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九回 朱相公密献长生法 徐青娘泊游高平山

西江月:

不忍一时小忿,三思百步良方,宽心和气二陈汤,吃些亏儿为上。

世上虚名薄利,何须计较短长,圣贤盗跖尽无常,乐得寻欢自赏。

话说蔡攸接信,却是门生朱梁寄来的。要问这朱梁是谁,列位看官想必有些印象,正是当年徐和、唐猛、范成龙等人在高平山擒神豹、捉参仙时提到的济州钜野县知县。此人原是登州府人氏,机密出身,因能言善辩,长于逢迎,在蔡攸知登州府时,攀附上的。后来蔡攸升直阁学士,保举他做了钜野县知县。朱梁感恩戴德,常与蔡攸有书信往来,传送地方消息及孝敬之物,颇受蔡攸信赖。

当日蔡攸接过朱梁的信,拆开看时,只见上面写道:

“门生朱梁,久思报效恩相,今闻一奇事,钜野县境高平山内,有一奇物曰参仙,若能捉得,如法服食,可成地仙。病人垂死,饮其血一杯,立能起死回生。然捕捉之法尚无门径,特先报知,伏乞明鉴。”

蔡攸看罢,心中甚喜,暗忖道:“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若能捉得参仙,献与天子,封侯拜相岂是难事?若能成功,大权在握,何惧张、云、陈之辈!”当时定下主意,次日入宫去见天子,奏明此事。

看官,蔡攸入宫之事暂且慢表,那朱梁是如何得知参仙之事的?此中有个原委。且说重和元年二月,蔡攸由登州府升直阁学士,保举朱梁做了钜野县知县。朱梁新官上任,春风得意,满拟做些成绩,面上也好添光彩。不料到任伊始,治下就出了一件老大烦心事。原来钜野县高平山内,不知何时出了一只锦纹独角金钱豹。那畜生凶猛异常,非但人畜猪羊,就连山内原有的几只大虫,也都吃那豹子吞食了。朱梁初时闻知,不以为意,只道是寻常虎豹,便拘集猎户,委了杖限文书,前去捉捕。怎料那豹子不但凶猛,且通灵性,一切窝弓药箭,地铳坑阱,他全不上当。更兼额上生出一角,坚利无比。那些猎户想尽巧法,用臂膊粗的毛竹做了个双闸笼诱他,那豹子虽落了阱,却用利角破笼逃走。从此一发警惕,饶你众猎户绞尽脑汁,费尽心力,如何近得他?不知吃过多少限棒,枉是去送性命,竟捉不得。那高平山左近百姓闻知,越发人心惶惶,再无人敢入山。

朱梁一发着恼,催征更多猎户去捉。也是冤家路窄,那唐猛本名唐大力,后自改了名字,却未上报。钜野县公人查了簿册,虽知唐天柱曾做过龙马营知寨的事,却只道唐天柱的儿子是唐大力,把唐猛做一般猎户看承,将知县信牌行落,要取唐猛出去充役。那唐猛年轻气盛,当时大怒,高声叱骂,喝令庄客们将公人捆了,一顿鞭打,若非唐母喝住,那些公人险些儿吃打死。唐猛怒气未平,发誓赌咒不去捉豹,将公人尽数赶走。朱梁闻知,心头火起,本要拿唐猛问罪,一来亏些道理,二者初来乍到,上官着眼,不好轻生事端,只得强咽下那口气,差体己人拿名帖陪话,唐猛方才罢休。经此一事,朱梁、唐猛两个貌合神离,心中各憋着一口气,此事前志已叙。

转眼到了重和元年六月,那唐猛经徐和指点,得范成龙相助,擒杀了独角神豹。朱梁闻知,心中一喜一怒,便差一名都头,带了几个士兵,前去取豹。又差一个体己亲随同行,将着一封书信,请唐猛到县衙,置酒申谢。怎料那唐猛不识抬举,竟推故不去,又私自取了豹子头上那支水晶角。那亲随那敢多说,只好回县禀报,朱梁火冒三丈。怎奈接了东京消息,得知蔡京倒台,蔡攸自首方逃过一劫,朝中严治蔡党一百五十余人,正当风声鹤唳之时。续后又探知唐猛随了云天彪征讨梁山,那云天彪、陈希真等正受上宠,因此只得强压下心头那股怒火,只把那只死豹解上都省,少不得把自己也叙些功在里面。

荏苒光阴,倏忽三载。按故宋官制,朱梁将及任满。那时节,蔡攸虽在朝中重得了势,然并无好缺给朱梁。朱梁本已烦闷,又闻得唐猛随云天彪收复泰安、莱芜,立功获职,心中愈发不安,便召几个心腹商议,数内一个正是当年被唐猛捆住鞭打的,恨其入骨,便对朱梁道:“唐猛先前便与相公有仇,如今得了势,难保不与我们作对。自古‘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与其他来撩拨我,倒不如先寻他的过失,除了后患。”另一个道:“如今相公即将任满,若能趁此机会立些功勋,以为进身之阶,则蔡少保处也好说话。”朱梁点头,便派人暗地里去孤云汛唐猛家左近探访。

