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二章 时局艰难

熊槐深以为然点了点头,楚国外部形势的变化,也正是他最近所担忧的地方。

想到这,熊槐不由看了昭滑一眼,然后叹道:“寡人听说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贤能的人能通过微妙的变化看到未来的巨变。这种能见微知著的人,可谓之贤,这大概就是说的将军这样的人吧。”

说着,熊槐又问道:“将军,如今国事艰难,各国伐楚在即,不知将军以为,楚国应该如何应对呢。”

昭滑想了想,想起楚王这段时间的一系列举动,尤其是江东的那些动作,沉吟道:“大王,之前楚国为攻打越国,曾连续征战多年,以致国家疲顿百姓疲困,当此之时,理应对各国采取守势,以巩固国中为上。

甚至,为了稳定国中,即便是暂时放弃一些地方,也是值得的。”

熊槐心中微微一动,昭滑所说的事情,正是他近日来所想。

诚然,以楚国的实力,如果全力应对各国的攻势,不仅可以打退各国的军队,甚至还可以反扑。

但是,这种情况却是建立在以举国之力全力应对的基础上的。

此时此刻,熊槐也需要在中央保持足够的兵力来震慑地方。

所以,大举用兵,这不是熊槐想要的。

而且,一旦大举动员,就需要调动那些已经疲惫不堪的百姓作战,百姓被征召,必然怨气重重。

若是不变法还好,一旦举行变法,地方权贵登高一呼,百姓必然群起响应。

那时候,即便他是楚王,有怎会还有百姓与他共患难呢。

楚国接下来的变法,虽然是自上而下,但依然需要下面百姓的支持。不,不应该说支持,只要百姓不响应各地勋贵,只要能保持中立,那就足够了。

所以说,无论从哪方面来讲,楚国现在,最起码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都不宜大举动兵。

可是,现在的情况不是楚国想不想动的问题,而是各国想要动楚国。

如此局面,对楚国而言,最好的情况就是用少量的士卒,据守要地,拖住各国,只要楚国准备就绪。

心中思绪百转,但熊槐的脚步没有半分停顿,依旧不快不慢的向前走着。

而昭滑说完之后,便不再言语,静静地跟在楚王之后,不紧不慢的跟在后面。

二十余步后,熊槐突然开口道:“将军,若是寡人采取守势,那么依将军之见,楚国应该防守什么地方。”

“英明莫过于大王,其实大王早有答案了。”

“寡人还想听一听将军的答案。”

“楚国的边境虽长,但是各国来袭的目标也就只有那么多,所以,就跟我们伐秦之时多会聚兵函谷关外一样,各国下次伐楚时,进攻的方向也会跟上次一样。”

