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废分封(六)

你们的功劳,朕心里明白,有功必赏,这是大秦的铁皇不准。

李斯现在已经完全明白过来了,他自己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那就是不应该跟着闹分封,现在补救也许还来得及,代表群臣道:“皇上,臣李斯以为有功必赏固然是国之根本,但非皇上不赏,而是臣等不愿领受。臣等固然有微功,但比起缭子先生,周先生之功实在是太渺小了,缭子先生、周先生清高之士,不愿受赏,臣等也不敢领受。

“再者,天下刚刚统一,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若是臣等就只顾着功劳,忘记了应该做什么,岂不是有愧于皇上,有愧于天下?”

群臣齐道:“臣附议!请皇上不赏!”先前还一门心思要赏,现在却是一门心思却赏,差别只是在于多了榜样而已。

“你们的心意朕心里明白。”秦始皇道:“但有功必赏,你们的功劳朕一定会赏赐的,这事议定之后再赏赐你们。在这之外,还有几件事情要处理,首先是国尉一职虚悬,国尉关系甚大,天下兵马不能一日无人管理,朕看就子房出任国尉。子房,可愿为天下尽力?”

国尉用古代的话来说就是“天下兵马大元帅”,用现代的话来说相当于国防部长,主管军队,关系很大。

历史上,尉缭佐秦始皇统一中国,张良佐刘邦定平天下,两人都是善谋之人,由张良接替尉缭出任国尉一职再合适不过了。

张良谦道:“皇上眷顾,张良感激无已。只是张良才疏学浅,资历尚浅。不敢任国尉一职,还请皇上另择贤能。”

“谦逊固然是一种美德,但有时谦逊却不适用。”秦始皇剖析道:“缭子先生清高之士,数年征战,疲累不堪,想轻松轻松,朕也不能强人所难。周先生善兵,出任国尉一职未尝不可,但依朕看周先生更善于政务,他的策论很是高明。出任国尉一职不太合适。王翦、蒙武稳重之人,能征善战,毕竟年纪大了,打了一辈子仗,也都累了,想轻松一下,朕也能体谅。

“唯有你子房。年轻骠锐,策出无方,身具统帅之才,更难得的是善谋善兵,能从大处着眼,统筹全局,由你担任国尉一职再合适不过了,还请子房不要再推辞了。”

王翦抱拳施礼道:“子房,皇上所言极是。王翦征战一生。打了数不清的仗,可让王翦心服者不多,皇上是一个,缭子先生是一个。周先生是一个,你子房也是一个。依王翦看,子房既有缭子先生的谋略,也有周先生奇计,既能运筹帏幄又能决胜沙场,实是一等一的人才,若你不愿担任国尉一职,只有请缭子先生勉为其难了。你总不能强缭子先生所难吧?”

他的话立即得到蒙武蒙恬他们的支持。

张良沉思了一下,道:“既然如此,张良敢不从命。只是张良不到之处,还请各位指教。”

秦始皇很是高兴道:“子房主理兵事,朕就放心了。子房。你要明白,朕启用你,不仅仅是因为你才能卓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你年轻有为,朕是想启用一批象你这样既年轻,又才具非凡的后进主理大秦军政事务,如此一来,用不了多久,大秦人才济济,要大秦不强盛都不行。朕在这里可以断言:不久的将来,大秦将会是国富兵强!”

其实这已经是在为周冲提出的“退功臣,进文吏”策略做准备了。

“皇上圣明!”群臣不得不佩服秦始皇深远的眼光。

张良道:“谢皇上眷顾,张良敢不尽力!”

秦始皇接着道:“天下一统,固然是好事,但你们不要以为天下从此太平无事了。朕看呐,大秦承周室八百年之弊,百废待举,万事待张,要治理好天下还需要艰苦的努力。要治理好天下,就得选一才能卓着的丞相。”

丞相位高权重,万人景仰,群臣不由自主望向韩非,以他们想来韩非必是丞相最佳人选,就是李斯也不得不如此认为。

然而,事情的发展远远出乎他们的意料,秦王先是看着韩非,很是惋惜,最后看着李斯,道:“李斯,大秦的丞相由你担任,你可愿意?”

