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三节

皇甫鸿携天子圣旨急速赶到新丰城下。

徐荣看到皇甫鸿,惊骇不已,“坚寿,天子如何?长安是否安全?”

皇甫鸿神情黯然,欲哭无泪,“子烈,你来迟了。长安已陷。”

“稚然(李?)这个混蛋。”徐荣一马鞭抽到地上,厉声高呼,“他把天子怎么样了?” ωwш ¤ttκǎ n ¤¢ ○

“天子还在未央宫。”皇甫鸿指指手中的圣旨,痛苦地说道,“子烈,你不能再攻了,立即退回去。”

“退到哪?我退到哪?”徐荣怒睁双目,挥手狂吼,“今天子蒙难,我岂能不救?”

“子烈,稚然已经疯了,他现在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皇甫鸿也激动地大声叫道,“长安城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你还去干什么?逼着稚然弑杀天子吗?天子被弑,这天下还有什么希望?你难道要让天下千千万万的生灵跟着你一起陪葬大汉,你才心满意足?”

徐荣怒吼一声,仰天悲啸。

李?、郭汜等西凉诸将纵容手下将士在长安城内烧杀抢掠,并再次抓捕了大批公卿百官,其中包括太尉杨彪、司空淳于嘉等朝中大臣,参予诛杀董卓的尚书令士孙瑞,尚书杨瓒,侍中马宇、种辑,扶风郡太守王宏,冯翊郡太守宋翼等十几名大吏均被押入大牢,准备行刑处斩。

段煨和贾诩急忙劝阻。天子已经下旨大赦天下,不宜再杀。此时杀得太多,必定会激怒皇甫嵩和徐荣。这对稳定关中没有半分好处。当务之急,是立刻督请皇甫嵩到长安主持国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现在,韩遂和马腾的大军已经逼近扶风郡的槐里城,距离长安只有一百里。徐荣的大军就在新丰城下,距离长安一百五十里。两路大军如果东西夹攻长安,长安必将不保。”贾诩急切说道,“大人,请立即奏请天子下旨,急速召回皇甫将军。”

李?此时却犹豫了,他和郭汜、樊稠、王方等人商量许久,迟迟不敢召回皇甫嵩。

皇甫嵩是门阀出身,虽然也是武人,但他和董卓,和自己这些出身贫寒的低级军吏有天壤之别。皇甫嵩首先考虑到的是社裸,是天子和朝廷,然后是门阀世族的利益,最后才会考虑到西凉诸将。也就是说,皇甫嵩如果主掌权柄,他肯定要尊奉天子,联合关中、西凉的诸多门阀重建朝廷,力图振兴社稷。至于西凉诸将,最好的下场也就是带着军队返回西凉,戍守边疆,皇甫嵩不会让西凉诸将入朝为卿,更不会让西凉诸将参予国事。

西凉诸将一旦被屏弃于朝堂之外,他们就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他们将再次面临生存的危机。

西凉诸将是被天子和朝廷逼上绝路的,他们为了生存,只好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他们是在完全绝望的情况下,以近乎疯狂的勇气奇迹般地占据了长安,挟持了天子,获得了继续生存下去的机会。这个生存的机会是用数万将士的鲜血和生命换回来的,他们不愿失去,也没有任何理由放弃。

“文和,如今韩遂、马腾的西凉军,徐荣的北疆军就在长安附近,如果皇甫嵩利用西凉军和北疆军的强悍武力,要把我们赶出长安,要杀我们,我们怎么办?束手就缚吗?”李?无奈地问道。

“文和,大权一放,士人必定反抗,长安肯定还要乱。董大人是怎么死的,难道你忘了?”樊稠厉声说道,“我们要想保住性命,就要牢牢抓住权柄。”

“但现在我们即使抓住了权柄,也保不住性命。”贾诩皱眉说道,“韩遂和徐荣的两路大军,我们能击败谁?只有把这两路大军送出关中,我们的性命才算彻底保住了。要想送走这两支大军,目前只有皇甫嵩大人能做到。”

“权柄是要抓,但没有强悍的武力做后盾,这个权柄有什么作用?现在朝廷的军队就是我们的军队,军队都在我们手上,我们怕什么?等韩遂和徐荣退出了关中,关中逐渐稳定下来,我们就可以找个借口把皇甫嵩大人的权柄剥夺了。相信这件事诸位大人都会做吧?”

西凉诸将互相看看,一个个面色凝重,心里阵阵发寒。皇甫嵩在关中、西疆的士人和军队中的威信如日中天,他既然能分裂董卓部下,诛杀董卓,当然也能分裂自己的部下,诛杀自已。在座诸将,谁有把握至始至终牢牢控制皇甫嵩,控制自己这位昔日战无不胜的上官?

