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废分封(四)

斯这个极力赞成分封的人已经改变了主意,分封成功小,宁心里发急,喝道:“李斯,你说废就废了,那功臣怎么办?我大秦历来有功必赏,总不会要大秦食言而肥,过河拆桥吧?”

这个问题李斯也没有好办法,一听他这话立时为之语塞,就在这时韩非取出奏章,高高举起,结巴道:“王上,韩非有本奏。”

韩非虽然天生结巴,但是他的才情群臣很是佩服,一听他有本奏,无不是静下心来,想一听究竟,就是嬴宁也不再逼迫李斯,看着韩非。

秦王一挥手,赵高走过来接过奏章,转呈给秦王,秦王不用看也猜得到里面的意思,仍是打开看了一遍,看着韩非道:“还是联名奏章。奏章太长,读给你们听要读半天,我找个了解内情的人扼要说给你们听。周先生,你也署了名,你来说奏章里的意思。”

韩非结巴,要他来说大意肯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这奏章虽不是出自周冲之手,但周冲是始作俑者,由他来讲述最好不过了。

周冲老是在关键时刻处于风口浪尖上,群臣都知道他这人一向奇计百出,让人想不到,他的意思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被采纳,说不定他一语而废分封,群臣虽是不愿意,也是不得不耐着性子听他说话。

应一声,周冲扼要讲述道:“各位同僚:周冲奉旨讲述奏章大意,不到之处还请各位同僚指正。这道奏章由韩非执笔,署名的有缭子先生、张良、王翦、王贲、蒙武、蒙恬、蒙毅、李牧、王敖、甘罗,还有在下。”

这么多重臣都署名了,看来秦王早就有了主意。群臣闹分封明显不明智,群臣心里害怕,离嬴宁近的人不由自主挪了几步。

周冲接着道:“这道奏章的大意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建议王上废分封,立郡县,全国设立三十六郡,郡设太守,太守由王上择贤任之。二是军政分离,主管政务的官员不得插手军务,主管军务官员不得插手政务。三是财务与政务分离,建立统一的会计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借贷式计帐方式,统一管理帐务。”

三条中除了第一条刚刚李斯讲过,另外两条群臣更是听所未听,闻所未闻,不由得惊奇得张大了嘴巴,惊讶得话也说不出。

o:当今天下承战国之弊,书不同文、车不轨、权不同衡、量不同度,十里尚不同风,你说改就能改得了吗?”

秦王猛从宝座上站起,击掌赞道:“说得好!寡人也认为当今天下存在这些弊端。天下没有统一之前,你们认为寡人统一天下不可能,现在寡人把天下统一了。这点功绩,商汤。周武王,周公他们都做过,算不得什么。现在,寡人就来做点他们没有做过。也没有想过,他们更不敢做、也做不到的事情。你们都听好了:凡我大秦书必同文,车必同轨,权必同衡,量必同度,从咸阳发出一辆车,要畅行无阻到达大秦的每一个方。寡人的诏命天下人都要看得懂,沿途关卡,统统摧毁,兵器全部收缴。”

这话语惊四座。群臣给惊呆了,不由自主叫声啊,再也没有声音了。

周冲知道这既是秦王雄心的表现。也对后世具有莫大的好处,在当时铁器已经逐步占据主导位,那些青铜兵器收上去重新铸造,可以用来打造农具,或是另作他用,于当时社会的发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道:“王上圣明,周冲感佩。”

群臣这才惊醒过来,颂道:“王上圣明!”

秦王坐下来,道:“周先生,接着说。”

周冲往下说,道:“第四策就是各位同僚关心的如何赏赐功臣问题,我们经过商量,一致认为赏赐功臣不一定要裂土封侯。”

无法安抚功臣,迫使秦王分封是嬴宁最后的希望,要是这也有办法解决的话,那么他的希望就全盘泡汤了,是以他比谁都着急,忙问道:“如何赏赐功臣?”

