建水渠,一边与强大的齐国开战的。”

越王闻言点了点头:“既如此,攻打齐国的计划便取消吧!仅仅依靠我越国一国之力,在齐军已经准备就绪的情况下,恐怕力有不逮。”

“是!”越蒙应着:“大王,既然楚王不愿出兵伐齐,那么我们就可以进行下一步计划,卖好个齐国,并让齐王恨上楚国。”

“昭滑对我越国借粮给齐国的事情耿耿于怀,一直从中阻拦,此事已经人尽皆知,想必,齐使也对昭滑恨之入骨吧!现在公师隅既然从楚国返回,那么我们就可以正式驱赶齐国使者了。”

越王闻言一笑:“不错,是时候驱赶齐国使者了。”

笑着,越王对越蒙道:“不知贤卿以为让昭滑去驱赶齐使怎么样。”

越蒙笑道:“大王英明。”

越王得意的笑了笑,接着目视北方道:“现在寡人已经表态,就看齐王是否愿意接受寡人的诚意了!”

······

另一边,越使公师隅离去的第二天,宋王以惠盎为使,来访楚国。

次日。

惠盎跟在迎接的宾客之后,行走在楚宫中,心情颇为沉重。

原本齐国粮食被烧的消息传到宋国,宋国上下全都幸灾乐祸,还是很高兴的。

只是随后齐国的动作,顿时令宋国上下有苦难言。

齐国担心楚越两国趁机攻打齐国,于是将一部分军队集结在南部的薛地。

话说,自从宋国吞并滕国后,薛地这一个地方也显得尤为重要了。

薛地位于彭城的北面,滕地的南面,宋国本土的东面,如同一颗钉子一般钉在宋国的国土上,令宋国上下寝食难安。

因此,宋国上下决定等楚国伐齐之时,出兵助楚伐齐,拔掉薛地这个地方。

只是,时间一天天过去,楚国好像不曾听到齐国发生灾难一般,丝毫不见动静。

结果,久等楚军不至,最后,宋王只能派惠盎使楚,鼓动楚国伐齐,以此分担宋国的压力。

不想,到了郢都,看到众多百姓热火朝天的修建水渠后,惠盎便知道楚国为何不出兵伐齐了。

不是不想,而是有心无力!

“外臣宋国使者惠盎拜见楚王。”

大殿之中,惠盎一脸正色地向楚王行礼。

与秘密来楚的公师隅不同,惠盎这个宋国使者乃是堂堂正正的出使楚国,所以,熊槐得知宋国使者惠盎到了,便在大殿中以大国之卿的礼节召见惠盎。

礼毕。

熊槐问道:“惠卿,不知宋王派你来访楚国有何要事?”

对于惠盎,熊槐或者说前任还是比较熟悉的,当年惠子惠施在魏国被张仪驱逐,于是惠子投奔楚国,惠盎乃是惠子的晚辈,正跟着惠子混。

当时张仪正得志,前任刚刚即位被魏国打败,为了避免与张仪交恶,而且前任听说现任宋王十分看重惠子,于是,前任便将惠子送回他的老家宋国,让惠子主持宋国朝政。

惠子死了,这惠盎便成了宋王的心腹重臣。

因此,有了这一层关系,熊槐便将惠盎的待遇提高了半阶。

惠盎受楚王礼遇,再加上已经确认楚国正在大举修建水渠,无暇顾及齐国,自然也不会提出令楚王为难的要求。

于是,惠盎开口道:“大王,自从楚宋结盟以来,宋国一直以楚国马首是瞻,大王三次攻打齐国,敝国每次都跟在后。而因为秦国的事情,齐楚两国决定交好,敝国虽然与齐国交恶,但是也愿意准从大王的意志,放下与齐国的恩怨,停止攻打齐国的步伐。”

“如今齐国发生灾难,敝国感同身受,为齐国感到哀悼,并没有趁火打劫攻打齐国的意思。”

“虽然敝国不愿多事,但是齐王为了筹集粮草,将注意打到敝国的头上,将齐军主力汇聚在宋国的边境,意图不轨。这不仅是打算出兵攻打敝国,更是无视大王的威严,侵凌大王的盟友。”

“故,寡君特命臣来访,请大王出手相助,制止齐国武力借粮的行动,还天下以太平。”

ps:今日有事去了,只有一更,见谅!

