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一语定乾坤(四)

冲直言,道:“王上,以周冲之见,仿效周武王行分之举,其中原委王上自是明白,周冲就不多说了。

“让王上为难者,莫过于功臣的安抚,功臣立有大功,若是他们的功劳不能得到承认,不能得到赏赐,寒的不仅仅是功臣之心,还有天下士人之心。天下嚣嚣,皆为利来,皆为利往,若是士人之心一寒,则士人无出世之意,这就好比一个人没有了手足,难以行事一样。王上圣明,恐也难以为力啊。”

秦王点头道:“是啊,正是考虑到这点,寡人迟迟难以决断。自从寡人即位以来,征战天下,扫灭六国,平定百越,北败匈奴,杀伐决断寡人是一念而决,可就是这件事让寡人迟迟不能下定决心。

“若有安抚功臣的办法,寡人决心采纳周先生的建议,废分封,立郡县。可寡人苦思良久,终是找不到一个安抚功臣的好办法呀。”

周冲道:“王上,周冲有一策,可安功臣之心。”

“哦,周先生快讲。”秦王很是急切。

周冲应一声,道:“王上,请恕周冲斗胆。周冲自以为自从周冲随驾以来,分裂楚国,使王上无后顾之忧,专力东进,这是周冲立的第一功;灭韩之后为灭赵做准备,疲弱赵国,这是周冲的第二功;灭赵之战,周冲取,破司马尚,周冲第三功;灭齐周冲第四功;平定楚国,周冲第五功;建策开通道,为平定百越奠定基础,周冲第六功。

“周冲能够建功立业,全赖王上圣明。拔擢周冲于商贾间。周冲之功虽小,放眼朝中只有缭子先生,王翦将军,蒙武将军可以比肩。”

秦王点头赞同道:“周先生之功很大,这点寡人心里明白。更难得的是,周冲谦抑之人,并不以立功而自傲,第一个不掺和分封,这让寡人心慰,最让寡人心慰的是周先生还建议寡人废分封。立郡县,大公无私,实是让寡人感佩啊!不象有些人,立了点功劳,就上跳下蹿,一心闹分封,让寡人伤心呐。”

周冲道:“谢王上夸奖。王上。周冲以为要使功臣不言,请王上从周冲开始,革去周冲的功劳,周冲想只要周冲不领功,其他的功臣们也不会再说什么。”

“你意思是说要寡人治你欺君之罪,功过两抵?”秦王问道:“这万万不可。一则,你装病并非出于私心,而是在等待出手时机,这点寡人比谁都清楚。寡人怎么会治你欺君之罪呢。再说了,你是我大秦的大功臣,寡人要是以这事把你的功劳给摘了,群臣们还不说寡人赏罚不公吗?”

周冲解释。道:“谢王上不追究周冲欺君之罪!周冲的意思是说,请王上允准周冲辞去功劳,王上请想,周冲不要功名,其他人还能说什么呢?那些一心望封的臣子们就得闭嘴,再也不敢言,王上要废分封的压力就会减少很多。”

这主意的确是不错,不过秦王可不领情,脸一沉,喝道:“周冲。你好大的胆子,你花言巧语,无非就是要让寡人放你走人。是不是?你倒是满打满算,挑子一撂,扬长而去,寡人到时要找你商量都找不着,这事不行。”

周冲一举一动具有现代气息,秦王的嗅觉又灵,把周冲当成了灵感源泉,一旦周冲归隐,他就可能失去灵感之源,他当然舍不得了。

秦王如此处置,周冲也是感动,进一步解释道:“王上,周冲只是不要功名,并非就此辞帝而去,周冲闻‘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林’,周冲尘缘未断,不会做隐士,只是想借机休养,与心爱之人厮守于咸阳。若是王上政务繁忙之余想起周冲,周冲还可以陪王上说说话什么的。”

并没有马上答应,思索了一阵,秦王才叹道:“周先生如此高义,寡人感动啊。只是你为大秦立下如此大功,而寡人又不赏你,也太委屈你了。”