李?沉思良久,缓缓说道:“文和,文约先生(韩遂)和寿成(马腾)答应皇甫嵩到长安来保护天子,不可能没有任何条件。”

从中平六年初我们离开西凉开始,到现在已有三年多的时间了。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文约先生先后占据了西凉西北部的数个郡县。这些郡县在文约先生的大力整治下,已经渐渐恢复了生气,羌人得到了安抚不再叛乱,百姓得到了安宁不再逃亡。虽然西疆很穷,但百姓们都看到了生存的希望,他们在自己的家园里辛勤劳作,希望在文约先生的庇护下,安居乐业。

西疆历经战乱,非常穷苦,文约先生要想让西疆的百姓过上舒心的日子,需要大量的钱财。董大人活着的时候,韩遂不惜卑躬屈膝,屡屡向董大人讨要钱粮。董大人考虑到关中的安危,基本上满足了韩遂的需要。现在董大人死了,韩遂失去了依靠,他必须立即给西疆寻找一条继续生存下去的路。

今天文约先生率军入关,我估计他的目的是占据扶风郡,用扶风郡的钱粮支撑西凉,改善西凉的贫瘠,让西凉的百姓尽可能吃饱。所以,文约先生不会轻易退出关中。

这次西凉军一路畅通无阻地进入关中,对文约先生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达不到目的,势必要动用武力。能不能占据扶风郡,关系到西疆几十万百姓的生存,以文约先生的性格,他必定要破釜沉舟,至死不退。

“北疆军进入关中的目的,我们都很清楚。”李?摇摇头,凄凉长叹,“现在长公主和张温、崔烈、马日?、卢植等大臣都在晋阳,李弘勤王的压力非常大。他不打,必将失去人心,所以他必须打。”

我们即使把皇甫嵩、朱俊这些大臣推到前面,但关中的军队都在我们手上,朝政最终由谁控制,张温、李弘这些人心里一清二楚。

大家可以想一想,北疆军如果勤王成功,李弘不但能救回天子,掌控朝廷,更因为其占据了西疆和北疆的所有州郡,势力大增,天下从此无人能挡。假以时日,他率领大军横扫被屏蔽词语,建下中兴之功业,必可扬名青史。此等丰功伟业,谁不心动?

想让徐荣退兵,势必比登天还难。

贾诩轻轻一拍手,“大人说得透彻,但大人想过没有,能逼使徐荣和北疆军退守河东的,正是文约先生和他的西凉大军。”

李?、郭汜等人迷惑不解地望着贾诩。

“文和,你能不能说明白一点?”段煨诧异地问道,“韩遂逼退徐荣,为什么?韩遂会和我们联手攻打北疆军?”

“文约先生能趁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进入关中,他当然不愿空手而归。”贾诩捻须笑道。

韩遂甘愿背上逆贼之名,是出于他的雄心壮志,他想在有生之年实现自己的抱负,停息荼毒西凉百年的战火,让西凉的羌人和汉人都过上安宁温饱的日子。韩遂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两个前提,一个是独霸西凉,一个是充足的钱粮支持。

韩遂要想独霸西凉,最重要的是得到朝廷的承认,有了朝廷的承认,他就不是大汉逆贼,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治理西凉,可以避免朝廷军队攻击西凉,同时,他还能得到朝廷的赈济和援助。

哪个朝廷能承认韩遂独霸西凉的事实?当初董大人主政的时候,董大人嘴里不承认,心里也不愿意。换了王允主政,韩遂就是彻头彻尾十恶不赦的大汉逆贼。如果皇甫将军主政,皇甫将军会不会承认?当然,也不会。

所以刚才将军大人分析得很对。韩遂入关的目的不是打我们,而是占据扶风郡。他既不相信天子,也不相信朝廷和皇甫嵩,他只相信自己和西凉军队。为此,韩遂要保存实力,要利用目前长安的混乱用最小的代价占据扶风郡。

但不可否认的是,韩遂到目前为止,高举的依旧是大汉的旗帜,他心里最尊崇的依旧是大汉的天子,他非常渴望得到天子和朝廷的承认。

贾诩看看诸将,微微笑道:“谁能实现文约先生的梦想?只有我们。我们都是西凉人,都是文约先生的朋友和旧识,都知道文约先生不是大汉的叛逆,他一心一意要让西凉摆脱百年来的战祸,要让西凉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我们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帮助文约先生。”

“好……”西凉诸将几乎是异口同声。李?一拍案几,略显激动地说道,“我们立即奏请天子,拜文约先生为镇西将军,主掌西凉军政。”

