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疲赵之计(八)

(按;有朋友认为周冲给赵王出主意,赵王接受,很是虚假。其实,主意没有敌我之分,只有好与不好,能用与不能之分。在战国时期,策士天下,有好多还是敌国派来的,最终还不是给采纳了,这是战国时期的特殊历史现象。战国时期更有一奇,国与国之间可以互派丞相甚至‘交’换丞相,这在现在是难以理解的,然而在战国时期是实实在在的。)

周冲回答道:“请王上打开地图,容外臣陈述。”

赵王虽是不明白周冲为何要用地图,仍是亲手打开,道:“请周先生赐教。”

周冲指着地图,道:“王上请看,赵国西有强秦,南有大楚,东有魏齐,北有燕,这五国谁最弱?”

这是一个常识问题,赵王道:“最强者是楚国,现在楚国内‘乱’,已不算强国,可也不能算弱国,任何一派,赵国也胜不了。”

周冲笑道:“王上此言差也!楚国眼下大‘乱’,战‘乱’不止,王上何不派一介之使,迂回其间,或可得利也未可知呀。”

赵王点头赞同,道:“对,要不是周先生说起,寡人还忘了,是应该派一个使臣去。”

周冲再次给他纠正,道:“要派就派两个最好,一边一个。虚与逶迤,王上送给大秦的十万两黄金就有地方讨回来了,这叫失之西隅,收之东隅。”

赵王双眼冒星星,击掌赞好,道:“妙计,妙计。”楚国内‘乱’,最需要的就是外援,哪怕是给说句好话也是一种支持,更何况赵国还不弱,赵国骑兵天下驰名,要是派出使臣,楚国还不把厚礼送上?

周冲忍住好笑,指着地图继续给赵王分析,道:“王上,对于赵国来说,强秦不可惹怒,楚国也动不得,齐魏也胜不了,只有一个地方可以任由赵国将士驰骋。”

“燕国!”赵王点着地图上的燕国,道:“燕国国小兵弱,无力与我强赵争锋。哦,周先生的意思是要寡人对燕国用兵,把献于强秦的土地城池再从燕国那里夺回来,这主意固然好,不过我强赵早已施行之,要不然这些年下来,我赵国今天献一城给强秦,明日再献一城,还不早就亡国了。”

正如赵王所言,赵国屡挫于秦国,凡失于秦国的土地城池就从燕国手里夺回来,周冲这主意并不算高明。

周冲却笑道:“王上,外臣不是这个意思。外臣不是要王上夺燕国的城池,而是要灭了燕国。王上,请恕外臣直言。以周冲之见,赵国这些年来之所以会越来越弱,就在于赵国没有一个明确的战略。以外臣愚见,赵国应该采取西防北攻的战略,对于强秦不可结怨,要‘交’好,不要惹怒强秦。对于燕国,没什么好顾忌的,全力进攻就是了。”叹息一声,道:“想当年,要不是赵国贪心上党之地,惹怒秦国,爆发长平之战,损失‘精’兵良将,赵国从此无法恢复过来,而是早采取西防北攻战略,局面会大不相同。”

秦国崛起后的第一个敌人是魏国,第二个敌人是韩国,赵国只不过是秦国的第三个敌人罢了。虽然两国之间不时爆发战争,那不过是小打小闹,长平之战才是第一场生死之战。要是赵国审时度势,制订出完整的战略,就应该趁秦国还没有把打击目标选中自己之前保持与秦国良好的外‘交’关系,全力进攻燕国。即使不能灭掉燕国,只要大量蚕食燕国的土地城池,那么今日之局面,对于赵国来说必然大不相同。

这都是赵国决策上的失误,没有一个完整的战略。最大的失误就是长平大战,长平大战之所以爆发,还不是因为赵王贪心想获得韩国上党之地。当时,秦国猛攻韩国上党,上党守将冯亭知道守不住,决心祸水他引,才投*赵国。果然,秦国大怒,起倾国之兵攻赵,最终爆发了长平大战,让赵国损失了最‘精’锐的四十万大军。

对于赵国来说,最好的战略不是结怨于秦,当时应该不接受冯亭的投降不说,还支持秦国攻韩,以此来换得秦国的好感,支持说不上,至少默许是可以的,再集中兵力攻燕,可以想象得到赵国会获得很多土地。

特别是那四十余万‘精’锐投入燕国,燕国不给灭了,也相差无几,赵国可以说一夜变强。(按:作者分析当时的战略,只能慨叹赵国的谋臣估计睡着了。)

赵国这样一个拥有很强军事实力的国家,没有抓住机会变强,反而越来越弱,的确让人感叹。周冲以此设计,可以说击中了赵王的心病,要他不相信都不可能。

灭掉燕国,

是早有此心,却就没有真正实行过,乍闻此言,赵王跳,道:“灭燕国?这怎么可能?一时之间也做不到。”

周冲否决赵王的看法,道:“王上所虑者不过是强秦,要是王上的条件足够好,强秦坐视不理也不是不可能。”

数十年来赵国一直抵挡着秦国的进攻,是以有心灭燕却无力实现,只能小打小闹,要是一举灭了燕国,那么赵国真的是一夜之间就变强了,这的确是一条再妙不过的计策,关键就是要争得秦国的支持。

赵王沉‘吟’了一下,道:“周先生所言极是,请问周先生,贵国要什么样的条件?”