周冲甘愿不要功名,主要有两个打算,一个是要助秦王废分封,立郡县,泽及后世。另一个就是借机抽身,打了几年仗,的确是太累了,想好好休息,更重要的是不再处理政务,他还可以办学,尽快把现代文明植入秦代比什么都重要。要做到这点,就得把精力转移过来,不要功名,不理政事也就是必然了。

“王上的眷顾之恩,周冲铭记在心。”周冲出主意道:“王上,以周冲看,缭子先生,张良,王翦,蒙武,甘罗他们皆有不封侯的打算,周冲想向王上讨一差事,还请王上允准。”

秦王很是兴奋道:“周先生请讲。”

周冲直言道:“王上,周冲是想说服缭子先生他们,让他们也和周冲一样,辞去功名,如此一来,朝中群臣必然闭口不敢再言功,王上废分封就是顺理成章之事。”

尉缭张良他们都有不世之功,若真的不要功名的话,嬴宁他们再闹也没有用,要废掉分封自然少了很多压力。

秦王点头道:“主意是不错,只是这么多功臣突然之间都不要功名,这于情于理也说不过去呀。明事理者,都知道缭子先生他们公忠体国,真心不要功名。不明事理者,必然在背后议论,说是寡人舍不得赏他们,逼迫他们辞功名,这太不好听了。”

周冲道:“王上请放心,周冲当和缭子先生一起上一道联名表章。”

“好是好,就是太委屈你们了。”秦王很是不情愿。

周冲劝道:“王上不必在意。芶利国家生死已,缭子先生本是世外高人,之所以蹈红尘,助王上征战天下,完全是因为黎民苦战国,于心不忍,并非在于功名利禄。”

秦王眼里噙着泪水,道:“周先生高义,寡人铭感于心,寡人无以为报,请先生受寡人一拜。”向周冲鞠躬。

周冲不敢受他的礼,忙让开,道:“王上,你这可是折煞我周冲。光如此,还不够,这只能减少目前的压力。赏赐功臣不仅仅是现在需要,将来也需要,这问题一定要解决好。”

“是啊,周先生这话可是切中要害。赏赐功臣是一种制度,要永远存在下去,现在有功臣,将来也有功臣,现在有周先生缭子先生你们这些清高之士助寡人,将来未必有周先生这样的高义之人,这事一定要处理好。”秦王很是赞成,道:“还请周先生明言。”

