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得偿所愿

朱元璋祖孙三人都面色凝重。

他们并没有怀疑陈景恪的话,火绳铳、燧发铳已经证明了他的能力。

定装金属弹和机关铳的原理,他们也能听得懂。

至于蒸汽机……温差发动机都能有,现在再出现一个蒸汽发动机也不是不可能。

如果极西诸国真的将这些东西研究出来……

蒸汽机驱动的战舰、战车,各种先进的火铳火炮机关铳……

面对这样的钢铁洪流,大明几无还手的余地。

这时,他们不禁浮想起陈景恪方才讲的话:

国家是一定区域内的人群,为了应对自然环境和同类竞争形成的组织。

“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更多粮食被生产出来,养活了更多的人口。”

“他从家族圈养的百姓里,抽调数千青壮作为班底,才有了北伐的壮举。”

“天子并不直接管理百姓,而是由贵族代为管理。”

“在同类竞争中,我们面临着极西诸国的追赶。”

“他还只是商人,真正的世家豪强掌握的人口只会更多。”

“宋朝废除了良籍和贱籍制度,采用了城郭户和乡村户两种制度。”

“隋文帝雄才大略,知道这种情况的弊端,就立法将士族藏匿的人口收归国有……”

“当时的百姓掌握在贵族手里,所以他们可以和中央相抗衡。”

陈景恪说道:“先秦时期,天子与诸侯王与贵族共治天下。”

“而掌握着人口的士族,又可以反过来威胁朝廷……”

“以应对可能到来的外敌,和必然会到来的恶劣天气。”

“但他依然没有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奴籍。”

陈景恪说道:“大明面对的竞争,比历朝历代都更加严峻。”

“从这时候起,百姓成为了真正的‘百姓’,初步获得了作为人最基本的权利。”

“在自然环境方面,我们即将面临小冰河期。”

“有句话说的好,谁掌握了人,谁就掌握了权力。”

“糜竺嫁妹的时候,陪嫁的奴仆就有三千。”

“百姓向贵族效忠并交税,贵族再将税收按照比例上交天子。”

“这也就意味着,中央权力的增强。”

“以前没有户籍、没有姓名,什么都没有的最底层百姓,第一次获得了官面上的身份。”

“朝廷既然将他们纳为‘民’的范畴,自然要在法律上给予他们相应的权力和义务。”

即便知道陈景恪的话是对的,可还是难以做出决定。

“还要面对晋陕高原、河套平原,大面积荒漠化的极端恶劣局面。”

朱雄英叹道:“当年我们的祖先面对着重重竞争,今日的我们也是一样啊。”

“这个问题在唐朝依然普遍存在,良籍才是归属国家管理的百姓,贱籍默认是世家的奴仆。”

陈景恪也知道他在担心什么,进一步解释:

“陛下,百姓逐步获得人权和朝廷中央集权,两件事情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的结果。”

“但中央要如何管理这些百姓呢?于是编户齐民制度就出现了。”

“这也为秦国后续改革,并推行军功爵制,奠定了基础。”

朱元璋大为意外:“哦,怎么说?”

“更多的人口,开垦出了更多的土地。”

“两晋时期可以说是世家政治的巅峰,每一家士族都圈养着数以十万计的百姓。”

“被士族圈养的百姓就是士族的奴仆,生生世世无法脱离。”

“所以,留给大明的时间也不多了,我们必须要尽快提高生产力。”

“到了宋朝,这个问题才得到彻底解决。”

但朱元璋却依然面带疑虑,放纵百姓自由,与他的认知完全相反。

“到了两汉隋唐时期,世家豪强力量强大,他们圈养了无数的百姓。”

“说白了,中央绕过贵族,直接掌握了人口。”

“祖逖在没有东晋朝廷支持的情况下北伐,靠的就是家族底蕴。”

“中央将这些多余出来的人口和土地,直接纳入自己的管理体系,不再交给贵族代为管理。”

朱雄英已经彻底被说服,朱标也有些意动。

“但不论是城郭户还是乡村户,都是直接归属朝廷管辖的‘民’,拥有法律赋予的权力。”

“官宦大户人家雇佣奴仆,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蓄奴,而是签订契约的雇工。”

“契约结束,雇佣关系也就结束了,奴仆就可以恢复自由。”

“而直接掌握了所有百姓的宋朝朝廷,再一次完成了中央权力的增强。”

陈景恪略微喘了口气,才继续说道:

“先秦时期,天子和百姓携手,与贵族相争。”