“慢,慢……”贾诩摇手道,“今天天子可以下旨拜封,明天天子也可以下旨撤封,事情没这么简单。我们要想帮助文约先生稳定西凉,关键还是要长期掌控权柄,要长期给西凉输送钱粮,要给文约先生五年、十年的治理时间。”

文约先生是个大智大勇之士,在这个时候,他非常清楚长安形势的发展将直接关系到西疆的生存。因此,他会选择信任和支持我们,而不是选择信任皇甫嵩和朝中的一帮门阀士族大臣们。文约先生和西凉早已被这些人害得苦不堪言。

我们答应韩遂的所有条件,甚至可以让马腾率军驻军槐里。这样既可以形成西凉军占据扶风郡的事实,保证西疆钱粮,让韩遂相信我们的诚意,也可以让西凉军和我们遥相呼应,控制长安和关中。

“为什么让马腾驻军扶风?”樊稠不解地问道,“马腾这个人过去和董将军不合,对我们也冷嘲热讽,从来不给我们什么好脸色。我觉得让杨秋、成宜这些人驻军槐里更好。”

贾诩笑笑,“让马腾驻守槐里,是为了制约文约先生。”

西凉稳定几年后,文约先生兵强马壮了,关中很有可能成为他的下一个目标。人是会变的,人的欲望也会不断的膨胀。文约先生也是人,他也有欲望,我们不能不防。所以我们在帮助他的同时,也要准备制约和牵制他。

马腾、杨秋、成宜这些人都不能算做韩遂的部下,他们应该是西凉大小不一的势力。在这些人中,马腾家世最为显赫,过去又是大汉军吏,和杨秋等人相比,他的势力要庞大许多,他对大汉更是忠心耿耿。槐里城就在长安附近,无论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安全,还是为了制约和牵制韩遂,我们都要挑选一个势力最大,对大汉和天子最为忠心的人,这个人只能是马腾。

李?等人连连点头,对贾诩大为敬佩。如果有韩遂、马腾的鼎力支持,大家不仅能保住性命得到权势,更能迅速稳定关中和西凉,尽快恢复和发展实力。

“文和,你是不是打算让文约先生去说服李弘和徐荣?”郭汜问道,“徐荣和文约先生私交颇深,他或许能答应,但李弘就不一定了。”

“我们现在手上有天子,有西凉的两万大军,主掌朝政的又是皇甫大人,近期我们还要延请朱俊大人西上长安参理国事,在这么多不利于北疆军攻击长安的条件下,如果再加上一道又一道天子勒令退兵的圣旨,李弘该怎么办?难道他一定要在长安城下杀得血流成河吗?”

贾诩从容笑道:“我们只要给李弘足够的理由,足够的脸面,足够的托辞,他一定会非常高兴地退出关中。”

李?再不犹豫,立即让胡节、杨荣两位西凉大吏带着圣旨,还有韩遂的密信,急速赶到槐里城召请皇甫嵩。

六月初五,征西将军皇甫嵩奉天子旨返回长安。

李?、郭汜等西凉诸将相迎于十里长亭。望着稀稀拉拉的几个西凉旧将,皇甫嵩黯然魂伤,眼眶顿时红了,半天没有说出话。

“就剩下你们几个了?”

西凉诸将脸显悲色,低头无语。李?心里酸楚,扭头悄悄抹了一把眼泪。从董卓进京到现在,不到三年时间,十几名西凉悍将就剩下这寥寥数人了。

“你们杀了多少人?”皇甫嵩嘶哑着声音,颤巍巍地问道。

“该杀的都杀了。”郭汜躬身回道。

“都杀了?”皇甫嵩怒声骂道,“董卓是我杀的,你们是不是也要把我杀了?”

李?等人吓了一跳,慌忙跪下。

李?泪水长流,神情激愤地哭喊道:“大人,你让我们怎么办?我们哪有活路?我们为戍守西疆,浴血奋战了二十多年,到最后竟然连一条活路都没有,天理何在?我们到底犯了什么法,有什么大逆不道之罪,朝廷非要置我们于死地?”李?猛地站起来,一把撕开衣甲,指着身上横七竖八的伤疤,大声吼道,“大人,你看看,你看看,我李?在西疆战场上,在北疆战场上,什么时候做过孬种?当过逃兵?”

“二十多年来,我们遵从天子和朝廷的旨意,南征北战,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但天子和朝廷对待我们何其刻薄?我们要过什么?享受过什么?我们打仗打老了,要死了,朝廷竟然还要吃我们的肉喝我们的血,这是什么世道?什么世道?”

