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三章 改弦易辙

数日后。

昭雎看着手中的情报,露出一抹笑容。

前几日公叔才送给楚军十万石粮食,并答应每半月为楚军提供十万石粮食。

没想到,韩王昨日又将亲秦的韩珉给驱逐了。

此刻,韩国的公叔坐镇宜阳,亲秦的韩珉又被赶走,如此,韩国算是彻底站在楚国这边了。

现在,昭雎算是彻底放心了。

又一月。

“令尹,探子来报,刚刚秦将乌获率十万秦军抵达秦营。”

“十万援军!加上秦军的攻城器械已经打造完成,想来秦军不日就会攻城。阴君,加派斥候,严密监视秦军。”

“诺。”

三日后。

昭雎起来没多久,阴君匆匆走到他身侧,禀报道:“令尹,秦军休整三日后,刚刚出兵了,一支十万人的偏师向我军而来,其主力往宜阳而去。”

昭雎点了点头:“好,再探。”

“诺。”

“令尹,秦军开始攻城了。”

“再探。”

“令尹,秦军攻城甚急。”

“探。”

“令尹,公叔派使者来。”

“知道了···”

不知不觉间,时间又过去了一个月,秦韩两军在宜阳激战一月,而楚军则在营中观战一月。

这一日,韩国的粮食再次抵达楚营。

此时,昭雎正拿着一卷《易经》观看见,忽然听到营中的动静,不禁皱了皱眉,然后放下书册,大声向外问道:“外面何故喧哗。”

在外护卫的庄蹻一听,立即应道:“请令尹稍后,在下这就让人去查看。”

不久,庄蹻走进昭雎的营帐,拱手道:“令尹,刚刚公叔有派人送来粮食,因为这次公叔还送来了两百头猪,一百头羊,十头牛,所以引发了一些骚动。”

“嗯!”昭雎一听公叔这次额外给楚军送来了大量牲畜,立即便知公叔在催促他出兵。

想着,昭雎问道:“现在宜阳那边战况如何?”

“回令尹,还在激战,秦韩互不相让,战事已经陷入胶着。”

“他们打了多长时间了?”

“一个多月了。”

昭雎点了点头,而后摸着自己修长的胡续道:“一个多月,战事依然焦灼,想来秦军锐气已失矣。而我军已经观望了一个多月,继续观望下去,本将吃着韩国的粮食,也觉得不是很踏实。

传令下去,杀猪宰羊,全军饱餐两顿,明日出兵骚扰秦军。”

“诺。”

次日。

楚军饱餐一顿后,大军一分为三,昭雎亲自领军向监视楚军的秦军而去,而阴君庄蹻各率一部,分别向城南城北而去。

此时,对面的冯喜见昭雎亲来,立即下令让麾下的十万大军严阵以待,而后又见楚军有两部向宜阳而去。

见此,冯喜看了看前方不远处的昭雎,又看了看正在远去的楚军,虽有心阻截楚军,但是又担心这是昭雎的阴谋,更担心自己也分兵后,不是昭雎的对手。

于是,想了想,吩咐道:“传令,摆出防御阵型,小心戒备。”

“传令,速去禀报丞相,就说楚军出营,向宜阳而去了。”

另一边,甘茂正在阵中观看秦军攻城,突然间,宜阳城中传来一片欢呼声。

甘茂一愣,正迟疑间,一个斥候快步来到甘茂身侧:“丞相,冯喜将军来报,楚军出营,他正与楚相昭雎对持。不过有两支楚军偏师向宜阳而来。”

甘茂还未反应过来,又一个斥候来报:“丞相,刚刚楚将庄蹻突袭我南面攻城大军后阵,魏冉将军见楚军攻势甚急,被迫放缓对宜阳的进攻。”

甘茂一听,精神顿时为之一振:“传令,让魏将军缠住楚军。”

“传令,让冯将军分出一部截断楚军归路。”

“传令,从我军后阵调出五万大军,前去围剿楚军。”

“诺。”

半个时辰后,就在甘茂焦急的等待消息时,一个斥候匆匆赶来:“丞相,魏冉将军传来消息,楚人强攻一阵后,见我军停止攻城全力与其纠缠,便提前退走,我部追之不及,正在重新组织攻城。”

“···”

“丞相,北面乌获将军来报,遭到楚将阴君所部强攻,我部早有准备,成功拦截楚军。”