第一千两百六十六章 如同二君第二十三章 美人变法第九百九十五章 不公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动第五百三十二章 前夜第四百四十九章 交易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风起兮 下第一千两百七十五章 秦女到楚第二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九百零八章 滥竽充数第二百四十五章 离间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杀机重重第五百七十五章 战争横财第五百八十章 淮南封君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盟成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最后的朝议第七百六十章 大火燎原第五十章 苦获已齿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尊淮阴君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目标 下第一千两百零六章 晴天霹雳第三百七十六章 分化第九百八十六章 暂留第六百零二章 杀机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乱第一千两百七十三章 一字百金第一千两百二十一章 拂袖而去第九百三十七章 五国攻城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联盟瓦解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新君即位第四百八十章 战前准备第三百三十八章 迷信第八百八十七章 齐国退兵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燕赵叛齐第八百九十四章 拆分江东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君子之泽三世而斩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前奏第九百一十五章 返韩第七百四十五章 开始第九百七十二章 后招第二百零四章 劫掠第四百二十六章 向前第三百五十九章 阴雨第一千两百六十七章 南风北吹第三百三十四章 抢功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燕赵叛齐第五百一十章 何以解忧第八百三十一章 谣言四起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齐国伐宋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撤军第六百三十六章 襄阳宛城第九百八十九章 请罪第三百三十一章 质疑第五百九十八章 再辞第一千两百九十七章 广布仁德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大事能成否第三百三十五章 筹谋第八百七十六章 意欲救燕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重压之下第一章 楚国怀王第七百章 风波再起第四百五十七章 名分之争第九百七十二章 后招第一千零一百章 缄默第八百零八章 行赏第五百一十章 何以解忧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推行新钱第一百四十五章 抵足而眠第五百六十三章 攻城 下第七十九章 兵贵神速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行赏第一百八十六章 广陵第九百三十三章 父子第一千零一十章 一触即溃第一百七十四章 公子子青第一千零三章 夏泽无水第四百六十四章 剑指濮阳第四百二十五章 冲锋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各国退兵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蓼莪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选第一千两百七十六章 两国互市第九百九十八章 中山亡第九百二十四章 春耕正急第六百一十一章 析邑攻防战 上第二百一十六章 单骑第八百六十二章 驱逐出境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鼓动第一百一十三章 宋国叛齐第五百九十一章 转封 下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欲除甘茂第二百二十四章 访齐联越第四百六十章 议定婚期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候第二百一十一章 煮枣第八百九十五章 举贤荐能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尾第四百六十八章 拒绝低头第九百零六章 招祸避祸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为国分忧
第一千两百六十六章 如同二君第二十三章 美人变法第九百九十五章 不公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动第五百三十二章 前夜第四百四十九章 交易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风起兮 下第一千两百七十五章 秦女到楚第二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九百零八章 滥竽充数第二百四十五章 离间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杀机重重第五百七十五章 战争横财第五百八十章 淮南封君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盟成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最后的朝议第七百六十章 大火燎原第五十章 苦获已齿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尊淮阴君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目标 下第一千两百零六章 晴天霹雳第三百七十六章 分化第九百八十六章 暂留第六百零二章 杀机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乱第一千两百七十三章 一字百金第一千两百二十一章 拂袖而去第九百三十七章 五国攻城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联盟瓦解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新君即位第四百八十章 战前准备第三百三十八章 迷信第八百八十七章 齐国退兵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燕赵叛齐第八百九十四章 拆分江东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君子之泽三世而斩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前奏第九百一十五章 返韩第七百四十五章 开始第九百七十二章 后招第二百零四章 劫掠第四百二十六章 向前第三百五十九章 阴雨第一千两百六十七章 南风北吹第三百三十四章 抢功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燕赵叛齐第五百一十章 何以解忧第八百三十一章 谣言四起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齐国伐宋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撤军第六百三十六章 襄阳宛城第九百八十九章 请罪第三百三十一章 质疑第五百九十八章 再辞第一千两百九十七章 广布仁德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大事能成否第三百三十五章 筹谋第八百七十六章 意欲救燕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重压之下第一章 楚国怀王第七百章 风波再起第四百五十七章 名分之争第九百七十二章 后招第一千零一百章 缄默第八百零八章 行赏第五百一十章 何以解忧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推行新钱第一百四十五章 抵足而眠第五百六十三章 攻城 下第七十九章 兵贵神速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行赏第一百八十六章 广陵第九百三十三章 父子第一千零一十章 一触即溃第一百七十四章 公子子青第一千零三章 夏泽无水第四百六十四章 剑指濮阳第四百二十五章 冲锋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各国退兵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蓼莪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选第一千两百七十六章 两国互市第九百九十八章 中山亡第九百二十四章 春耕正急第六百一十一章 析邑攻防战 上第二百一十六章 单骑第八百六十二章 驱逐出境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鼓动第一百一十三章 宋国叛齐第五百九十一章 转封 下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欲除甘茂第二百二十四章 访齐联越第四百六十章 议定婚期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候第二百一十一章 煮枣第八百九十五章 举贤荐能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尾第四百六十八章 拒绝低头第九百零六章 招祸避祸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为国分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