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寻访张良(七)

张良默然良久,才道:“我是韩人,世受韩恩五世,韩之待我张氏恩重如山,而我张氏却没有令韩国强大,反而日渐衰弱,终致于灭亡,是我张氏负韩,而不是韩负我张氏。张良何惜区区一身,必为韩报仇,张良的血必为存韩而流!”

象他这样才智非凡的人,要是到咸阳,向秦王效力,必然会受到重用,更不用说周冲这个秦王眼里的红人愿意力挺他,这可是一条千年难得遇到的捷径,不知道有多少英雄羡煞。可是,他在志向与情感之间进行抉择时,还是背弃了刚刚说过以志向为重的话,选择了情感。

周冲很是惋惜,剖析道:“子房此言差也,不是张氏负韩,是韩自负于韩,非张氏之过,非子房之错。”

这话有点玄,张良尽管是反应机敏之人,也是不明白周冲的意思,问道:“周大人,此话怎讲?”

周冲笑道:“百里奚仕于虞,而虞亡;仕于秦,而秦霸,请问子房是百里奚负于虞,还是虞负于百里奚?国之亡,非臣之过,君之错,韩国并非没有能人,而是人才济济,韩非、子房之才都不世出,韩王若是用你们中的任何一人,韩国都不会亡。韩非的帝王之术,王上赞不绝口,感叹能与韩非一游,死而无憾,可韩王却视为不值一文,韩非为英雄无用武之地所苦,当日到了咸阳,闻知此事,痛哭不已。英雄之痛,痛莫大于此也!”

张良长叹一声,道:“周大人的好意,张良心领。可这不一样,百里奚仕于虞而虞亡,是虞负百里奚,而不是百里奚负虞。百里奚之才,国士无双,当以国士之礼待之,虞君却以普通人待之,错在虞君,不在百里奚。而我张氏仕于韩,代代卿相,位极人臣,却没有令韩国强大,强大的是我张氏,良田、房产不计其数,僮仆数百之众,是我张氏负韩,非韩负我张氏。周大人当知豫让之言,以国士之礼待我,我当以国士之礼报之,为此豫让不惜毁身刺襄子。韩君待我张氏是五世国士之恩,我张良只好以国士之礼报韩君了。”

周冲满以为自己的话会打动张良,没想到张良如此能言善变,搬出豫让之言,一时为之结舌,想了想道:“豫让壮举,周冲也是心仪,可是豫让怎能与子房相比。豫让不过是一力士,顶多格杀数人,而子房有经天纬地之能,才堪安邦定国,子房何故弃明智而效豫让武夫之行?”

豫让之行虽让后人感叹,但和张良比起来,就差得远了,两人不是一个级别,根本就不能比,张良再次默然。

话说到这种程度,再说下去已经没有意义了,周冲直截了当地问道:“子房意已决?”

张良没有说话,默默点头。

周冲长叹一声,道:“人各有志,子房心意已决,周冲就不再多言了。周冲以为,韩已灭,子房若要为韩复仇,必要借助于他国之力,现在的形势莫过于借楚国之力了。楚国两派相争,血流成河,以子房之才,若是效力于一方,则楚很快就重新安定下来,合楚国之力与秦相抗,或可复韩,子房则是另一个伍员。”

张良凄然一笑,道:“楚国虽大,却无明君,纵然张良使楚国安定下来,却无阖闾这样的君主,复韩必是不可能。”

“赵国怎么样?”周冲分析道:“你是明智之士,肯定知道秦王下一个目标就是赵国。赵国虽不如秦,但赵国之民骠悍善战,秦之劲敌。若子房用于赵,与李牧将军珠联璧合,将相和之事未必不能重现,以赵之劲兵,子房李牧之才,必可与秦相抗。”

张良要复韩,不去楚,必去赵,除此二国已经没有可为处,周冲已经掏心窝子了。张良很是感激,道:“周大人能为张良虑及于此,张良感激不已,千言万语难以表达。赵国劲兵强弓,虽不弱于秦国,但是赵君无能之人,根本就不是秦王的对手,赵国也支撑不了多少时间,很快就会灭亡。百里奚轻身出仕,名节受污,堪为张良之戒,张良自此逝也,浪迹天涯,择机复仇便是。”

万未想到,历史重来,张良依然走上了原来的道路,周冲心里升起一种失败之感。张良接着道:“临别之际,张良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周冲道:“子房有话,尽管说,只要周冲能做到,一定做到。”