周冲并不直接谈条件,接着往下分析,道:“要灭燕,光得秦国的支持不太现实,楚国内‘乱’,自是无话可说,齐魏必然不允,王上何不遣一介之使去齐魏,说服两国之君,一齐出兵灭燕。只要赵国允诺给齐魏城池,两国必允,当年灭宋之事就会重演。王上坐收其利,赵国一时而强。”

只要有了秦国的支持,有没有齐魏都不重要,赵王最关心的就是秦国,打断周冲的话,问道:“请问周先生,贵国要什么样的条件?三十座城池,怎么样?”

“三十座城池,仅仅是得到我的计策。”周冲也不是省油的灯,道:“要得到秦国的支持,必然要督亢之地,还有其他的城池每十座里就要三座归秦。”

督亢是燕国的粮仓,是燕国的战略重地,周冲开口就索要,还真是狮子大开口。要是赵王同意的话,无异于好处都归于秦国,而秦国只不过是说了一句话:你去打吧,记得分好处给我!

赵王断然否决周冲的提议,道:“不行!督亢无论如何不行!其他的可从。”

周冲肩一耸,道:“要是没有督亢,敝国王上不会答应。王上也明白,没有哪个君主愿意看着自己的邻国强大起来,要是督亢入于赵国,赵国就不是强大一词所能说明得了,应该说非常强大,可以与强秦分庭抗礼,这是敝国王上最不愿看到的事情。”

最新手打小说,尽在手打小说网

“可周先生想过没有,要是没有督亢,那赵国的征战又有什么意义呢?说到底,还不是白白便宜了秦国,秦国一兵不出,却坐收最大的好处。”赵王坚决地道:“这买卖寡人不做。”

周冲笑道:“要是王上真如此想的话,可悔之晚矣。王上可知燕太子丹为何留在秦国不归?”燕丹给秦王扣留,天下人都知道的事,赵王哪能不知。

“燕丹给秦王扣留,不放他归燕!”赵王想也没有想就说了出来。

这是一个千真万确的事,然而周冲却摇头,道:“王上何故明于一世,而昧于一时呢?王上可知燕丹与敝国王上当年同质于,从小就是好朋友,王上还经常说起两人在撒‘尿’和泥的旧事,敝国王上尊重友情,待他如兄弟。周冲此来邯郸,另有使命,‘欲’与王上商洽。”

赵王惊疑不定,道:“请问周先生,有何使命?”

周冲故作沉‘吟’,道:“王上知道的,韩国已灭,敝国王上‘欲’用兵,还没有选准是燕国还是赵国。”当然是灭赵为宜,秦王早就确立了目标,周冲这话只不过说说罢了。

赵王的眼睛瞪得象铜铃,道:“这这这……秦国‘欲’对我赵国用兵?”秦国对赵国开战,是赵王最怕之事,乍闻此言,他能不心惊胆跳吗?

周冲安慰他道:“王上请放心,这事敝国王上还没有决定。其实,这事并不是由敝国王上决定,而是决定于燕赵两国的王上。”

赵王虽蠢,话已到这份上,不会不明白,差点跳起来,道:“燕丹是在和秦王商讨条件,‘欲’对我赵国用兵。燕秦联兵,我赵国不就完了吗?”脸‘色’煞白,额头上的汗水渗出来,要不是郭开扶住,肯定是摔倒了。

燕秦两线出兵,夹击赵国,是最理想的战略构想,正是从此点出发,秦王不顾昔日之情,扣留了燕丹,为的就是胁迫燕国出兵。

周冲缓缓点头,道:“正是。王上当明白,若燕国请求秦国出兵,为燕国报失地之仇,则我大秦出师就名正言顺了。”

实情就是这样,赵王一下给周冲跪下,道:“周先生救我,周先生救救赵国!”

