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一网打尽(上)

秦王坐在宝座上,凝视着众人,过了好一阵才缓缓开口,道:“田复义,剧辛,魏昂,你们给寡人的大臣们送礼献殷勤,不外就一个目的,想得到赵国土地,你们自以为功劳很大,那么寡人今天就听听你们到底有多大的功劳。田复义,你说?”

秦王看了他们半天,却一字不发,田复义他们心里早就暗生戒心,一听秦王这话,心弦绷得更紧了,田复义略微整理一下思路,道:“王上,外臣以为大秦与齐国世代交好,大秦有事齐国理应相帮,不该计较一点小利。然而,外臣有幸,得天之助,活捉公子嘉,公子嘉者赵之代王也,赵之大臣、百姓所望者,这事天下都知道,若是外臣不能讨得一二封赏,一来外臣无法向敝国王上交差,二则徒贻天下笑,外臣苦衷,还请王上明察。”

他自以为这话说得很得体,而且自恃此功极大,满以为秦王会嘉许他,没想到秦王却是脸一沉,喝道:“田复义,你好大的胆子,你居然敢向寡人夸功。”

田复义忙道:“王上,外臣句句实言,并无夸大之处,还请王上明察。王上,若生擒公子嘉不算功劳,请问王上什么才是大功?”

秦王冷笑道:“田复义,寡人让你心服口服。寡人问你,秦齐世代交好,为何齐国听信公孙辩之言而出兵助赵,败坏秦齐兄弟情谊?你告诉寡人,齐国出兵之初衷是为秦,还是为赵?说呀。”

在秦王的喝斥声中,田复义吓得额头上的汗水都渗出来了,道:“王上误听,齐秦交好,齐国哪会背秦而助赵。”

“王敖,你告诉他,齐王是怎么说的?”秦王沉着脸。

王敖应一声,道:“田将军有所不知,当日王敖向齐王剖析利害时,齐王告诉王敖大军已经出发了,是王敖向齐王出的一计,才有将军以助赵为名进入赵境,生擒公子嘉,奇袭赵军之事。王上所言非误听,而是实实在在的事实,将军不必狡辩。”

田复义的脸色一下子就苍白如纸,额头上的汗水顺着脸颊滑落下来,吓得连话都说不出来。秦王看了他一眼,接着道:“寡人再问你,生擒公子嘉这主意是你出的,还是王敖先生出的?你身为齐之大将,不能出奇计,理应问斩,寡人念秦齐两国交好多年的份上,不追究已是宽仁之极,你倒好,得寸进尺,居然向寡人夸功,你功在何处?”

秦王并非强词夺理,而是很有道理,田复义扪心自问,他的功劳也就是奔走辛劳那点微功了,哪里还敢说话。

“剧辛,你说,你们燕国的功劳又在哪里?”秦王再次点名了。

剧辛自以为拖住李牧实是奇功一件,不象田复义那般一切皆出自王敖之计,不无得意地道:“王上,燕国偏狭小国,本不是赵国对手,赖天之幸得存,外臣率十万之众拖住李牧,使其不能回师西向,为大秦争得了时间。外臣不敢计个人得失,但十万之众奔行千里,数十场血战,损伤也不小,外臣是想请王上赏些路费,外臣也好交差。”

他这话绵里藏针,谦恭之中自带功劳,可他遇到的是精明的秦王,秦王冷冷一笑,道:“剧辛,寡人问你,大秦出兵赵国,是应谁的请求?是你们燕国吧。李牧攻燕,深入燕境千里,蓟城旦暮即下,燕王这才以燕丹为质,请求寡人出兵救燕。寡人念在与丹子昔年为质交好的份上,不忍心燕国被灭,这才不得已而出兵。

“寡人灭赵,为燕而非为秦。剧辛,你身为燕国重臣,本将拒敌于境外,你连战皆败,溃逃千里,引敌至蓟城,你当引咎自裁,你不思己过,反倒混淆黑白,在这里向寡人夸功,你以为你是燕国之将寡人就杀不得你?