熊槐闻言,顿时哈哈大笑。

大笑间,熊槐突然没有理会身后的昭滑,直接加快了脚步,向后宫而去。

此时,昭滑跟了几步,接着见楚王脚步不停的向后宫而去,便停下脚步,看着楚王的远去的背影默默无语。

之前他因楚王刺杀案被牵连,连爵位都被剥夺,心中确实一度很是绝望。

不过,那时他还有希望,希望楚王气消之后,能再次想起他来,再度启用他。

结果,等楚王回到郢都,等了半个多月,也没见楚王有半分想起他的意思来,他当时很是失望。

其后,昭雎被任命为令尹,又接替了许行主持修建水渠,眼看昭氏的人纷纷倒向昭雎,他很是绝望。

原本他是打算先安分的在家休养两年,等楚王气消之后,在请人出面游说楚王,重新起复他。

但是,眼看昭雎的地位越加巩固,眼看自己在吴地的班底被昭雎拆的七八烂,他决定不再等了。

于是,为了能见到楚王,为了能让楚王重新起用自己,他惊喜准备了这次偶遇。

他了解楚王,同样也知道楚王与王后的感情很深,更知道楚王因为公子子兰的事情,对王后心有愧疚,王后出殡之日,楚王有八成可能会在王宫城头相送。

于是,他一个多月前拜访了昭常,请他出面给了自己一个守卫王宫城门的职位,然后提前一个多月在这里看守宫门,并等候楚王。

结果,他成功了,成功的偶遇楚王,并向楚王进言。

只是,楚王究竟会不会重新启用他呢。

此时,昭滑看着楚王消失在远处的背影,心中有些忐忑不安。

寝宫中。

熊槐将昭滑的情报放下,然后将昭滑最近的经历在脑海中过了一遍,慢慢的陷入了沉思。

毫无疑问,昭滑也是极有才华的人,就这么空放着,也是可惜了。

若是启用昭滑,一方面可以拉拢昭滑这一脉,分化昭氏。

熊槐一直都觉得,楚国的昭氏太强大了,即便是数任楚王先后扶持景氏屈氏与昭氏对抗,但是,这效果并不明显。

时至今日,昭氏依然是楚国的最强大的公族,而且人才辈出,仅他自己即位以来,前后五任令尹,就有三任出自昭氏,而且昭阳昭雎都是能力过人之辈。

相比之下,即便景氏与屈氏实力就有些不行。尤其是屈氏,遭遇屈匄之败后,屈氏更是元气大伤。

若非还有屈原在前面顶着,而且屈原还很年轻,屈氏恐怕已经沦为普通家族。

扶持屈氏景氏,分化昭氏,这是宣王威王,甚至是熊槐自己的既定方针。

所以,从这方面来说,与昭雎有矛盾的昭滑,是一定会启用的,只不过是现在还是等一段时间的问题。

另一方面,熊槐心中很清楚,楚国的变法,其目的不是消灭贵族,毕竟,只要有国家的存在,阶层就不可避免,位于上面阶层的贵族也是无法消灭的,更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变法的目的是对贵族进行改造,从贵族手中夺回百姓的控制权,也就是治权与军权。

之前将汉北封君叶公阴君等人进行转封,转为食邑封君,便是如此。

江东的变法,更是如此。

而再次启用昭滑,也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给所有贵族树立榜样。

昭滑出身公族,身份高贵,若是昭滑也能在新法中获取权力地位爵位,即便是没有封地私军,在楚国的待遇也可以混的很好,甚至比他们那些封君勋贵混的更好。

如此,无疑会吸引许多人,尤其是有才华却又没有继承权的贵族子弟。

唐昧之所以支持变法,不就是因为他唐氏人才辈出,却因为不是公室,而无法获得楚国最顶级的柱国令尹之位吗?

所以,如果先有屈原做榜样,再有昭滑做榜样,熊槐相信,楚国最大的公室家族,昭氏中也会出现一大批变法的拥护者。

至于昭滑反叛···

若是昭滑立身的根基就是变法,那么昭滑将来还会主动反叛吗?