也是天道循环,报应不爽。那高平山中的参仙苦修千年,原是道种,受山灵地抵守护,那只独角神豹,正是他的护卫。当初唐猛、范成龙等逆天而行,将独角神豹硬结果了,又两捉参仙,割臂取血,犯了神怒,本应当时就死。怎奈彼时雷部势大,又是天上神将,因此高平山神抵一时亦拗他不过。然自龙沙会后,雷部声势已臻顶峰,所谓物极必反。况且唐猛、范成龙等远在外地,离家又远,故而那高平山神祗便思量报旧日之仇。昔日陈念义因取参仙一节事,哄动了村坊,恐有那不晓事的希图长生,去刨掘胡弄,触犯鬼神,性命不保,因此教徐和告诫村坊。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那些有心的虽不晓得门径,不敢擅自动手,却暗记于心。钜野县公差密访孤云汛时,虽不曾寻着唐家过失,却从邻近高平山乡徐和家邻舍一猎户处得知参仙之事。公差大喜过望,忙回禀朱梁。朱梁便将此事密奏蔡攸,此乃前事。

回说蔡攸接得朱梁书信,次日早早入宫。不料当日徽宗却罢了早朝,蔡攸问内侍时,方晓得天子到艮岳去了。便转道去寻,太监引着入内。彼时艮岳尚未建成,但奇花美木、珍禽异兽已有不少,飞楼杰观,极尽奢华。力役人夫,往来搬运,一派忙碌景象。徽宗带着林灵素、谭稹、李邦彦几个近臣,信步闲行,指指点点。原来那艮岳以南北二山为主,贯通东西,北山曰万岁山,高九十步,为艮岳之最,峰巅有一亭名介亭,以分东西二岭。当时众人登上万岁山,徽宗见那东岭高峰虽然峭立,但空无一物,心中不悦道:“此山怎如此单调?”那都监使者忙下跪道:“禀官家,此处本要立一巨石,名飞来峰,只因那年童贯引兵征讨方腊,出师之时,陛下曾将东南事相付,并言有不得已者,可以御笔书之。童贯到了江南,便命幕僚董耘作手诏罢应奉局,致江南奇石断绝供应,因此尚无好石可用。”

谭稹听了,上前对徽宗道:“此事臣却知晓,那年臣与童贯分兵讨贼,因苏、杭造作局及御前纲运并木石采色等物皆由朱勔负责,睦寇假以诛朱勔为名作乱,童贯为了灭贼口实,便听了部将韦扬隐之言,以陛下之名下诏,罢了苏杭造作局,停运花石纲。本来一路奏凯,谁料那韦扬隐轻视诸将,贪功冒进,救援不及,以致睦州败绩。究方腊之起,实由茶盐法,而童贯入奸言,归过陛下。此等奸臣,矫诏欺君,罪该万死,幸陛下圣明,除了此贼。如今方腊、宋江均灭,虽有广南、河北几处跳梁,不过潢池弄兵,不久天下自当太平。自古‘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以臣愚意,陛下可下诏恢复应奉局,此后不仅江南奇石,便是四百军州,但有奇石,都要运来,如此调度,方显皇家气派,官家威仪。”徽宗听罢道:“童贯固然可恶,然已死勿论。至于那韦扬隐,当年已定罪削职,如今随张叔夜讨贼,亦既往不咎。谭爱卿之言甚合朕意,着即日恢复应奉局,交谭、李两位爱卿管领,选天下奇石速运到东京,以备使用。”二人领旨。

彼时蔡攸已到,拜罢起居,徽宗道:“今日早朝已罢,卿来何事?”蔡攸堆下笑脸道:“臣特来向官家道喜!”徽宗道:“何喜之有?”蔡攸便把钜野县探知捉参仙,若能服食,可长生不老之事说了,徽宗听罢,喜上眉梢道:“此言当真?”蔡攸道:“臣岂敢诓骗官家,只是那参仙极为难捉,须得遣得力人手前去,方可成功。”徽宗听了,转头问林灵素道:“国师以为如何?”那林灵素是个专会揣摩圣意,溜须拍马的人,当下笑道:“臣往日曾说官家乃长生帝君降生,如今天赐此参仙,正是教官家长生之意,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此事不宜迟,可速速派人前去,捕捉参仙。”徽宗道:“适才蔡爱卿说那参仙捕捉不易,国师道法高深,可愿替朕走一遭?”林灵素道:“官家差遣,臣万死不辞!”徽宗大喜。

蔡攸又道:“国师此行,须得帮手,臣荐一勇将相随,以作助臂。”徽宗问是何人,蔡攸道:“此人姓程,名子明,绰号金毛铁狮子。使一枝五指开锋浑铁枪,重五十斤,有万夫不当之勇。原是东城兵马司总管,曾随高俅征讨蒙阴,刺伤贼人上将花荣。后来高俅身死,此人受了牵连,削职为民。臣查此人,乃一武夫,往日在高俅手下,不过受其统属,私下并无深交,故臣荐他随国师同行。”徽宗道:“甚好。捉参仙一事,不宜声张,可暗中行事。”当日商议定了,君臣就在介亭上饮酒取乐,不在话下。

次日一早,林灵素奉圣旨,选了七名锦衣卫随行。蔡攸引程子明来见,林灵素看那程子明,生得豹头环眼,黄发虎须,果然是个猛将。虽明知是蔡攸心腹,不愿带他,但天子答允,那敢违拗。当时假客套一番,蔡攸引人直送到郊外,众人登程,取路往钜野县来。

