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文人风骨

search;

孔胤植面露惊异之色:“皇上可要知道,若是轮到保江山的本领,还得说我们儒家的思想才是和皇家的目的一致,若是换了什么墨门,阴阳门的人来了,只怕这天下就要乱了。”

卢晓航笑了笑:“如何统御万民,历代先贤早就给朕做好了示范,至于诸子百家,你觉得他们经过了近千年的打压,还有秦汉时的风骨么?只怕到时候朕想扶植谁站起来,谁就能给朕提供一套满意的方略。”

孔胤植再也忍不住,站起身来:“你不能这么做,你这样会毁了天下!到时候你我皆是儒家的罪人!”

卢晓航点点头:“朕也不希望这么做,所以你一定要给朕一个满意的答复,朕马上西征李自成,若是等朕回来的时候,你还没有想好,那朕就不得不考虑重启诸子百家了。”

孔胤植出门的时候再也不像来的时候那样恣意挥洒,满头冷汗。他不怕卢晓航下令毁了衍圣公府,衍圣公府只是一座府门,毁了早晚能够重建,但是卢晓航要毁了天下人心中的衍圣公府,到那个时候,自己便是儒家的罪人,如今看卢晓航的语气,他对西征必定有一定的信心,那也就是说,他极有可能统一中原。

到那个时候,他要开百家,谁能拦得住他,熟读圣贤书的孔胤植知道,历朝历代凡是开国君主,是最难以控制的,他们的威信足以影响手下的人,到时候他手下的那些儒家弟子恐怕起不了什么作用,再说他这个政令十分要命,他只要重开百家,那么根本不会威胁到所有儒家子弟的地位,只会给更多的人晋升之路,毕竟一个人没有读书的脑子便在儒家难有作为,但是他若是善于巧言令色,那么完全可以投入纵横家的门下,到时候儒家千年的基业必将毁于一旦。

其实卢晓航也不愿意罢黜儒家,重启百家,他手下的文官集团清一色的都是儒家弟子,全是读圣贤书长大的,若是开了这一项,手下的文官集团纵使难以阻止自己,也会有一部分人和自己离心离德,再说儒家虽然封建了一些,但是很符合现在的国情,毕竟若是重开百家,什么阴阳家这些东西一出来,必定会有人打着这个招牌自己封自己做神仙,到时候遍地都是大仙,只怕自己的话就不如大仙的话管用了。

若开民治必须要让他们什么都了解了,才不会被蛊惑,而现在卢晓航还未达到人人都能吃饱的水平,人们吃饭都吃不饱,就没有办法大力发展文化,管仲曾经说过,仓禀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俗话也说了,穷生奸计,富涨良心。所以自己暂时不能大力发展这些文化,自然就没有办法让百姓做到明辨是非。

所以重启百家不过是一句空话,若是百家刚刚被罢黜还好说,这都千年的时间过去了,谁知道他们发展成什么样子了。但是卢晓航知道,孔胤植一定不会和自己赌这种东西,因为一旦输了,儒家必定万劫不复,再说了儒家现在确实出了一些问题,自己提出来也不是出于恶意的。

孔胤植离开了王府之后,立刻派人回到山东衍圣公府,通过衍圣公府发出召集令,请所有的儒家大贤到洛阳一聚,共谋大事,然后通过自己的关系借阅了各种详尽的大明史书,开始做起了深入的调研。受邀的都是经过衍圣公府认证的儒家大贤,全国各地都有,所以陆续到达了洛阳城之中。

孔胤植和每一个人都相谈一夜的时间甚至更长,每过一天,他的脸上愁容便多一分,本以为儒家发展到了超越先贤的水平,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可是每一处的每一个故事都让他心碎,更让他心碎的是这本大明的史书,史官一般都是家传的,父亲记录历史,若是有了差错,拉出去砍头,儿子没时间悲伤,第二天擦干眼泪继续进行史料的记载。

哪怕是记载的东西违背了皇上,那也要秉着作为史官的原则底线不予修改,皇上若是违规观看起居注,史官当以死明志,然后后面儿子顶上。后世会把这个行为刻在史书之上,这个皇上虽然一时得意,但是史书不会说谎,这都是前人的经验。

就算是当初战功赫赫的唐太宗李世民,要求修改玄武门之变的史料,提出的理由也是希望人心向善不要向他学习,所以玄武门之变虽然进行了修改,但是关于李世民本身的污点并没有掩饰。但是孔胤植手里的这本明史却让他胆战心惊,里面的太祖皇帝和永乐皇帝简直就是圣人转世,根本毫无瑕疵,明朝各代皇帝也都是贤明的君主,本身没有缺点,都是被奸人蒙蔽。

所以史书修到明朝的时候,已经不能看了,只能通过后朝修前朝的史书来反应真实的史料,但是相距时间太长,其中的误差也是相当大的。孔胤植看了明史就明白了,所谓的文人风骨已经全都没了,他们想的不过是曲意逢迎,以求换得加官进爵的机会。

但是,这不是儒家交给他们的!儒家说的是修身治国平天下,讲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讲究的是文死谏武死战,而不是口头上说说圣人之言,私底下做那些恶心人的勾当,这个时候,孔胤植终于意识到了,八股文科举教出的儒家弟子,已经是没有思想的儒家弟子,他们从骨子里也没有了儒家的血肉,全是蝇营狗苟。

孔胤植在这边调查,卢晓航那边已经准备出兵了,这个时候卢晓航正在河洛军的大营之中训话:“上一次出征,沧州城下的血战,你们败了,这一次,本帅希望你们能够重整旗鼓,一雪前耻!”

