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如临深渊 第二十六节

李弘极为震骇,第一次深切感受到了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感觉。

孙坚的阵亡,给了袁术重重一击。袁术在后有刘表,前有袁绍的两面夹击之下,想安安稳稳地占据荆、豫两州,几乎没有可能,留给袁术扩展实力的时间太少了。两人实力此消彼长,袁绍拿下洛阳的时间将大大提前。这样一来,北疆如果不能在袁绍占据洛阳前拿下冀州,董卓和袁绍极有可能攻击河东。北疆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首尾难顾,失败在所难免。

李弘和鲜于辅、李玮等人连夜议定对策,第二天一早李弘就去觐见长公主。

李弘语出惊人,立即撤消晋阳朝廷,派使臣到长安向陛下献请罪表,和董卓议和。

李弘解释说,撤消朝廷是权宜之计,是为了和董卓议和,同时也是为了给袁绍和其他诸多州郡大吏们表明一个态度。北疆有放弃尊奉当今天子的意思,换句话说,北疆为了生存,愿意和袁绍等州郡大吏携手共振社稷。这样北疆在最近一段时间内也许可以和他们保持一种良好的关系,顺利得到南部州郡的粮食。

长公主对李弘言听计从。她看到李弘面色发黑,憔悴不堪,十分心痛地说道:“大将军为了国事日夜操劳,太辛苦了,要注意身体。”

李弘勉强笑道:“只要能让北疆安然度过危机,能让殿下看到社稷重振的希望,臣虽死亦无憾。”

大臣们对形势的发展和李弘的决定都非常吃惊。

默默无闻的公孙瓒突然在冀州横空出世,而这两年名震天下的破虏将军孙坚却死在了一场毫无意义的内讧中。公孙瓒的崛起,孙坚的败亡,直接导致了当前局势的急骤恶化。大臣们瞠目结舌之余,不得不面对社稷即将倾覆这个无情的事实,他们陷入了对大汉没落的深深悲哀之中。任骠骑大将军李弘如何英勇盖世,此时也无力回天,独木难支了。

“孙坚一死,豫州的归属问题再次出现纷争,后将军袁术、冀州牧袁绍、扬州刺史周乾、陈国相许玚、汝南太守徐璆等州郡大吏会再次抢夺豫州。”李弘说道,“虽然龙骧将军徐荣已经急速南下豫州,但由于北疆军的兵力都在关西一带和北军激战,豫州各方势力未必会接受徐荣的斡旋。所以,我们只有先和董卓议和,先把关西的战事停下来,然后我们再从关西抽调部分兵力南下洛阳,威慑洛阳南部州郡,迫使各方势力放弃占据豫州的念头,以保证袁术顺利占据豫州,确保北疆和豫州之间的联系。”

“要想打赢公孙瓒,赶走袁绍,彻底占据冀州,我们必须要得到南方州郡的粮食。”李弘看看诸位大臣,躬身说道,“这是北疆的生存之战,也是大汉社稷的生存之战。我恳求诸位大人以社稷为重,暂时放弃所有的争论和彼此间的怨隙,全心全意打赢这一仗。”

张温、卢植、马日磾等诸多大臣经过长时间的辩议和争论之后,基本认同了骠骑大将军对当前形势的分析,也同意了骠骑大将军的建议。为了避免北疆军两条线作战,也为了给北疆军占据冀州争取足够的时间,长公主以撤消晋阳朝廷为条件和董卓议和,这个办法还是可取的。但如何振兴大汉,大臣们在策略上产生了很大分歧,不同意见的各方随即激烈争论起来。

争论的焦点就是占据洛阳还是放弃洛阳。

以卢植为代表的一帮大臣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要牢牢占据洛阳,以洛阳为根基称雄中原,这样才能迅速振兴社稷。冀州能打下来最好,不能打下来,先占据冀州西北部的四个郡国也可以。

杨奇、王瀚、李玮、朱穆、张范等大臣则强烈反对。北疆自身实力有限,无法同时在两条线作战,必须要放弃一个。占据洛阳要遭到各方势力的围攻,而占据冀州,以河北之地为根基,则可以把整个北部疆域连成一片。这样朝廷就可以集中北方州郡的全部实力,一心一意对抗黄河以北的所有叛逆。这才是振兴社稷的唯一正确策略。

持“中原策略”的基本上是朝廷大臣,而持“河北策略”的基本上是北疆大吏。两种振兴之策的争论,其实就是朝廷和北疆的争论,就是朝中权势和北疆权势的较量。

议事一直持续到第二天的凌晨,双方各不相让,争论的声音非常大。

戍守龙山的虎贲卫士们很紧张,知道朝廷又出大事了。都尉魏断和丁逸立即增加了巡哨,卫士们一个个精神抖擞,连眼皮都不敢眨一下。

骠骑大将军李弘一反常态,这次也参加了辩议。他非常激动,嗓门也最大,常常高声咆哮,百步外都能清晰地听到他的声音。

李弘愤怒地拍着案几,涨红着脸,冲着卢植大喊大叫,“北疆军的主力在冀州,如果袁绍集结州郡兵力攻打洛阳,我们根本守不住,难道你要我北疆军两万多将士全部战死在关西、关东,你才心满意足吗?”

