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伐楚之议(六)

冲指着图,道:“王上请看,从蓟城出发,东去可向可去河套之,北上可入大草原,蓟城实是我大秦大北方的第一重镇,不得不加强防御。”

在座的都是战略家,具有战略眼光,周冲这话并不高明,只能算一个常识,周冲接下去的说法才是让他们感兴趣的,周冲道:“只是蓟城南面是山,这些山是中原的屏障,有了这些山,中原就安全多了。只是,这些山把蓟城和中原分割开来,使得蓟城成了大秦在北方的战略孤岛,不太容易得到中原乃至全国的支撑,这点不得不虑。”

把北京和中原一带隔开的主要是太行山,秦始皇打匈奴,粮食供应主要来自山东半岛,运粮队伍要两次穿过太行山,走了一个迂回曲折的道路,消耗极大,给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乃至怨声载道。

“这倒是个问题,要不是周先生提起,寡人还忽略了这个问题。”秦王轻拍额头,问计道:“周先生计将安出?”

周冲手指按在图上现在天津的位置上,道:“王上,周冲以为可以在这里建一个码头,便于南方的船队到这里装御,如此一来,蓟城就可以从这里获得补给,从而整个北方也就稳固多了。”现在天津对北京有多重要,朋友们看看图就知道了。

“对呀,这真是个好主意!”众人齐皆击掌赞好。

秦王不住踱来踱去,道:“有了这个码头,齐的船只很快就可以到达。当然,关中的船只也可以顺流而下,经过海道到达;蜀中的船只顺长江而下。从海路也可以到达,就这一个港口就可以使北方的力量陡然增强。只是,一定要造出适合货船。”

“王上请放心,这点不难。”周冲信心十足道:“王上只需要多办几家船厂就成了。”

秦王赞同道:“是啊,有了船,一切都好办。不行,寡人一定要把长江和黄河连通,要不然蜀中的船只要绕一个大圈,太费时间了。寡人怎么没有把郑国请来呢?他是这方面的天才,有他给寡人谋划。要不了多少时间,长江黄河就会连为一体。”

在历史上长江和黄河的确是连成了一体,对于中国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意义,秦王做出如此宏大的设想,让人不得不服气。

周冲接着道:“光有这点,蓟城还不足以成为北方的重镇,周冲以为可以修路。把南北连通,如此一来,南北一体,王上就可以集中所有的力量攻击一个方向。”

都知道秦始皇修了直道,但是我相信明晓秦始皇为什么要修直道的人不会是太多。其实原因很简单,在当时没有交通干道把南北连为一体,力量不能集中使用。尤其是攻打匈奴那场战争,由于没有便捷交通,使得运粮队伍吃足了苦头。据历史学家估算,秦人要想把粮食运到北方战区,光是途中就要消耗掉百分之九十九点五,这消耗太大了。

当这问题突显出来后。秦始皇才发现这是个大问题,不得不解决,才修了直道。周冲熟知历史,决定先修起来,那么军事调动,后勤保障就不会成问题。所不同的是,少走一个大弯路,可以节约很多人力物力,就不会重演劳民伤财的悲剧。

“对呀,这真是个好主意。”秦王兴奋得双手互击。道:“路不仅要修,还要修很多,不能仅修南北直道。还要修东西走向的要道。寡人相信,南北相连,东西相通,全国的力量就可以捏成一个有力的拳头,寡人就可以砸向寡人所需要的点上。如此一来,不论是匈奴,还是楚国,他们面对就是大秦举国之力,而不是某一的力量,没有谁拦得住寡人的脚步,楚国不能,匈奴也不能!”

李斯有点发怵,道:“臣以为王上的构想很宏大,只是这修路要费时费力,大秦目前以取天下为第一要务,是不是往后推推?”