周冲微微一笑,道:“好教赢大人得知,我们一致认为用俸禄比用土更好。大秦立国以来极少封侯,商鞅被封商,没过多久,商鞅谋反事泄,除,另外就是应侯了。用俸禄而不是土赏赐功臣,在大秦已有几百年时间,要实行不会存在困难。”

韩非,尉缭他们齐道:“王上,臣附议。”

事情到了这一步,李斯知道他该怎么做,忙上前道:“王上,臣李斯附议。臣以为裂土封侯不便于朝廷号令,用俸禄取代裂土封侯可以纠正这一弊端,自此以往,诸侯坐大之苦不会在大秦重现。”

“说得好!”秦王很是赞许道:“诸侯坐大,致使天子不能号令,造成这种境况的就是分封存在问题,其道理李斯的奏章说得很明白,因此寡人决定:我大秦永不封侯!功臣多予俸禄,爵位。功劳特别大者,可以传袭三代,三代之后,就要凭自己的本事去搏取功名。这一条,自从商鞅变法就在实行,今后也不会变。”

秦王决心已定,无法改变了,群臣只得接受不能封侯现实,齐道:“遵旨!”

话,秦王问道:“王叔,你怎么看?你还认为寡人这一举措不对?”

再坚持下去,必然有不测之祸,赢宁权衡再三,只得道:“回王上,臣不敢,臣以为此举上承天意,下顺民心,是泽及万世之举。”

这明显是马屁话,不过这话能从他嘴里说出来,这说明他的阴谋被彻底给粉碎了,秦王也就不去计较了,道:“第五条就是给寡人加尊号一事,寡人之功业远在成汤、武王、周公之上,实现了真正的一统,就号皇帝。寡人自称朕。朕是盘古开天以来第一位皇帝,就叫始皇帝!”

尊号只是一种称号,古人看得很重,周冲却不以为然,秦代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他规划了影响深完的一系列事件,有好多我们今天还在用,因而秦始皇的功绩确实无人能及,称皇帝也无不可,周冲也就不阻止了。

自此以后,一个响彻寰宇,流传千古的名字就此诞生,这个名字就是:秦始皇!!!

