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惊满堂

朱由校这番直接的反问,使得在场诸臣无言以对,那时候的朝中局势不稳,诸党各派也好,其他文官也罢,精力和注意皆聚焦于朝堂,谁有心思去理会别的啊。

不说过去的朝局怎样,就说现在,天子干纲独断下,向辽东颁布密诏,使得大批援辽精锐分赴北直隶各地,让原本混乱的时局转瞬间发生逆转,大批贪官污吏被逮捕,牵扯仓场亏空的诸多群体被抓,这看起来对朝廷百利而无一害。

只是在文官群体的眼里,武将统领麾下精锐插手地方政务,难保期间不生别的风波,万一有人生出不该有的心思,在地方拥兵自重的话,这对朝廷的脸面和威仪来讲,损失可就太大了。

对于上述这些想法和观点,其实朱由校一眼就看透了,不过为北直隶整体发展与治理,更为后续谋划部署的推进,有些风险是值得去冒的,毕竟在朱由校的心里,对接下来的谋划已有定数!

“既然都不说话,那便先听听朕的敕赏决断吧。”

见眼前诸臣沉默不言,朱由校倚着软垫,语气平静的说道,随后便看向一旁的刘若愚,而刘若愚见状,当即便朝一处走去,准备宣读敕赏诏书。

东暖阁内安静下来。

朱国祚、钱谦益、孙如游、毕自严等一众阁臣廷臣京卿,各异的目光看向刘若愚及身后宦官,看到那一道道圣旨时,众人心里都明白一点,这场御前廷议啊,说是要商榷评功授赏之事,可实际上天子早就有决断了。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建虏背信弃义,以下犯上,背离朝廷安稳建州三卫之策,蓄意挑起战端,先后击败叶赫等心向大明诸部……”

迎着殿内诸臣的注视,刘若愚打开第一道敕赏诏书,神情严肃的宣读着旨意,开篇就将建虏定性为反叛大明,建虏之乱乃是内乱,是大明必须要镇压的叛乱。

朱由校就是要让所有人知道,建虏之叛必须要镇压,且在镇压下来以后,建虏所占建州三卫及别的疆域,都将纳归大明统治!

在朱由校的内心深处,大明的疆域版图不该这样,重现秋叶海棠版图,乃是大明要走的第一步!

待到秋叶海棠版图重现,等大明解决掉滋生的弊政与毒瘤,国内经济构架初步实现改变与发展,海陆军事力量得到提升,围绕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四角的扩张势头,便会逐步推动起来。

特别是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的南洋诸岛,朱由校无论如何都要将其纳归到大明的统治下!

幅员辽阔的大明既然拥有内河内江,那就应该再多一个内海,这样才符合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的特性!

“……熊廷弼自危难出镇辽东,以强硬姿态震慑宵小,统率戍辽各部保卫明疆,粉碎建虏进犯之妄想,朕决意敕封熊廷弼为侯,授奉天翊卫推诚守正文臣,升授光禄大夫,允袭爵三代,赐号镇虏,加太子少傅,钦此!”

一言激起千层浪。

东暖阁所聚诸臣听闻此诏,无不露出震惊的神情,这开什么玩笑啊,就击退建虏进犯之势便敕侯爵,这赏赐未免太过丰厚了吧!

自万历朝以来,过去这数十载间,除一个李成梁被敕宁远伯,期间就再没有敕爵,他熊廷弼凭什么啊!

就凭他嗓门大?

就凭他性子急?

这还是熊廷弼是文官出身,在场诸阁臣廷臣京卿都这般反应,这要敢是武将的话,那难听的话更多。

不过就算是这样,熊廷弼的赏赐也太丰厚了,授奉天翊卫推诚守正文臣,在大明敕爵礼制中,共计分为四等,一等是开国辅运推诚,这是属于开国才有的。二等是奉天靖难推诚,这是属于靖难功臣的,三等即奉天翊运推诚,四等是奉天翊卫推诚,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

此等敕赏诏书颁布天下,那他熊廷弼便跻身勋贵之列,今后三代只要不犯大错,像谋逆这等死罪,熊家的殊荣与昌盛,是谁都他娘的挡不住!

“陛下,辽左大捷是有熊廷弼之功不假,但是敕赏爵位过重,臣恳请陛下三思而行!”

“陛下,辽左大捷非熊廷弼一人之功,纵使是要厚赏,也不可独熊廷弼一人,此等诏书颁告天下,恐引非议啊。”

“陛下三思啊……”

跟朱由校所想的一样,召至御前的这帮阁臣廷臣京卿,不少在听到这份敕赏诏书后,不少都跳出来反对了。

不过对于眼前诸臣的规劝,朱由校根本就没有在意,不这般厚赏熊廷弼,他怎样能敕赏武将呢?