张良接着道:“秦欲并天下,第一个要灭掉的是韩国,第二个要灭掉的是赵国。灭了此二国,则秦军进入中原的道路方才敞开,便于北伐燕,东征齐魏,南破楚国。现在,韩国已灭,秦王必是要准备灭赵了,赵国自赵武灵王之后未有雄主,国势日弱,长平一战,精锐损失殆尽,但武灵王的遗教胡服骑射仍在,赵人喜战,兵利弓劲,名将李牧善战,此一战秦国非出尽精锐不可。

“周大人得秦王信任,委以韩地重任,周大人当抓紧时间积粮贮兵,为破赵做好准备。”

积粮贮兵四字很好地说明了周冲治理韩地的目的,不是智者,没经过深思熟虑是不可能说出来。

周冲闻言大喜过望,周冲高兴的不是张良出的主意,这主意早在咸阳时就定下来了,算不得高明,只能算英雄所见皆同。让周冲高兴的是张良出主意的心思,这说明张良一是把周冲当成真正的朋友,二是他之所以不愿为秦而为韩,只是出于情感上放不下,而不是理智,只要假以时日,到处走走散散心,这种情感淡化,为秦出力未尝不是不可能之事,到那时,与张良同殿为臣,又是挚友,诚人生之乐事也,周冲哪会不高兴。

“谢子房提醒!”周冲兴奋得合不拢嘴,道:“临别之际,周冲别无长物,只有一卷书送与子房,还请子房笑纳。”从怀里取出书,递上。

张良接过,看了一眼,惊道:“《太公兵法》!如此贵重的东西,张良不敢受。”

《太公兵法》从文风上判断,应该是出于战国时期,并不是姜子牙所作,是后人伪托姜子牙写的。在当时,其流传虽不广,并不是只有圮上老人那一部,在秦王宫里就有,周冲临出咸阳之际考虑到此书对张良的重要性,特地向秦王讨要了一本。在劝说张良失败之后,周冲决定把此书送给张良,说不定真能让张良改变思想,认同统一,最终归之于秦也未可知。

周冲笑道:“子房,你又落了下乘。朋友相交,不在乎贵重不贵重,只在于值不值。”

张良大笑道:“说得好!是我张良落了下乘。周大人,张良有一事相托。”周冲打断他说下去,道:“子房放心去吧,令弟后事我会帮你料理。”