第8章 乱楚奇计(五)第18章 西线决战(四)第37章 平定百越(六)第10章 破击匈奴(二)第3章 闹分封(五)第13章 沛里英豪(六)第13章 沛里英豪(十六)第6章 治理韩地(一)第3章 闹分封(二)第11章 初识秦王(三)第4章 宫闱之乱(中)第35章 张良挂帅(四)第7章 不战而获(二)第11章 初识秦王(四)第13章 沛里英豪(六)第30章 一箭双雕(四)第12章 迷惑敌人(二)第7章 不战而获(二)第33章 收复河套(二)第28章 故人归来(四)第5章 少年宰相(下)第3章 美人芳心(一)第5章 少年宰相(下)第17章 攻占邯郸(十四)第13章 沛里英豪(十七)第3章 一点小发明(上)第10章 破击匈奴(六)第18章 西线决战(十五)第4章 一语定乾坤(六)第14章 攻韩(上)第20章 劝降李牧(上)第1章 韩非出使(二)第4章 宫闱之乱(上)第36章 冒顿弑父(一)第20章 劝降李牧(上)第27章 伐楚之议(六)第33章 收复河套(一)第3章 闹分封(七)第2章 历史罪人(下)第13章 沛里英豪(十六)第32章 灭楚之战(四)第24章 灭三国(四)第1章 周冲议政(七)第10章 破击匈奴(一)第10章 帝王之师(一)第6章 官袍加身(六)第6章 官袍加身(四)第24章 灭三国(六)第10章 破击匈奴(五)第1章 群英聚会(一)第10章 帝王之师(四)第5章 少年宰相(上)第27章 伐楚之议(二)第12章 迷惑敌人(二)第13章 绝世美人(八)第31章 英雄归来(七)第16章 伐赵(二)第30章 一箭双雕(五)第32章 灭楚之战(三)第3章 闹分封(二)第11章 初识秦王(三)第2章 隐居(下)第4章 不解迷局(中)第6章 河西走廊(四)第17章 攻占邯郸(七)第24章 灭三国(五)第7章 不战而获(六)第8章 奇招敛财(下)第18章 西线决战(二)第24章 灭三国(三)第17章 攻占邯郸(十四)第4章 绝世兵法(上)第12章 胯下将军(一)第4章 一语定乾坤(一)第11章 初识秦王(三)第29章 张良间楚(五)第5章 谏秦王(一)第17章 攻占邯郸(十三)第21章 杀郭开(上)第13章 沛里英豪(三)第5章 奇书问世(中)第18章 西线决战(四)第6章 官袍加身(一)第8章 乱楚奇计(三)第2章 周冲装病(上)第6章 治理韩地(三)第5章 少年宰相(下)第1章 片言回天(一)第10章 破击匈奴(六)第3章 名儒到访(中)第7章 折辩荆轲(二)第11章 初识秦王(二)第24章 灭三国(八)第13章 沛里英豪(三)第4章 宫闱之乱(上)第17章 攻占邯郸(四)第18章 西线决战(二)第13章 绝世美人(九)第6章 废分封(五)
第8章 乱楚奇计(五)第18章 西线决战(四)第37章 平定百越(六)第10章 破击匈奴(二)第3章 闹分封(五)第13章 沛里英豪(六)第13章 沛里英豪(十六)第6章 治理韩地(一)第3章 闹分封(二)第11章 初识秦王(三)第4章 宫闱之乱(中)第35章 张良挂帅(四)第7章 不战而获(二)第11章 初识秦王(四)第13章 沛里英豪(六)第30章 一箭双雕(四)第12章 迷惑敌人(二)第7章 不战而获(二)第33章 收复河套(二)第28章 故人归来(四)第5章 少年宰相(下)第3章 美人芳心(一)第5章 少年宰相(下)第17章 攻占邯郸(十四)第13章 沛里英豪(十七)第3章 一点小发明(上)第10章 破击匈奴(六)第18章 西线决战(十五)第4章 一语定乾坤(六)第14章 攻韩(上)第20章 劝降李牧(上)第1章 韩非出使(二)第4章 宫闱之乱(上)第36章 冒顿弑父(一)第20章 劝降李牧(上)第27章 伐楚之议(六)第33章 收复河套(一)第3章 闹分封(七)第2章 历史罪人(下)第13章 沛里英豪(十六)第32章 灭楚之战(四)第24章 灭三国(四)第1章 周冲议政(七)第10章 破击匈奴(一)第10章 帝王之师(一)第6章 官袍加身(六)第6章 官袍加身(四)第24章 灭三国(六)第10章 破击匈奴(五)第1章 群英聚会(一)第10章 帝王之师(四)第5章 少年宰相(上)第27章 伐楚之议(二)第12章 迷惑敌人(二)第13章 绝世美人(八)第31章 英雄归来(七)第16章 伐赵(二)第30章 一箭双雕(五)第32章 灭楚之战(三)第3章 闹分封(二)第11章 初识秦王(三)第2章 隐居(下)第4章 不解迷局(中)第6章 河西走廊(四)第17章 攻占邯郸(七)第24章 灭三国(五)第7章 不战而获(六)第8章 奇招敛财(下)第18章 西线决战(二)第24章 灭三国(三)第17章 攻占邯郸(十四)第4章 绝世兵法(上)第12章 胯下将军(一)第4章 一语定乾坤(一)第11章 初识秦王(三)第29章 张良间楚(五)第5章 谏秦王(一)第17章 攻占邯郸(十三)第21章 杀郭开(上)第13章 沛里英豪(三)第5章 奇书问世(中)第18章 西线决战(四)第6章 官袍加身(一)第8章 乱楚奇计(三)第2章 周冲装病(上)第6章 治理韩地(三)第5章 少年宰相(下)第1章 片言回天(一)第10章 破击匈奴(六)第3章 名儒到访(中)第7章 折辩荆轲(二)第11章 初识秦王(二)第24章 灭三国(八)第13章 沛里英豪(三)第4章 宫闱之乱(上)第17章 攻占邯郸(四)第18章 西线决战(二)第13章 绝世美人(九)第6章 废分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