“天子的权威进一步增强,百姓获得了一定的权利。”

“两汉隋唐时期,天子和百姓携手,与世家豪强相争。”

“天子权威再次增强,百姓获得了更多的权利。”

“到了宋朝时期,贵族、世家豪强全部消失,朝廷在名义上掌握了所有的人口。”

“天子权威达到历史新高,而百姓也终于成为法律中承认的‘民’。”

“所以,中央集权促进了人权的发展,而人权的完善又反过来强化了中央集权。”

朱元璋都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说白了,天子拉拢百姓斗败了贵族、豪强,百姓向天子效忠换取了人权。

这个交换非常的合理。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央集权和人权的发展,确实是相辅相成的。

这时,朱标突然说道:“天子当代天行道。”

朱元璋先是一愣,然后反应过来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里有一句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陈景恪曾经以另外一个角度解释过:

权贵官僚行人道,掠夺百姓财富壮大自身,最终导致国家崩溃。

朝廷应该代天行道,限制富人的财富,问富人多收税,然后用这些税去补贴百姓。

还说什么,朝廷和百姓的利益是一致的云云。

想到这里,朱元璋叹道:“以前咱对你‘代天行道’的理论,始终无法认同,今日才明白其中深意。”

“天子的责任是国泰民安,百姓的祈求也是国泰民安。”

“只有天子和百姓齐心,才能对抗权贵官僚实现国泰民安。”

陈景恪也有些意外,他都快把这一茬给忘了。

没想到,几年前随口忽悠老朱的话,竟然在这个时候照应上了。

完全可以说是意外之喜了。

“陛下英明,百姓的力量强大又弱小。”

“强大之处在于,一旦凝聚在一处,可改天换地。”“弱小之处在于,大多数时候他们就是一盘散沙。”

“天子拥有大义名分,天然可以凝聚万民之力。”

“只有天子和万民齐心,才能实现国泰民安的宏愿。”

“但是有些人始终不明白这个道理,比如宋朝皇室。”

“世家消失后,官僚士绅群体应运而生,他们代替天子牧守一方。”

“然而这个群体慢慢的又步上了前辈的后尘,上欺君下压民。”

“宋室竟然不想着和百姓一起,限制官僚士绅的权力,竟然要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结果大家都看到了,宋朝立国短短几十年,土地兼并就超过了前朝一百多年历史。”

“士大夫占有国家大多数的土地,逼迫的百姓流离失所。”

“为了解决流民问题,宋朝君臣又酿出了冗兵的恶果,最终为宋朝灭亡埋下了祸根。”

朱元璋点点头,说道:“宋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确非明智之举。”

朱标插话道:“虽然人权日渐完善,但对百姓的解绑也不是随意进行的,而是以对中央集权有利的方式进行。”

“宋朝时期虽然人口流动频繁,但朝廷也一直在遏制这种行为。”

“大明就算是要为百姓减轻负担,也不能随意而行。”

陈景恪心中一喜,你这样想就说明已经接受人权这个概念了,面上却不动声色的道:

“这是必然的,无限制的自由反而会导致国家的混乱。”

“大明也不可能给予百姓随意流动的自由,但也不能逆潮流而行,完全不允许百姓流动。”

“陛下编写了《大诰》,允许百姓持《大诰》告御状。”

“然而以现在律法对人口流动的限制,百姓连家门都出不去,又怎么告御状?”

一方面鼓励告御状,却又一方面严格限制百姓流动,这不是闹笑话吗。

百姓拿着大诰跪在家门口,你朱皇帝在应天皇宫能看到是咋地?

朱元璋表情那叫一个尴尬:“失策,这是咱有欠考虑。”

陈景恪假装什么都没看到,继续说道:

“财富兼并无法逆转,只能遏制。”

“大明以后必然会出现大批失地百姓,他们会聚集到各大城市谋生。”

“这不是朝廷律法所能限制的住的。”

“不让他们离开家乡去谋生,就是逼着他们造反。”

“要么他们就只能卖身给士绅大户,从此脱离朝廷,成为大户的奴仆。”

“而大户掌握了人口,就能反过来掣肘朝廷。”

“但如果朝廷不限制流民,任由他们聚集而无所事事。”

“正如陛下所担心的那样,必然会带来种种问题。”

“作为国家的最高领袖,您必须要提前预见到这个问题,并及早布局解决。”

说完,他长出一口气。

说了这么多,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终于将话题绕回到了最初。

朱元璋眉头紧皱,说道:“用工商业来承接失地百姓,此法真的可行吗?”

