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人口之议

楚国面对五国的围攻,已经竭尽全力,全国每户百姓都已经征召一人,却只能勉强应对现在的困局,而无法应对未来齐魏两国可能的增兵。

这一消息一经传出,顿时在楚国国中引起轩然大波。

楚人一得到这样的消息,瞬间便意识到这事对此时的楚国是相当的不妙,而在为楚国的未来担忧的同时,绝大部分的楚人都对此事难以置信。

毕竟仅仅只是一个郢都就有数万户百姓,一个郢都的人口就占据楚国近十分之一的人口。这种事谁会相信,要知道楚国除了郢都还有重镇鄢城、宛城、陈城(已失)、寿县等等,这些城池人口虽然没有郢都多,但最起码单论城中的百姓也超过万户。

这么一算,谁会相信楚国就这么一点人。

当然,得到这个消息的其他国家的人,也都难以置信,做为天下最大的国家楚国,很难想象除了江东之地以外的方圆五千里的国土中,竟然只有区区六七十多万户百姓。

要知道楚国一直都是号称带甲之士百万,也就是说楚国的百姓最起码也有百万户,就算打个折扣,那也应该有八九十万户百姓才是。

而现在,楚王以及朝中重臣全都告诉他们,楚国其实只有六十多万户百姓。

不相信。

楚国以及各国的人全都不相信。

虽然所有的人都不相信楚国只有这么一点人,甚至连熊槐自己这个楚王都不相信楚国只有这么一点人。

但是,毫无疑问的是,楚国官方的账面上,最起码太府以及司马府的账本上,楚国各县以及各地封君哪里加起来的百姓,就只有这么多百姓。

这由不得大家不相信。

这个消息一经确认,楚人得知楚国真的就只有这么一点百姓,顿时举国一片哗然。

接着,在一些人的提及下,以及一些年纪稍长的百姓的主动回忆下,国人顿时都知道了。原来早在二十多年前,楚王率五国伐秦之后,就曾在楚国接连两次清查楚国的户口。

而从现在楚国官方的数据来看,显然,当初的那两次清查人口的行动,失败的很彻底。

于是,在一些有心人的推动下,在楚国面临的艰难的困局下,一股要求再次清查人口的潮流很快便形成。

就在消息散布的第三天,熊槐就收到了一份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郢都中级官员的上书。

这人上书上强烈要求楚王再次在国中清查人口的。

熊槐收到上书之后,没有任何反应,既没有开口赞同,也没有开口反对。

而这人上书后,没有被楚王训斥的消息传出,许多自诩爱国以及自诩有志之士的官员,纷纷开始上书楚王,请求楚王第三次清查人口。

就在接到第一份上书的第二天,熊槐的王案上就摆满了要求清查人口的上书。

当然,这些上书的官吏,全都是郢都中低级的官吏,朝中重臣则一个没有。

对此,熊槐依旧没有露出赞同之色,也没有开口训斥。

接着,上书请求清查人口的官吏见上书之后没有被楚王下诏训斥,顿时得到了极大的鼓励。

然后他们一面继续上书,一面开始游说郢都的重臣,尤其是跟户口有关的,负责征税以及征兵的太府司马府,要求他们主动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而不要尸位素餐。

第十日,也就是秦韩联军强攻鲁阳的消息传来之日,被接连轰炸了五天的新任太府尹金君同、左司马司马翦、右司马邓陵光,在内外的强大压力下,同时进入楚宫,一同请求楚王下诏清查人口,以应对楚国现在的危机。

熊槐见朝中重臣出面,这次没有继续保持沉默,当然也没有直接答应下来,而是下诏群臣议事。

次日朝议。

左司马司马翦率先开口道:“大王,自从秦韩两国增兵以来,臣昼夜苦思,思索如何才能才能抵挡住秦韩联军,甚至是抵挡住未来可能的齐魏联军。信赖大王神明,信赖上天庇护,臣在观看了司马府的历代文案之后,发现一个很不对劲的地方。

那就是我楚国的百姓,从宣王开始,数十年来都一直是呈现减少的趋势,直到十几年前,大王大破齐国,从齐国淮北地获取了大量的百姓,并灭亡了越国之后,这才彻底扭转百姓不断减少的趋势。