于路行了五七日,早到钜野县。朱梁先已得信,亲自出迎,林灵素等轻装简从,同入县衙。朱梁将那名猎户叫来,说起捉参仙的事道:“当初徐溶夫等捉参仙时,曾到小人家中借兔网,小人虽未随行,想那徐家人当晓得何法可捉。”林灵素问道:“徐和可在家么?”朱梁道:“不在,听人说随其师入山修道去了。仅其妻与二子,并一个侄女唤作徐青娘的在家。”林灵素道:“女流之辈,晓得甚么,可将那徐家二子暗地里捉来,一问便知。”朱梁唯唯。当日大众都改换行头,扮作百姓。林灵素、程子明、朱梁并锦衣卫几个伴当,带着那名猎户,都到高平山南李家村李太公庄上——那李太公一家乃朱梁心腹。由庄客引路,锦衣卫前去捉人。约莫掌灯时分,早将徐伟生捉来。

彼时天晚,李太公清退了奴仆,在草堂点起灯烛,请朱梁等上座。林灵素教提徐伟生上来,勘讯如何捉参仙之法。徐伟生供称此事独徐和知晓,然其业已入山,无从寻觅。林灵素骂道:“那徐老儿助唐猛、范成龙等捉参仙,满县皆知,你是他儿子,岂有不晓得之理?这等贱骨头,不打如何肯招!”程子明便喝左右动手。徐伟生见了,吓得磕头求饶。厅下转过两名锦衣卫,不由分说,拖下去一顿拷打,徐伟生竟登时毙命。林灵素怒气未消,骂道:“这厮不识抬举,兀自抵赖,再将那徐长生捉来,不信他不招!”当时夜已深,锦衣卫奉命去捉徐长生。众人商议,就在庄上过夜,一宿无话。

次日晌午,林灵素等得焦急,便要出庄,众人拦挡不住,只得随行,将近庄门,正迎见两个锦衣卫解着徐长生,推门进来。林灵素见了,佯喝道:“我教尔等去相请徐公子,谁教你们绑缚他来!”两名锦衣卫喏喏而退。那徐长生不明就里,早吓破了胆。林灵素见了,堆下笑脸,亲与徐长生解了绳索,引到堂上坐了,林灵素道:“吾乃国师通真达灵真人,今奉天子敕令,来访参仙。听闻令尊曾助人捉过参仙,故而请公子前来,请教见参仙之法。”徐长生听了,方晓得缘故,忙答道:“不敢瞒国师,家父一心修行成仙,慕那参仙神效,确曾苦守多年,兀自算计不到手。后来受唐猛、范成龙之请,曾一度捉得,却吃参仙走脱,后幸得陈通一夫子前来,方设法捕捉。然两次均未带小人前去,故实不知参仙藏处。”

林灵素听了,沉下脸来,一言不发。程子明见状,上前道:“既是父子同一屋檐,怎会毫无知晓?便是捉了参仙后,也断不会一字不吐,你却是糊弄谁?”便喝左右将徐长生架起,打了三十讯棍,早已皮开肉绽,血流满地。徐长生熬刑不过,哭诉道:“小人实不知情,家中尚有老母在堂,请大人饶……饶命……”程子明听了,愈发着恼,喝令再打。朱梁见了,忙叫住手,附耳对林灵素道:“国师,此人敢怕真不知情,打死了也是枉然,待下官问他一问。”

当时朱梁上前,问徐长生道:“令尊曾二捉参仙,你既未去,却有谁随行?”徐长生道:“头一遭去,是范成龙、唐猛、家父并几个伴当相随。第二次去,是陈通一夫子、家父、范成龙、唐猛四人。”朱梁听了,又问道:“第一次随行的伴当是何人?”徐长生道:“是三个本村人,与家父极相知的。两个去年已急症亡故了,只剩一个白时,尚在村中。”朱梁大喜,转身对林灵素道:“国师,捉得这个白时,此事可成!”林灵素亦喜,便问了白时家所在。派锦衣卫去拿人。又命将徐长生扶起,抹了药,等候消息。

看看天晚,早将白时捉到。朱梁讯问了一番,那白时见徐长生也在,情知赖不过,只得说出参仙最喜扑灯光,最爱木香,最怕五灵脂等习性。又把那年如何随徐和到高平山中峰左侧洒木香屑,范成龙、唐猛如何点红灯、洒五灵脂,如何诱参仙入秦王洞并活捉的事都一五一十说了。林灵素等大喜过望,道:“此番可捉参仙了!”徐长生听了,忙道:“当年陈通一夫子曾说过,那参仙非比寻常,不可刨掘胡弄,否则触犯鬼神,当受天谴。”林灵素笑道:“当今官家是天子,岂有天子受天谴的?那话不过是吓唬那些呆鸟的,岂能骗过本国师。”便叫李太公预备药布袋、红灯、绳索等物,前去捉捕。

且说众人既得玄机,眼巴巴盼到日落西山,白时引路,林灵素、程子明、朱梁及数名锦衣卫,带了猎户并徐长生,缓步入山。行到山中,已是星斗满天,月明如昼。程子明令锦衣卫按白时所指,去中峰左侧洒木香屑直至秦王洞,又点了红灯,都藏在林内准备五灵脂捉参仙。因不知参仙每当瑶光朝天门之时出来朝元的事,众人只好死等。彼时已是九月天气,半夜山中,清寒彻骨,众人都道不尽那苦楚,只得忍着。