“朝廷说我们是叛逆,是吃人的蛮子,那朝廷呢?二十多年来,我曾带过数万士卒征战边疆,但如今他们何在?他们尸骨何存?到底谁在吃人?谁是大汉的叛逆?谁是吃人的蛮子?”

“谁不让我活,我就要他死。”李?声嘶力竭,大声狂呼,“我就要他死……”

皇甫嵩目瞪口呆地看着状若疯狂的李?,半晌无语。过了一会儿,他弯腰捡起李?的衣甲,慢慢地替李?穿上,“稚然,我们能活到现在,已经不错了。”

天子看到皇甫嵩,就象看到亲爹一样,扑到皇甫嵩的怀里,号啕大哭。

杀戮。一场接一场的杀戮,让这位年幼的天子饱尝了血腥和痛苦。他不知道什么叫叛逆,他已经看不懂书了,他更看不明白这个世界。

Wωω⊕ TTκan⊕ c ○

在他看来,雄壮的董卓是一位慈祥宽厚的长者,对自己关怀备至。每次进宫,他都像自己逝去的父皇一样,给自己带来一件精致的礼物,给自己说些宫外的奇闻秩事,和自己说说笑笑,有时候还仔细询问自己的功课。这让他觉得很温馨,很温暖,但他竟然是叛逆。天子觉得不可思议。

当王允和许多大臣大摆庆功筵的时候,当长安的百姓载歌载舞的时候,天子躲在书房里,拿着一个沾满褐色血迹的皂囊,抚摸着装在皂囊里的一把精致短刀。天子心里很酸楚,很失落,他总是想到董卓那张笑呵呵的胖脸。这是董卓送给他的最后一件礼物。董卓是个武人,送给天子的礼物大多也是精致小巧的武器。董卓喜欢把武器放在各种各样的皂囊里,每次他从怀里掏出礼物敬献给天子的时候,天子都能从这些皂囊上感觉到董卓的体温。但现在天子感觉不到了,当他摸着皂囊上的血迹时,他只能感觉到无尽的悲伤和恐惧。

然而仅仅过了一个多月,皇宫里的血腥还没用散尽,王允和许多当时诛杀董卓的大臣就倒在了未央宫里,倒在了董卓死去的地方。

这次,一指浑身血迹,凶神恶煞一般的武人拿着王允血淋淋的人头,告诉天子,这是叛逆。

又是叛逆。天子只能以哭声表示自己的悲哀和惶恐。大汉怎么转眼间所有的大臣都成了叛逆?

皇甫嵩把天子揽在怀里,老泪纵横。大汉是不是真的要倾覆了?

天子最近几天看不到一张熟悉的面孔,甚至连宿卫的虎贲卫士都换了一批陌生人。天子哭累了,偎在皇甫嵩怀里沉沉睡去。皇甫嵩抱着瘦弱的天子,一直坐到了天亮。

天子下旨,转拜皇甫嵩为车骑将军,参隶尚书事,主掌国事。

皇甫嵩随即和李?、郭汜、贾诩等西凉诸将商议解决长安危机的办法。李?说,我们不懂朝政,大人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只要保住我们的性命即可。

皇甫嵩当然清楚现在长安形势的危急。由于李?等人抢在西凉军和北疆军到达之前攻占了长安,导致长安形势愈发紧张,稍有不慎,就是玉石俱焚之局。

皇甫嵩随即奏请天子,连续下旨。

命令龙骧将军徐荣屯兵新丰,游击将军韩遂屯兵槐里,谁都不许向长安再进一步,否则以谋反论处。

赦免朝中大臣所有罪责。太尉杨彪、司空淳于嘉、尚书令士孙瑞等大臣立即回朝处理国事。重新任命京兆尹、扶风郡和冯翊郡的太守,安抚三辅百姓。

赦免董卓所有罪责以告慰西凉将士,并择日于?坞葬其衣冠。王允等死去的大臣由其子弟门生收殓葬于长安城外。

以八百里快骑急送圣旨到晋阳于长公主和诸位大臣。天子平安,但关中目前不稳,请长公主和诸位大臣暂留北疆。

皇甫嵩亲笔书信于骠骑大将军李弘,详细述说长安两次兵变的过程。目前急需的是稳定,恳请大将军立即让北疆军撤出关中。

武将军李?和扬烈将军郭汜向天子举荐朱俊,恳求天子急召朱俊回朝,和皇甫嵩大人安掌国事。天子准奏,皇甫嵩让皇甫郦带着圣旨,日夜兼程赶往关西。现在,李?等西凉诸将根本不相信士人。为了保护天子,尽可能发挥朝廷的作用,皇甫嵩只能依靠同为武人的朱俊到长安和自已共撑大局。