可是,不算从齐国掠夺来的百姓,不算越国的百姓,单论我楚国本土的百姓,却依旧呈减少的趋势。

而这是极为不正常的,虽然天下纷争不断,但纵观北方各国的情况,只要没有遭遇极大的战败,出现国土大量沦丧的情况,各国的百姓基本上都是保持稳定甚至增长的。虽然臣并没有各国的具体数据,但是,纵观百年来的战事,从各国出兵数量日益增多的情况,便可见一般。”

说着,司马翦面色沉重的道:“而我楚国则不然,臣查看我楚国近百年来的档案,发现除了宣王早年,楚国的百姓一直在增长意外,从宣王晚年开始,我楚国的人口却开始出现下降。

更严重的是,我楚国战败了失地了,人口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减少。可是,当我楚国获得了对外战争的胜利后,我楚国却出现人口稳定不变甚至人口反而减少的反常情况。

这种情况是不正常的,所以臣以为,这数十年来,我楚国一定出现了大量的人口流失,不是百姓逃亡为盗,就是有一些贵族隐匿人口。”

说到这,司马翦突然下拜道:“大王,如今国家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举国之力只能勉强应对当下之局,一旦齐魏两国再次增兵,则我楚国将有亡国之忧。

故,臣左司马翦冒死以闻,请求大王下诏清查国中人口,寻找逃亡在野的盗贼,并下诏让朝中以及各地贵族上报家中附庸数量,清查贵族隐匿人口,以渡过这次亡国危机。”

司马翦话音一落,太府尹金君同,右司马邓陵光同时出列,然后一左一右地在司马翦身侧拜倒:“请大王清查人口。”

殿中群臣许多人都变了脸色。

其实早在十天前楚王拒绝了司马翦从黄国调兵的提议,然后让大家回去思考如何应对各国的时候,就已经有许多人在思考楚王的用意了。

而大家刚从宫中离开,郢都中就开始冒出朝议的留言,那时,许多大臣就隐隐有些明白楚王的意思了。

楚王想要对贵族的隐匿人口动手了。

毕竟,做为楚国之君,楚王才拥有国中最多的探子。郢都出现大规模的流言,不是许多大臣联手,那就一定时楚王自己让人散布鼓吹的。现在群臣可以确认自己没让人散布谣言,那结果就很明显。

而后果不其然,郢都的风潮开始向隐匿人口吹去,现在,太府尹、左司马、右司马竟然在朝议中正式提出要清查贵族的隐匿人口了。

此时,群臣相互看了看,然后又将目光投向屈原,见屈原没有反应,又将目光投向屈原的党羽,而后见他们都没有反应之后,众人又疑惑起来。

难道这事不是屈原这些人鼓动的?

顿了顿,咸尹范环率先出列道:“大王,左司马之言乃是亡国之言,请大王万万不能听从。”