看看挨到三更天气,只见一名锦衣卫手指中峰。众人循着看去,果见参仙出来。众人心中欢喜,却都不敢高则声,只躲在深树内,目不转睛瞅那参仙。只见那参仙似一个孩童,从峰后跳舞出来,光赤着身子,望去约有四五岁大小。参仙出离了地面,朝礼了星斗,参拜了四方,跳舞一回。见了木香屑,倒吃了一惊,停了一会儿,格格的笑,一路寻来。到了秦王洞口,看那绣球红灯,程子明等暗地将绣球滚入洞中,只等他进洞便好下手。谁知那参仙只是远远望着,只不进洞。看官听说,那参仙本是草木精灵,那年初成气候,那里料得人心机诈,因此着了徐和等人的道。如今吃过两次亏,续后修行三年,岂能再轻易上当?当时听得林内有响动,转身便望中峰跑去。众人见行藏败露,都冲出树林去捉。那参仙脚步如飞,当年饶那唐猛步健,兀自赶不上,何况这些人?眨眼间,早已无影无踪。把个林灵素等气得捶胸顿足,众人大眼瞪小眼,毫无办法。同到中峰前后转了几圈,再没半点踪迹。看众人时,却不见了徐长生。原来徐长生随众人藏于林中时,看见参仙,便故意弄出响动,趁众人抢捉参仙之际,从林中逃走。程子明要派锦衣卫去捉,林灵素道:“罢了,这人已是无用,由他去吧。”当时寻参仙不着,只好先回去。

到得庄上,众人早已饥肠辘辘,李太公急叫庄客铺下果品案酒,菜蔬槃馔,又叫将白日里捉得獐兔烤来吃。不多时,已是烤好,切好端上,林灵素那有心思吃,程子明劝道:“这兔肉十分香,国师尝尝,吃得饱了方好想办法。”朱梁骤闻此言,拍腿道:“有了!”众人都吃了一惊,忙问缘故。朱梁道:“那参仙躲藏起来,我们寻不着。但狗鼻子甚灵,若有物件让它闻,便可找到参仙。”林灵素等听了,跳将起来,急问猎户,猎户道:“却不是巧么,那年徐和借了小人那张兔网,归还后本不以为意,不想却见那网上有处夜里生光。小人后来打听,知是徐和等捉了参仙后,曾隔网放血,想是沾了一些,因此不敢清洗,就用布袋罩了,用箱子藏起,悬在自家房梁上,一向未动。”程子明急派锦衣卫取来,果然浆痕犹在。就在庄上牵了一条大黄狗,准备寻那参仙。

准备停当,已是次日天晚。众人饱食,便带了兔网与黄狗,同到高平山中峰左近。将兔网与黄狗嗅了,那条黄狗左闻右嗅,寻到左峰,只见参仙跳将出来,向北飞奔。那只黄狗赶着吠,众人随后追去。当时满山闹动,那参仙不知何故,却跑跑停停,一路只是在前戏耍,众人只见得影儿,却赶不上。行到山脚,林灵素逮个机会,忙捏起一个金钟诀,将拂尘丢去,待要罩住那参仙。那知参仙却将拂尘接了,掷了回来,反将林灵素门牙打落。众人虽有些惧怯,却依旧紧追不舍。不知不觉又追出四五十里,已是孤云汛地界。

那时节,将近晌午,却还有些暑气。众人沿着山路,追到一片树林,失了参仙踪影。林灵素懊恨欲死,那里顾得上伤痛,急引众人入林搜寻。不上半里之遥,只见一道溪水,溪内一个孩童正赤着身子玩水。林灵素怒极,指与众人道:“那不是参仙么?今番不论死活,只要捉到便是首功。”众人听了,不再多想,一拥而上。程子明右手将铁枪擎起,尽平生气力望那孩童后心掷去,透胸而过,当时死在溪里。

看官,事到如今,你道那孩童是谁?原来却是唐猛的儿子唐衙内,年方三岁,已会说话走路,正与那参仙仿佛。今日之祸,也算是唐猛报应使然。缘他当初除了神豹,那参仙失了护卫,又遭擒取血,因此记仇。那日也是合当有事,因唐猛之母病故,其母贴身丫鬟便每日陪小衙内庄内庄外闲耍。当日小丫鬟领小衙内到庄前溪边耍玩,因要登东,便入林中,留下小衙内一个,却被林灵素等误认作参仙。可怜那小衙内,竟稀里糊涂丢了性命。

当时那丫鬟起身见小衙内身死,唬得连衣衫都未穿齐整,连滚带爬,大叫奔入庄内。程子明近溪看时,晓得杀错了人,正没摆布处,忽听得喊声,却见那丫鬟冲入一座半大不小的庄院。朱梁手下有认得的,忙道:“不好了,这是唐猛家,杀死的怕不是他的儿子!”众人听了,都吃一惊,朱梁对林灵素道:“国师,今日之事若被那唐猛知晓,定然不肯干休。事到如今,索性将错就错,都除灭了他,日后他便寻也没着处。”林灵素点头。

