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九章 接子到郢

屈原听到楚王询问,心中也有一些为难,他知道楚王对太学的学子并不放心。在他们没有得到变法的红利之前,他们首先是贵族子弟,然后才是楚王的臣子。唯有他们在楚王这里得到巨大的利益,自立门户,成为新的贵族之后,他们才是楚王的臣子,才会坚定不移的支持新法。

在成为新贵族以前,在自立门户以前,他们与家族联系太深,极有可能受到来自家族的压力。若是变法主力全是贵族子弟,一旦他们从中作梗,胡乱解释新法,那么变法的事情,十有八九要崩。

所以,推行新法,必须要有一大批与贵族牵扯不深的人。

此时,屈原想起了西北方向的那个秦国,当初商鞅变法,同样也是举步维艰。在秦国变法进行了十年,接下来继续深入变法,已经难以为继的时候,正是商鞅亲自率军攻打魏国,并不惜名声,不惜背上骂名,以叙旧为名绑架了魏军主将,才大败魏军,造就了一大批军功新贵族,这才让新法得以存续。

就在商鞅大败魏军的第二年,在这一批新贵族站稳脚跟后,在他们的支持下,变法才正式在秦国全面展开。

屈原之前每每从史籍上读到此处,不由深深的意识到,秦国变法的成功,不仅是商鞅本人为成就千古大功而不拘小节,更重要的是,变法还得有一大批支持者,以及受益者,否则,变法岂能长久。

人亡政息,不外如是。

一想到这,屈原看了看楚王,这已经是楚王第二次将变法的事情托付于他了。

而现在,第二次变法才刚刚进行一步,就遭遇到这样的挫折,屈原心中不禁沉甸甸的。

不过,在已经变法失败一次的情况下,又被楚王放在襄阳十年,此时屈原虽然感到压力极大,但同样也毫无惧意。

接着,屈原沉吟许久,心中已经有所决断,拱手道:“大王,这次各地举荐贤才的事情,已经就此夭折,若想获得足够的人才,臣以为还需另想办法。”

熊槐点头道:“贤卿所言甚是,只是不知人才从何而来?”

屈原一脸肃然道:“大王,楚国的人才众多,公门不少,私门更多。我楚国学派众多,学问岂独在贵族高第与大学太学。且不提老子学说,在楚国源远流长,儒墨农三大学派,亦在楚国声名赫赫。

太傅乃是道家大贤,老子嫡传,门人弟子无数。楚墨首领已齿乃是我楚国工尹,这些年我楚国一直在扶持楚墨,现在,是楚墨回报楚国的时候了。农家之持牛耳者,许子正在主持修建江汉的水渠,其诸多门人弟子,正在为其效力,这其中,也不乏可造之材。

大王只需向三人开口,哪里还怕人才不够?”

此言一出,一直在屈原对面旁听的陈轸顿时脸色一变,急忙行礼道:“大王,此举还需慎重,宜缓不宜急。”

熊槐闻言,看了看陈轸,然后又看了看屈原,露出迟疑之色。

令熊槐迟疑的不是屈原的建议不对,而是此刻这么做,是否会得不偿失。

虽然屈原的建议的确可以解燃眉之急,但是,此时去这几大学派要人,却有一个严重的弊端,那就是动摇朝中政局。

如今楚国朝中的政局,一向是以公族为主,其他贵族为辅,再加上高高在上的楚王,三者共享权力。楚国虽然人才辈出,各大学派也都在楚国扎下了根。但是,这些人却无法大规模的参与到朝中来。