“···”

“丞相,楚将庄蹻杀到北面,我部正全力与楚人交战,攻城被迫暂停。”

“丞相,乌获将军来报,经过我军奋力厮杀,楚人不敌,已经败退。”

“败退···”甘茂嘴角一抽,接着又见攻城的秦军此刻已经无法攻上城墙,于是冷声道:“传令,鸣金收兵,休整一日。”

又三月过去。

咸阳。

秦王荡愁眉苦脸的看着公子稷道:“三个月过去了,宜阳的战事,因为楚人的骚扰,而丝毫没有进展。

而赵魏那边,赵国朝中纷纷扰扰,迟迟拿不定主意,而魏国答应伐韩,却在出兵的时间上一再推脱,拿了寡人的好处却不办事,着实可恶。”

公子稷闻言,见秦王荡恼怒非常,立即拱手道:“大王,臣弟愿去游说魏国。”

秦王荡闻言看了公子稷一眼,摇头道:“算了,魏国不愿出兵,那是因为齐国从中作梗,魏国偏向齐国,这不是言语可以动摇的。”

“这···”公子稷低头不语。

此时,秦王荡感叹了一阵,然后询问道:“贤弟,你说为兄是不是太着急了,赵魏两国本来就偏向齐国,与我秦国关系疏远。这次寡人以韩国为饵,企图撇开齐国,然后将赵魏两国一举拉拢到秦国这边。

结果却是齐国狠狠给了寡人一记耳光,伐韩三月,寡人不仅没有获得赵魏两国的支持,而且连韩国也没能拿下。”

公子稷一听,立即宽慰道:“大王,这是魏国出尔反尔···”

“贤弟不必安慰为兄,丞相说的不错,事情要一步一步来,太过着急,所求太多,最终将会一无所获。可惜当时寡人没听进去,以致于到了现在这个地步。”

秦王荡说着,脸色再次浮现出笑容:“虽然现实很无奈,但好在现在后悔还不晚,寡人思虑再三,决定听从丞相的建议,先拿下韩国,再拉拢赵国,等打败楚国之后,再与齐国交锋。”

公子稷拱手赞道:“大王英明。”

秦王荡笑了笑道:“贤弟,赵国的事情好办,寡人决定任命楼缓为左丞相,借此拉拢赵国。

而韩国那边,寡人却是有些为难,如今丞相久战无果,赵魏两国未如期而动,当靠我秦国,恐怕力有不逮。

所以,为了能让魏国出兵,甚至为了能让齐国出兵,寡人打算向齐国臣服,承认齐王在联盟的盟主地位,并付出一些代价,让齐国将韩国让给我秦国。”

说着,秦王荡顿了顿,然后看着公子稷道:“贤弟可知寡人打算如何说服齐王。”

公子稷看着秦王荡摇头道:“臣弟愚钝!”

“寡人打算对齐王说,只要齐国这次能让韩国向寡人投诚,那么下次,齐国攻打楚国之时,寡人将率秦韩联军做为齐王羽翼,听候齐王调遣。”

公子稷迟疑道:“大王,恐怕齐王未必会相信!”

“是啊,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让齐王相信寡人。”秦王荡点了点头,然后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公子稷道:“不知贤弟有何高见!”