众人冲进庄内,早见一二十个精壮庄客,各执器械打来,可想那些村夫蠢汉岂是程子明和锦衣卫的对手?当时被杀得七滚八翻,尸横满院。程子明杀的手滑,独自当先,直奔中堂,冷不防堂内冲出一个大脚妇人,正是唐猛之妻,手持镔铁三眼枪,枪声响处,程子明躲闪不及,竟被三枝铁标穿胸而过,登时丧命。锦衣卫一拥而上,将妇人砍死。朱梁见死了程子明,更添恨意,命人搜寻各处,逢人即杀,遇着便砍,直把全庄男女斩尽杀绝。当时叫把程子明尸首用布裹了,放在门板上。又教放起一把火,把庄内数十椽瓦屋、园林楼阁一并烧做白地。当时灵机一动,命人在断壁上写道:“杀人者,梁山好汉也!”方才心满意足。彼时日已西沉,锦衣卫抬了程子明,林灵素、朱梁等退出庄外,恐吃人发觉,连夜沿旧路奔李家村来。

行至半夜,众人已到高平山中。因失了参仙,又折了程子明,一路垂头丧气,仓皇赶路。行到中峰脚下,只见天上降下一道光,远远地见那参仙在山顶参拜星斗,竟随那光直飞上天去了。原来那年唐猛、范成龙等鸟乱时,这参仙已修行一千二百年,能吐人言,马上成全大道,因不晓得人心险恶,故而被陈念义、徐和、唐猛、范成龙等捉住,取了参血,因此迟了路程。经三年修炼,终得证果,今日正是本命星君下界接引。从此缴销公案,游行十洲三岛,得道飞升去了。当时林灵素等都看得呆了,心中惶恐,直望那瑶光与参仙不见了,方敢继续赶路。

众人要到山南李家庄,只好翻山而过。彼时残月在天,约莫三更时分,过了秦王洞,众人从碎石坡下去,只见道路狭窄,两边都是深草。林灵素此时已是头昏眼花,只见坡边忽地现出一位巨灵神,执斧劈来,吓得脚下一滑,跌坐于地道:“天神留我性命!”众人看时,却是坡边立着一块二丈余高的巨石,月光下好似个巨灵神扑来一般,正是当年唐猛擒豹时躲藏之处。朱梁忙上前扶起,林灵素满面羞惭道:“天子命我来捉参仙,如今参仙走了,又折了程将军。草木皆兵,竟弄得如此狼狈。”朱梁看那巨石,蓦地起了一个念头,便道:“国师来时曾说天子要造飞来峰,正缺好石料。今番虽不曾捉得参仙,若能将这块奇石运回,也算大功一件了。”林灵素见说,又细细看了那块巨石一遭,道:“如此甚好,我如今头疼,不能理事,此事便由你办罢。”朱梁称是。是夜众人返回李家庄,一宿无话。

不说林灵素等人,只说那日徐长生趁机逃脱,不敢回家。在山中躲了三五日,饥寒交迫,更兼身子弱,实在耐不住,只得悄悄潜回到家中。徐娘子、徐青娘见他回来,大喜过望。徐长生说了连日遭际,又问道:“伟弟仍未归么?”二人摇首。当晚徐青娘私对徐长生道:“据你所说,伟弟想是也被捉去,如今音讯毫无,怕是凶多吉少。日间我恐婶娘担忧,因此未敢说。”徐长生道:“如此怎好?”徐青娘道:“这般大事,如今只好你亲去天台山走一遭,请叔叔回来。”徐长生点头。谁料当晚,徐娘子却病了,徐长生去自家药圃摘了些药,喂娘吃了,病未见好,反重起来。徐长生医术不及徐和,慌了手脚,只得拖了病躯,连夜跋涉,到邻近镇上请名医来看。

翌日晌午,徐长生方请得名医到村,却见村中房舍尽皆损毁,满目断壁残垣。急赶回家中,见自家五椽矮屋及左侧荆篱均已毁坏。院内隙地床上,躺着徐娘子,徐青娘正在收拾东西。原来朱梁招了力役人夫,要将碎石坡那块奇石运到县城。那徐和及村上人家,都居于高平山麓,门前一条平坦路,对面一条清溪。要出山去,高平山乡只得这一条路。谁知那块奇石巨大,路不够宽,因此朱梁便叫把两边房舍尽皆拆毁。林灵素一路见那些百姓号哭连天,骂道:“便是东京城门,碍了花石纲的路,也照样拆得,岂但尔等这些破砖烂瓦!”

当时徐长生与徐青娘商量,正没计较,只见村东一远房亲戚,名唤姚千的过来,说道:“前年借了汝家十贯钱,如今房屋被毁,无以度日,可否相还。”徐长生甚为狼狈,赔礼道:“实在抱歉,如今瓶无储粟,家无四壁,更兼家母病重,实在无钱。”姚千道:“汝家拮据,往日诸亲友恩钱义债,无不慨挪,我素知的。这十贯钱,本也无盼还期,因此一直未要。如今遭了这等祸事,事情紧急。将心比心,你须晓得我的苦处,这钱须得今日还我。”徐长生无所措,踌躇久之道:“今日家中无他,仅有家父著的《医学辨症》一书,属稿而未镌。尔可将去书坊质戤之,或可抵些钱。”姚千怒道:“此言欺我太甚,这本书所值几何?就是上号白纸未曾累字者,亦不过千文而已,何能当我十贯之用耶?况远水难解近渴,家中妻小正等吃饭,叫我何处去质?”徐长生语塞。徐青娘见了,只得将簪珥除了。徐长生急止之道:“那是颜釐姐夫与姐姐的,怎可与人?”徐青娘叹道:“人已故去多年,不过一件物事,值甚么。”遂将金钗给了姚千。姚千道:“还是青娘知礼数。”笑吟吟地去了。