随同皇甫嵩到长安的还有韩遂的司马凌孺和女婿阎行。

正如贾诩的推测,韩遂之所以答应皇甫嵩出兵关中,的确有占据扶风郡的意思。另外,韩遂认为,自己即使不能占据扶风郡,也能因为出兵勤王而得到朝廷的承认。董卓死了,韩遂这个御封的游击将军迟早都保不住,但韩遂不想失去它。

韩遂需要得到长安最详实最真实的情况,而知道这些情况的人只有李?等西凉诸将。所以他让凌孺和阎行带着自己的密信,以保护皇甫嵩为名到了长安城。

李?看完韩遂的书信后,非常兴奋。他把书信递给贾诩,笑着对阎行说道:“彦明,文约先生和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我们都是西凉人,当然要趁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恢复西凉的元气。你回去告诉文约先生,他的条件我们全部答应。”

阎行犹豫了一下,恭敬地问道:“大人,皇甫大人那里……”

李?哈哈一笑,俯身凑到阎行耳边小声说了说了几句话。阎行脸色一变,眼里露出一丝惊骇。

“没有军队,我们马上就会身首异处。”李?冷笑道,“现在朝廷我们说了算,但朝廷需要个门面,所以皇甫大人还要支撑一段时间。当然皇甫大人也清楚自己要干什么,但为了天子和这个狗屁的朝廷,他还要打肿脸充充胖子,把这个门面撑起来。以后有什么事,你让文约先生直接和我说,不要奏请天子和朝廷了,免得耽误时间。”

阎行连连点头,忐忑不安。

“伯雅,你把这封信带给文约先生。”贾诩从怀里拿出一封书信递给了凌孺,“目前,北疆军屯兵新丰,对长安虎视眈眈。北疆军不去,长安之危就不能解,所以还要烦请文约先生亲自跑一趟。”

凌孺略一思索,已明白贾诩的用意,他拱手笑道:“敢不从命。”

从初二开始,徐荣就一天接到一份圣旨。天子在圣旨中口气非常严厉,逼令徐荣立即退兵。

玉石、颜良、张?诸将心忧天子安危,一个个义愤填膺,要求攻打新丰城。

初六,李玮从晋阳来书。李玮认为长安城既然已经被叛军攻破,那么再打就要危及天子安全,但不打,大将军和北疆又无法向天下人交待。因此,李玮建议徐荣屯兵关中,暂时不要开战,静待时局发展。

初七,李玮急书再至。

到本月初,北疆和冀州的冬小麦都已收割完毕。北疆的粮食要供应大漠战场,要供应即将进驻大漠的一万乌拉尔山铁骑,还要安置边郡百姓陆续南迁冀州,粮食入不敷出。冀州的粮食也不够。冀州战场已经重新开战,张燕和麴义的大军正在攻打河间国和渤海郡。另外,青州黄巾军自从杀死兖州牧刘岱,击败兖州军后,攻势如潮。兖州和青州百姓饱受战祸之苦,纷纷北逃冀州。如今冀州流民越来越多,冀州粮食甚至比北疆还拮据。

李玮在书信中说,北疆军如果久待关中,粮草肯定难以为继,请大人还是攻一攻,尽可能逼近长安城,看看能不能打破目前的僵局。我们既然到了关中,就不能空手而归,要么救回天子,要么拿到冀州河北三州的军政大权。

初八,徐荣下令攻打新丰城。梁百武指挥大军率先攻克南城,张济败逃。

初九,北疆军兵临霸水,陈兵霸陵城下,距离洛阳六十里,长安震骇。同一天,李弘的书信送到关中。李弘只有一句话,诸事皆托子烈兄。

初九,韩遂突然光临北疆军大营。

徐荣、华雄与诸将出迎。当年的战场对手,今日把手言欢,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

“转眼就是六年了……”韩遂负手站于霸水河边,低声长叹,“你们都还好吗?”

“先生老了……”华雄望着韩遂花白的头发,略显激动地说道,“先生为了西凉,殚精竭虑,日夜操劳,老了很多。”

韩遂苦笑,摇摇头。“惭愧啊。老边一死,我一个人在西疆苦苦支撑,难啊……”

“现在西疆比前几年要好很多了。”徐荣赞道,“先生功不可没。”

韩遂仰头望天,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仲颖(董卓)在的时候,他还可以帮帮我,现在他死了,我还指望谁?”

徐荣心有所动,他皱了皱眉,笑着问道:“先生今日到霸水来,就是为了这事?”

韩遂点点头,两眼郑重地望着徐荣,“子烈是否愿意帮帮我?”

