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周冲议政(一)

说说说,你们说说,有些什么问题,接下来该做什么着周冲,尉缭、韩非、李斯、甘罗、王敖、王翦、蒙武、内史腾这些顾命大臣回到书房,右脚才进门,就开始问话了,道:“依寡人看,天下归一固然是一件大事,是自盘古开天以来的大事,但是并不是意味着可以坐享其成,我们什么都不用做。依寡人看,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寡人想听听你们的看法,你们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赵高,来,帮寡人把行头除了。”

赵高应一声,过来把秦王为打猎而穿在身上的盔甲武器卸下,乖巧退了出去。

要是换个人,得到岭南大捷的消息后,一定认为自此太平无事了,可以坐享其成了,而秦王却不这么看,他已经在考虑将来了,真不愧远见卓识之称,这话可是说到众人心里去了,特别是周冲打从心里叹服秦王考虑得很长远。

秦王朝存在的时间极短,而秦始皇开创的统一格局却流传了下来,至今已经两千多年了,依然存在,将来也会存在,正是秦王这种远见的结晶!

征服疆土仅仅是统一的第一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要采取一系列的统一措施,才能把取得的成果巩固起来,听了秦王的话,要周冲不叹服都不行,心悦诚服道:“王上圣明,周冲感佩无已!”

“周先生,你和缭子先生一样,很少说好听的,你今天也说好话了,不论你说的是不是真心话。寡人都很高兴。”秦王笑言。

周冲解释道:“王上,周冲说的全是真话。王上请想,大秦在王上的治理之下,奋先代之余烈,扫灭六国,北击匈奴,南平百越,华夏版土北至大漠,南到海滨,西到巴蜀。东至东海之滨,万里疆土尽在大秦,这是自盘古开天以来从未有超额完成之大事。三代虽称盛世,大禹、商汤、周文武王虽号称圣人,可在他们治理下的华夏不外中原那么大一点方,不过千里之遥,和现在的大秦比起来连十一都不到。

“如此之功业。上古之未有,是王上一手开拓,在功成之际,王上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庆祝,不是如何给自己加封号,而是处理天下归一所要出现的问题。王上如此用心,要周冲不佩服都不行。”

周冲的话音一落,尉缭接过道:“是呀,王上。缭子也这样认为。如此之功业,从未有过之大事,王上要是给自己加个封号,要庆祝一番。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谁也不能说什么,而王上首先想到的却是如何处理问题而不是庆功,要缭子不心悦诚服都不行呀!”

韩非结巴着道:“王上,周先生、缭子先生所言,韩非也赞同,是这理!”

李斯也不甘人后,道:“王上不先言功,而是先言问题,这的确是一件让人钦佩的事情。纵观古今之变。大有为之君在取得成功之际,总要庆贺,周武王伐纣成功。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昭示天下太平,而周室天下却从未有过太平,八百年天下八百年征战。说到底,就是因为周武王只想到享成,却没有想到带来问题,而王上先想到问题,要臣不服都不行。”

秦王挥手打断正要说话的王翦他们,道:“行了,行了,寡人是要听你们的看法,寡人要你们出主意如何处理接下来的事情,不是来听你们拍马屁的,好听的话就不要说了。你这个周先生也是,寡人要谈问题,你却来说好听的,事与寡人愿违,这事不可不罚,你们说罚周先生什么好?”

周冲领罪道:“周冲有罪,请王上责罚。”

秦王子点头道:“罚是一定,就罚周先生提问题,至少十个。周先生,你说吧。”

周冲这人的看法与别人不同,而且看法很新奇,说不定又有奇思妙想,众人是凝神静听。

秦王如此罚自己,周冲也是没有想到,转念一想自己正有很多问题要提醒秦王,他要自己说不正是时机嘛,中国的历史走向在此一举,千万不能错过。主意一定,周冲缓缓开口道:“王上,周冲以为当前最紧要的事情莫过于庆功!”