“寡人暂时寄下你的人头,你回去给燕王说,他许给寡人的城池也该交割了,他要是敢说一个不字,那寡人就亲自来取。”

一番言说,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实。剧辛满以为自己的功很大,没想到给秦王这么一说,他不仅没功,反而还有大罪,以秦王之威要杀他不过是易如反掌,他哪里还敢说话,大气都不敢出了。

“魏昂,你以为你们魏国的功劳很大,你倒给寡人说说,让寡人也明白明白你们的功劳在哪里?”秦王看着魏昂问道。

魏昂这人有胆识,不慌不忙地道:“王上,外臣以为魏国之功不大,不及齐国活捉公子嘉之奇功,也不及燕国消耗赵军之大,魏国之功在于歼灭赵葱与李牧力战。尺寸之功本不当言,只是要是外臣无功而返,在敝国王上面前也不好交待,还请王上体谅。”

秦王猛地一下站起,指着魏昂喝道:“好你个魏昂。你有什么功?赵葱之灭,是寡人派人送信给你们的,你以为凭你们那点能耐就能歼灭赵葱?赵葱行军,那也是出自寡人之意。

不识寡人之心,拖延不进,心存观望,贻误战机,按,来啊,把魏昂给寡人拖出去斩了。”

说得没错,魏昂接到魏王旨意后,缓缓前进,不就是观望嘛,秦王一语道破他的心思。他这人心思灵活,倒也不怕,道:“王上,你要是问外臣贻误战机之罪,外臣可冤了。外臣不是不想早点赶到助王上一臂之力,只是外臣于追击赵葱途中接得敝国王上旨意,没有辎重,没有准备,仓促行军,又不清楚王上的战略意图,更没有得到王上的旨意,外臣来得慢些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王上若是要杀魏昂,魏昂也无话可说,外臣只恐天下难服啊。”

他能言善辩,明明是他想拖延,却给他找出堂而皇之的理由,还是实情,也够难得的。秦王冷笑道:“就算你说的是实话,你可曾派人与寡人联络过吗?寡人不知你的方位,要给你旨意也没有办法,你这是故意不报。”

魏昂是打的这种主意,不过他一脸的自责,道:“王上,不是外臣不想和王上取得联系,实是外臣做不到。外臣一到赵境,到处都在打仗,乱哄哄的,外臣也派出人寻找王上,可是没有找到。”

战场上的意外事情太多,照这样说他是有责任,但不是太大,更不会是死罪。秦王点头道:“那倒是难为你了。寡人问你,在与李牧决战之前,你是不是心存观望,想保存实力,你还去游说剧辛,要他和你一道敷衍塞责,有没有这回事?”

魏昂心里在一惊,不知道是剧辛告诉了秦王,还是给秦王的间谍发现了,辩道:“王上误听,三万魏军在攻打李牧之战中死伤惨重,所立功勋有目共睹,王上千万不要听信谗言,失去公允。”

秦王瞅着他道:“剧辛,你告诉他,有没有这回事?”

剧辛哪敢撒谎,实话实说,道:“回王上,是有这回事。魏将军没有说服外臣,是外臣说服他,才有后来全力攻打之事。”想到自己还有这份功劳,心气也足了些。

秦王重重在桌子上一拍,怒喝道:“魏昂,若是不杀你,寡人何以威行天下,来啊,推出去砍了。”虎贲卫士上来,押着魏昂就要拖出去。

“王上请慢。”王蒙武内史腾王贲蒙恬王敖一齐喝阻。

秦王不为所动,道:“你们是为他求情?”