原因就是因为遭到公族与贵族的抵制。

熊槐也不愿意在这个收回地方权力的时候,打破郢都势力的平衡,导致地方与朝中同时出现动乱。

所以,之前之所以明知道各大学派有人,但熊槐却没有去要,就是对朝中的贵戚的妥协。免得既让地方离心,又跟朝中群臣闹翻,如此,那就真的是孤家寡人了。

更何况,这些来,楚国地方的势力虽然削弱了不少,但是,随着朝中权势的增强,无论是熊槐这个楚王,还是朝中大臣,权势都越发重了。

景翠昭雎等人,全都有了一块自己的封地,财力私兵都有所加强。

这种情况下,熊槐觉得自己去个各大学派要人,无疑是表明他这个楚王要借各大学派的实力,与群臣争权。

这个误会一旦形成,朝中群臣必然会出现恐慌,如此,郢都难以平静下来。

失去了实力强大的公族的支持,自己这个楚王与屈原等人,能否压服地方,让变法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

熊槐心中没底···

此时,屈原见楚王犹豫不决,自然清楚楚王的顾虑在什么地方,想了想,开口道:“大王可是担心引入各大学派的人之后,会造成朝中大臣的恐慌?”

熊槐点了点头。

屈原见此,笑着拱手道:“大王,请给臣三天时间,臣必说服令尹,让令尹亲自向大王请求,引进各大学派的人才,以充斥地方。”

“哦!”熊槐一听不用自己主动开口,而是让景翠出面,顿时精神一振。接着,点了笑道:“好,三天时间,寡人还是等的起的。”

······

翌日。

为迎接接子,熊槐一大早便带着群臣在宫外相候,并命人清扫从东门到楚宫的街道,以等候接子。

等候了大半个时辰后,熊槐远远的就望见一辆马车疾驰而来,马车到了近前,熊槐见是在城外相迎的屈原亲自驾车,顿知接子已到。

待马车停在不远处后,熊槐不等接子下车,便主动迈步向前。

此时,接子等马车停下,正欲下车,却听见屈原道:“先生,大王走过来了。”

接子闻言微微一愣,顿时想起昔日齐王的两件事迹来。

昔日王斗见齐王,齐王派人请王斗入宫一会,结果,王斗却说:

我去见大王是趋炎附势,而大王前来见我则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背上趋炎附势的恶名,败坏齐王不爱大贤的名声,还不如让大王主动来见我,如此,还可成就齐王的美名,并成全了我。