“谢周兄!”张良欢然道:“周兄,后会有期!”飘然而去。

第3章 闹分封(七)第24章 灭三国(七)第5章 狼烟四起(一)第10章 帝王之师(三)第9章 满载而归(下)第3章 一点小发明(上)第13章 绝世美人(二)第5章 周冲请客(上)第6章 治理韩地(三)第13章 绝世美人(五)第27章 伐楚之议(二)第17章 攻占邯郸(十三)第13章 沛里英豪(五)第8章 疲赵之计(七)第12章 里中趣闻(五)第13章 绝世美人(五)第8章 初识名臣(上)第5章 谏秦王(三)第32章 灭楚之战(十)第10章 帝王之师(十)第5章 狼烟四起(五)第1章 韩非出使(三)第19章 大破李牧(一)第23章 一网打尽(上)第7章 不战而获(七)第6章 废分封(四)第16章 伐赵(十四)第6章 官袍加身(五)第1章 周冲议政(一)第27章 伐楚之议(八)第19章 大破李牧(四)第6章 官袍加身(五)第35章 张良挂帅(二)第1章 韩非出使(一)第18章 西线决战(十四)第9章 西羌降服(下)第8章 乱楚奇计(五)第8章 疲赵之计(四)第27章 伐楚之议(八)第8章 疲赵之计(八)第4章 一语定乾坤(六)第4章 问计(下)第12章 胯下将军(八)第2章 周冲装病(下)第7章 折辩荆轲(二)第4章 宫闱之乱(上)第1章 绝代剑客(上)第1章 群英聚会(七)第1章 韩非出使(一)第4章 寻访张良(三)第1章 群英聚会(四)第1章 群英聚会(一)第1章 周冲议政(三)第2章 历史罪人(上)第21章 杀郭开(上)第6章 治理韩地(三)第18章 西线决战(四)第12章 里中趣闻(二)第20章 劝降李牧(下)第18章 西线决战(十五)第7章 出使楚国(上)第37章 平定百越(四)第1章 群英聚会(二)第2章 匈奴使者(三)第9章 李牧论兵(五)第13章 周冲论兵(四)第18章 西线决战(十二)第13章 绝世美人(一)第5章 谏秦王(四)第8章 疲赵之计(二)第6章 治理韩地(四)第23章 一网打尽(中)第4章 寻访张良(一)第5章 奇书问世(中)第11章 初识秦王(三)第13章 沛里英豪(十三)第17章 攻战邯郸(十二)第8章 奇招敛财(下)第1章 片言回天(二)第35章 张良挂帅(一)第11章 初识秦王(二)第13章 遇刺(下)第12章 借口(下)第31章 英雄归来(三)第13章 沛里英豪(十)第31章 英雄归来(三)第10章 破击匈奴(三)第19章 大破李牧(一)第4章 一语定乾坤(二)第13章 绝世美人(二)第24章 灭三国(七)第23章 一网打尽(中)第5章 狼烟四起(二)第17章 攻战邯郸(十二)第5章 周冲请客(下)第13章 沛里英豪(十五)第22章 再商大计(一)第32章 灭楚之战(一)第12章 胯下将军(八)第2章 周冲装病(中)
第3章 闹分封(七)第24章 灭三国(七)第5章 狼烟四起(一)第10章 帝王之师(三)第9章 满载而归(下)第3章 一点小发明(上)第13章 绝世美人(二)第5章 周冲请客(上)第6章 治理韩地(三)第13章 绝世美人(五)第27章 伐楚之议(二)第17章 攻占邯郸(十三)第13章 沛里英豪(五)第8章 疲赵之计(七)第12章 里中趣闻(五)第13章 绝世美人(五)第8章 初识名臣(上)第5章 谏秦王(三)第32章 灭楚之战(十)第10章 帝王之师(十)第5章 狼烟四起(五)第1章 韩非出使(三)第19章 大破李牧(一)第23章 一网打尽(上)第7章 不战而获(七)第6章 废分封(四)第16章 伐赵(十四)第6章 官袍加身(五)第1章 周冲议政(一)第27章 伐楚之议(八)第19章 大破李牧(四)第6章 官袍加身(五)第35章 张良挂帅(二)第1章 韩非出使(一)第18章 西线决战(十四)第9章 西羌降服(下)第8章 乱楚奇计(五)第8章 疲赵之计(四)第27章 伐楚之议(八)第8章 疲赵之计(八)第4章 一语定乾坤(六)第4章 问计(下)第12章 胯下将军(八)第2章 周冲装病(下)第7章 折辩荆轲(二)第4章 宫闱之乱(上)第1章 绝代剑客(上)第1章 群英聚会(七)第1章 韩非出使(一)第4章 寻访张良(三)第1章 群英聚会(四)第1章 群英聚会(一)第1章 周冲议政(三)第2章 历史罪人(上)第21章 杀郭开(上)第6章 治理韩地(三)第18章 西线决战(四)第12章 里中趣闻(二)第20章 劝降李牧(下)第18章 西线决战(十五)第7章 出使楚国(上)第37章 平定百越(四)第1章 群英聚会(二)第2章 匈奴使者(三)第9章 李牧论兵(五)第13章 周冲论兵(四)第18章 西线决战(十二)第13章 绝世美人(一)第5章 谏秦王(四)第8章 疲赵之计(二)第6章 治理韩地(四)第23章 一网打尽(中)第4章 寻访张良(一)第5章 奇书问世(中)第11章 初识秦王(三)第13章 沛里英豪(十三)第17章 攻战邯郸(十二)第8章 奇招敛财(下)第1章 片言回天(二)第35章 张良挂帅(一)第11章 初识秦王(二)第13章 遇刺(下)第12章 借口(下)第31章 英雄归来(三)第13章 沛里英豪(十)第31章 英雄归来(三)第10章 破击匈奴(三)第19章 大破李牧(一)第4章 一语定乾坤(二)第13章 绝世美人(二)第24章 灭三国(七)第23章 一网打尽(中)第5章 狼烟四起(二)第17章 攻战邯郸(十二)第5章 周冲请客(下)第13章 沛里英豪(十五)第22章 再商大计(一)第32章 灭楚之战(一)第12章 胯下将军(八)第2章 周冲装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