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绝处逢生(上)

坦率地说,周冲并不是那种意气用事的人,可是当时那种屈辱感非常强烈。不要说周冲这个生平未受人施舍的人,就是换作一个有自尊心的人处在他那种情况下,心中也会很不好受。要是没有这种感受,那只能说明自尊心有点欠缺。

饥饿毕竟是实实在在的存在,虽然可以一时冲淡,却不可能长久冲淡,没走出多远,肚子里咕咕直响,周冲心里又升起一股悔意,悔不该一时冲动,愤而不食。

悔归悔,他可没有再回去吃饭的想法,因为他来到了野外,他相信有办法对付过去,野外嘛,树皮草根这些充饥之物周冲有自知之明,难以下咽,姑且不论。野果总有吧,摘得几枚,吃饱不敢想,略却饥饿总是行的。

人在绝境中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想得更糟糕,一切都是灰色的,好象世界末日到了似的。另一种情况就是具有乐观而坚强不息的那种人又会往好的方面去想,总是认为事情可以解决,困难可以战胜,周冲正好是属于后者。

可惜的是,事实并未如人意,跑了老大一圈野果没有找着不说,反倒是累出了一身虚汗。

再乐观坚强的人当此之情也不得不面对现实,周冲不得不接受处境非常残酷的事实,心想喘口气再作打算,靠在一棵海碗粗细的树身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不经意间,看见山坳里有一间低矮的茅草屋,不由得精神一振,站起身就朝茅屋走去。

距离不远,一会儿就走到了,只见茅屋前的石墩上坐着一个老婆婆和一个老爷爷,苍颜鹤发,其白如霜,皮皱肤结,一副老态龙钟之态。一般来说,老人因为体力方面的问题,在整洁上会大为逊色,也许还不洁,不过眼前这两个老人收拾得很干净,让人看着就舒服。

周冲心里没来由地生起一股好感,上前唱个诺:“大爷大婆请了。”

两个老人精力不济,正闭着眼睛打瞌睡,给他的话声惊醒,揉揉眼睛看清眼前不知何时站着一个俊秀的后生,颇为奇怪,站起身,老大爷问道:“年轻人,你有事吗?”

“我口渴,想向老爷爷老婆婆讨碗水喝。”周冲昧着良心说,其实他心里是想说能不能给我一点吃的。平生第一次向人要吃的,终是说不出口,才改口说讨水喝。

先秦时期,民风纯朴,一口水根本就算不得一回事。不要说一口水,就是一碗饭也不会有事,例如伍员逃难,浣衣女给他饭吃。韩信穷困潦倒之际,漂母时常给他饭吃,还激励他奋发有为,终于成为载入史册的大军事家。这些故事很好地说明了古时的民风远比后世好,“世风日下”“世态炎凉”并非没有,也大有人在,比如苏秦的遭遇就是很好的反面例子,至少周冲没有遇上。

“年轻人,你等一下,我去给你拿水。”老婆婆非常爽快地答应周冲的请求,扭头对老爷爷说:“老头子,你招呼一下。”颤颤微微地进了屋。

老爷爷指着石墩道:“年轻人,你坐,你坐。”

也许是因为膝下无儿无女,对年轻人特别亲切,话语间自然充盈着一种亲情似的关爱,这让身在异世异地的周冲倍感温暖,忙谢道:“谢谢老爷爷。”坐了下来。

刚坐下,老婆婆端着一个瓦罐出来,递给周冲道:“年轻人,来,你喝水。”

先秦时期,我们现在用的瓷碗不是没有,而是还没有大量盛行于世,特别是秦国用得就更少了,秦国的盛具朋友们一定知道,以瓦罐为主。“击瓮叩缶”中的瓮与缶就是瓦罐类的器具。(按:击瓮叩缶朋友们熟知,但是千万不要以为瓮与缶可以用来当作乐器使用,更不能理解成那是秦人的娱乐工具,那是贬损秦人的。别的不说,朋友们只要想想敲饭碗是很不礼貌,不登大雅之堂的举动就明白了。)

周冲饿极了,连道谢都忘了,从老婆婆手里几乎是抢过来的,三两口就把水喝了下去。酒入愁肠愁更愁,水入饥肠却更饥,周冲并没有得到水饱的幻觉,反倒是饥火象猫挠似的一个劲往上蹿,脱口道:“好饿。”

“年轻人,你还没吃饭?”老两口同声问出,又同时说道:“你进屋,我给你做。”

