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九章 祸不单行

又过了五日,寿县驻扎的水师全部抵达淮阴,陈地的水师陆续抵达淮阴之际,燕国再次传来坏消息。

“大王,燕国惊变,数日前,田甲突然出现在易地,因易地燕军已经被调往曲逆桑丘,易城守备不足,故,田甲轻取易地。”

“田甲,怎么又是田甲?之前他就突然出现在顾城,现在他又突然出现在易地,如此神出鬼没,难道他还真插上翅膀了不成。”熊槐闻言大惊,难以置信的看着陈轸。

陈轸心中微微松了一口气,自从上次田甲突然出现在顾城后,他就让人密切关注北方各地,而且因为上次田甲的行动极有可能是因为水师之故,是以楚国在北面的探子也在密切关注河道。是以,这次齐军的行动,很快就被探子查知。

想着,陈轸立即解释道:“大王,是水路,臣已经确认,田甲之所以突然出现在顾城,就是因为齐国水师在运兵。这次齐军突袭易地,同样也是水师之助。

之前田甲助声子大败燕军后,便留在顾城攻打燕军大营,而攻克燕军大营,获取燕军物资后,田甲便率军南下。

大家本以为田甲这是返回齐国,不想,田甲却是再次借助水师,顺流而下,直扑燕国重镇易地,并一鼓而下。”

“果然是水师!”熊槐一怔,然后急忙走到殿中的地图边。

易地已经算是燕国腹地了,位于易水与最北面的河水交汇处,乃是燕国重镇。易地再往北,就是燕国方城,方城之北乃是涿县,而涿县之北就是燕都蓟都。

而易地的西部,乃是现在燕军重兵防守的桑丘与曲逆。

齐军攻克易地,桑丘曲逆与蓟都就被齐军分割开来。

那么接下来齐国的目标,是桑丘曲逆的燕军呢?还是直扑蓟都呢?

想着,熊槐急忙问道:“现在声子率领的齐军主力到哪了?”

“声子在中山国休整三日后,已经挥师东进,与储子所部一同包围曲逆。如今曲逆城因燕军主力全军覆没,城中人心惶惶,士气低落。”说着,陈轸一脸沉重的道:“臣担心曲逆在齐军的围攻下坚持不了多久。

而且,曲逆一破,齐军顺势攻打桑丘,若是桑丘再被攻破,则燕国主力将全部损失。如此一来,就算齐国退兵,燕国也将元气大伤,二十年内无法恢复元气。”

熊槐闻言脸色一变,若是现在齐军趁势攻打蓟都,那还好,毕竟齐国现在也不敢真的灭了燕国,只要曲逆桑丘的燕军得以保存,只要人还在,那么十年之后,燕国又将成为齐国背后的一把尖刀。

但是现在声子没去蓟都,反而在围攻曲逆···

燕军全完了,那燕国就完了。

想着,熊槐咬紧牙根道:“郢都江东的军队还没有消息吗?”

陈轸摇了摇头道:“大王,距离大王下令,此时才不过八天时间,恐怕现在诏令才刚刚抵达会稽,大军集结赶路都需要时间,还请大王勿急。”

“勿急!”熊槐摇头一叹:“寡人是不急,但是燕国那边急啊。”

陈轸见状,立即安慰道:“大王,曲逆城乃是燕国经营已久的坚城,而且还有燕国大军防守,以声子疲惫之师,想来应该可以坚守一两月的。”

熊槐闻言,幽幽叹道:“希望如此吧!”

接着,陈轸离去后,熊槐站在地图边,看着地图久久不语。

就在熊槐沉思间,厅外突然传来一怔喧哗声:

“大王,不好了···不好了···”

熊槐一怔,转头向外面看去,却见三闾大夫屈署急急忙忙的赶了过来。

屈署一进大厅,熊槐顿时皱起眉头,略带不快的道:“发生了何事,卿何以如此慌张?”

屈署闻言,立即泪流满面的跪下,然后悲泣道:“大王,太子命人传来消息,五日前,王后薨了!”

熊槐一愣,顿时脑袋一片空白,那个陪伴他三十余年,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的发妻薨了·。

一时间,熊槐脑海里全是自己与南后这数十年来的点点滴滴。

“大王···大王···”

在屈署的连声呼唤下,熊槐大脑再次恢复运转,而后脸色苍白的看着屈署,悲伤的大怒道:“怎么回事,寡人离开郢都时王后还好好的,这几个月来,郢都那边也没有传来什么坏消息,王后怎么就突然薨了呢?”