给吓破胆的赵王没有想到,即使一切如愿,‘精’明的秦王会给他时间,让他强大起来吗?他已经迈入了周冲设计的疲赵圈套而不自知。

第5章 新政(中)第2章 绝处逢生(下)第37章 平定百越(二)第31章 英雄归来(四)第4章 宫闱之乱(中)第17章 攻占邯郸(三)第27章 伐楚之议(四)第2章 周冲装病(中)第18章 西线决战(十七)第1章 韩非出使(五)第13章 沛里英豪(六)第3章 一点小发明(下)第4章 一语定乾坤(四)第5章 奇书问世(中)第11章 初识秦王(五)第24章 灭三国(十)第5章 少年宰相(上)第37章 平定百越(五)第13章 绝世美人(八)第16章 伐赵(十二)第1章 片言回天(一)第3章 国士无双(三)第16章 伐赵(十六)第8章 进军西域(三)第3章 美人芳心(五)第5章 新政(下)第10章 帝王之师(十)第二十章 中第29章 张良间楚(四)第7章 不富不行(上)第4章 不解迷局(中)第2章 绝处逢生(下)第6章 官袍加身(四)第13章 遇刺(上)第4章 宫闱之乱(上)第4章 一语定乾坤(二)第10章 绝世神医(中)第6章 财运亨通(中)第1章 群英聚会(三)第10章 帝王之师(九)第1章 群英聚会(二)第31章 英雄归来(一)第13章 绝世美人(二)第20章 劝降李牧(下)第16章 伐赵(五)第6章 财运亨通(下)第13章 沛里英豪(二)第4章 不速访客第29章 张良间楚(一)第6章 官袍加身(四)第11章 燕太子丹(上)第7章 人生喜事(一)第12章 胯下将军(十)第6章 治理韩地(五)第6章 废分封(六)第6章 河西走廊(六)第15章 大战前夕(上)第11章 初识秦王(四)第4章 寻访张良(一)第24章 灭三国(四)第5章 周冲请客(上)第31章 英雄归来(五)第9章 李牧论兵(五)第30章 一箭双雕(一)第35章 张良挂帅(二)第7章 不富不行(上)第10章 破击匈奴(六)第13章 周冲论兵(二)第17章 攻占邯郸(一)第6章 财运亨通(中)第3章 闹分封(六)第9章 李牧论兵(四)第1章 周冲议政(一)第12章 里中趣闻(五)第13章 绝世美人(三)第4章 寻访张良(一)第2章 攻韩之战(下)第13章 沛里英豪(十六)第1章 绝代剑客(上)第33章 收复河套(三)第13章 绝世美人(五)第2章 君臣欢聚(上)第30章 一箭双雕(一)第7章 不富不行(上)第2章 历史罪人(上)第10章 破击匈奴(六)第5章 少年宰相(上)第12章 胯下将军(二)第16章 伐赵(十六)第4章 宫闱之乱(中)第11章 伐赵之谋(一)第3章 闹分封(五)第7章 人生喜事(二)第1章 韩非出使(一)第16章 伐赵(五)第7章 出使楚国(上)第6章 治理韩地(一)第32章 灭楚之战(九)第6章 治理韩地(六)第9章 李牧论兵(二)
第5章 新政(中)第2章 绝处逢生(下)第37章 平定百越(二)第31章 英雄归来(四)第4章 宫闱之乱(中)第17章 攻占邯郸(三)第27章 伐楚之议(四)第2章 周冲装病(中)第18章 西线决战(十七)第1章 韩非出使(五)第13章 沛里英豪(六)第3章 一点小发明(下)第4章 一语定乾坤(四)第5章 奇书问世(中)第11章 初识秦王(五)第24章 灭三国(十)第5章 少年宰相(上)第37章 平定百越(五)第13章 绝世美人(八)第16章 伐赵(十二)第1章 片言回天(一)第3章 国士无双(三)第16章 伐赵(十六)第8章 进军西域(三)第3章 美人芳心(五)第5章 新政(下)第10章 帝王之师(十)第二十章 中第29章 张良间楚(四)第7章 不富不行(上)第4章 不解迷局(中)第2章 绝处逢生(下)第6章 官袍加身(四)第13章 遇刺(上)第4章 宫闱之乱(上)第4章 一语定乾坤(二)第10章 绝世神医(中)第6章 财运亨通(中)第1章 群英聚会(三)第10章 帝王之师(九)第1章 群英聚会(二)第31章 英雄归来(一)第13章 绝世美人(二)第20章 劝降李牧(下)第16章 伐赵(五)第6章 财运亨通(下)第13章 沛里英豪(二)第4章 不速访客第29章 张良间楚(一)第6章 官袍加身(四)第11章 燕太子丹(上)第7章 人生喜事(一)第12章 胯下将军(十)第6章 治理韩地(五)第6章 废分封(六)第6章 河西走廊(六)第15章 大战前夕(上)第11章 初识秦王(四)第4章 寻访张良(一)第24章 灭三国(四)第5章 周冲请客(上)第31章 英雄归来(五)第9章 李牧论兵(五)第30章 一箭双雕(一)第35章 张良挂帅(二)第7章 不富不行(上)第10章 破击匈奴(六)第13章 周冲论兵(二)第17章 攻占邯郸(一)第6章 财运亨通(中)第3章 闹分封(六)第9章 李牧论兵(四)第1章 周冲议政(一)第12章 里中趣闻(五)第13章 绝世美人(三)第4章 寻访张良(一)第2章 攻韩之战(下)第13章 沛里英豪(十六)第1章 绝代剑客(上)第33章 收复河套(三)第13章 绝世美人(五)第2章 君臣欢聚(上)第30章 一箭双雕(一)第7章 不富不行(上)第2章 历史罪人(上)第10章 破击匈奴(六)第5章 少年宰相(上)第12章 胯下将军(二)第16章 伐赵(十六)第4章 宫闱之乱(中)第11章 伐赵之谋(一)第3章 闹分封(五)第7章 人生喜事(二)第1章 韩非出使(一)第16章 伐赵(五)第7章 出使楚国(上)第6章 治理韩地(一)第32章 灭楚之战(九)第6章 治理韩地(六)第9章 李牧论兵(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