徐荣想了很久,最终却一字未吐。

韩遂失望地笑笑,“子烈,难道我们还要再战?”

“天子蒙难,我岂能不救?”徐荣一字一句地说道,“不救出天子,我徐荣绝不回头。”

韩遂缓缓闭上眼睛,苦涩一笑,“今日一别,恐怕再无相见之期,诸位保重了。”

韩遂走了。他驻马立于霸水河边,奏完一首离别之曲,打马绝尘而去。

徐荣沉浸在凄婉的笛音里,耳畔隐隐约约又传来金戈铁马之声,思绪霎时间飞到了西疆的山山水水。

徐荣心灵震颤,猛然回头高喊,“快,追上先生,告诉他,我给他三天时间。三天内,如果我没有看见天子,我就率军杀进长安。”

初十,贾诩匆匆赶到霸水。

徐荣慢慢卷起圣旨,面色冷峻,一言不发。

“大人,陛下已经在圣旨中说得清清楚楚,他很安全,难道这还不够吗?”贾诩小心翼翼地问道。

徐荣把卷好的圣旨递给站在身边的田畴,低声说道:“替我送送贾大人。”

贾诩无奈,起身告辞。

“大将军还在冀州?”出了大帐后,贾诩试探着问田畴道。

“冀州流民成灾,危机重重,大将军自顾不暇,哪里还有时间顾及关中。”田畴无奈地说道,“关中诸事,大将军都已尽数托付给徐大人了。”

贾诩心里一动,有一句没一句地和田畴漫不经心地闲聊着。

“现在谁在主掌冀州军政?是大将军吗?”

“大将军无意奏请朝廷再设冀州牧。”田畴看看贾诩,一语双关地说道,“州牧主掌军政,容易拥兵自重,这对河北三州没有任何好处。”

贾诩蓦然明白了北疆军攻打长安的意图,但他随即又想到了什么,眼里忽然露出了兴奋之色。

贾诩飞马赶回长安。

“大将军要河北三州的军政大权。”

“河北三州?并、幽、冀三州?”李?和郭汜等人互相看看,毫不在意地笑道,“给他就是。”

“不。”贾诩摊开案几上的地图,指着黄河南北两岸说道,“我把并、幽、冀、青、兖、徐六州和司隶的河东、河内、河南、弘农四郡的军政大权全部给李弘。”

“六州四郡?”李?吃惊地瞪大眼睛,不敢相信地说道,“文和,你疯了?李弘一旦占据了这六州四郡,就等于拥有了半个天下,将来……”突然他脑中灵光一闪,猛地站起来,一掌拍到了案几上,“文和,好办法,好办法,哈哈……这下李弘有难了,哈哈……”

郭汜也恍然大悟,鼓掌说道:“我们再奏请天子,督请李弘统领大军,迅速平定六州四郡的所有叛逆,什么刘虞、袁绍、袁术、张邈、公孙瓒之流,还有黄巾军,统统都是大汉叛逆,都让李弘去打。”

“还有,还有……”王方也笑呵呵地说道,“奏请天子诏告天下,诏告天下,要让各地州郡大吏都知道,李弘要打他们了,哈哈……”

“诏告天下流民,都到冀州去,都去向骠骑大将军要饭吃。”樊稠捋须大笑,“告诉他们,到了冀州,骠骑大将军就给他们土地,给他们粮食,给他们衣物,给他们房子。没有女人的,骠骑大将军还给他们女人,哈哈……对了……”樊稠激动地搓搓手,“骠骑大将军这个官太小,刘虞是太傅,比李弘的官要大,要给李弘一个大官,比刘虞还大的官,让李弘打幽州的时候,理直气壮。”

“大司马、大将军、晋阳侯、参隶尚书事,掌天下兵事大权,督六州四郡军政大权,如何?”贾诩笑眯眯地问道,“这个官,肯定比太傅刘虞要大了。”

“凭李弘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职,州郡大吏就会打他。”王方颇有些嫉妒地说道,“李弘出身低贱,年纪又小,过去还是个白痴,是鲜卑人的奴隶,州郡大吏哪里会咽得下这口气。”

“李弘要是找借口不打怎么办?”郭汜忽然问道。

“流民多了,李弘不打也得打,否则冀州、北疆就要让流民吃垮了。”贾诩笑道,“这两个月里,关中发生了这么大的事,但李弘竟然置若罔闻,一直待在冀州,可见冀州形势危险到了什么地步。”

