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秦使来楚

就在屈原等人加大变法的力度,试图通过新法受益者进一步打开村里基层局面的时候,秦国使者秦王荡之弟公子悝,率领一个庞大的使者团抵达寿春城。

当日,使者团的主使公子悝亲自拜访了楚太子横,并赠予太子横万金,请太子横为秦国美言。

太子横受之。

接着,公子悝又以私人的身份拜访了公子富以及公子富夫人秦公主,并请公子富为秦国说话。

公子富许之。

与此同时,使者团其他成员也纷纷拜访与秦国交好的楚臣,以重礼请他们为秦国说话。

次日,熊槐召见秦国使者。

大殿中。

公子悝拱手道:“大王,之前秦韩之战,并非出自寡君本意,寡君也确实不知大王与韩王的感情竟如此之深,是以才有了秦韩之战。

事情发生了,寡君对大王的愤怒十分震恐,心中也很不安以及后悔,奈何战事已经发生,寡君悔之晚矣。

函谷关之战,幸赖大王看在秦楚两国昔日的情分上,网开一面,率先退兵,这才让敝国避过一难,对此寡君心中充满了对大王的感激。

是故,寡君特让臣来楚国,一则向大王表示谢意,二则愿献曲地以东十城,愿为大王寿。

同时,敝国为了向韩国表达歉意,不仅主动与韩国交好,而且还归还了新城渑池,以明诚意。

故而,还请大王不要怀疑敝国的诚心。”

熊槐闻言,心中微微一笑,几乎就在公子悝开口的看破了秦国的险恶用心。

虽然公子悝言语甚是诚恳,姿态放的极低。

但他刻意强调秦楚两国情分,以及率先退兵之语,这无疑就是离间楚国与各国的关系。

在结合最近秦国交好关东各国消息,熊槐瞬间就知道秦国在打什么主意了。

无非是一面结交三晋燕国,一面离间三晋燕国与楚国的关系,并伺机争夺盟主位置。

想到这,熊槐不由看了台下的公子悝一眼,暗道:“看来这几年秦国先破魏国于河东,后破韩国于新城洛水,这两场大胜给了秦王极大的信心啊。

而且,寡人也实在是太久没在各国担任盟主了,以至于连秦王荡这个小辈都敢眼馋盟主的位置。”

想着,熊槐笑了笑,心中充满着对于虚名的不屑,他只要秦国出兵反齐就行了。

至于盟主的位置,简直不值一提。

心念急转,但却仅仅只发生在一瞬间,在公子悝话音落下后,熊槐高兴的哈哈大笑:“好好好,秦王能幡然醒悟,这实在是太好了。

至于那十座城池,寡人就不客气了,不客气了。

啊哈哈哈哈···”

此时,公子悝听到楚王的话,不禁一怔。

他本以为楚王会对他刚刚言语中陷阱开口解释两句的,但不想,楚王竟什么都没解释,就大笑着收下了秦国的城池。

虽然他的目的在他开口后就已经达到了,无论楚王怎么解释都没用,但楚王什么也不解释,这就···

想着,公子悝心中默默一叹:楚王老了,而且楚王远离朝政的时间也有些长了。

这个想法才从公子悝的脑海中冒出来,那边,殿中群臣听到楚王的大笑声,纷纷贺道:“恭喜大王,贺喜大王。”

公子悝一听楚国群臣的恭贺声,心中更是大吃一惊!

楚王是这样也就罢了,怎么楚国群臣也没人提醒楚王,难道是群臣也与楚王太疏远了吗?

这一刻,公子悝心中突然有了一丝悔意。

似乎秦国的礼送得重了些,送得很不值啊。

虽然心中这么想着,但是公子悝面上却一直保持恭敬之色,直到朝会结束。

秦国使者团来了又走了,数日后,刺史令邓陵光进入王宫。

“大王,根据探子来报,之前秦国使者团给朝中大臣送了重礼,而且,秦国还送给了太子万金重礼。”

熊槐哈哈一笑:“贤卿还少说了一件,寡人收取了秦国十座城池。”

面对楚王的玩笑,邓陵光犹如柱子一样,面不改色的杵在那,然后等楚王笑完,这才面无表情的接着道:“还有,知北涯奉命探查投靠太子的门客的底细,这半月来,投奔太子者十六人,其中有七人跟秦国有关系。”

“嗯?”熊槐一怔,然后看向邓陵光道:“贤卿以为秦国在太子那边有阴谋?”