屈署闻言,深伏在地,哀伤的应道:“大王,太子来报,之前郢都大雪,王后偶感风寒,其后病情日渐加重。因当时大王正忧心北方,是以王后下令,让太子与令尹左徒不得将她患病的消息告诉大王,其后令尹也染病,太子与左徒忧心忡忡,这才将令尹的消息通知大王,希望···希望···”

剩下的话屈署没说,但是熊槐哪能不知道呢!

自从公子子兰死后,南后就一直在心中抑郁,身体也大不如前。

或许当时南后的并且已经很重,太子左徒不愿违背王后的命令,又想让他返回郢都,这才特意通知他令尹患病。

但是,他得到消息后,却没有回去。

其后,王后的病情便一直瞒着他,直到王后病死!

想到这,熊槐心中充满着哀伤,悲泣道:“呜呼哀哉,寡人对不起王后啊!”

屈署闻言,立即询问道:“大王,国家遭遇不幸,敢问大王是否返回郢都。”

熊槐一怔,沉默了一下,然后脸上的悲伤收敛,露出坚定之色道:“胡说什么,大战在即,寡人岂能此时返回郢都,影响将士军心。此时此刻,别说王后死了,就是寡人死了,遗体也要在战后才能返回郢都。当年先君武王能做的事,寡人也能做。”

屈署一听楚王说起先君武王之事,便不再开口劝说,毕竟楚武王可是在出征的路上病死的,但出征大军在武王死后,可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

接着,熊槐沉默了许久,然后开口道:“传诏,让太子主持王后丧事,国礼葬之,就葬在寡人陵寝侧室,日后寡人要与王后合葬一墓。

另,传诏给秦夫人,宫中之事,日后就交给她了。”

说完,熊槐挥了挥衣袖,沉声道:“贤卿去传诏吧,寡人想独自一人静静。”

屈署见楚王说完就转身向后院走去,只能对着楚王孤寂的背影应道:“唯。”

次日,熊槐草草用过早膳,还未缓过劲来,就见屈署再次一脸悲痛的走了过来。

见此,熊槐心中一沉,看着他沉默不语。

另一边,屈署来到楚王身前,见楚王脸上哀伤之情还未散去,只是愣愣的看着他,见状,屈署在原地站了一下,然后悲痛的拜道:

“大王,左徒来报,五日前令尹带病参加王后葬礼,不想,就在回府途中,令尹薨于车中。”

熊槐一呆,良久,才长长一叹“唉···国之不幸!”

屈署闻言,急忙轻声问道:“大王,令尹已薨,国中无人主持大局,且如何是好?”

熊槐一怔,顿时沉默了。

国不可一日无君,同样,百官之首的令尹也同样不可或缺。

此时正值楚国伐齐前夕,景翠一死,那他就要决定下一个令尹的人选。

而他眼下的合适人选却只有两个,一个郢都的屈原,另一个就是正在淮北包围清河的昭雎。

选择屈原,则昭雎心中必有怨气,接下来的伐齐一战还打不打了。

选择昭雎,国中正动荡期间,楚王与令尹同时在外征战,这十分不妥。若是让昭雎回去,让熊槐自己指挥大军与匡章作战,熊槐心里发虚。若是自己回去,留昭雎在这···

若是他没在前线还好,但现在他这个楚王已经在前线了,国君在大战前夕突然返回都城,不仅影响士气,更影响他这个楚王的威望。

就凭后面那一点,这事就不能干。

既然此时还不能选,那就不选,暂时先拖着。

一来可以让郢都的屈原树立声望,二来也可以用虚悬的令尹之位激励昭雎,让他充分发挥才智,狠狠的打击齐国,建立功勋,为担任令尹铺平道路。

至于国中的动荡,那就只能相信屈原了。

想清楚之后,熊槐立即脸色一正,沉声道:“传诏,让太子以诸侯之礼厚葬令尹,陪葬寡人陵寝之侧,另让左徒主持国事!

至于令尹之位,待寡人大胜齐国,率军返回郢都之后,再决定令尹的人选。”