大明勋贵群体必须更新换代,那批不中用的勋贵,断不能叫他们一直躺在功劳簿上,不能给国朝社稷分忧,那就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爵位是要授予有功之辈的,今后大明的爵位制度会更严苛,动辄想要一直承袭下去,断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辽左一战能取得大捷,彰显我大明国威军威,非一部之功,在辽左局势激变之际,朕着戚金、秦邦屏……”

见天子没有理会诸臣,刘若愚遂拿起第二封敕赏诏书,用近乎喊的方式宣读着,以压制住群臣的声音。

这一幕让诸臣皆表情凝重起来。

可是当听到敕戚金为平虏伯,秦邦屏为定虏伯,陈策为抚顺伯,童仲揆为蒲河伯时,不少大臣站不住了,武将封爵本就备受他们忌惮,天子一口气封了四尊,这不是摆明要重武吗?

不行!

断不能这样!

不就是一部突袭建虏贼巢,攻克赫图阿拉,俘虏不少建虏家眷嘛,不就是一部死守浑河,确保沈阳城安稳,与建虏展开鏖战嘛,即便是要敕赏,晋升他们的职务就成了,大不了多赏赐些金银,哪有敕爵的道理啊!

“陛下!!”

“陛下!!”

一时间不少大臣纷纷出言规谏,而像首辅朱国祚、次辅钱谦益、群辅毕自严、王象干、孙承宗几人,则静静的站在原地,可他们的心里却明白一点,天子恐想通过这次敕赏,来拉拢武将的心,以此来重整大明军威啊!

奈何朱由校理都不理。

他就倚着软垫不言,坐看这帮大臣出言规谏,一旁站着的刘若愚,则继续拿着敕赏诏书宣读。

你吵你的。

我宣我的。

对于眼前这些大臣的反对,朱由校根本就不会在意,哪怕他们不承认敕赏诏书,但该颁还是要颁。

朱由校想要通过这次敕赏,促成部分军改的谋划,更要促成大明勋爵的革新,仅有国公、侯爵、伯爵这等划分,在朱由校看来远远不够,他要对爵位进行严格细分,以此来激励文武立功,今后大明授爵会明确为社稷立功, 不局限于哪个领域,不过今后的爵位敕赏,将不再包括土地赏赐一项。

想要赏赐土地可以,那就只能是到海外范畴,大明本土不可能有了,而且朱由校还会明确各等爵位的土地上限,以此扼制土地兼并!!

当然这些构想与谋划,要逐步的去推行起来,路是一步一步走的,谁都不可能连走都没学会,便想着去跑。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在这等混乱的场面下,刘若愚声音很大的宣读着,而保持沉默的朱国祚、钱谦益、毕自严等人,在听到说宣读的旨意内容后,一个个都算是笃定了心中所想,只是即便是这样,他们依旧很震惊。

因为接下来的敕爵,再度翻出子、男两爵,且细分为四等级,继敕封一尊侯爵,四尊伯爵之后,在辽左大捷一战中,天子还敕封十二尊子爵,二十三尊男爵,可以说参与到辽左之战的有功将领,都得到了多数人难以想象的殊荣!

只不过从所敕封的伯爵算起,皆是只敕一代,袭爵这种恩赏,朱由校是不会轻易便授予的,人不能得到的太多,否则就会生出惰性心理的,朱由校还需要这些将领去带领着大明军队改变。

“该敕封的爵位都宣读完了。”

待刘若愚念完以后,朱由校伸手掏掏耳朵道:“至于没有到线的那些赏赐,该晋职晋职,该赐田赐田,该赏银赏银,对了,朕要重申一点,赐田与赏银只能要一项,具体的赏赐明细朕已拟定,到时直接在归京诸部及在辽诸部颁布宣读即可,这里就不宣读了。”