“这···”公子稷默然。

第一千两百二十八章 垂死病中惊坐起 下第九百零五章 巧舌如簧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风起兮 上第八百八十七章 齐国退兵第四百一十七章 蓄力第八百一十七章 疯癫若狂第九十五章 楚墨投靠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退缩之意第十三章 初见端倪第二百三十章 齐国援军第一千两百六十三章 乐极生悲第九百四十八章 和谈中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汝坟第六百六十七章 败退第一千两百三十九章 拒绝参与第二百一十一章 煮枣第七百九十章 赵国之乱第一百三十五章 初置司空第七百零七章 图穷匕见第四百七十章 赵王调停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水洗地第四百一十一章 叛意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庸之战 二第八百七十九章 祸不单行第一百九十四章 庸县许行第四百八十三章 定论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势如破竹第七百四十八章 蜀国使者第七百九十八章 成败得失第三百九十三章 止步第六百八十一章 骑虎难下宋王偃第七百三十四张 探索发现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昭雎请辞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所向第七百四十四章 汉北三分第七百八十九章 联赵伐秦?第四百章 往燕第七百二十七章 各地贤才第一千两百零三章 当头一棒第三百零八章 连秦第九百零一章 大德不德第一百六十七章 封君上书第二百七十章 决心第八百一十一章 人潮涌动第七百二十八章 德才不兼得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退缩之意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士第八百八十七章 齐国退兵第四百零八章 开始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战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为国分忧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选定目标第二十一章 国人逃亡(求推荐)第四百四十三章 宋使仇液第七百七十七章 上庸之战 五第七百三十五章 应变之策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联盟瓦解第七百六十章 大火燎原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战胜于朝第九百六十三章 巨网第七十五章 昭滑说越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战第九百八十五章 赐死第九百五十章 定计第一千两百三十三章 紧锣密鼓第三百零二章 虚实第九百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二百五十章 牵线搭桥第二百三十五章 秦国动向第八十一章 大梦初醒第三百八十章 对策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朝议第九百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二百四十六章 周室第二百五十二章 暗流第八十章 一将功成第一百六十一章 盟誓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战第九百八十八章 涌动第三百三十章 献策第九百零一章 大德不德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缓兵之计第九百八十一章 太子第一千两百四十六章 枝疏叶枯第八百四十章 钱塘江畔第八百九十章 播下种子第九百七十章 哑口第四十四章 病来山倒第五百六十六章 兵临城下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在齐 中第三百七十一章 初议第七百九十二章 增兵第六百七十七章 两个机会第三百一十三章 笼络第四百三十八章 瓜分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发现第四百八十三章 定论第六百三十七章 国家乱有忠臣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劫掠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撤军
第一千两百二十八章 垂死病中惊坐起 下第九百零五章 巧舌如簧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风起兮 上第八百八十七章 齐国退兵第四百一十七章 蓄力第八百一十七章 疯癫若狂第九十五章 楚墨投靠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退缩之意第十三章 初见端倪第二百三十章 齐国援军第一千两百六十三章 乐极生悲第九百四十八章 和谈中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汝坟第六百六十七章 败退第一千两百三十九章 拒绝参与第二百一十一章 煮枣第七百九十章 赵国之乱第一百三十五章 初置司空第七百零七章 图穷匕见第四百七十章 赵王调停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水洗地第四百一十一章 叛意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庸之战 二第八百七十九章 祸不单行第一百九十四章 庸县许行第四百八十三章 定论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势如破竹第七百四十八章 蜀国使者第七百九十八章 成败得失第三百九十三章 止步第六百八十一章 骑虎难下宋王偃第七百三十四张 探索发现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昭雎请辞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所向第七百四十四章 汉北三分第七百八十九章 联赵伐秦?第四百章 往燕第七百二十七章 各地贤才第一千两百零三章 当头一棒第三百零八章 连秦第九百零一章 大德不德第一百六十七章 封君上书第二百七十章 决心第八百一十一章 人潮涌动第七百二十八章 德才不兼得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退缩之意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士第八百八十七章 齐国退兵第四百零八章 开始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战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为国分忧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选定目标第二十一章 国人逃亡(求推荐)第四百四十三章 宋使仇液第七百七十七章 上庸之战 五第七百三十五章 应变之策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联盟瓦解第七百六十章 大火燎原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战胜于朝第九百六十三章 巨网第七十五章 昭滑说越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战第九百八十五章 赐死第九百五十章 定计第一千两百三十三章 紧锣密鼓第三百零二章 虚实第九百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二百五十章 牵线搭桥第二百三十五章 秦国动向第八十一章 大梦初醒第三百八十章 对策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朝议第九百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二百四十六章 周室第二百五十二章 暗流第八十章 一将功成第一百六十一章 盟誓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战第九百八十八章 涌动第三百三十章 献策第九百零一章 大德不德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缓兵之计第九百八十一章 太子第一千两百四十六章 枝疏叶枯第八百四十章 钱塘江畔第八百九十章 播下种子第九百七十章 哑口第四十四章 病来山倒第五百六十六章 兵临城下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在齐 中第三百七十一章 初议第七百九十二章 增兵第六百七十七章 两个机会第三百一十三章 笼络第四百三十八章 瓜分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发现第四百八十三章 定论第六百三十七章 国家乱有忠臣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劫掠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