他说的是一个大问题,秦王想也没有想就否决了,道:“寡人当然知道眼下当以一统天下为第一要务。李斯,你要记住,世上没有哪件事情是等你一件事情做完才能做下一件,所有的只是你不得不同时做好几件事。寡人还没有灭楚,还没有平定南方,北方的匈奴问题已经摆上桌面,寡人不得不虑,这就是一个明证。”

这是务实的言论,李斯不好再说,只得道:“王上,臣以为应该先捡紧要的路来修,集中力量先修几条最急路,余下的容有余力再修也不迟。”

秦王赞道:“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寡人马上就派人去勘测,找出最佳修路方案。”经过后世的研究,在秦代拥有很高理勘测技术,要不然秦始皇修不成直道。

韩非思索着道:“王上,修路固然是好事,对大秦有莫大的好处,只是一下子要修这么多的路,这银子、人力哪里去找?”他本来就是结巴,心中一发急,这话更结巴了。

秦王满不在乎,道:“这事你不要问寡人,去问周先生。周先生没有费大秦一两银子,还不是把路从咸阳修到新郑了吗?寡人相信,周先生有办法。”

他明显是撂挑子,周冲胸有成竹道:“王上,周冲以为这修路一事,依然可以仿照以前的做法,要民间出钱。只是,这路主要是为了便于军事调动,要是还象以前那样军队调动不给钱的话,恐怕民间的老财们不太愿意出钱。”

“哦,那你说怎么办?”秦王也知道现在的路和咸阳到新郑的路不同,那是万金油,现在的路没有那么多油水,不是那么好办。

周冲直言道:“王上,周冲是想军队通过依然不用给钱,但是可以给予一定的贴补,如此一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偿老财们损失,要他们出钱就好办多了。”

