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御驾亲征(中)

偏颇一点说,秦国之所以在七雄中胜出,越战越强,功在于商鞅之法;强悍的秦王朝尽管令人神往,可是存在的时间极短,很快就灭了,罪在商鞅之法。一套在征战年代实施得很好,让秦国受益,进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律法,为何在天下统一之后却成了秦王朝覆灭的罪魁祸首呢?

归根结底,就是时代已经改变了,律法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周冲深知这套律法的功劳和危害,是以才建议秦王修改秦法。当然,周冲也清楚现在还不是修改律法的最佳时机,他只是想抓住韩非修订秦法的难得机会,说服秦王把秦王修订得更好些。至于什么时间实施新律法,那要看具体情况来决定了,也就是根据六国余逆、各地豪强被打击程度来定。

韩非修订秦法,是改变秦法的一个难得机会,这个机会一定要抓住。可以说,统一天下的秦王朝是走上历史的老路,很快就灭亡,还是走向一个全新的方向,成为让后人感叹赞赏文治武功鼎盛的王朝,关键就在周冲能不能说服秦王了。

周冲深知责任重大,决心竭尽全力说服秦王,道:“周冲是商人出身,就以商贾之事打个比方,请王上圣裁。”

“好吧,你说吧。”秦王虽是心中生惊,还不失礼数。

周冲应一声。道:“周冲在商贾间时听说一件奇事,一户农家养了两只羊,每天赶羊出圈时,农夫总是最先看见同一只羊,最后才能看见另一只羊,请问王上这是为什么?”

这事有很多种可能,要一口说出原因秦王尽管精明,也是难以做到。想了想道:“难道是农夫眼睛有问题,看不见远地?”

周冲摇头道:“回王上,农夫的眼睛很好。”

“那这事就奇了。”秦王有点想不明白道理,问道:“缭子先生,你以为是什么原因?”

尉缭想了一下也是想不明白,道:“王上。缭子惭愧。”

“韩非,你以为呢。”秦王问韩非。

韩非结巴着道:“王上,韩非不解其意。”

秦王还待问别人,甘罗嘻嘻一笑,道:“王上,你别问了,我知道了。”

甘罗的才情让人折服,秦王也不例外,很是心急地道:“快说,什么原因?”

“两只羊。一大一小,小的躲在大的后面。农夫每天当然最先看见的就是同一只羊,是那只大的。”甘罗眨巴着明亮的眼睛。道:“周先生,我说对了吧?”

周冲打从心里佩服甘罗地才情,道:“对对对,正是这样。”

秦王若有所悟,道:“周先生要说明什么呢?”

甘罗代周冲回答道:“王上,周先生的意思是说征战和大秦律法是两只羊,征战是大的那只,秦法是小的那只。秦法的弊端。老百姓现在看不见,是因为有征战挡住了老百姓的视线。一旦王上统一天下,数百年地战乱给消除了,那么秦法的不便老百姓就会切切实实地体会到。所以,周先生建议王上抓住韩非修改秦律的机会把秦律修订得好些,便于老百姓遵守。”

他所言正是周冲所想,道:“王上,周冲正是这个意思,还请王上圣裁。”

秦王不动声色,道:“在周先生眼里,商君之王就如此不堪吗?周先生要知道,正是大秦执行了商君之法,大秦才国富兵强,东扩领土,西霸戎狄,成就我大秦统一天下之大业,如此良法若是不堪,请问周先生,什么律法才是好律法?”

周冲回答道:“王上,商君之法在于详尽完备实用,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商君之法最大的缺点就在于重奖重罚,轻罪重罚。重奖重罚在于征战年代固无不可,在天下一统之时,就值得商榷。轻罪重罚,罚不当其罪,则会造成不便,让百姓感到困苦。周冲的意思是请王上下令,把量刑失当,轻罪重罚的律法修订成法当其罪,如此一来有利于百姓。”

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备详尽的律法,这点要承认。同时,也是中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量刑失当的律法,轻罪重罚,罚得让人怵目惊心。要是真如周冲所言,法当其罪的话,秦朝也许不会那么快就灭亡了。

秦王霸气十足地道:“秦法之利便,商君说得很清楚,要么遵守,要么不遵守。遵守者是顺民,不遵守者是逆民,顺民者活,逆民者杀,这没什么好说地。”

甘罗歪着脖子看着秦王,道:“王上,你错了,你错了。”

敢于当面指责秦王之错误,还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只有甘罗一人。秦王不仅不怒,还在甘罗地小脸上轻拍一下,道:“你怎么说话的?没大没小地,没礼没貌,寡人赏你个巴掌。说,错在哪里了?”