王敖委婉地道:“王上,魏昂虽是有罪,可他毕竟是魏国人,由我大秦杀他实是贻天下笑之事,以王上之精明,断不会为此不智之事,还请王上三思。”

尉缭也适时劝道:“请王上息怒,王敖所言极是。若魏昂死在王上刀下,则天下寒心,恐大秦再也不能得到列国相助,还请王上明察。”

本来就是演戏的,秦王顺坡下驴,道:“放开他。你们的功劳一点也没有,你们这就回去告诉你们的王上,若是想要功劳,用兵来取。”

周冲装作一副慌张样,忙道:“王上,周冲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秦王脸色稍好,道:“是周先生,那你说吧。”

周冲应一声,道:“王上,以周冲之见,齐国虽有助赵之意,却并无助赵之行,况还有活捉公子嘉,奇袭赵军的功劳,若王上拘执于一失之罪而不赏的话,恐天下人心难服,请王上赏赐齐国。”

“周冲,你说你受了齐国什么好处?”秦王上变色,喝道。

周冲一口否决,道:“王上,周冲一心为公,决无徇私之意,何来收受齐国好处之说?”

尉缭等人齐来帮腔,道:“王上,周先生一向清廉,出使楚国收到亿万之财,不是全部交公了吗?王上是知道的,周先生深谋远虑,忠心为国,虽有犯君之言,也是不得不讲。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于行,周先生所言,我等也赞同,还请王上收回成命。”

秦王扫视一眼众人,想了一下,道:“你们说的也有道理,那好吧,就赏齐国五百里之地,燕国二百里之地,魏地五十里之地。你们可服?”

按秦王的说法,一寸土地都没有,现在居然有了,那是天大之喜,剧辛他们是喜出望外,齐道:“谢王上。”

秦王决心把好人做到底,道:“你们去交接吧。对了,士卒也辛苦了,寡人对他们是敬重的,传寡人旨意,赏燕齐魏三国兵士每人一斤肉半斤两酒五两银子。”