李斯参与闹分封,差点铸成大错,明察秋毫的秦始皇不会不知道,秦始皇不仅没有怪罪李斯,反倒是要他担任丞相,太让人想不到了,群臣不由自主惊呼出声,惊呼声此起彼落,响成一片。

李斯就是做梦也没有想到,丞相一职居然落到自己身上,眼睛瞪得老大,过了好一会才明白过来,忙推辞道:“皇上,臣李斯才智浅陋,万万不敢担此大任。皇上,臣以为韩非担任丞相再合适不过了。”

他这话说到群臣心坎里去了,不住点头赞同。

秦始皇叹息一声,道:“你说得对,韩非的才学朕也挺佩服,由他担任丞相再好也没有。只是,韩非的缺陷你也是知道,那会累坏他,还是由你担任丞相比较合适。”

缺陷一词是指韩非口吃,要是韩非当丞相,因为口齿不够便捷的原因,说不定把一刻钟就能交待完的事弄成两刻钟,甚至更长,如此一来说话的韩非够累,听话的人也累,更严重的还会引发岐义,从而坏事。所以,对韩非的安排最好是让他出谋划策,而不参与实事。

“这……”李斯仍是难以置信。

韩非向李斯道:“李斯,你我同学于先师荀子,我的毛病你是知道的……”手指自己嘴巴,结巴着半天说不出话。

李斯明白他要说什么,拦住道:“学兄,你不用说了,李斯心里明白。”

秦始皇问道:“李斯,你愿意当丞相吗?”

李斯卟嗵一下跪在上,道:“臣领旨!”激动得哭了起来。

他本是闹分封之人,现在居然成了丞相,这在闹分封的群臣眼里他是叛徒,对他恨得牙痒痒的,要不是他位高权重,肯定是早就破口大骂了。

秦始皇看着李斯,道:“李斯,朕送你三个字:忠于朕!”

虽只三字,份量却极重,正是因为李斯在关键时刻倒向了秦始皇,拿出了《谏分封书》,证明他对秦始皇很是敬畏,死心塌跟着秦始皇,那么这样的人一定要重用。

“臣铭记于心!”李斯颤颤兢兢道。

在闹分封人眼里他是叛徒,在不望封的人眼里他是跳梁小丑,可以说李斯把满朝文武得罪光了,没有退路了,他只有忠于秦始皇才能善终,不然的话只要他一失势,有得他受的。这一招赶鸭子上架,太高明了,周冲在心里对秦始皇的手腕钦佩无已。