“王上,你又把人家当童子看。”甘罗嗔怪,道:“王上,甘罗以为周先生所言有理,而王上所说霸气有余,其理难足。商君之法也就是霸王之术,用商君的话来说就是逆民情而为,不与民虑始,只与民乐成。这在天下纷争之际固然有大用,可一旦天下一统了,王上已经成就大业了,当与天下百姓分享太平,也就是商君说的‘与民乐成’,王上若是不改秦法,百姓哪能享受到天下太平呢?王上扫灭六国,不就是为了给百姓安宁,要是王上坚执,则百姓哪来的安宁?”

商鞅当年说服秦孝公变法,他认为难与百姓虑始,可与百姓乐成,因而决定用霸术,逆民情而为,实施重奖重罚,秦国因此而变强。当然,代价也不小,商鞅渭水决囚,一日杀掉七百多人,渭水为之赤,多为后世指责。轻罪重罚,一点小事说不定就要砍头,想代价不大都不行。

秦王不为所动,道:“秦法可驱百万之众,扫灭六国,如此之法不良,什么律法才称得上良法?甘罗,你说,秦法又哪里有问题?”

“问题不仅有,还多着呢。”甘罗也不示弱,道:“王上,你想知道秦法之不便,你问问李大人就知道了。李大人是大秦廷尉,掌管决狱之事,有多少事是他于心不忍。”秦王看着李斯,道:“李斯,你说。”