第二百一十四章 济阳城下第十八章 封君贵族第一百零九章 张仪进谏第三百六十七章 使者第三百三十八章 迷信第七百五十八章 巴人在垫江第九十四章 龙战于野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然力足矣第十九章 声王悼王第四百八十九章 借兵之约 上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营丢失第四百一十二章 宋王来访第七十三章 兵力集结第四百九十一章 暗中算计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夜色袭人第五百八十七章 矛盾第一百四十二章 貌似抢劫第八百三十五章 暗自警惕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垂死挣扎第一千两百一十六章 如虎在侧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廷争 下第六百二十三章 图穷匕见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心乱而退第八百七十一章 齐诡赵异第二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劫掠第一百六十四章 中央地方第五百九十六章 舍与得第二百八十六章 求和第三百五十九章 阴雨第七十二章 惊闻庄子第九百一十八章 趁风放火第二百二十章 越使来第七百四十章 游说第九百七十六章 谣言再起第四百二十一章 缓兵之计第四百一十章 贿赂第一千两百六十七章 南风北吹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赏赐第五百三十九章 决战 四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心中慌慌第六百三十九章 五凤汇聚第六百零六章 策对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辞封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大义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歌声第六百四十八章 以退为进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争辩第五百二十一章 抵达吴城第三百零五章 议联姻第二百一十七章 休兵第七百六十一章 城守府外第一百一十二章 关虎进笼第四百九十二章 景鲤归来第七百一十四章 汉北第二百四十三章 伐秦弱楚第六十六章 令尹可使第七百三十九章 新年至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韩王来第六十一章 再议巴国第一千两百零二章 君臣父子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赏赐第三百五十四章 出血第二百一十六章 单骑第六百二十章 震怒第一千零一十章 一触即溃第六十一章 再议巴国第三百二十章 战起第十五章 静夜《柏舟》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魏弃河东第一百三十章 面粉计划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触手可及第六百二十六章 八月之期第五百四十九章 劝降第九百五十七章 突袭第七百九十九章 彼来我往第四百八十三章 定论第六百三十四章 了无音讯第一千零九十章 换相第八百五十四章 商人百工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谐第一百零九章 张仪进谏第三百零六章 现情第二百八十四章 战末第一千两百五十二章 生子当如孙仲谋第一千两百四十九章 鱼上钩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熙熙攘攘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尝君第三十四章 犀首背锅第二百二十九章 避战不出第三百二十三章 亲临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查证第八百二十章 时空错乱第二百六十八章 求见第五百四十七章 决策第九百八十三章 根源第二百零二章 秦齐联盟第五百五十四章 建言第二百九十四章 勒索第九百二十二章 齐聚宜阳
第二百一十四章 济阳城下第十八章 封君贵族第一百零九章 张仪进谏第三百六十七章 使者第三百三十八章 迷信第七百五十八章 巴人在垫江第九十四章 龙战于野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然力足矣第十九章 声王悼王第四百八十九章 借兵之约 上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营丢失第四百一十二章 宋王来访第七十三章 兵力集结第四百九十一章 暗中算计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夜色袭人第五百八十七章 矛盾第一百四十二章 貌似抢劫第八百三十五章 暗自警惕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垂死挣扎第一千两百一十六章 如虎在侧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廷争 下第六百二十三章 图穷匕见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心乱而退第八百七十一章 齐诡赵异第二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劫掠第一百六十四章 中央地方第五百九十六章 舍与得第二百八十六章 求和第三百五十九章 阴雨第七十二章 惊闻庄子第九百一十八章 趁风放火第二百二十章 越使来第七百四十章 游说第九百七十六章 谣言再起第四百二十一章 缓兵之计第四百一十章 贿赂第一千两百六十七章 南风北吹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赏赐第五百三十九章 决战 四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心中慌慌第六百三十九章 五凤汇聚第六百零六章 策对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辞封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大义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歌声第六百四十八章 以退为进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争辩第五百二十一章 抵达吴城第三百零五章 议联姻第二百一十七章 休兵第七百六十一章 城守府外第一百一十二章 关虎进笼第四百九十二章 景鲤归来第七百一十四章 汉北第二百四十三章 伐秦弱楚第六十六章 令尹可使第七百三十九章 新年至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韩王来第六十一章 再议巴国第一千两百零二章 君臣父子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赏赐第三百五十四章 出血第二百一十六章 单骑第六百二十章 震怒第一千零一十章 一触即溃第六十一章 再议巴国第三百二十章 战起第十五章 静夜《柏舟》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魏弃河东第一百三十章 面粉计划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触手可及第六百二十六章 八月之期第五百四十九章 劝降第九百五十七章 突袭第七百九十九章 彼来我往第四百八十三章 定论第六百三十四章 了无音讯第一千零九十章 换相第八百五十四章 商人百工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谐第一百零九章 张仪进谏第三百零六章 现情第二百八十四章 战末第一千两百五十二章 生子当如孙仲谋第一千两百四十九章 鱼上钩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熙熙攘攘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尝君第三十四章 犀首背锅第二百二十九章 避战不出第三百二十三章 亲临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查证第八百二十章 时空错乱第二百六十八章 求见第五百四十七章 决策第九百八十三章 根源第二百零二章 秦齐联盟第五百五十四章 建言第二百九十四章 勒索第九百二十二章 齐聚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