卢植也不示弱,他瞪着李弘,挥舞着双手说道:“北疆军的主力可以分一半到洛阳。只要你决心守住洛阳,洛阳岂能丢失?如果袁绍占据了洛阳,长公主和朝廷还迁到洛阳干什么?帮助袁绍废黜天子吗?还有,如果朝廷不设在洛阳,和各地州郡隔河对峙,那将来就算有州郡想尊奉朝廷,他们也无法和朝廷取得联系,更无法支持和帮助朝廷。”

李玮指着高悬在大帐一侧的巨幅地图说道:“诸位大人请注意,幽州现在由太傅大人主掌,我们只要打下了冀州,北疆、幽州和冀州就能连成一个整体,大军进退皆能自如。虽然诸位大人认为朝廷占据了河北之地后,将直接导致朝廷和黄河南部州郡的对立,无限期地拖长振兴社稷的时间。但诸位大人请想一想,如果我们占据洛阳后三面受敌,北疆能不能长久生存?北疆不保,社稷还何谈振兴?”

张温当即予以驳斥,“占据了河北之地,难道就不是三面受敌吗?”张温大手连拍地图,“关中的董卓,占据了洛阳的袁绍,还有兖州、青州、徐州的州郡势力,还有青州、黑山的黄巾军。如果此次我们没有全歼公孙瓒,让公孙瓒逃回了幽州,那就还有来自东北方公孙瓒的攻击。这何止是三面受敌?这根本就是五面受敌,六面受敌嘛。我想请问大将军,北疆有这么多的兵力同时抵御五路,甚至六路,七路大军的攻击吗?”

“还有你……”张温指着李玮说道,“你说我们可以进退自如。我们怎么进退自如?我问你,如果我们打董卓,袁绍就打河东,同时刘岱,公孙瓒,甚至黄巾军都一拥而上,我们还怎么进兵关中?同样,我们打任何一路敌人,其他敌人都会打我们,请问我们怎么进?往哪里进?还有退?如果所有的敌人同时打过来,我们是不是退到大漠上去放羊?”

李弘恼怒地一甩手。“将来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事。如果所有人都来打我们,那董卓早就死了,天下也就不会大乱了。正是因为这些人各自心怀鬼胎,董卓才越来越嚣张,天下才越来越乱。”

“你怎么知道不会?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吗?”卢植也指着地图大声说道,“如果我们占据洛阳,就拥有地利之险,无论是北疆还有洛阳,我们都能轻松守住。袁绍无法得到洛阳,就要和公孙瓒大打出手,而州郡势力又会陷入和黄巾军的激战。此时我们只要牢牢抓住袁术,巧妙运用纵横离间之术,必能保持关东、关西的稳定,保持对各地州郡势力的强大威慑。等北疆屯田有成,危机越来越小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西击董卓打下长安,东进中原平定叛逆,如此则数年后社稷可振。”

“你凭什么肯定袁绍和公孙瓒不会握手言和?袁绍和袁术不会重归于好?董卓不会挟关中之利先打洛阳?各地州郡不会在袁绍的联合下攻打关东?袁绍、袁术、刘表、周乾这些人尊奉朝廷的旨意?”李弘一针见血地说道,“四月我们就拿下洛阳了,可直到今天,长公主和朝廷还在龙山这些帐蓬里待着,这个事实难道还不能让诸位大人清醒一点吗?”

“到洛阳,对我们来说,绝对是死路一条。”李弘不是说,而是吼了,“今日如果我们再不占据冀州,社稷真的要分崩离析了。请诸位大人仔细权衡得失,立即定下振兴社稷之策。”

这时,长公主说话了,“当日父皇归天时,钦定了两位托孤大臣。卢大人、丁大人,你们当时都在嘉德殿随侍我父皇,你们应该知道是哪两位大臣?”