第6章 废分封(五)第4章 一语定乾坤(六)第12章 借口(上)第12章 胯下将军(八)第10章 破击匈奴(五)第17章 攻占邯郸(五)第7章 县令来访第17章 攻占邯郸(九)第20章 劝降李牧(下)第1章 绝代剑客(中)第10章 帝王之师(三)第6章 河西走廊(三)第17章 攻占邯郸(九)第13章 沛里英豪(六)第3章 名儒来访(上)第16章 伐赵(十二)第13章 沛里英豪(十六)第3章 闹分封(三)第8章 疲赵之计(六)第6章 废分封(三)第16章 伐赵(八)第17章 攻占邯郸(七)第18章 西线决战(一)第11章 燕太子丹(上)第5章 狼烟四起(七)第6章 财运亨通(中)第14章 御驾亲征(中)第6章 治理韩地(二)第12章 胯下将军(九)第7章 折辩荆轲(一)第6章 官袍加身(七)第28章 故人归来(四)第6章 废分封(五)第38章 天下归一第3章 闹分封(八)第2章 灭韩之战(中)第13章 周冲论兵(三)第9章 大漠巨患(下)第1章 片言回天(一)第32章 灭楚之战(八)第16章 伐赵(一)第8章 疲赵之计(四)第11章 伐赵之谋(一)第27章 伐楚之议(三)第1章 周冲议政(三)第1章 周冲议政(七)第29章 张良间楚(七)第1章 片言回天(四)第31章 英雄归来(三)第24章 灭三国(七)第4章 宫闱之乱(上)第13章 绝世美人(三)第5章 狼烟四起(四)第3章 惊世之技(上)第27章 伐楚之议(八)第6章 废分封(六)第12章 胯下将军(九)第16章 伐赵(五)第3章 闹分封(四)第6章 河西走廊(三)第1章 韩非出使(五)第12章 里中趣闻(三)第2章 匈奴使者(一)第17章 攻占邯郸(八)第30章 一箭双雕(四)第10章 帝王之师(九)第36章 冒顿弑父(三)第4章 寻访张良(六)第7章 不战而获(五)第8章 奇招敛财(下)第13章 周冲论兵(四)第32章 灭楚之战(二)第10章 帝王之师(一)第35章 张良挂帅(三)第18章 西线决战(一)第14章 攻韩(上)第2章 周冲装病(下)第二十章 中第5章 周冲请客(上)第10章 帝王之师(九)第14章 攻韩(上)第12章 借口(上)第4章 寻访张良(四)第7章 不战而获(八)第1章 周冲议政(七)第12章 胯下将军(七)第1章 群英聚会(二)第10章 破击匈奴(五)第12章 借口(上)第18章 西线决战(六)第19章 大破李牧(八)第12章 胯下将军(九)第16 伐赵(十三)第8章 进军西域(二)第26章 打造海军(二)第1章 韩非出使(一)第1章 高人(下)第3章 名儒来访(上)第29章 张良间楚(二)第3章 闹分封(六)
第6章 废分封(五)第4章 一语定乾坤(六)第12章 借口(上)第12章 胯下将军(八)第10章 破击匈奴(五)第17章 攻占邯郸(五)第7章 县令来访第17章 攻占邯郸(九)第20章 劝降李牧(下)第1章 绝代剑客(中)第10章 帝王之师(三)第6章 河西走廊(三)第17章 攻占邯郸(九)第13章 沛里英豪(六)第3章 名儒来访(上)第16章 伐赵(十二)第13章 沛里英豪(十六)第3章 闹分封(三)第8章 疲赵之计(六)第6章 废分封(三)第16章 伐赵(八)第17章 攻占邯郸(七)第18章 西线决战(一)第11章 燕太子丹(上)第5章 狼烟四起(七)第6章 财运亨通(中)第14章 御驾亲征(中)第6章 治理韩地(二)第12章 胯下将军(九)第7章 折辩荆轲(一)第6章 官袍加身(七)第28章 故人归来(四)第6章 废分封(五)第38章 天下归一第3章 闹分封(八)第2章 灭韩之战(中)第13章 周冲论兵(三)第9章 大漠巨患(下)第1章 片言回天(一)第32章 灭楚之战(八)第16章 伐赵(一)第8章 疲赵之计(四)第11章 伐赵之谋(一)第27章 伐楚之议(三)第1章 周冲议政(三)第1章 周冲议政(七)第29章 张良间楚(七)第1章 片言回天(四)第31章 英雄归来(三)第24章 灭三国(七)第4章 宫闱之乱(上)第13章 绝世美人(三)第5章 狼烟四起(四)第3章 惊世之技(上)第27章 伐楚之议(八)第6章 废分封(六)第12章 胯下将军(九)第16章 伐赵(五)第3章 闹分封(四)第6章 河西走廊(三)第1章 韩非出使(五)第12章 里中趣闻(三)第2章 匈奴使者(一)第17章 攻占邯郸(八)第30章 一箭双雕(四)第10章 帝王之师(九)第36章 冒顿弑父(三)第4章 寻访张良(六)第7章 不战而获(五)第8章 奇招敛财(下)第13章 周冲论兵(四)第32章 灭楚之战(二)第10章 帝王之师(一)第35章 张良挂帅(三)第18章 西线决战(一)第14章 攻韩(上)第2章 周冲装病(下)第二十章 中第5章 周冲请客(上)第10章 帝王之师(九)第14章 攻韩(上)第12章 借口(上)第4章 寻访张良(四)第7章 不战而获(八)第1章 周冲议政(七)第12章 胯下将军(七)第1章 群英聚会(二)第10章 破击匈奴(五)第12章 借口(上)第18章 西线决战(六)第19章 大破李牧(八)第12章 胯下将军(九)第16 伐赵(十三)第8章 进军西域(二)第26章 打造海军(二)第1章 韩非出使(一)第1章 高人(下)第3章 名儒来访(上)第29章 张良间楚(二)第3章 闹分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