这是锦上添花,剧辛他们更喜,道:“谢王上!”喜滋滋地交接。

望着三人的背影,秦王板着的脸一下子露出笑容,问道:“如此做可好?周先生,快去办事。”周冲应一声,转身离去。

“准备好了吗?寡人要把他们一网打尽。”秦王意气风发地道。

第6章 河西走廊(一)第9章 大漠巨患(上)第16章 伐赵(七)第18章 西线决战(十一)第4章 宫闱之乱(上)第13章 沛里英豪(五)第12章 胯下将军(一)第24章 灭三国(一)第24章 灭三国(一)第13章 沛里英豪(十五)第6章 治理韩地(五)第2章 周冲装病(上)第6章 废分封(五)第25章 打造海军(一)第10章 帝王之师(四)第4章 寻访张良(二)第8章 进军西域(二)第19章 大破李牧(四)第29章 张良间楚(三)第5章 狼烟四起(二)第33章 收复河套(一)第1章 韩非出使(五)第3章 闹分封(七)第8章 乱楚奇计(五)第31章 英雄归来(七)第12章 迷惑敌人(三)第8章 疲赵之计(三)第7章 县令来访第12章 如此收获(上)第11章 初识秦王(一)第6章 治理韩地(五)第8章 疲赵之计(三)第18章 西线决战(五)第18章 西线决战(十七)第15章 大战前夕(下)第25章 打造海军(一)第13章 沛里英豪(十三)第2章 君臣欢聚(上)第7章 不富不行(中)第1章 群英聚会(六)第10章 破击匈奴(三)第8章 乱楚奇计(三)第9章 满载而归(下)第1章 韩非出使(五)第6章 官袍加身(五)第22章 再商大计(二)第4章 一语定乾坤(六)第13章 绝世美人(三)第8章 疲赵之计(八)第16章 伐赵(十六)第13章 沛里英豪(十二)第6章 治理韩地(六)第4章 一语定乾坤(一)第9章 大漠巨患(下)第11章 初识秦王(四)第2章 隐居(下)第1章 群英聚会(二)第10章 破击匈奴(五)第13章 沛里英豪(八)第2章 周冲装病(下)第13章 沛里英豪(十六)第14章 攻韩(上)第11章 伐赵之谋(二)第32章 灭楚之战(五)第9章 李牧论兵(一)第13章 沛里英豪(十四)第28章 故人归来(一)第37章 平定百越(一)第3章 国士无双(二)第17章 攻占邯郸(十一)第6章 河西走廊(二)第16章 伐赵(四)第11章 初识秦王(五)第10章 帝王之师(三)第27章 伐楚之议(一)第24章 灭三国(六)第10章 绝世神医(上)第27章 伐楚之议(一)第1章 周冲议政(二)第12章 胯下将军(五)第11章 伐赵之谋(一)第6章 小有收获(下)第5章 狼烟四起(七)第2章 历史罪人(上)第6章 河西走廊(三)第13章 沛里英豪(十一)第3章 闹分封(一)第32章 灭楚之战(一)第5章 谏秦王(四)第3章 惊世之技(下)第22章 再商大计(三)第29章 张良间楚(三)第10章 国士之礼(下)第22章 再商大计(四)第12章 里中趣闻(五)第3章 国士无双(一)第4章 不解迷局(上)第6章 小有收获(下)第16章 伐赵(十四)第16章 伐赵(一)
第6章 河西走廊(一)第9章 大漠巨患(上)第16章 伐赵(七)第18章 西线决战(十一)第4章 宫闱之乱(上)第13章 沛里英豪(五)第12章 胯下将军(一)第24章 灭三国(一)第24章 灭三国(一)第13章 沛里英豪(十五)第6章 治理韩地(五)第2章 周冲装病(上)第6章 废分封(五)第25章 打造海军(一)第10章 帝王之师(四)第4章 寻访张良(二)第8章 进军西域(二)第19章 大破李牧(四)第29章 张良间楚(三)第5章 狼烟四起(二)第33章 收复河套(一)第1章 韩非出使(五)第3章 闹分封(七)第8章 乱楚奇计(五)第31章 英雄归来(七)第12章 迷惑敌人(三)第8章 疲赵之计(三)第7章 县令来访第12章 如此收获(上)第11章 初识秦王(一)第6章 治理韩地(五)第8章 疲赵之计(三)第18章 西线决战(五)第18章 西线决战(十七)第15章 大战前夕(下)第25章 打造海军(一)第13章 沛里英豪(十三)第2章 君臣欢聚(上)第7章 不富不行(中)第1章 群英聚会(六)第10章 破击匈奴(三)第8章 乱楚奇计(三)第9章 满载而归(下)第1章 韩非出使(五)第6章 官袍加身(五)第22章 再商大计(二)第4章 一语定乾坤(六)第13章 绝世美人(三)第8章 疲赵之计(八)第16章 伐赵(十六)第13章 沛里英豪(十二)第6章 治理韩地(六)第4章 一语定乾坤(一)第9章 大漠巨患(下)第11章 初识秦王(四)第2章 隐居(下)第1章 群英聚会(二)第10章 破击匈奴(五)第13章 沛里英豪(八)第2章 周冲装病(下)第13章 沛里英豪(十六)第14章 攻韩(上)第11章 伐赵之谋(二)第32章 灭楚之战(五)第9章 李牧论兵(一)第13章 沛里英豪(十四)第28章 故人归来(一)第37章 平定百越(一)第3章 国士无双(二)第17章 攻占邯郸(十一)第6章 河西走廊(二)第16章 伐赵(四)第11章 初识秦王(五)第10章 帝王之师(三)第27章 伐楚之议(一)第24章 灭三国(六)第10章 绝世神医(上)第27章 伐楚之议(一)第1章 周冲议政(二)第12章 胯下将军(五)第11章 伐赵之谋(一)第6章 小有收获(下)第5章 狼烟四起(七)第2章 历史罪人(上)第6章 河西走廊(三)第13章 沛里英豪(十一)第3章 闹分封(一)第32章 灭楚之战(一)第5章 谏秦王(四)第3章 惊世之技(下)第22章 再商大计(三)第29章 张良间楚(三)第10章 国士之礼(下)第22章 再商大计(四)第12章 里中趣闻(五)第3章 国士无双(一)第4章 不解迷局(上)第6章 小有收获(下)第16章 伐赵(十四)第16章 伐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