卢植和丁宫对视一眼,心里已经明白了长公主的意思。卢植躬身回道:“回禀殿下,一位是前太傅袁隗大人,一位是……”他转头看看李弘,微微摇头苦笑,“一位是当时的征北大将军,现在的骠骑大将军李弘大人。”

先帝在临终前让太傅袁隗主掌国事,同时给了征北大将军李弘两道密旨。这两道密旨的内容现在大臣们都知道了,那个触目惊心的“汉”字其实就是托孤之意。只不过李弘到现在为止,其所作所为,在大臣们看来,尚没有重振社稷的意思。更多的时候,骠骑大将军心里首先想到的是北疆,其次才是大汉社稷,所以大臣们对李弘非常不满,谁都不愿意让他主掌权柄。

长公主站起来,给诸位大人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然后一字一句地说道:“父皇信任大将军,我也信任,天子也一样会信任。所以,从今日起,大将军主掌国事,大汉振兴之重任就尽数托付于大将军了。”接着她突然跪倒在地,泪如雨下,“为了大汉,为了天下苍生,我恳求诸位大人和大将军同心同力,共振社稷。”

长公主随即大礼跪拜。

大臣们大惊失色,纷纷跪倒还礼。崔烈想起风雨飘零的大汉,心里不禁悲痛难忍,老泪纵横,“殿下,臣等即使粉身碎骨,也誓保汉祚重兴。”

长公主的眼泪和三拜九磕大礼让张温、卢植等重臣不得不面对现实,放弃了自己的意见。李弘和北疆诸吏极力主张的“河北策略”占据了绝对上风,“河北策略”随即成了朝廷的振兴国策。

李弘这次没有推辞主掌权柄了。现在形势危急,他最急需的就是主掌权柄,以便迅速消除朝中大臣和北疆诸吏们对振兴之策的分歧,最大限度地整合力量,确保朝廷和北疆的稳定,确保北疆大军能够拿下冀州,确保振兴之策能够夯实牢固的基础。

撤消朝廷首先必须要考虑到长公主和朝廷的威严。所以李弘奏请长公主,一口气罢免了杨奇、王瀚、郭蕴、王泽、张白骑等三十多位北疆大小官吏。

原并州刺史王邑任职河东太守,原骠骑大将军府从事余鹏任职上党太守,原冀州府长史刘恭刘子惠任职雁门郡太守,原太傅副法曹掾牵招任职代郡太守,原太傅府户曹掾史路任职云中太守,原云中太守左彦调任军屯任职典农中郎将。一批太傅府、骠骑大将军府的掾属官僚也分别到各地任职。

处罚了北疆大吏,李弘随即奏请长公主,撤消晋阳朝廷。晋阳的太傅府随即解散,监御史府依旧隶属于骠骑大将军府。

长公主府规模扩大,职权增加,原太傅府的张温、崔烈、马日磾、袁滂等大臣到长公主府就职。

骠骑大将军府的规模也扩大,原太傅府的十三曹全部移归骠骑大军府治辖。这十三曹由长史李玮统领,也就是说,李玮实际上代行了朝廷的丞相职权。

骠骑大将军独掌权柄。事无巨细,都要经过骠骑大将军。

朝廷的事处理完了,李弘立即下令,征辟杨奇等三十多人到骠骑大将军府任职。

晋阳朝廷不在了,改制一事也就废止了,但这件事必须要做个善后。李弘两不得罪,建议宣布今文经学还是官学,但要禁止谶纬之学,下令查抄销毁有关的谶纬典籍,有违令者,重罚。谶纬之术,今、古文经学的儒士都有研习,但两派的诸多名士大儒对此都有异议,认为这是荒谬之论。现在既然朝廷让步了,杨奇等人也不好得寸进尺,毕竟长公主和朝廷的威严还要维护,所以也就勉为其难地答应了。一场因为改制而引起的风波就这样渐渐平息了。

李玮、杨奇等人奉李弘的命令,写了一份长长的献罪表。李弘随即奏请长公主,请王柔、傅干带着这份献罪表立即到长安与董卓议和。李弘对王柔说,请你去,是因为你和司徒王允大人是一家人。现在司徒大人深为董卓信任,如果此事由司徒大人从中周旋,会容易得多。傅干年轻,你带着他多跑跑,磨练磨练。

王柔临行前到长公主府向长公主辞别。长公主写了一份家书,请王柔转呈天子。张温和卢植等人却把王柔留下来密议了很长时间。当天下午,王柔启程去长安。

李弘和赵岐、李玮等大臣议完了赋税的事,立即又和鲜于辅、朱穆、尹思、杨华等人商议筹措粮食的事。

李弘说,公孙瓒于本月占据了渤海和河间两郡国,也就是说,这两郡国的粮食,袁绍还没有来得及运走,就被公孙瓒抢去了。渤海和河间两郡国是冀州最富裕,田地最多,人口最多的大郡。袁绍失去了这两郡,今年冀州的赋税收入肯定要减少很多,所以他即使有心给我们提供粮草,但也很难满足我们近十万大军的需要。因此,今年冬天,我们必须要从南部州郡大量购粮,同时,我们还要保证这些粮食能顺利送达北疆。