“不过,为了让李弘和各地州郡早点发生冲突,让各地州郡感觉到李弘的强大威胁,逼得他们不得不先下手为强率先向冀州发动攻击,我们得花点心思,施点小计。”贾诩说道,“从北疆送到朝廷的消息来看,兖州牧刘岱确实是被青州黄巾军杀了。我们可以奏请天子,派一个大臣到兖州继任州牧或者刺史。兖州的黄巾之祸非常厉害,朝廷可以以此为借口,让李弘派军队护送这位大臣到兖州就任。李弘督领六州四郡的军政大权,他出兵进驻兖州理所当然。兖州现在被袁绍控制在手,两人为此必定要发生激烈的冲突,不打也得打。”

“李弘图谋兖州的消息一旦传开,其它州郡大吏必定感同身受。这头豹子对他们的威胁太大了,现在这头豹子还不够厉害,正是打的时候。等这头豹子长大了,发威了,大家也只有等死的份了。于是……”贾诩做了一个包围的手势,“在大漠,这叫群狼围攻之术,任他豹子勇猛无敌,也必死无疑。”

西凉诸将一致叫好。

“李弘实力强悍,北疆大军一拥而下,打下各地州郡怎么办?”郭汜又问道,“现在各地都在闹黄巾军,袁绍、袁术、陶谦等人未必挡得住李弘。”

“打仗不是靠军队的多寡和将士们的勇敢,而是靠充足的钱粮。没有钱粮,李弘连军队都养不起,更不要说打仗了。”贾诩得意洋洋地说道,“这几年黄巾军肆虐州郡,流民之多,恐怕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这么多流民要吃饭,要赈济,就是再给李弘一个冀州也不够,何况他还有一个广袤无边的大漠。”

“退一步说,就算李弘不顾流民死活,率军渡河南下攻击,但我们可以打他的河东,而袁绍、曹操、张邈、鲍信这些人联手反攻的威力也不可小觑。北疆军两面受敌,再加上流民之祸,败亡也就是早晚的事。李弘一败,就再难雄起。除掉了这头豹子,我们不仅仅解决了北疆对关中的威胁,将来还可以趁着他们打得两败俱伤的时候,出兵关东和中原,重整社稷,建下万世功业。”

西凉诸将仿佛看到了李弘败走大漠,一个个高兴地欢呼起来,“豹子被一群狼吃了,不,是被一群兔子吃了,哈哈……”

“文和,既然我们有了对付李弘之策,那如何赶走徐荣?”李?笑着问道。

“徐荣已经对文约先生说了,他要见到天子,否则他绝不退兵。”

贾诩不屑地冷哼一声道,“李弘、徐荣和北疆要找个退兵的理由,他们不愿落下拒不勤王的罪名,更不想因此得罪天子和朝中大臣,当然他们主要还是想堵住天下人的嘴。不是我不勤王,而是天子不要我勤王。我们就遂了他的心愿,让天子到霸水河亲自宣旨,给他们一个大大的面子。”

六月十二,天子在皇甫嵩、杨彪、淳于嘉、李?等大臣的陪同下,赶到霸水河。

徐荣、玉石、颜良、张?、田畴诸将拜见天子。

太仆赵谦宣天子旨,诏告天下,拜李弘为大司马、大将军,参隶尚书事,掌天下兵事,督并、幽、冀、兖、青、徐及司隶的河东、河内、河南、弘农六州四郡军政,并令李弘竭尽全力安抚各地流民,尽快平定六州四郡之叛逆,早日稳定社稷。

徐荣、田畴大为震骇,两人立即想到这道圣旨诏告天下的后果,身躯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太仆赵谦再宣圣旨。拜议郎金尚为兖州刺史,考虑到兖州蚁贼猖獗,特令大司马、大将军李弘派重兵扩送金尚到兖州上任。

徐荣愤怒了,脸上的肌肉剧烈地抽搐了几下,眼神异常凛厉。

太仆赵谦拿出了第三道圣旨,命令龙骧将军徐荣立即率军退出关中。

徐荣接旨,领诸将拜别天子。

过了几天,韩遂被拜镇西将军,督西凉军政,率军返回金城。马腾被拜征西将军,兼领扶风郡太守,驻军槐里城。杨秋、成宜、梁兴等将被拜中郎将,各领西凉郡县。

天子诏告天下,督令各州郡大吏,即刻献表述职,以示尊奉和忠诚。

徐荣领军急撤潼关,玉石领军急撤河东。

到了潼关,徐荣遇到了奉旨西上的朱俊。

朱俊到了洛阳后,把袁绍痛责了一顿。袁绍也不生气,任由朱俊骂了几句,然后提了个小小的要求,他要关西的渑池和新安两城。理由很简单,北疆军太厉害,他打不过,需要这两个城池做缓冲。朱俊怒道,你要两个城池?谁给你的权力?袁绍又把那个承制诏书拿了出来。朱俊差点气晕了。