最起码,昭雎不死,他就不敢,最多就是保持中立。

对于熊槐来说,这就足够了。

第四百七十四章 相约伐魏第一百六十章 魏国霸气第三百三十二章 难易第一章 楚国怀王第九百九十六章 驱逐第九百五十一章 欺诈第五百一十四章 宫变第九百零一章 大德不德第九百七十八章 舍得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波及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新君即位第二百五十四章 接见第一千零四章 定计淮北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乱其心志第十七章 咫尺天涯第一千两百六十一章 君臣试探 下第六百二十七章 在陈第四百四十二章 议论第六百零二章 杀机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乱其心志第九百三十八章 机会来了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奔齐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疯狂第六百八十一章 骑虎难下宋王偃第一千一百五十五 急剧恶变第一千两百七十九章 知否知否第二百四十八章 剑指张仪第六百章 心伤第八百一十五章 吕氏兄弟第六百四十七章 消息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曙光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齐楚决裂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士第二百零四章 劫掠第五百五十三章 公道人心第三百九十六章 怨念第一百章 一个机会第一百七十五章 昭滑归来第二百二十章 越使来第六百一十六章 析邑第五百五十六章 主动来降第四百六十章 议定婚期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始作俑者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目标 下第二百二十九章 避战不出第九百一十三章 十年之计第一百一十六章 楚谋越国第七百二十九章 接子到郢第四百六十七章 秦赵之战第四百五十七章 名分之争第六百零二章 杀机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阴陵族灭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逼宫第三百零八章 连秦第一千两百四十三章 寡人十六第二百六十二章 对策第六百三十三章 凛冬将至第三百九十三章 止步第九百五十五章 承诺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火爆第一百二十三章 战争结束第十二章 脍炙人口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援军至第四百零七章 试探第三百六十一章 狐疑第三百七十六章 分化第六十七章 见招拆招第六百二十六章 八月之期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尊淮阴君第五百六十九章 攻城 上第一千两百一十三章 群臣请命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托付后事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上书第七百六十八章 分兵第五百七十三章 秦帝楚王第五百零三章 时机第五十六章 诱秦攻齐第九百六十三章 巨网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三事第四百八十五章 相邀伐齐第一千两百四十二章 君不密则失其国第二百一十章 交战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汝坟第一千两百八十三章 破镜难圆第九百八十一章 太子第二百一十一章 煮枣第五百零九章 别无选择第七百二十一章 免税安民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令尹之才第四百九十九章 寿县之外第九百零二章 时局艰难第三百三十三章 霸业根基第五百零二章 议楚盟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谐第八十三章 亲自救援第八十五章 会师丹汉第六百一十六章 析邑第六百零八章 宋国内争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依不饶
第四百七十四章 相约伐魏第一百六十章 魏国霸气第三百三十二章 难易第一章 楚国怀王第九百九十六章 驱逐第九百五十一章 欺诈第五百一十四章 宫变第九百零一章 大德不德第九百七十八章 舍得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波及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新君即位第二百五十四章 接见第一千零四章 定计淮北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乱其心志第十七章 咫尺天涯第一千两百六十一章 君臣试探 下第六百二十七章 在陈第四百四十二章 议论第六百零二章 杀机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乱其心志第九百三十八章 机会来了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奔齐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疯狂第六百八十一章 骑虎难下宋王偃第一千一百五十五 急剧恶变第一千两百七十九章 知否知否第二百四十八章 剑指张仪第六百章 心伤第八百一十五章 吕氏兄弟第六百四十七章 消息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曙光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齐楚决裂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士第二百零四章 劫掠第五百五十三章 公道人心第三百九十六章 怨念第一百章 一个机会第一百七十五章 昭滑归来第二百二十章 越使来第六百一十六章 析邑第五百五十六章 主动来降第四百六十章 议定婚期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始作俑者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目标 下第二百二十九章 避战不出第九百一十三章 十年之计第一百一十六章 楚谋越国第七百二十九章 接子到郢第四百六十七章 秦赵之战第四百五十七章 名分之争第六百零二章 杀机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阴陵族灭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逼宫第三百零八章 连秦第一千两百四十三章 寡人十六第二百六十二章 对策第六百三十三章 凛冬将至第三百九十三章 止步第九百五十五章 承诺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火爆第一百二十三章 战争结束第十二章 脍炙人口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援军至第四百零七章 试探第三百六十一章 狐疑第三百七十六章 分化第六十七章 见招拆招第六百二十六章 八月之期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尊淮阴君第五百六十九章 攻城 上第一千两百一十三章 群臣请命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托付后事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上书第七百六十八章 分兵第五百七十三章 秦帝楚王第五百零三章 时机第五十六章 诱秦攻齐第九百六十三章 巨网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三事第四百八十五章 相邀伐齐第一千两百四十二章 君不密则失其国第二百一十章 交战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汝坟第一千两百八十三章 破镜难圆第九百八十一章 太子第二百一十一章 煮枣第五百零九章 别无选择第七百二十一章 免税安民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令尹之才第四百九十九章 寿县之外第九百零二章 时局艰难第三百三十三章 霸业根基第五百零二章 议楚盟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谐第八十三章 亲自救援第八十五章 会师丹汉第六百一十六章 析邑第六百零八章 宋国内争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依不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