邓陵光面无表情的应道:“臣不知,但只要大王下诏,臣可以查清楚。”

熊槐迟疑了一下,摇头道:“不必了,各国来宾中,最起码有三成是接受他国指派,来楚国打探消息,或别有所图的。

这些人,只要他们的行为以及所作所为不违背楚国的法律以及利益,那就不必理会他们。因为,经过各国的筛选,这些来宾可都是有一技之长的人,而且还会发挥出十二层的智力来为我楚国办事。”

邓陵光一听,立即拱手道:“大王英明。”

······

秦国咸阳。

公子悝回国后,第一时间进入王宫,然后用轻视的语气禀报道:“大王,臣到楚国后······”

秦王荡听完公子悝的禀报,确认消息属实,然后又结合自己所知,不禁感叹道:“看来楚王真的是老了,沉迷于天伦之乐,已无大志了。

而楚太子监国多年,在朝中一呼百应,现在,寡人算是知道楚赵宋越这几个国家,为什么即便有明君在世,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动乱了。”

说罢,秦王荡不禁对未来充满着期待,只要未来楚国的那个老王不死,不出来搅局,那两三年后,各国合纵伐齐的盟主之位,就非他莫属了。

只要他率领联军击败齐国,严重的削弱齐国,那秦国就···不,还得等老楚王升天,等到那时候,韩国魏国还有二周,就全都任他宰割了。

等他宰割了魏韩两国,就可以联合逼迫魏韩两国,甚至是逼迫三晋,联合出兵攻打那个内部大乱的楚国了。

想着,秦王荡立即下诏道:

“传诏,立即将那十座城池的秦国官员调回,城中钱粮典籍地图全部封装不动,尽数送与楚国,愿为秦楚之欢。”

“是,大王。”

“传令给右丞相,让他加大对燕赵两国的拉拢力度,传令给左丞相,让他亲自走一趟魏国,加大对魏国的拉拢力度。”

“唯。”

就在秦国频频出手拉拢齐国盟友的时候,另一边,齐将触子率领的各国大军,在攻下宋国五座城池后,在联军疲惫不堪的情况下,只得暂时瓜分了战果,然后联军散去。

至此,天下又短暂的恢复了和平。

而宋国那边,宋王面对各国的退兵,却没有丝毫喜色,反而一直黑着脸:“······”