当下那名医见徐长生无钱,变了面皮道:“汝家如此窘迫,怎付得起医金?诓我到此,教我白辛苦一场么?”怫然而去。徐长生要追,那名医早已去远。此时徐长生身心俱疲,欲哭无泪,叹口气道:“‘贫穷只觉负人多’,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我空知勾股之法,却无生财之道。如今被人这般羞辱,有何面目活于世间!”说罢,竟跳入井中。徐青娘、徐娘子相救已是不及,待央求左右邻舍打捞上来时,已是溺死。任你徐青娘、徐娘子号哭抢地,已是无力回天。

闹到天晚,徐青娘只得先将徐长生停在院内,却无钱买棺材。原来那年徐槐虽厚赠了徐和金银,但其家欠亲友钱及往日赊账甚多,纵把金银使尽,尚有余债。徐青娘思忖再三,只好修书二封,一封托人赴天台山予徐和,一封托邻人去郓城县汪恭人处借钱。又草草搭了草棚,让徐娘子歇息。徐青娘本就体弱,更兼连日担惊操劳,也觉有些恍惚。怎料深秋天气,是夜竟下起大雨,那草棚怎挡得住,正是“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冰寒彻骨。徐娘子见了这般景象,愈发心酸,大哭道:“那年他们掘参仙,适逢康中侯来,我只道得罪了山神发作,不料果有此报。”徐青娘无言可对,只得再三劝慰,徐娘子那里听得进去,只是哭泣。未至午夜,竟哀毁而殁。徐青娘见了,悲恸交加,雨淋衣湿,只觉身体愈发沉重。到了午夜,竟手足僵冷。心中自知时至,乃挣扎起身,盘膝而坐,西向念佛,自称“莲花满室,佛来迎我”,于瓢泼大雨内,凄厉朔风中,呜呼哀哉,就此泊然而游了。后人有诗叹道:

柔顺节妇拯英雄,应变御寇弭祸凶。

戚累难修净土义,香魂吹散北风中。

且说那邻人受徐青娘所托,心知情事紧急,当日便动身。赶了数日路程,方到郓城县。问东问西,好不容易寻到汪府。看门前时,却惊的目瞪口呆。正是:枯禾久盼及时雨,忽来散云羊角风。不知汪府发生甚么事,且听下回分解。