第6章 官袍加身(五)第9章 李牧论兵(二)第27章 伐楚之议(六)第13章 沛里英豪(二)第18章 西线决战(三)第5章 谏秦王(一)第32章 灭楚之战(一)第6章 废分封(五)第37章 平定百越(六)第3章 活捉韩王(上)第6章 官袍加身(三)第12章 胯下将军(七)第18章 西线决战(四)第5章 少年宰相(上)第5章 狼烟四起(三)第14章 御驾亲征(上)第37章 平定百越(五)第12章 迷惑敌人(四)第1章 群英聚会(六)第5章 周冲请客(上)第5章 狼烟四起(一)第17章 攻占邯郸(七)第6章 官袍加身(三)第11章 初识秦王(一)第26章 打造海军(五)第33章 收复河套(一)第1章 群英聚会(二)第2章 隐居(下)第16章 伐赵(一)第16章 伐赵(一)第6章 治理韩地(二)第24章 灭三国(四)第27章 伐楚之议(一)第8章 疲赵之计(六)第12章 胯下将军(十)第35章 张良挂帅(一)第18章 西线决战(十七)第6章 小有收获(上)第3章 闹分封(四)第24章 灭三国(二)第4章 绝世兵法(上)第10章 帝王之师(三)第29章 张良间楚(四)第18章 西线决战(十七)第32章 灭楚之战(九)第2章 周冲装病(下)第8章 乱楚奇计(三)第2章 周冲装病(下)第18章 西线决战(七)第8章 疲赵之计(六)第6章 美人如玉第13章 绝世美人(二)第8章 疲赵之计(六)第12章 里中趣闻(一)第1章 片言回天(四)第8章 乱楚奇计(二)第33章 收复河套(一)第12章 胯下将军(九)第29章 张良间楚(一)第37章 平定百越(一)第10章 来者不善第12章 迷惑敌人(一)第11章 伐赵之谋(三)第8章 疲赵之计(八)第2章 匈奴使者(二)第12章 胯下将军(九)第5章 狼烟四起(七)第18章 西线决战(十六)第6章 废分封(六)第8章 乱楚奇计(二)第13章 遇刺(下)第5章 奇书问世(下)第1章 群英聚会(五)第13章 遇刺(下)第7章 不富不行(上)第1章 群英聚会(六)第10章 破击匈奴(三)第12章 胯下将军(五)第12章 里中趣闻(二)第4章 宫闱之乱(中)第17章 攻战邯郸(十二)第29章 张良间楚(三)第5章 一语点醒(上)第27章 伐楚之议(七)第9章 李牧论兵(五)第4章 寻访张良(一)第17章 攻占邯郸(九)第7章 人生喜事(四)第3章 美人芳心(五)第9章 大漠巨患(下)第30章 一箭双雕(二)第16章 伐赵(十一)第20章 劝降李牧(下)第26章 打造海军(三)第2章 匈奴使者(二)第10章 破击匈奴(二)第12章 里中趣闻(四)第10章 来者不善第34章 收复河套(四)第36章 冒顿弑父(二)
第6章 官袍加身(五)第9章 李牧论兵(二)第27章 伐楚之议(六)第13章 沛里英豪(二)第18章 西线决战(三)第5章 谏秦王(一)第32章 灭楚之战(一)第6章 废分封(五)第37章 平定百越(六)第3章 活捉韩王(上)第6章 官袍加身(三)第12章 胯下将军(七)第18章 西线决战(四)第5章 少年宰相(上)第5章 狼烟四起(三)第14章 御驾亲征(上)第37章 平定百越(五)第12章 迷惑敌人(四)第1章 群英聚会(六)第5章 周冲请客(上)第5章 狼烟四起(一)第17章 攻占邯郸(七)第6章 官袍加身(三)第11章 初识秦王(一)第26章 打造海军(五)第33章 收复河套(一)第1章 群英聚会(二)第2章 隐居(下)第16章 伐赵(一)第16章 伐赵(一)第6章 治理韩地(二)第24章 灭三国(四)第27章 伐楚之议(一)第8章 疲赵之计(六)第12章 胯下将军(十)第35章 张良挂帅(一)第18章 西线决战(十七)第6章 小有收获(上)第3章 闹分封(四)第24章 灭三国(二)第4章 绝世兵法(上)第10章 帝王之师(三)第29章 张良间楚(四)第18章 西线决战(十七)第32章 灭楚之战(九)第2章 周冲装病(下)第8章 乱楚奇计(三)第2章 周冲装病(下)第18章 西线决战(七)第8章 疲赵之计(六)第6章 美人如玉第13章 绝世美人(二)第8章 疲赵之计(六)第12章 里中趣闻(一)第1章 片言回天(四)第8章 乱楚奇计(二)第33章 收复河套(一)第12章 胯下将军(九)第29章 张良间楚(一)第37章 平定百越(一)第10章 来者不善第12章 迷惑敌人(一)第11章 伐赵之谋(三)第8章 疲赵之计(八)第2章 匈奴使者(二)第12章 胯下将军(九)第5章 狼烟四起(七)第18章 西线决战(十六)第6章 废分封(六)第8章 乱楚奇计(二)第13章 遇刺(下)第5章 奇书问世(下)第1章 群英聚会(五)第13章 遇刺(下)第7章 不富不行(上)第1章 群英聚会(六)第10章 破击匈奴(三)第12章 胯下将军(五)第12章 里中趣闻(二)第4章 宫闱之乱(中)第17章 攻战邯郸(十二)第29章 张良间楚(三)第5章 一语点醒(上)第27章 伐楚之议(七)第9章 李牧论兵(五)第4章 寻访张良(一)第17章 攻占邯郸(九)第7章 人生喜事(四)第3章 美人芳心(五)第9章 大漠巨患(下)第30章 一箭双雕(二)第16章 伐赵(十一)第20章 劝降李牧(下)第26章 打造海军(三)第2章 匈奴使者(二)第10章 破击匈奴(二)第12章 里中趣闻(四)第10章 来者不善第34章 收复河套(四)第36章 冒顿弑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