第九百二十三章 改弦易辙第三百四十章 时机第四百九十六章 甘茂来楚 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齐国退兵第五百六十四章 宛城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蝉脱壳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战端再起第三十章 犀首使楚第五百七十六章 纷至沓来第九百三十七章 五国攻城第十七章 咫尺天涯第五百三十四章 使者第一百七十五章 昭滑归来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水洗地第一千两百三十三章 紧锣密鼓第二百八十五章 大破秦军第二百九十七章 突如其来第二百零一章 燕王拒齐第七百四十一章 荐贤第六百零三章 信心第一百七十七章 遗赠第七百五十四章 巴人攻城第九百四十三章 交个朋友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三国三心第六百一十八章 宫中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各国退兵第一千一百五十五 急剧恶变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聚兵第三百八十四章 如常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件礼物第九百六十四章 朝中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然力足矣第五百九十八章 再辞第九百零一章 大德不德第七百一十九章 量产神器第四百四十八章 内忧外患第七章 为之奈何第二百五十二章 暗流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心乱而退第五百七十六章 纷至沓来第一百七十章 铁剑第九百六十六章 谣言第二百六十二章 对策第六百四十五章 转机出现第四章 屈原进言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剑指江淮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件礼物第五百一十六章 遗言第一千两百一十五章 四国齐至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天命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联盟瓦解第三百八十章 对策第七百零一章 毫无退让第六章 燕国灭亡第九百二十八章 退位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缓兵之计第八百二十七章 封城抓捕第一百三十五章 初置司空第一百四十五章 抵足而眠第六百三十八章 智慧出有大伪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昭雎请辞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另有算盘第八百九十九章 圆形方孔第七百三十二章 自荐之策第五十五章 秦国之忧第八百四十五章 赏赐第四百三十七章 破城第三百六十一章 狐疑第二百零九章 决战之前第五百六十四章 最后的障碍第一千零一十章 一触即溃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以示其能第二百一十五章 赵国惨败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娲皇纸第五百六十七章 会稽城中第五十七章 逼迫秦国第三百零七章 这很犀首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定策第五百三十八章 决战 三第一百七十四章 公子子青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候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惊变第五百四十三章 自杀第三百八十九章 广而告之第三百三十七章 祥瑞第四百四十三章 宋使仇液第二百七十五章 再围一城第一千两百零一章 反声如潮第四百五十一章 自愿相滕第二百六十章 正式伐秦第二百九十章 游说第八百一十三章 驾临吴城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风起兮 下第三百七十一章 初议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四百二十章 新任魏相第四百七十一章 相约宋国第六十四章 魏国抉择第九百零二章 时局艰难第九百五十九章 烈焰阻敌
第九百二十三章 改弦易辙第三百四十章 时机第四百九十六章 甘茂来楚 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齐国退兵第五百六十四章 宛城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蝉脱壳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战端再起第三十章 犀首使楚第五百七十六章 纷至沓来第九百三十七章 五国攻城第十七章 咫尺天涯第五百三十四章 使者第一百七十五章 昭滑归来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水洗地第一千两百三十三章 紧锣密鼓第二百八十五章 大破秦军第二百九十七章 突如其来第二百零一章 燕王拒齐第七百四十一章 荐贤第六百零三章 信心第一百七十七章 遗赠第七百五十四章 巴人攻城第九百四十三章 交个朋友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三国三心第六百一十八章 宫中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各国退兵第一千一百五十五 急剧恶变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聚兵第三百八十四章 如常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件礼物第九百六十四章 朝中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然力足矣第五百九十八章 再辞第九百零一章 大德不德第七百一十九章 量产神器第四百四十八章 内忧外患第七章 为之奈何第二百五十二章 暗流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心乱而退第五百七十六章 纷至沓来第一百七十章 铁剑第九百六十六章 谣言第二百六十二章 对策第六百四十五章 转机出现第四章 屈原进言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剑指江淮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件礼物第五百一十六章 遗言第一千两百一十五章 四国齐至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天命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联盟瓦解第三百八十章 对策第七百零一章 毫无退让第六章 燕国灭亡第九百二十八章 退位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缓兵之计第八百二十七章 封城抓捕第一百三十五章 初置司空第一百四十五章 抵足而眠第六百三十八章 智慧出有大伪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昭雎请辞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另有算盘第八百九十九章 圆形方孔第七百三十二章 自荐之策第五十五章 秦国之忧第八百四十五章 赏赐第四百三十七章 破城第三百六十一章 狐疑第二百零九章 决战之前第五百六十四章 最后的障碍第一千零一十章 一触即溃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以示其能第二百一十五章 赵国惨败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娲皇纸第五百六十七章 会稽城中第五十七章 逼迫秦国第三百零七章 这很犀首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定策第五百三十八章 决战 三第一百七十四章 公子子青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候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惊变第五百四十三章 自杀第三百八十九章 广而告之第三百三十七章 祥瑞第四百四十三章 宋使仇液第二百七十五章 再围一城第一千两百零一章 反声如潮第四百五十一章 自愿相滕第二百六十章 正式伐秦第二百九十章 游说第八百一十三章 驾临吴城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风起兮 下第三百七十一章 初议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四百二十章 新任魏相第四百七十一章 相约宋国第六十四章 魏国抉择第九百零二章 时局艰难第九百五十九章 烈焰阻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