秦王思索道:“要是寡人发民夫的话,动静太大,怨声载道,反倒不如出点小钱,得大利来得划算。寡人就两害相权,取得其,就这么办。”真是个精明的商人。

第10章 绝世神医(中)第31章 英雄归来(五)第7章 不战而获(九)第18章 西线决战(一)第8章 进军西域(二)第10章 帝王之师(九)第6章 治理韩地(四)第5章 新政(下)第13章 绝世美人(四)第13章 绝世美人(六)第2章 匈奴使者(三)第8章 乱楚奇计(六)第13章 沛里英豪(五)第20章 劝降李牧(下)第16章 伐赵(七)第10章 破击匈奴(二)第2章 匈奴使者(三)第18章 西线决战(五)第10章 绝世神医(下)第18章 西线决战(十二)第4章 一语定乾坤(二)第1章 韩非出使(四)第36章 冒顿弑父(一)第8章 奇招敛财(下)第5章 奇书问世(下)第28章 故人归来(一)第12章 借口(下)第4章 不解迷局(下)第11章 燕太子丹(上)第9章 李牧论兵(三)第32章 灭楚之战(九)第7章 折辩荆轲(三)第17章 攻占邯郸(九)第12章 里中趣闻(二)第5章 谏秦王(一)第27章 伐楚之议(一)第8章 奇招敛财(下)第6章 废分封(六)第7章 不战而获(四)第19章 大破李牧(四)第6章 河西走廊(四)第4章 一语定乾坤(三)第12章 如此收获(上)第10章 帝王之师(七)第35章 张良挂帅(三)第5章 一语点醒(上)第5章 周冲请客(下)第5章 奇书问世(中)第7章 人生喜事(四)第12章 胯下将军(三)第19章 大破李牧(八)第4章 不解迷局(下)第22章 再商大计(一)第8章 进军西域(四)第13章 沛里英豪(四)第13章 沛里英豪(四)第5章 少年宰相(上)第21章 杀郭开(下)第18章 西线决战(六)第13章 绝世美人(十)第7章 不战而获(三)第1章 群英聚会(五)第10章 来者不善第22章 再商大计(四)第8章 疲赵之计(二)第2章 灭韩之战(中)第29章 张良间楚(六)第18章 西线决战(十一)第13章 沛里英豪(十五)第13章 周冲论兵(四)第28章 故人归来(五)第15章 大战前夕(下)第1章 周冲议政(三)第31章 英雄归来(二)第24章 灭三国(十一)第6章 河西走廊(四)第3章 名儒到访(中)第6章 废分封(五)第13章 沛里英豪(十一)第36章 冒顿弑父(二)第30章 一箭双雕(四)第19章 大破李牧(四)第16章 伐赵(十二)第6章 河西走廊(四)第22章 再商大计(二)第8章 疲赵之计(三)第5章 狼烟四起(三)第28章 故人归来(二)第16章 伐赵(八)第24章 灭三国(八)第1章 高人(下)第17章 攻占邯郸(四)第3章 闹分封(二)第14章 攻韩(下)第1章 高人(上)第14章 御驾亲征(上)第7章 又逢奇人第1章 韩非出使(一)第24章 灭三国(一)
第10章 绝世神医(中)第31章 英雄归来(五)第7章 不战而获(九)第18章 西线决战(一)第8章 进军西域(二)第10章 帝王之师(九)第6章 治理韩地(四)第5章 新政(下)第13章 绝世美人(四)第13章 绝世美人(六)第2章 匈奴使者(三)第8章 乱楚奇计(六)第13章 沛里英豪(五)第20章 劝降李牧(下)第16章 伐赵(七)第10章 破击匈奴(二)第2章 匈奴使者(三)第18章 西线决战(五)第10章 绝世神医(下)第18章 西线决战(十二)第4章 一语定乾坤(二)第1章 韩非出使(四)第36章 冒顿弑父(一)第8章 奇招敛财(下)第5章 奇书问世(下)第28章 故人归来(一)第12章 借口(下)第4章 不解迷局(下)第11章 燕太子丹(上)第9章 李牧论兵(三)第32章 灭楚之战(九)第7章 折辩荆轲(三)第17章 攻占邯郸(九)第12章 里中趣闻(二)第5章 谏秦王(一)第27章 伐楚之议(一)第8章 奇招敛财(下)第6章 废分封(六)第7章 不战而获(四)第19章 大破李牧(四)第6章 河西走廊(四)第4章 一语定乾坤(三)第12章 如此收获(上)第10章 帝王之师(七)第35章 张良挂帅(三)第5章 一语点醒(上)第5章 周冲请客(下)第5章 奇书问世(中)第7章 人生喜事(四)第12章 胯下将军(三)第19章 大破李牧(八)第4章 不解迷局(下)第22章 再商大计(一)第8章 进军西域(四)第13章 沛里英豪(四)第13章 沛里英豪(四)第5章 少年宰相(上)第21章 杀郭开(下)第18章 西线决战(六)第13章 绝世美人(十)第7章 不战而获(三)第1章 群英聚会(五)第10章 来者不善第22章 再商大计(四)第8章 疲赵之计(二)第2章 灭韩之战(中)第29章 张良间楚(六)第18章 西线决战(十一)第13章 沛里英豪(十五)第13章 周冲论兵(四)第28章 故人归来(五)第15章 大战前夕(下)第1章 周冲议政(三)第31章 英雄归来(二)第24章 灭三国(十一)第6章 河西走廊(四)第3章 名儒到访(中)第6章 废分封(五)第13章 沛里英豪(十一)第36章 冒顿弑父(二)第30章 一箭双雕(四)第19章 大破李牧(四)第16章 伐赵(十二)第6章 河西走廊(四)第22章 再商大计(二)第8章 疲赵之计(三)第5章 狼烟四起(三)第28章 故人归来(二)第16章 伐赵(八)第24章 灭三国(八)第1章 高人(下)第17章 攻占邯郸(四)第3章 闹分封(二)第14章 攻韩(下)第1章 高人(上)第14章 御驾亲征(上)第7章 又逢奇人第1章 韩非出使(一)第24章 灭三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