陈景恪没有直接说行不行,而是说道:“以我的智慧,只能想到这种解决办法。”

朱标却出声说道:“如果景恪计划里的帝国体系能搭建完成,工商业必然会大兴。”

“承接一部分失地农民,并不是困难的事情。”

朱元璋依然心存担忧:“作坊都是大商人兴建,百姓前去做工,岂不就受制于大商人。”

“掌握了大量青壮的大商人,不就可以效仿前朝权贵豪族,要挟朝廷了吗?”

原来你是在担心这个。

陈景恪反而感觉轻松了不少,说道:

“不一样,前朝百姓委身于权贵豪族的同时,相当于失去了‘民’的身份。”

“也就是说,在国家的户籍系统里,没有了他这个人。”

“他以及他的家人,都不再接受法律的保护。”

“他们的生死荣辱,全看主人的心情。”

“当朝廷律法不再保护他们的时候,他们也只能生生世世效忠自己的主人。”

“而我大明百姓去作坊做工,是以雇工的身份加入的。”

“不论他去哪一家作坊做工,都是大明的子民,享受大明律法的保护。”

“能当正常的‘民’,又有几个人愿意去当奴呢?”

朱元璋不禁点头,这话他非常认同。

能当人,谁有愿意去当牲畜呢。

陈景恪继续说道:“但前提是,朝廷必须要保护百姓的利益。”

“当他们被雇主欺负的时候,朝廷能为他们伸张正义。”

“如此一来,他们自然就会心向朝廷,而不会听雇主的。”

“这就是我建议设立雇工保障制度的原因。”

朱元璋顿时就懂了。

正如当年天子与民齐心协力,共同对抗贵族、世家豪强一般。

现在天子和民一起,对抗官僚士绅和大商人阶层。

说的更直白一点,天子想要大权独揽,就必须要给民好处,以获得百姓支持。

这个好处就体现在,保护民的利益。

陈景恪继续说道:“想要限制大商人的办法非常多,别的不说,就一个税收就能将他们拿捏的死死的。”

“税务稽查司可不是吃素的啊。”

税务稽查司那可真的是臭名卓著啊。

从成立那天开始就被天下人唾弃,每天都有无数奏疏弹劾它。

也就是朱元璋意志坚定,又大权独揽,换个皇帝早就扛不住将它给撤了。

但税务稽查司的战果也确实很大,为朝廷揪出了一大批偷税漏税之人。

一大批地主、豪商被抄家,让国库白得了一笔意外之财。

最大的作用还是震慑了地主和豪强阶层,让他们不敢再肆意偷税漏税。

表面看大明的耕地没有增加,但实际征收上来的税额却增加了。

以前大户会勾结地方官吏,将赋税转嫁给百姓。

有了税务稽查司盯着,他们不敢再这么明目张胆,只能咬着牙自己交税。

变相的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朱元璋再次叹道:“税务稽查司,原来你从那个时候,就已经算到今天了。”

“罢了罢了,就按照你说的去做吧。”

终于得到想要的结果,陈景恪大喜:“陛下英明。”

朱元璋没有理他,对朱标说道:“标儿,你带人制定一套雇工保障法出来。”

“再帮咱想想,如何在不影响国家稳定的情况下,放宽对百姓人身的限制。”