脸一沉,秦王指着周冲道:“周先生,寡人是要你说问题,不是要你说功劳,这条不算。”

周冲不慌不忙,道:“请王上容周冲片刻之言,把话说完。周冲以为天下归一这事影响很大,纵是王上不在意功劳,可百姓将士们未必不在意,他们追随王上南征北战,东讨西杀,生死拼搏,等到功成之际,若是不庆祝,恐怕易生怨言。”

有道是“共患难易,同富贵难”,原因在于患难之际彼此之间没有利害冲突,所以很容易相处。到了共富贵时,你有你的利益,他有他的利益,很容易发生利害冲突,要没有矛盾都难。天下归一如此大功,那些追随秦王征战天下的将士们能不想领点功劳吗?

敌人好办,出动军队打掉就是了。可是对于功臣,问题就大了,他们是不能打的,再者若是有功不赏,谁还会为秦王卖命,谁还会愿意在战场上拼杀呢?

周冲这主意与其说是庆功,还不如说是安抚功臣之心,这的确是当务之急,尉缭点头道:“王上,周先生所言极是,缭子也这么认为。”

李斯功利之人,眼睛放光,道:“王上,周先生所言极是,群臣追随王上征战天下,若是不赏,恐难服人心。赏功罚过,大秦立国之本,请王上尽早安抚群臣。”

周冲本意是要秦王安抚功臣之心,并没有要秦王大赏功臣,李斯这一加入周冲这人就难做了,好象周冲是在讨封似的,这可是大忌啊,历朝历代功臣遭到冷遇甚至杀头就是因为邀功自大造成的,周冲忙澄清道:“王上,周冲的意思是安抚功臣之心才是最重要,至于大赏功臣可以延后,只要让群臣知道有功必赏,只要他们有功不会不赏,做到这点也可以稳定局面了。”