第二百九十一章 死的不是时候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慰问第三百九十八章 越国北上第六百八十四章 联姻第九百四十章 公孙父子第九十二章 攻破秦营第一百八十章 调回唐昧第二百二十六章 连楚伐齐第七百一十五章 垦荒招安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谐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梁第六百八十五章 外援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所向第四十八章 昭阳之后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大幕揭开第三百二十九章 橘生淮南第十六章 心有怜惜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出卖第四百二十章 新任魏相第九百二十三章 改弦易辙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欲伐河东第六百三十三章 凛冬将至第一千两百四十四章 齐赵结盟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乱第三百五十一章 投机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乱第四百四十二章 议论第五百六十九章 攻城 上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三国三心第九百零三章 启用昭滑第三百四十章 时机第五百四十四章 乞降第三十九章 断体不生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廷争 上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齐楚决裂第一百五十六章 季子论楚第一千两百一十六章 如虎在侧第一千两百五十八章 水军歪楼第五百章 射天鞭地第四百二十九章 突围第五百六十六章 兵临城下第一千两百八十四章 君臣离心第九十三章 田氏之鉴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韩王来第一千两百六十九章 亲子待遇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曙光第一百四十六章 燕昭王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渐进第四百九十二章 景鲤归来第六百二十三章 图穷匕见第八百七十一章 齐诡赵异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营丢失第四百六十五章 楚韩联军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战胜于朝第六百一十四章 宋国出兵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顺天应人第四十六章 似曾相识第七百三十七章 观游到秦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王宫惊变第七百六十七章 剑指水师第一千两百八十六章 以利服人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国人暴动第四百六十八章 拒绝低头第六百六十八章 形势第七百一十七章 楚宋讲和第九百零八章 滥竽充数第八百三十一章 谣言四起第七百二十九章 接子到郢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赵国争韩第一千两百四十二章 君不密则失其国第八十七章 渡河战起第九百八十六章 暂留第三百四十四章 煽风点火第一千两百零九章 惜哉!年幼!第九百五十七章 突袭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乱第七百三十七章 观游到秦第十六章 心有怜惜第二百七十七章 轻取西都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登上神坛第六百七十三章 巴歌满城第九十章 重赏三军第八百六十四章 大雪纷飞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触手可及第一百零四章 恐吓韩国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宋国内乱第一千两百二十九章 六国停火第五百七十二章 城破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赵雍求教第八章 今时往日第四百七十一章 相约宋国第一百二十九章 舂米制面第七百二十七章 各地贤才第九百八十一章 太子第一千两百五十八章 水军歪楼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求第三百五十二章 孕第九百五十四章 激战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典籍
第二百九十一章 死的不是时候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慰问第三百九十八章 越国北上第六百八十四章 联姻第九百四十章 公孙父子第九十二章 攻破秦营第一百八十章 调回唐昧第二百二十六章 连楚伐齐第七百一十五章 垦荒招安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谐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梁第六百八十五章 外援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所向第四十八章 昭阳之后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大幕揭开第三百二十九章 橘生淮南第十六章 心有怜惜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出卖第四百二十章 新任魏相第九百二十三章 改弦易辙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欲伐河东第六百三十三章 凛冬将至第一千两百四十四章 齐赵结盟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乱第三百五十一章 投机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乱第四百四十二章 议论第五百六十九章 攻城 上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三国三心第九百零三章 启用昭滑第三百四十章 时机第五百四十四章 乞降第三十九章 断体不生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廷争 上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齐楚决裂第一百五十六章 季子论楚第一千两百一十六章 如虎在侧第一千两百五十八章 水军歪楼第五百章 射天鞭地第四百二十九章 突围第五百六十六章 兵临城下第一千两百八十四章 君臣离心第九十三章 田氏之鉴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韩王来第一千两百六十九章 亲子待遇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曙光第一百四十六章 燕昭王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渐进第四百九十二章 景鲤归来第六百二十三章 图穷匕见第八百七十一章 齐诡赵异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营丢失第四百六十五章 楚韩联军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战胜于朝第六百一十四章 宋国出兵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顺天应人第四十六章 似曾相识第七百三十七章 观游到秦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王宫惊变第七百六十七章 剑指水师第一千两百八十六章 以利服人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国人暴动第四百六十八章 拒绝低头第六百六十八章 形势第七百一十七章 楚宋讲和第九百零八章 滥竽充数第八百三十一章 谣言四起第七百二十九章 接子到郢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赵国争韩第一千两百四十二章 君不密则失其国第八十七章 渡河战起第九百八十六章 暂留第三百四十四章 煽风点火第一千两百零九章 惜哉!年幼!第九百五十七章 突袭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乱第七百三十七章 观游到秦第十六章 心有怜惜第二百七十七章 轻取西都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登上神坛第六百七十三章 巴歌满城第九十章 重赏三军第八百六十四章 大雪纷飞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触手可及第一百零四章 恐吓韩国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宋国内乱第一千两百二十九章 六国停火第五百七十二章 城破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赵雍求教第八章 今时往日第四百七十一章 相约宋国第一百二十九章 舂米制面第七百二十七章 各地贤才第九百八十一章 太子第一千两百五十八章 水军歪楼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求第三百五十二章 孕第九百五十四章 激战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