李大牛大声吼道:“大明河洛,卫我河山!”

后面的将士齐声吼道:“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正在前往军营路上的孔胤植听到了震天的军号,不禁赞叹道:“皇上这支河洛军有古风啊。”

第10章 中招第59章 文华召对第88章 逼宫第122章 我见青山多妩媚第224章 命悬一线第53章 轰炸皇城第3章 孔胤植第111章 明殇第74章 反水第67章 男神李岩第116章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第24章 洛阳爱情故事第29章 利欲熏心第73章 出征第92章 传教试验田第202章 毒计第230章 获救第21章 齐至南京第75章 为什么是沧州第66章 致命的夜袭第128章 螳螂捕蝉第21章 齐至南京第13章 李岩和红娘子第83章 先锋大印第192章 商队第225章 没有奇迹第254章 兵书第33章 多尔衮的野望第43章 兴亡百姓苦第42章 抵足而谈第35章 备战待机第33章 霍州之战(2)第31章 你怎么瘦了第23章 底细第39章 陆上来的送粮船第32章 伤亡惨重第150章 水上激战第22章 同根相煎急第37章 溃败第256章 密谋第53章 祸不单行第10章 结阵第202章 毒计第533章 兄弟第41章 苏州的夜第54章 同一个世界第190章 蔡府第90章 满清之主第92章 红颜祸水第39章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第262章 神秘贺礼第18章 此事事关国运第52章 打铁还需自身硬第84章 烧粮第60章 宴无好宴(上)第43章 官升一级第30章 豫亲王战死了?第36章 摇摇欲坠第55章 大战序幕第21章 言多必失第37章 你连祖宗都敢卖第12章 刘宗敏出事了第48章 比试第90章 朕叫朱由崧第31章 你怎么瘦了第72章 左良玉训子第47章 缺失企业文化的白莲教第48章 比试第29章 臣也是狮子座第290章 乱起第31章 息事第162章 朕有兵,黑衣有卫第70章 总哨爷之殇第183章 分兵第20章 做山贼要有职业素质第23章 河间召对第27章 梅宜修第66章 这出戏叫无间道第82章 年前第199章 成都大逃亡(二)第290章 乱起第174章 蜀王第169章 拒绝第54章 传教第52章 待时而动第145章 郑氏后裔第13章 有口难辩第11章 李自成出山第39章 霍州之战(8)第65章 仇人见面第36章 世态炎凉第232章 成都事第41章 霍州之战(10)第96章 进京勤王第五章第14章 朕亲自来给你一个解释第19章 忠魂依旧保辽东第14章 世子布阵与福王教子第19章 忠魂依旧保辽东第13章 李岩和红娘子
第10章 中招第59章 文华召对第88章 逼宫第122章 我见青山多妩媚第224章 命悬一线第53章 轰炸皇城第3章 孔胤植第111章 明殇第74章 反水第67章 男神李岩第116章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第24章 洛阳爱情故事第29章 利欲熏心第73章 出征第92章 传教试验田第202章 毒计第230章 获救第21章 齐至南京第75章 为什么是沧州第66章 致命的夜袭第128章 螳螂捕蝉第21章 齐至南京第13章 李岩和红娘子第83章 先锋大印第192章 商队第225章 没有奇迹第254章 兵书第33章 多尔衮的野望第43章 兴亡百姓苦第42章 抵足而谈第35章 备战待机第33章 霍州之战(2)第31章 你怎么瘦了第23章 底细第39章 陆上来的送粮船第32章 伤亡惨重第150章 水上激战第22章 同根相煎急第37章 溃败第256章 密谋第53章 祸不单行第10章 结阵第202章 毒计第533章 兄弟第41章 苏州的夜第54章 同一个世界第190章 蔡府第90章 满清之主第92章 红颜祸水第39章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第262章 神秘贺礼第18章 此事事关国运第52章 打铁还需自身硬第84章 烧粮第60章 宴无好宴(上)第43章 官升一级第30章 豫亲王战死了?第36章 摇摇欲坠第55章 大战序幕第21章 言多必失第37章 你连祖宗都敢卖第12章 刘宗敏出事了第48章 比试第90章 朕叫朱由崧第31章 你怎么瘦了第72章 左良玉训子第47章 缺失企业文化的白莲教第48章 比试第29章 臣也是狮子座第290章 乱起第31章 息事第162章 朕有兵,黑衣有卫第70章 总哨爷之殇第183章 分兵第20章 做山贼要有职业素质第23章 河间召对第27章 梅宜修第66章 这出戏叫无间道第82章 年前第199章 成都大逃亡(二)第290章 乱起第174章 蜀王第169章 拒绝第54章 传教第52章 待时而动第145章 郑氏后裔第13章 有口难辩第11章 李自成出山第39章 霍州之战(8)第65章 仇人见面第36章 世态炎凉第232章 成都事第41章 霍州之战(10)第96章 进京勤王第五章第14章 朕亲自来给你一个解释第19章 忠魂依旧保辽东第14章 世子布阵与福王教子第19章 忠魂依旧保辽东第13章 李岩和红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