老两口的话里充满着关爱,这是一个长辈对于后辈的关心与爱护,周冲心里一暖,最后的心理防线为这种亲情似的关爱冲淡,距离一下子拉近,很是愉快地接受了两老的提议不说,还唠叨了一句:“我饿得很,有啥可垫底的?”不是周冲得寸近尺,实在是他太饿。

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实行征兵制,男子都要上战场,老爷爷也不例外,在战场上经常吃不上饭,饿着肚子打仗的事就没少经历过,很是理解周冲的感受,道:“有有有。”

“还有一碗剩饭。”老婆婆走到灶台前,揭开锅盖,端来一个瓦罐,走到给老爷爷拉着坐下的周冲面前,把瓦罐放在旧桌上,道:“年轻人,你先吃着,我再给你做。”

周冲把瓦罐里的食物一看,倒吸一口凉气,瓦罐里盛的不是想象中的大米饭,而是一碗豆子,用现代人的标准来说,这是喂牲口的,却拿来给人吃,实在是太出人意料。好在周冲的反应够快,想起在牛大眼的饭店里看见那些客人吃煮豆子、煮麦子的事情,也就释然了。(按:电影电视里的古人有酒有肉,那是权贵富豪之家,“肉食者”之类,不是小百姓的真实生活。)

饥火难捺的周冲也顾不得其他,拿起筷子就吃。哪里知道,豆粒一入嘴,那滋味真的很不好说。不用说,豆粒煮得很软,很烂,这和老两口牙齿不多有关系。在这之外,还很柔滑,感觉倒还不错,挺入口的。让周冲无法下咽的是,还有一股让人无法忍受的豆腥味,更严重的是一是没盐,二是没油。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折磨,要不是周冲使劲闭着嘴,使劲下咽的话,肯定是呕出来了。(按:断腥的方法很多,辣椒、生姜都有这个作用。豆子要是不放盐,不放油,煮熟就吃,那滋味真的是不好说,亲身领教过。)

老两口人生阅历毕竟多,也是明白原因,老婆婆忙说:“年轻人,味道不好,你先等一下,我给你放点盐。”

老爷爷就更进一步,道:“再放点油,味道就好多了。”

我们现代的食物要求是味道要好,除了很好的烹调技术外,油盐是必备之品。油就不说了,盐有说明的必要。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再平常不过的事物了,平常得可以忽略,可是在古代,盐却是了不得的大事情,这是百姓生活的必须品,同时又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再加上当时的科技水平低下,产量不高,从而导致盐的价格很高,比起现在高了许多倍。在古代,盐曾经一度提到战略高度,这是让人难以想象的事。

对于穷苦百姓来说,一年能吃上几回盐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我家乡就有一户人家,平常菜里不放盐,要是有客人来了才会放盐,何其辛酸!

对于二老的提议,尽管饿得前心贴后背,周冲也是没有理由不接受,很是高兴地放下瓦罐。加油加盐是大好事,可是,等周冲弄明白之后,他的感觉就是恐怖,因为他看见了他连做梦都想象不到的一幕。