172.第171章 步子不能太大第78章 混乱的计官体系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第331章 陛下,时代变了211.第210章 你家族是谱批发的?第40章 演戏138.说下加更的事情吧112.第112章 方孝孺疯了?第67章 温馨的一家四口第84章 徐达还朝第70章 开启华夏纪元第82章 心眼真多啊第260章 无题132.第132章 因为尊重第328章 神灵就是小偷110.第110章 别人不配让陛下去赌202.第201章 摊丁入亩第271章 进退有据177.第176章 异常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第41章 丞相彻底成为过去第300章 闪电战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这种病134.第134章 天命加身166.第165章 新都设计图179.第178章 福报?剥削!177.第176章 异常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第275章 百万常备军141.第140章 突如其来的迁都话题(加更求月第16章 李善长的怨愤第312章 敢于打烂一切第281章 自绝于军方161.第160章 皇权不下县?第26章 做你爹的魏征第277章 内阁的核心问题第20章 听你爹我的第80章 发个单章131.第131章 犹豫啥,联姻啊。105.第105章 十年后让位给你235.第234章 谁最会讲荤段子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第264章 动起来的大名163.第162章 抠抠搜搜的像什么样子第310章 蓝玉超进化121.第121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第6章 锦衣卫带来的危险第320章 他怎么舍得的啊?第66章 傲娇的父子俩第42章 惬意的朱标176.第175章 黄河决堤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盗第61章 自己的小圈子第68章 小小朱驳老朱95.第95章 将老朱家治的明明白白181.第180章 培养圣人?第62章 制度上的无奈189.第188章 老狐狸们的课第9章 脑回路不正常的陈远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第31章 朱元璋的弊政149.第148章 他到底做了什么?第75章 竹书纪年第248章 什么吕宋,叫楚国第72章 共创佳话164.第163章 功勋九转第6章 锦衣卫带来的危险第259章 良善者难成大事182.第181章 把裤子脱了再说话97.第97章 继续说啊第59章 无意中改变历史第278章 朱标的五条措施第8章 御下第270章 这就是朱雄英101.第101章 我朱元璋岂能让百姓吃亏228.第227章 力学177.第176章 异常第316章 伟大思想第259章 良善者难成大事第244章 陌生的大明第285章 衡量国力强弱的标准第82章 心眼真多啊141.第140章 突如其来的迁都话题(加更求月第264章 动起来的大名第266章 破王廷147.第146章 老朱:咱又整出弊政了?第70章 开启华夏纪元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184.第183章 兄弟齐心112.第112章 方孝孺疯了?167.第166章 永除草原之患?(六百月票加更第41章 丞相彻底成为过去第333章 没有龙傲天第295章 思想武装第20章 听你爹我的第244章 陌生的大明136.第136章 扒皮王192.第191章 不结婚就想生孩子?第283章 留声机第8章 御下
172.第171章 步子不能太大第78章 混乱的计官体系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第331章 陛下,时代变了211.第210章 你家族是谱批发的?第40章 演戏138.说下加更的事情吧112.第112章 方孝孺疯了?第67章 温馨的一家四口第84章 徐达还朝第70章 开启华夏纪元第82章 心眼真多啊第260章 无题132.第132章 因为尊重第328章 神灵就是小偷110.第110章 别人不配让陛下去赌202.第201章 摊丁入亩第271章 进退有据177.第176章 异常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第41章 丞相彻底成为过去第300章 闪电战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这种病134.第134章 天命加身166.第165章 新都设计图179.第178章 福报?剥削!177.第176章 异常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第275章 百万常备军141.第140章 突如其来的迁都话题(加更求月第16章 李善长的怨愤第312章 敢于打烂一切第281章 自绝于军方161.第160章 皇权不下县?第26章 做你爹的魏征第277章 内阁的核心问题第20章 听你爹我的第80章 发个单章131.第131章 犹豫啥,联姻啊。105.第105章 十年后让位给你235.第234章 谁最会讲荤段子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第264章 动起来的大名163.第162章 抠抠搜搜的像什么样子第310章 蓝玉超进化121.第121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第6章 锦衣卫带来的危险第320章 他怎么舍得的啊?第66章 傲娇的父子俩第42章 惬意的朱标176.第175章 黄河决堤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盗第61章 自己的小圈子第68章 小小朱驳老朱95.第95章 将老朱家治的明明白白181.第180章 培养圣人?第62章 制度上的无奈189.第188章 老狐狸们的课第9章 脑回路不正常的陈远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第31章 朱元璋的弊政149.第148章 他到底做了什么?第75章 竹书纪年第248章 什么吕宋,叫楚国第72章 共创佳话164.第163章 功勋九转第6章 锦衣卫带来的危险第259章 良善者难成大事182.第181章 把裤子脱了再说话97.第97章 继续说啊第59章 无意中改变历史第278章 朱标的五条措施第8章 御下第270章 这就是朱雄英101.第101章 我朱元璋岂能让百姓吃亏228.第227章 力学177.第176章 异常第316章 伟大思想第259章 良善者难成大事第244章 陌生的大明第285章 衡量国力强弱的标准第82章 心眼真多啊141.第140章 突如其来的迁都话题(加更求月第264章 动起来的大名第266章 破王廷147.第146章 老朱:咱又整出弊政了?第70章 开启华夏纪元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184.第183章 兄弟齐心112.第112章 方孝孺疯了?167.第166章 永除草原之患?(六百月票加更第41章 丞相彻底成为过去第333章 没有龙傲天第295章 思想武装第20章 听你爹我的第244章 陌生的大明136.第136章 扒皮王192.第191章 不结婚就想生孩子?第283章 留声机第8章 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