“购买粮食的钱直接从屯田用资里挪用,挪用多少都行。北疆人多地少,而冀州人少地多,所以我们只要打下冀州,北疆屯田的危机很快就能解决。”李弘笑道,“现在我们有钱,粮食也能买到,但马上就要下雪了,黄河即将封冻,粮食怎么运过来?我请你们来,就是想解决这个事,而且必须要解决。”

“我们可以在黄河上架置浮桥。”杨华马上说道。

“河东段的黄河河面非常宽,无法架桥。”尹思摇手道,“即使我们能利用大雪做成冰桥,但很难保证它结实好用。”

“有办法的。”杨华说道,“我们现在趁着黄河还没有完全封冻之前,立即安排船只,从黄河南岸连到北岸。等黄河封冻之后,这座船桥也就结实了。如果船与船之间间隔太大,我们可以在两只船之间架上木板。这座桥主要是用来运粮食,完全可以应付。”

“这办法行吗?”李弘问尹思道。尹思沉思很久,点点头。

“那就立即下令。”李弘说道,“只要军粮能支撑到明年五月,十几万将士一直有饭吃,这一仗我们就赢了。”

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二十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二十六节(下)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三十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七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二十八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二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十九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六十二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节第5章 势如破竹 第十节之人物传记诸生传二第2章 如临深渊 第十三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三十三节第5章 势如破竹 第十一节第7章 山雨欲来 第十九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十四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十九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四十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七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四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十节岳飞堕落的天使一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二十九节第6章 风云再起 第十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十五节第5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五节-第二十七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三十五节第7章 山雨欲来 第二十七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二十九节第7章 山雨欲来 第十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三十三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二十八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十四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二十二节第6章 风云再起 第四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十七节第5章 势如破竹 第二十二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四十八节(下)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六十七节第1章 危机四伏 第二十四节第7章 山雨欲来 第八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七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八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四十九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四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九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五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三节第1章 危机四伏 第八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二十三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五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四十一节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二十二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三十二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一节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二十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二十七节(中)第1章 朝阳初升 第十一节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十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二十二节之人物传记诸生传三第7章 风雷激荡 第十八节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五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五十三节第5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三节东汉时期北方少数民族骑兵和汉朝步兵介绍第5章 风云突变 第三十三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十九节第4章 雏鹰初展翅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五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九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二十四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六节第5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六节第5章 势如破竹 第二十六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三十九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三十四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三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十六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二十五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十五节转一些关于弩与元戎弩的资料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四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三十四节(下)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三十六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三节第5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三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十三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五十节(上)第6章 风云再起 第二十三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九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四十一节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二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十节第1章 危机四伏 第六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二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四节
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二十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二十六节(下)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三十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七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二十八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二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十九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六十二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节第5章 势如破竹 第十节之人物传记诸生传二第2章 如临深渊 第十三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三十三节第5章 势如破竹 第十一节第7章 山雨欲来 第十九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十四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十九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四十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七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四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十节岳飞堕落的天使一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二十九节第6章 风云再起 第十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十五节第5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五节-第二十七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三十五节第7章 山雨欲来 第二十七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二十九节第7章 山雨欲来 第十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三十三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二十八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十四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二十二节第6章 风云再起 第四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十七节第5章 势如破竹 第二十二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四十八节(下)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六十七节第1章 危机四伏 第二十四节第7章 山雨欲来 第八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七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八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四十九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四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九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五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三节第1章 危机四伏 第八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二十三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五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四十一节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二十二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三十二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一节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二十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二十七节(中)第1章 朝阳初升 第十一节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十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二十二节之人物传记诸生传三第7章 风雷激荡 第十八节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五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五十三节第5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三节东汉时期北方少数民族骑兵和汉朝步兵介绍第5章 风云突变 第三十三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十九节第4章 雏鹰初展翅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五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九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二十四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六节第5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六节第5章 势如破竹 第二十六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三十九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三十四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三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十六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二十五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十五节转一些关于弩与元戎弩的资料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四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三十四节(下)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三十六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三节第5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三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十三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五十节(上)第6章 风云再起 第二十三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九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四十一节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二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十节第1章 危机四伏 第六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二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