在洛阳待了几天,一个原河南府的掾属跑来看望朱俊,叫朱俊尽快离开洛阳。这个掾属如今在河南府留任,给河南尹审配做下属,知道不少机密。

袁绍担心北疆军攻打洛阳,所以拿下洛阳后,第一件事就是和袁术议和。袁术给刘表和袁谭两人前后夹攻,焦头烂额,急需喘口气。此时听说袁绍占据了洛阳,自己被三面包围,无奈之下也只有答应了。

同时间袁绍又派许攸和自己的儿子袁熙赶到汝南,说服汝南太守徐?.汝南是袁阀的根基所在,是豫州第一大郡,人口有两百多万。如果能说服徐?,袁术就被四面包围了。

袁谭和高干这时放弃了围攻颖州的孙贲,转而攻打陈国的许?.陈国有人口一百五十多万,打下陈国,赶走许阀的势力,豫州最大的三个郡颖川、汝南和陈国基本上就是袁绍的了。

“稳住了袁术,袁绍就要集中力量打关西。”这位掾属告诉朱俊,“大人赶快走吧,迟恐不及。”

朱俊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还是出现了,袁氏兄弟握手言和,力量成倍增加。朱俊刚刚感叹了一句,这位掾属又说了一句让朱俊吃惊的话,“东郡太守曹操在袁绍的鼎力支持下,继任兖州牧了。”

朱俊不敢在洛阳久待,找个借口匆忙回到了关西。这时,长安圣旨到了。

徐荣把长安的事详细对他说了一遍,当说到金尚出任兖州刺史时,朱俊脸色顿时大变。

“冀州危矣。”

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二十六节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三作者钱穆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十一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二十四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三十八节(上)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十一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二十三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五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一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五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十五节第1章 危机四伏 第二十一节岳飞堕落的天使一三国人物介绍魏中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四十一节第9章 风卷残云 第七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六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一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节第5章 风云突变 第三十五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三十六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三十三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十九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三十七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二十七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七十六节第6章 风云再起 第三节第1章 危机四伏 第二节第7章 山雨欲来 第二十五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十二节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一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一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三十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十四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二十七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二十三节第5章 势如破竹 第二十五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七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二十三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三十九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二十五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二节第6章 风云再起 第一节第11章 捷报入京师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六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九节第5章 势如破竹 第五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十七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六节(上)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二节第1章 危机四伏 第二十七节第26章 某一个结局湘军统领攻守之道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十五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九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三十一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六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三十一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十九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八节湘军统领攻守之道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三十三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三节第6章 风云再起 第二十三节第5章 势如破竹 第六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八节第1章 乌孙公主歌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五十九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七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一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七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二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七十四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三十六节第5章 风云突变 第三十六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十六节之人物传记诸生传五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四十节第5章 势如破竹 第十四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二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十五节地理环境因素与汉末三国历史进程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二十二节第5章 风云突变 第三十六节第5章 风云突变 第十五节东汉末年各少数族的风俗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一节第9章 风卷残云 第十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二十四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一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十四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二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五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三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三十一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五十五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九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四节
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二十六节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三作者钱穆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十一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二十四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三十八节(上)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十一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二十三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五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一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五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十五节第1章 危机四伏 第二十一节岳飞堕落的天使一三国人物介绍魏中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四十一节第9章 风卷残云 第七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六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一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节第5章 风云突变 第三十五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三十六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三十三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十九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三十七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二十七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七十六节第6章 风云再起 第三节第1章 危机四伏 第二节第7章 山雨欲来 第二十五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十二节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一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一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三十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十四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二十七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二十三节第5章 势如破竹 第二十五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七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二十三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三十九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二十五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二节第6章 风云再起 第一节第11章 捷报入京师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六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九节第5章 势如破竹 第五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十七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六节(上)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二节第1章 危机四伏 第二十七节第26章 某一个结局湘军统领攻守之道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十五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九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三十一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六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三十一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十九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八节湘军统领攻守之道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三十三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三节第6章 风云再起 第二十三节第5章 势如破竹 第六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八节第1章 乌孙公主歌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五十九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七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一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七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二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七十四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三十六节第5章 风云突变 第三十六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十六节之人物传记诸生传五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四十节第5章 势如破竹 第十四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二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十五节地理环境因素与汉末三国历史进程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二十二节第5章 风云突变 第三十六节第5章 风云突变 第十五节东汉末年各少数族的风俗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一节第9章 风卷残云 第十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二十四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一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十四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二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五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三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三十一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五十五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九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