都头按:锦衣卫乃明代机构,非北宋所有,《荡寇志》《水浒后传》等书中写锦衣卫均乃移花接木,与史实不符。今后志为衔接前志,兼图省力,仍照旧用之,望读者知悉。

第四回 云天彪报捷大清河 陈希真误失公孙胜第七回 刘花三振臂取广南 杨天王僭号起河北第十一回 斗宿敌韦扬隐殒命 破奇阵史谷恭出山第廿二回 擒杨江丽卿泄愤 入嵩山希真请辞第二十回 杨江夜夺官马监 刘广昼陷伏虎冈第一回 荡残寇功亏一篑 聚大义薪尽火传第七回 刘花三振臂取广南 杨天王僭号起河北第十九回 马元失机台峪里 李开得计九仙山第九回 朱相公密献长生法 徐青娘泊游高平山第九回 朱相公密献长生法 徐青娘泊游高平山第十九回 马元失机台峪里 李开得计九仙山第十五回 刘慧娘泪洒大庾岭 云天彪血染鹿鸣关第一回 荡残寇功亏一篑 聚大义薪尽火传第三回 念旧情私放九纹龙 脱险厄偶识风流枪第十三回 战浙东双雄归末路 平江南四将奏凯捷第十三回 战浙东双雄归末路 平江南四将奏凯捷第四回 云天彪报捷大清河 陈希真误失公孙胜第十二回 封神劫师徒遭横祸 坑俘馘父子起争端第十七回 蹈南海大盗受缚 返北阙慧娘谈天第廿三回 哈兰生挥泪斩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亲嫂第四回 云天彪报捷大清河 陈希真误失公孙胜第一回 荡残寇功亏一篑 聚大义薪尽火传第十七回 蹈南海大盗受缚 返北阙慧娘谈天第六回 惊噩梦暗忌众勋臣 议功赏斗武十节度第十一回 斗宿敌韦扬隐殒命 破奇阵史谷恭出山第十回 贾夫人吊丧郓城县 叶都监大闹满家营第五回 燕小乙临危保七子 卢俊义失恨废三绝第七回 刘花三振臂取广南 杨天王僭号起河北第十一回 斗宿敌韦扬隐殒命 破奇阵史谷恭出山第廿三回 哈兰生挥泪斩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亲嫂第十一回 斗宿敌韦扬隐殒命 破奇阵史谷恭出山第十八回 怀热肠误捉真大义 遭冷眼气走皇甫雄第廿二回 擒杨江丽卿泄愤 入嵩山希真请辞第三回 念旧情私放九纹龙 脱险厄偶识风流枪第八回 谭节度议分三路兵 卢员外寄语七公子第十三回 战浙东双雄归末路 平江南四将奏凯捷第十二回 封神劫师徒遭横祸 坑俘馘父子起争端第八回 谭节度议分三路兵 卢员外寄语七公子第十一回 斗宿敌韦扬隐殒命 破奇阵史谷恭出山第十六回 云公子百骑下惠州 庞老儿孤军陷恶溪第二十回 杨江夜夺官马监 刘广昼陷伏虎冈第一回 荡残寇功亏一篑 聚大义薪尽火传第二回 龙沙会慈心护师侄 回雁峰惊马遇故友第三回 念旧情私放九纹龙 脱险厄偶识风流枪第十八回 怀热肠误捉真大义 遭冷眼气走皇甫雄第三回 念旧情私放九纹龙 脱险厄偶识风流枪第五回 燕小乙临危保七子 卢俊义失恨废三绝第十一回 斗宿敌韦扬隐殒命 破奇阵史谷恭出山第十五回 刘慧娘泪洒大庾岭 云天彪血染鹿鸣关第廿二回 擒杨江丽卿泄愤 入嵩山希真请辞第二十回 杨江夜夺官马监 刘广昼陷伏虎冈第十二回 封神劫师徒遭横祸 坑俘馘父子起争端第十九回 马元失机台峪里 李开得计九仙山第二回 龙沙会慈心护师侄 回雁峰惊马遇故友第一回 荡残寇功亏一篑 聚大义薪尽火传第七回 刘花三振臂取广南 杨天王僭号起河北第一回 荡残寇功亏一篑 聚大义薪尽火传第十九回 马元失机台峪里 李开得计九仙山第十回 贾夫人吊丧郓城县 叶都监大闹满家营第十七回 蹈南海大盗受缚 返北阙慧娘谈天第十三回 战浙东双雄归末路 平江南四将奏凯捷第十三回 战浙东双雄归末路 平江南四将奏凯捷第十二回 封神劫师徒遭横祸 坑俘馘父子起争端第五回 燕小乙临危保七子 卢俊义失恨废三绝第十九回 马元失机台峪里 李开得计九仙山第十七回 蹈南海大盗受缚 返北阙慧娘谈天第八回 谭节度议分三路兵 卢员外寄语七公子第廿二回 擒杨江丽卿泄愤 入嵩山希真请辞第六回 惊噩梦暗忌众勋臣 议功赏斗武十节度第五回 燕小乙临危保七子 卢俊义失恨废三绝第十五回 刘慧娘泪洒大庾岭 云天彪血染鹿鸣关第廿二回 擒杨江丽卿泄愤 入嵩山希真请辞第十九回 马元失机台峪里 李开得计九仙山第一回 荡残寇功亏一篑 聚大义薪尽火传第十六回 云公子百骑下惠州 庞老儿孤军陷恶溪第八回 谭节度议分三路兵 卢员外寄语七公子第十六回 云公子百骑下惠州 庞老儿孤军陷恶溪第二回 龙沙会慈心护师侄 回雁峰惊马遇故友第廿二回 擒杨江丽卿泄愤 入嵩山希真请辞第十四回 杨枹山惩恶拜名师 东京城寻甲识英雄第十一回 斗宿敌韦扬隐殒命 破奇阵史谷恭出山第七回 刘花三振臂取广南 杨天王僭号起河北第三回 念旧情私放九纹龙 脱险厄偶识风流枪第五回 燕小乙临危保七子 卢俊义失恨废三绝第九回 朱相公密献长生法 徐青娘泊游高平山第十九回 马元失机台峪里 李开得计九仙山第三回 念旧情私放九纹龙 脱险厄偶识风流枪第十四回 杨枹山惩恶拜名师 东京城寻甲识英雄第十三回 战浙东双雄归末路 平江南四将奏凯捷第三回 念旧情私放九纹龙 脱险厄偶识风流枪第十三回 战浙东双雄归末路 平江南四将奏凯捷第十九回 马元失机台峪里 李开得计九仙山第廿三回 哈兰生挥泪斩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亲嫂