齐王听到这话,立即主动前去迎接王斗。

另一件事,则是齐王见颜斶,齐王被颜斶狠狠的说了一顿,这才主动上前拜会。

此刻,接子一听自己还没有下车,楚王便主动前来相见,心中顿时一热。

这次楚王可是与之前齐王不同,齐王是被说服的,也是被逼的。但是,自己可是什么也没有说,甚至还没有下马车。

而且,现在的楚王,可是名震天下的霸主,地位远不是刚刚即位的齐王所比。而楚王给他的礼遇,已经超过齐王给他的礼遇。

如此,足见楚王的诚意。

第九十章 重赏三军第二百零五章 仁义第八百二十八章 吴水尽赤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托付后事第四百三十六章 内应第四百八十五章 相邀伐齐第五百九十章 转封 中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二百六十章 正式伐秦第四十六章 似曾相识第六十七章 见招拆招第七百四十二章 十一月十五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赦天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庄辛第一百九十一章 互通第九百四十章 公孙父子第四十四章 病来山倒第一百四十七章 燕国第一千零七章 卒飘如风 上第一千两百九十二章 齐国图宋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以示其能第一千一百五十五 急剧恶变第二百二十四章 访齐联越第六百七十二章 秦军来援第三百七十四章 伐薛第四百一十七章 蓄力第一百二十三章 战争结束第一千两百七十九章 知否知否第一千零八章 卒飘如风 中第四百一十五章 答应第七百四十九章 范环使秦第八百五十八章 齐王崩下第五百八十五章 回都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撤退第三百七十八章 城中第四百六十六章 秦国出兵第一百八十二章 惊闻第八十九章 速成浮桥第七百八十五章 兵临南郑第八百三十章 各有所志第九百一十五章 返韩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城 上第二百八十六章 求和第五百七十三章 秦帝楚王第一千两百四十五章 反省宗庙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心中慌慌第七十四章 兵力配置第五百二十八章 献地第一千两百五十二章 生子当如孙仲谋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谐第八百五十七章 齐王崩中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各国第二百八十八章 估计重施第一千零七章 卒飘如风 上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人第八十三章 亲自救援第四百二十八章 合围第三百七十七章 围城打援第二百四十九章 增强赵国第五十四章 杖刑之问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属意江淮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士第四百五十章 提议换人第七百零三章 朝后第七百九十二章 增兵第五百二十一章 抵达吴城第一百三十五章 初置司空第一百二十四章 美人有孕第九十一章 韩军败退第九百七十八章 舍得第九十二章 攻破秦营第一百八十章 调回唐昧第八十四章 征召封君第五百二十三章 一叶障目第六百零九章 君臣第九十章 重赏三军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人口之议第七百八十五章 兵临南郑第三百六十章 高价第四百八十九章 借兵之约 上第四百八十五章 相邀伐齐第三百六十七章 使者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战第一百七十九章 灭越之议第七百零八章 明升暗降第三百七十九章 谣言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选第一千零七十章 风起邓县第六百二十八章 太子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汝坟第四百五十九章 昭常入秦第三百八十九章 广而告之第九百五十四章 激战第一百六十一章 盟誓第一百六十二章 劫粮第一千零六十章 方向 下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新法第二百八十章 抵达第七百二十七章 各地贤才第四百五十九章 昭常入秦
第九十章 重赏三军第二百零五章 仁义第八百二十八章 吴水尽赤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托付后事第四百三十六章 内应第四百八十五章 相邀伐齐第五百九十章 转封 中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二百六十章 正式伐秦第四十六章 似曾相识第六十七章 见招拆招第七百四十二章 十一月十五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赦天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庄辛第一百九十一章 互通第九百四十章 公孙父子第四十四章 病来山倒第一百四十七章 燕国第一千零七章 卒飘如风 上第一千两百九十二章 齐国图宋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以示其能第一千一百五十五 急剧恶变第二百二十四章 访齐联越第六百七十二章 秦军来援第三百七十四章 伐薛第四百一十七章 蓄力第一百二十三章 战争结束第一千两百七十九章 知否知否第一千零八章 卒飘如风 中第四百一十五章 答应第七百四十九章 范环使秦第八百五十八章 齐王崩下第五百八十五章 回都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撤退第三百七十八章 城中第四百六十六章 秦国出兵第一百八十二章 惊闻第八十九章 速成浮桥第七百八十五章 兵临南郑第八百三十章 各有所志第九百一十五章 返韩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城 上第二百八十六章 求和第五百七十三章 秦帝楚王第一千两百四十五章 反省宗庙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心中慌慌第七十四章 兵力配置第五百二十八章 献地第一千两百五十二章 生子当如孙仲谋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谐第八百五十七章 齐王崩中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各国第二百八十八章 估计重施第一千零七章 卒飘如风 上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人第八十三章 亲自救援第四百二十八章 合围第三百七十七章 围城打援第二百四十九章 增强赵国第五十四章 杖刑之问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属意江淮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士第四百五十章 提议换人第七百零三章 朝后第七百九十二章 增兵第五百二十一章 抵达吴城第一百三十五章 初置司空第一百二十四章 美人有孕第九十一章 韩军败退第九百七十八章 舍得第九十二章 攻破秦营第一百八十章 调回唐昧第八十四章 征召封君第五百二十三章 一叶障目第六百零九章 君臣第九十章 重赏三军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人口之议第七百八十五章 兵临南郑第三百六十章 高价第四百八十九章 借兵之约 上第四百八十五章 相邀伐齐第三百六十七章 使者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战第一百七十九章 灭越之议第七百零八章 明升暗降第三百七十九章 谣言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选第一千零七十章 风起邓县第六百二十八章 太子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汝坟第四百五十九章 昭常入秦第三百八十九章 广而告之第九百五十四章 激战第一百六十一章 盟誓第一百六十二章 劫粮第一千零六十章 方向 下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新法第二百八十章 抵达第七百二十七章 各地贤才第四百五十九章 昭常入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