第173章 大案第107章 廷推(1)第142章 杨涟是把刀第338章 财源滚滚第213章 行路难(2)第129章 辽东无战事第87章 另起炉灶第231章 国子监之辩(2)第313章 爆!爆!爆!第160章 度量衡厘定第166章 众生相(1)第255章 诸党(3)第290章 争议第332章 重大变革第335章 粮食丰产第276章 不!是集权第268章 展望第104章 明君与暴君(2)第51章 知罪否?第360章 督抚定权第30章 大朝会(4)第201章 战鼓擂第367章 暗涌(1)第231章 国子监之辩(2)第245章 诸巡河御史第75章 京营(2)第5章 骆思恭第235章 撞击式燧发枪第241章 各显神通第142章 杨涟是把刀第235章 撞击式燧发枪第89章 敢为天下先第225章 叶向高进京第197章 再起风波第269章 剑指内阁第339章 尽诛之第70章 丰台与西山第220章 死战!死战!第230章 国子监之辩(1)第17章 权力洗牌!天子怎能孤行第254章 诸党(2)第66章 天津兵备道第350章 一封密信第18章 广撒网,聚英贤第16章 大明勋贵!与国同休否?第90章 杀一儆第59章 蓄势第89章 敢为天下先第280章 诸事(2)第254章 诸党(2)第91章 京城血第216章 杀!杀!杀!第264章 辽东新局第307章 盐改第111章 蓟辽总督第8章 人人皆处大势下第240章 八仙过海第231章 国子监之辩(2)第294章 韩爌怕了第329章 论功行赏第212章 行路难(1)第246章 密诏离京第123章 天启(3)第248章 天津一十三行(2)第76章 福王进京第161章 整军出海第7章 豪赌第161章 整军出海第241章 各显神通第162章 漕粮也敢动?第43章 态(3)第148章 议辽会晤第191章 擎天一柱第261章 这不可能第308章 东风与西风第201章 战鼓擂第247章 天津一十三行(1)第247章 天津一十三行(1)第128章 天启(8)第179章 厚黑天子第297章 集约发展(2)第46章 大明武夫第332章 重大变革第334章 技高一筹第91章 京城血第337章 在变革中求发展第221章 浑河血战(1)第231章 国子监之辩(2)第160章 度量衡厘定第54章 朝野惊第297章 集约发展(2)第37章 绣春刀!斩尽魑魅魍魉第252章 奸佞录第265章 熊洪会晤第131章 钱公高见第246章 密诏离京第357章 宗藩进京第248章 天津一十三行(2)第153章 京城之动第90章 杀一儆
第173章 大案第107章 廷推(1)第142章 杨涟是把刀第338章 财源滚滚第213章 行路难(2)第129章 辽东无战事第87章 另起炉灶第231章 国子监之辩(2)第313章 爆!爆!爆!第160章 度量衡厘定第166章 众生相(1)第255章 诸党(3)第290章 争议第332章 重大变革第335章 粮食丰产第276章 不!是集权第268章 展望第104章 明君与暴君(2)第51章 知罪否?第360章 督抚定权第30章 大朝会(4)第201章 战鼓擂第367章 暗涌(1)第231章 国子监之辩(2)第245章 诸巡河御史第75章 京营(2)第5章 骆思恭第235章 撞击式燧发枪第241章 各显神通第142章 杨涟是把刀第235章 撞击式燧发枪第89章 敢为天下先第225章 叶向高进京第197章 再起风波第269章 剑指内阁第339章 尽诛之第70章 丰台与西山第220章 死战!死战!第230章 国子监之辩(1)第17章 权力洗牌!天子怎能孤行第254章 诸党(2)第66章 天津兵备道第350章 一封密信第18章 广撒网,聚英贤第16章 大明勋贵!与国同休否?第90章 杀一儆第59章 蓄势第89章 敢为天下先第280章 诸事(2)第254章 诸党(2)第91章 京城血第216章 杀!杀!杀!第264章 辽东新局第307章 盐改第111章 蓟辽总督第8章 人人皆处大势下第240章 八仙过海第231章 国子监之辩(2)第294章 韩爌怕了第329章 论功行赏第212章 行路难(1)第246章 密诏离京第123章 天启(3)第248章 天津一十三行(2)第76章 福王进京第161章 整军出海第7章 豪赌第161章 整军出海第241章 各显神通第162章 漕粮也敢动?第43章 态(3)第148章 议辽会晤第191章 擎天一柱第261章 这不可能第308章 东风与西风第201章 战鼓擂第247章 天津一十三行(1)第247章 天津一十三行(1)第128章 天启(8)第179章 厚黑天子第297章 集约发展(2)第46章 大明武夫第332章 重大变革第334章 技高一筹第91章 京城血第337章 在变革中求发展第221章 浑河血战(1)第231章 国子监之辩(2)第160章 度量衡厘定第54章 朝野惊第297章 集约发展(2)第37章 绣春刀!斩尽魑魅魍魉第252章 奸佞录第265章 熊洪会晤第131章 钱公高见第246章 密诏离京第357章 宗藩进京第248章 天津一十三行(2)第153章 京城之动第90章 杀一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