第四回 云天彪报捷大清河 陈希真误失公孙胜第七回 刘花三振臂取广南 杨天王僭号起河北第十一回 斗宿敌韦扬隐殒命 破奇阵史谷恭出山第廿二回 擒杨江丽卿泄愤 入嵩山希真请辞第二十回 杨江夜夺官马监 刘广昼陷伏虎冈第一回 荡残寇功亏一篑 聚大义薪尽火传第七回 刘花三振臂取广南 杨天王僭号起河北第十九回 马元失机台峪里 李开得计九仙山第九回 朱相公密献长生法 徐青娘泊游高平山第九回 朱相公密献长生法 徐青娘泊游高平山第十九回 马元失机台峪里 李开得计九仙山第十五回 刘慧娘泪洒大庾岭 云天彪血染鹿鸣关第一回 荡残寇功亏一篑 聚大义薪尽火传第三回 念旧情私放九纹龙 脱险厄偶识风流枪第十三回 战浙东双雄归末路 平江南四将奏凯捷第十三回 战浙东双雄归末路 平江南四将奏凯捷第四回 云天彪报捷大清河 陈希真误失公孙胜第十二回 封神劫师徒遭横祸 坑俘馘父子起争端第十七回 蹈南海大盗受缚 返北阙慧娘谈天第廿三回 哈兰生挥泪斩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亲嫂第四回 云天彪报捷大清河 陈希真误失公孙胜第一回 荡残寇功亏一篑 聚大义薪尽火传第十七回 蹈南海大盗受缚 返北阙慧娘谈天第六回 惊噩梦暗忌众勋臣 议功赏斗武十节度第十一回 斗宿敌韦扬隐殒命 破奇阵史谷恭出山第十回 贾夫人吊丧郓城县 叶都监大闹满家营第五回 燕小乙临危保七子 卢俊义失恨废三绝第七回 刘花三振臂取广南 杨天王僭号起河北第十一回 斗宿敌韦扬隐殒命 破奇阵史谷恭出山第廿三回 哈兰生挥泪斩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亲嫂第十一回 斗宿敌韦扬隐殒命 破奇阵史谷恭出山第十八回 怀热肠误捉真大义 遭冷眼气走皇甫雄第廿二回 擒杨江丽卿泄愤 入嵩山希真请辞第三回 念旧情私放九纹龙 脱险厄偶识风流枪第八回 谭节度议分三路兵 卢员外寄语七公子第十三回 战浙东双雄归末路 平江南四将奏凯捷第十二回 封神劫师徒遭横祸 坑俘馘父子起争端第八回 谭节度议分三路兵 卢员外寄语七公子第十一回 斗宿敌韦扬隐殒命 破奇阵史谷恭出山第十六回 云公子百骑下惠州 庞老儿孤军陷恶溪第二十回 杨江夜夺官马监 刘广昼陷伏虎冈第一回 荡残寇功亏一篑 聚大义薪尽火传第二回 龙沙会慈心护师侄 回雁峰惊马遇故友第三回 念旧情私放九纹龙 脱险厄偶识风流枪第十八回 怀热肠误捉真大义 遭冷眼气走皇甫雄第三回 念旧情私放九纹龙 脱险厄偶识风流枪第五回 燕小乙临危保七子 卢俊义失恨废三绝第十一回 斗宿敌韦扬隐殒命 破奇阵史谷恭出山第十五回 刘慧娘泪洒大庾岭 云天彪血染鹿鸣关第廿二回 擒杨江丽卿泄愤 入嵩山希真请辞第二十回 杨江夜夺官马监 刘广昼陷伏虎冈第十二回 封神劫师徒遭横祸 坑俘馘父子起争端第十九回 马元失机台峪里 李开得计九仙山第二回 龙沙会慈心护师侄 回雁峰惊马遇故友第一回 荡残寇功亏一篑 聚大义薪尽火传第七回 刘花三振臂取广南 杨天王僭号起河北第一回 荡残寇功亏一篑 聚大义薪尽火传第十九回 马元失机台峪里 李开得计九仙山第十回 贾夫人吊丧郓城县 叶都监大闹满家营第十七回 蹈南海大盗受缚 返北阙慧娘谈天第十三回 战浙东双雄归末路 平江南四将奏凯捷第十三回 战浙东双雄归末路 平江南四将奏凯捷第十二回 封神劫师徒遭横祸 坑俘馘父子起争端第五回 燕小乙临危保七子 卢俊义失恨废三绝第十九回 马元失机台峪里 李开得计九仙山第十七回 蹈南海大盗受缚 返北阙慧娘谈天第八回 谭节度议分三路兵 卢员外寄语七公子第廿二回 擒杨江丽卿泄愤 入嵩山希真请辞第六回 惊噩梦暗忌众勋臣 议功赏斗武十节度第五回 燕小乙临危保七子 卢俊义失恨废三绝第十五回 刘慧娘泪洒大庾岭 云天彪血染鹿鸣关第廿二回 擒杨江丽卿泄愤 入嵩山希真请辞第十九回 马元失机台峪里 李开得计九仙山第一回 荡残寇功亏一篑 聚大义薪尽火传第十六回 云公子百骑下惠州 庞老儿孤军陷恶溪第八回 谭节度议分三路兵 卢员外寄语七公子第十六回 云公子百骑下惠州 庞老儿孤军陷恶溪第二回 龙沙会慈心护师侄 回雁峰惊马遇故友第廿二回 擒杨江丽卿泄愤 入嵩山希真请辞第十四回 杨枹山惩恶拜名师 东京城寻甲识英雄第十一回 斗宿敌韦扬隐殒命 破奇阵史谷恭出山第七回 刘花三振臂取广南 杨天王僭号起河北第三回 念旧情私放九纹龙 脱险厄偶识风流枪第五回 燕小乙临危保七子 卢俊义失恨废三绝第九回 朱相公密献长生法 徐青娘泊游高平山第十九回 马元失机台峪里 李开得计九仙山第三回 念旧情私放九纹龙 脱险厄偶识风流枪第十四回 杨枹山惩恶拜名师 东京城寻甲识英雄第十三回 战浙东双雄归末路 平江南四将奏凯捷第三回 念旧情私放九纹龙 脱险厄偶识风流枪第十三回 战浙东双雄归末路 平江南四将奏凯捷第十九回 马元失机台峪里 李开得计九仙山第廿三回 哈兰生挥泪斩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亲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