第10章 破击匈奴(一)第10章 破击匈奴(六)第11章 另类游学(下)第16章 伐赵(十一)第4章 寻访张良(六)第17章 攻占邯郸(三)第17章 攻占邯郸(六)第13章 沛里英豪(八)第1章 群英聚会(二)第7章 折辩荆轲(四)第1章 韩非出使(三)第3章 闹分封(七)第7章 不战而获(四)第30章 一箭双雕(五)第16章 伐赵(十四)第1章 片言回天(三)第12章 借口(下)第16章 伐赵(三)第9章 满载而归(下)第5章 狼烟四起(四)第2章 匈奴使者(二)第19章 大破李牧(八)第27章 伐楚之议(四)第16章 伐赵(十五)第1章 群英聚会(三)第1章 群英聚会(三)第17章 攻占邯郸(一)第35章 张良挂帅(三)第19章 大破李牧(八)第28章 故人归来(二)第17章 攻占邯郸(三)第6章 官袍加身(三)第16章 伐赵(四)第35章 张良挂帅(三)第17章 攻占邯郸(七)第4章 问计(下)第21章 杀郭开(下)第5章 谏秦王(一)第13章 沛里英豪(十五)第13章 沛里英豪(十七)第12章 迷惑敌人(一)第13章 沛里英豪(一)第31章 英雄归来(四)第6章 废分封(三)第9章 大漠巨患(上)第6章 官袍加身(三)第5章 奇书问世(上)第38章 天下归一第3章 惊世之技(下)第6章 废分封(三)第32章 灭楚之战(三)第4章 一语定乾坤(四)第5章 狼烟四起(二)第11章 初识秦王(一)第30章 一箭双雕(一)第2章 周冲装病(下)第9章 声名鹊起第1章 片言回天(一)第12章 胯下将军(十)第24章 灭三国(三)第4章 寻访张良(七)第3章 一点小发明(中)第13章 绝世美人(二)第13章 沛里英豪(十一)第2章 隐居(下)第3章 闹分封(一)第11章 初识秦王(三)第12章 迷惑敌人(三)第4章 宫闱之乱(上)第17章 攻占邯郸(四)第27章 伐楚之议(八)第3章 名儒到访(下)第30章 一箭双雕(二)第24章 灭三国(七)第7章 人生喜事(四)第4章 寻访张良(一)第7章 折辩荆轲(一)第17章 攻占邯郸(三)第3章 惊世之技(上)第12章 里中趣闻(二)第6章 治理韩地(四)第27章 伐楚之议(八)第5章 谏秦王(二)第3章 名儒来访(上)第19章 大破李牧(五)第2章 灭韩之战(中)第26章 打造海军(三)第6章 财运亨通(中)第1章 韩非出使(一)第3章 闹分封(四)第9章 李牧论兵(一)第2章 周冲装病(中)第13章 沛里英豪(八)第13章 沛里英豪(十五)第32章 灭楚之战(七)第6章 治理韩地(四)第12章 里中趣闻(四)第4章 不解迷局(中)第13章 沛里英豪(十五)第18章 西线决战(九)
第10章 破击匈奴(一)第10章 破击匈奴(六)第11章 另类游学(下)第16章 伐赵(十一)第4章 寻访张良(六)第17章 攻占邯郸(三)第17章 攻占邯郸(六)第13章 沛里英豪(八)第1章 群英聚会(二)第7章 折辩荆轲(四)第1章 韩非出使(三)第3章 闹分封(七)第7章 不战而获(四)第30章 一箭双雕(五)第16章 伐赵(十四)第1章 片言回天(三)第12章 借口(下)第16章 伐赵(三)第9章 满载而归(下)第5章 狼烟四起(四)第2章 匈奴使者(二)第19章 大破李牧(八)第27章 伐楚之议(四)第16章 伐赵(十五)第1章 群英聚会(三)第1章 群英聚会(三)第17章 攻占邯郸(一)第35章 张良挂帅(三)第19章 大破李牧(八)第28章 故人归来(二)第17章 攻占邯郸(三)第6章 官袍加身(三)第16章 伐赵(四)第35章 张良挂帅(三)第17章 攻占邯郸(七)第4章 问计(下)第21章 杀郭开(下)第5章 谏秦王(一)第13章 沛里英豪(十五)第13章 沛里英豪(十七)第12章 迷惑敌人(一)第13章 沛里英豪(一)第31章 英雄归来(四)第6章 废分封(三)第9章 大漠巨患(上)第6章 官袍加身(三)第5章 奇书问世(上)第38章 天下归一第3章 惊世之技(下)第6章 废分封(三)第32章 灭楚之战(三)第4章 一语定乾坤(四)第5章 狼烟四起(二)第11章 初识秦王(一)第30章 一箭双雕(一)第2章 周冲装病(下)第9章 声名鹊起第1章 片言回天(一)第12章 胯下将军(十)第24章 灭三国(三)第4章 寻访张良(七)第3章 一点小发明(中)第13章 绝世美人(二)第13章 沛里英豪(十一)第2章 隐居(下)第3章 闹分封(一)第11章 初识秦王(三)第12章 迷惑敌人(三)第4章 宫闱之乱(上)第17章 攻占邯郸(四)第27章 伐楚之议(八)第3章 名儒到访(下)第30章 一箭双雕(二)第24章 灭三国(七)第7章 人生喜事(四)第4章 寻访张良(一)第7章 折辩荆轲(一)第17章 攻占邯郸(三)第3章 惊世之技(上)第12章 里中趣闻(二)第6章 治理韩地(四)第27章 伐楚之议(八)第5章 谏秦王(二)第3章 名儒来访(上)第19章 大破李牧(五)第2章 灭韩之战(中)第26章 打造海军(三)第6章 财运亨通(中)第1章 韩非出使(一)第3章 闹分封(四)第9章 李牧论兵(一)第2章 周冲装病(中)第13章 沛里英豪(八)第13章 沛里英豪(十五)第32章 灭楚之战(七)第6章 治理韩地(四)第12章 里中趣闻(四)第4章 不解迷局(中)第13章 沛里英豪(十五)第18章 西线决战(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