“你们放心,有功寡人必赏!你们不用惦记。”秦王不动声色。

听他口气,已经认定周冲是居功邀赏才说这话的,这可是大忌中的大忌,杀周冲的头也不是没有可能,周冲暗自心惊,真想给李斯一通臭骂。

第13章 沛里英豪(九)第19章 大破李牧(三)第32章 灭楚之战(一)第29章 张良间楚(五)第6章 治理韩地(六)第1章 韩非出使(五)第2章 绝处逢生(上)第16章 伐赵(九)第3章 活捉韩王(下)第13章 周冲论兵(二)第5章 少年宰相(下)第8章 疲赵之计(二)第11章 初识秦王(三)第20章 劝降李牧(上)第1章 群英聚会(一)第31章 英雄归来(五)第13章 沛里英豪(十四)第1章 周冲议政(四)第31章 英雄归来(六)第24章 灭三国(五)第7章 不富不行(中)第13章 沛里英豪(九)第1章 周冲议政(七)第10章 帝王之师(十)第12章 如此收获(上)第32章 灭楚之战(二)第7章 又逢奇人第3章 国士无双(二)第9章 李牧论兵(五)第3章 美人芳心(五)第18章 西线决战(十三)第9章 大漠巨患(上)第17章 攻占邯郸(二)第7章 折辩荆轲(三)第13章 沛里英豪(四)第13章 绝世美人(六)第22章 再商大计(三)第18章 西线决战(一)第1章 群英聚会(七)第24章 灭三国(一)第3章 一点小发明(上)第5章 狼烟四起(六)第30章 一箭双雕(六)第27章 伐楚之议(三)第2章 周冲装病(下)第4章 一语定乾坤(二)第5章 奇书问世(上)第3章 闹分封(六)第21章 杀郭开(下)第5章 新政(上)第19章 大破李牧(四)第2章 历史罪人(中)第24章 灭三国(二)第3章 闹分封(五)第30章 一箭双雕(六)第3章 闹分封(五)第16章 伐赵(三)第16章 伐赵(四)第1章 高人(下)第24章 灭三国(六)第12章 借口(下)第17章 攻占邯郸(十一)第11章 另类游学(上)第32章 灭楚之战(二)第16章 伐赵(十一)第11章 伐赵之谋(一)第17章 攻占邯郸(二)第28章 故人归来(三)第18章 西线决战(十五)第6章 河西走廊(二)第2章 绝处逢生(下)第30章 一箭双雕(四)第7章 折辩荆轲(一)第12章 借口(上)第3章 名儒到访(下)第8章 乱楚奇计(八)第10章 帝王之师(六)第13章 沛里英豪(四)第8章 疲赵之计(四)第7章 出使楚国(上)第31章 英雄归来(二)第24章 灭三国(五)第6章 财运亨通(中)第1章 周冲议政(三)第13章 沛里英豪(十)第14章 御驾亲征(中)第2章 周冲装病(上)第5章 新政(上)第16章 伐赵(十六)第12章 里中趣闻(三)第16章 伐赵(六)第26章 打造海军(四)第15章 大战前夕(下)第11章 初识秦王(四)第12章 迷惑敌人(四)第13章 沛里英豪(四)第6章 治理韩地(五)第5章 狼烟四起(五)第1章 人,要靠自己第8章 乱楚奇计(二)
第13章 沛里英豪(九)第19章 大破李牧(三)第32章 灭楚之战(一)第29章 张良间楚(五)第6章 治理韩地(六)第1章 韩非出使(五)第2章 绝处逢生(上)第16章 伐赵(九)第3章 活捉韩王(下)第13章 周冲论兵(二)第5章 少年宰相(下)第8章 疲赵之计(二)第11章 初识秦王(三)第20章 劝降李牧(上)第1章 群英聚会(一)第31章 英雄归来(五)第13章 沛里英豪(十四)第1章 周冲议政(四)第31章 英雄归来(六)第24章 灭三国(五)第7章 不富不行(中)第13章 沛里英豪(九)第1章 周冲议政(七)第10章 帝王之师(十)第12章 如此收获(上)第32章 灭楚之战(二)第7章 又逢奇人第3章 国士无双(二)第9章 李牧论兵(五)第3章 美人芳心(五)第18章 西线决战(十三)第9章 大漠巨患(上)第17章 攻占邯郸(二)第7章 折辩荆轲(三)第13章 沛里英豪(四)第13章 绝世美人(六)第22章 再商大计(三)第18章 西线决战(一)第1章 群英聚会(七)第24章 灭三国(一)第3章 一点小发明(上)第5章 狼烟四起(六)第30章 一箭双雕(六)第27章 伐楚之议(三)第2章 周冲装病(下)第4章 一语定乾坤(二)第5章 奇书问世(上)第3章 闹分封(六)第21章 杀郭开(下)第5章 新政(上)第19章 大破李牧(四)第2章 历史罪人(中)第24章 灭三国(二)第3章 闹分封(五)第30章 一箭双雕(六)第3章 闹分封(五)第16章 伐赵(三)第16章 伐赵(四)第1章 高人(下)第24章 灭三国(六)第12章 借口(下)第17章 攻占邯郸(十一)第11章 另类游学(上)第32章 灭楚之战(二)第16章 伐赵(十一)第11章 伐赵之谋(一)第17章 攻占邯郸(二)第28章 故人归来(三)第18章 西线决战(十五)第6章 河西走廊(二)第2章 绝处逢生(下)第30章 一箭双雕(四)第7章 折辩荆轲(一)第12章 借口(上)第3章 名儒到访(下)第8章 乱楚奇计(八)第10章 帝王之师(六)第13章 沛里英豪(四)第8章 疲赵之计(四)第7章 出使楚国(上)第31章 英雄归来(二)第24章 灭三国(五)第6章 财运亨通(中)第1章 周冲议政(三)第13章 沛里英豪(十)第14章 御驾亲征(中)第2章 周冲装病(上)第5章 新政(上)第16章 伐赵(十六)第12章 里中趣闻(三)第16章 伐赵(六)第26章 打造海军(四)第15章 大战前夕(下)第11章 初识秦王(四)第12章 迷惑敌人(四)第13章 沛里英豪(四)第6章 治理韩地(五)第5章 狼烟四起(五)第1章 人,要靠自己第8章 乱楚奇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