第5章 奇书问世(上)第8章 疲赵之计(二)第6章 财运亨通(下)第11章 燕太子丹(下)第2章 匈奴使者(一)第2章 周冲装病(中)第18章 西线决战(三)第3章 国士无双(三)第5章 奇书问世(上)第8章 疲赵之计(五)第1章 绝代剑客(上)第13章 绝世美人(三)第26章 打造海军(三)第13章 绝世美人(一)第1章 周冲议政(六)第22章 再商大计(二)第3章 闹分封(六)第16章 伐赵(十)第4章 一语定乾坤(一)第13章 沛里英豪(十二)第10章 帝王之师(六)第29章 张良间楚(二)第27章 伐楚之议(三)第10章 帝王之师(六)第29章 张良间楚(二)第29章 张良间楚(三)第12章 胯下将军(二)第18章 西线决战(十七)第1章 韩非出使(二)第24章 灭三国(五)第27章 伐楚之议(二)第8章 疲赵之计(五)第7章 出使楚国(上)第8章 乱楚奇计(三)第1章 韩非出使(一)第10章 帝王之师(五)第4章 寻访张良(四)第5章 狼烟四起(四)第7章 县令来访第8章 疲赵之计(三)第12章 如此收获(上)第16 伐赵(十三)第1章 群英聚会(一)第7章 折辩荆轲(四)第4章 一语定乾坤(二)第20章 劝降李牧(下)第15章 大战前夕(上)第29章 张良间楚(七)第13章 沛里英豪(十四)第4章 寻访张良(一)第11章 伐赵之谋(二)第16章 伐赵(十五)第2章 隐居(上)第5章 周冲请客(下)第4章 不解迷局(下)第16 伐赵(十三)第13章 沛里英豪(七)第12章 胯下将军(三)第11章 初识秦王(一)第5章 少年宰相(下)第12章 迷惑敌人(四)第27章 伐楚之议(六)第10章 帝王之师(十)第13章 周冲论兵(一)第16章 伐赵(十四)第7章 折辩荆轲(二)第6章 小有收获(下)第31章 英雄归来(一)第5章 少年宰相(上)第14章 御驾亲征(中)第5章 一语点醒(下)第5章 新政(上)第8章 进军西域(三)第12章 胯下将军(七)第7章 不战而获(一)第12章 胯下将军(十)第3章 名儒到访(下)第17章 攻占邯郸(七)第8章 进军西域(一)第10章 帝王之师(九)第12章 胯下将军(七)第5章 谏秦王(二)第19章 大破李牧(三)第31章 英雄归来(七)第29章 张良间楚(六)第11章 初识秦王(四)第22章 再商大计(一)第3章 活捉韩王(上)第24章 灭三国(二)第6章 官袍加身(七)第8章 乱楚奇计(二)第16章 伐赵(九)第13章 周冲论兵(三)第6章 河西走廊(五)第10章 国士之礼(下)第6章 河西走廊(三)第4章 寻访张良(五)第33章 收复河套(三)第21章 杀郭开(下)
第5章 奇书问世(上)第8章 疲赵之计(二)第6章 财运亨通(下)第11章 燕太子丹(下)第2章 匈奴使者(一)第2章 周冲装病(中)第18章 西线决战(三)第3章 国士无双(三)第5章 奇书问世(上)第8章 疲赵之计(五)第1章 绝代剑客(上)第13章 绝世美人(三)第26章 打造海军(三)第13章 绝世美人(一)第1章 周冲议政(六)第22章 再商大计(二)第3章 闹分封(六)第16章 伐赵(十)第4章 一语定乾坤(一)第13章 沛里英豪(十二)第10章 帝王之师(六)第29章 张良间楚(二)第27章 伐楚之议(三)第10章 帝王之师(六)第29章 张良间楚(二)第29章 张良间楚(三)第12章 胯下将军(二)第18章 西线决战(十七)第1章 韩非出使(二)第24章 灭三国(五)第27章 伐楚之议(二)第8章 疲赵之计(五)第7章 出使楚国(上)第8章 乱楚奇计(三)第1章 韩非出使(一)第10章 帝王之师(五)第4章 寻访张良(四)第5章 狼烟四起(四)第7章 县令来访第8章 疲赵之计(三)第12章 如此收获(上)第16 伐赵(十三)第1章 群英聚会(一)第7章 折辩荆轲(四)第4章 一语定乾坤(二)第20章 劝降李牧(下)第15章 大战前夕(上)第29章 张良间楚(七)第13章 沛里英豪(十四)第4章 寻访张良(一)第11章 伐赵之谋(二)第16章 伐赵(十五)第2章 隐居(上)第5章 周冲请客(下)第4章 不解迷局(下)第16 伐赵(十三)第13章 沛里英豪(七)第12章 胯下将军(三)第11章 初识秦王(一)第5章 少年宰相(下)第12章 迷惑敌人(四)第27章 伐楚之议(六)第10章 帝王之师(十)第13章 周冲论兵(一)第16章 伐赵(十四)第7章 折辩荆轲(二)第6章 小有收获(下)第31章 英雄归来(一)第5章 少年宰相(上)第14章 御驾亲征(中)第5章 一语点醒(下)第5章 新政(上)第8章 进军西域(三)第12章 胯下将军(七)第7章 不战而获(一)第12章 胯下将军(十)第3章 名儒到访(下)第17章 攻占邯郸(七)第8章 进军西域(一)第10章 帝王之师(九)第12章 胯下将军(七)第5章 谏秦王(二)第19章 大破李牧(三)第31章 英雄归来(七)第29章 张良间楚(六)第11章 初识秦王(四)第22章 再商大计(一)第3章 活捉韩王(上)第24章 灭三国(二)第6章 官袍加身(七)第8章 乱楚奇计(二)第16章 伐赵(九)第13章 周冲论兵(三)第6章 河西走廊(五)第10章 国士之礼(下)第6章 河西走廊(三)第4章 寻访张良(五)第33章 收复河套(三)第21章 杀郭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