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问计(下)

“王上,臣以为还有两件事可以做。”周冲回答。

秦王有点惊奇,道:“哦,居然是两件,还不少啊。周冲,你说,是哪两件?”

“王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要让天下之人闭上嘴巴很难,可以说不可能。不过,可以善用之。”周冲引经据典。

“要如何才能善用?”秦王问道:“寡人统一天下之心已定,谁也阻止不了,阻止不了。阻止寡人统一天下之人不在少数,这阻力非常之大,困难也不小,能减少就减少。”

周冲接着道:“王上要统一天下,除了良将猛士,忠臣贤良外,还要争取一样东西,那就是舆情。而舆情之道,莫过于拉拢天下的读书人,让他们赞美王上,颂扬王上功绩。王上可以选出一批读书人,给他们钱财,让他们到六国去结交读书人,把王上的威名传之于六国,传之于天下。如此一来,王上大军未到,而王上的声威已经震于六国,六国百姓必将心慕王上,心向大秦,这统一阻力就会小很多。王上,周冲一得之见,还请王上斟酌。”

“妙妙妙!”尉缭,王敖和李斯赞不绝口。

秦王并没有马上表态,沉思了一阵,道:“寡人统一天下之心绝不动摇,要是有人胆敢阻止寡人,那么他就得死!这些读书人只知道一味圣贤书,是古非今,认为古人什么都是好的,现在的什么事都是坏的,没有一样他们认为是好的。要寡人给他们钱财,让他们为寡人说好话,寡人还真不甘心。寡人所做是好是坏,由后人去说吧,用不着他们来饶舌。”

秦始皇敢于焚书坑儒,还不是因为他具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才不会把那些舆情放在心里,他说不用,肯定不用。

周冲心都冷了半截,尉缭也忍不住了,道:“王上……”秦王挥手打断尉缭说下去,道:“不过,周先生这主意还真是好主意。即使他们不为寡人说好话,至今可以让他们内斗,省得去招摇惑众,引发事端。”

总算松口气,周冲提着的心放了下来。同时,周冲在心里感叹秦王是个唯利是图的人,明明自己对这些读书人没有好感,但是这些读书人有用处,他可以抑制情感,去用他们,古今之帝王能做到这点的有几人?

汉高祖曾经专门委派陈平收买天下读书人,为他唱赞歌,收效很不错,周冲想起的就是这事。读书人一味自命风骨,其实他们真如他们自命的那样有风骨吗?这话,还真不好说。远的不说,就说现代,中国就有一位名导演,他的电影还在制作,骂他的文章都写好了。究其原因,那些自称为评论家的人们,还不是因为收了人家的钱,当枪手而已。“有奶便是娘”这话不是适用于所有的读书人,至少适用于很大一部分!

尉缭师徒,李斯他们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秦王看着周冲,道:“周先生,说说你的第二条计策。”

周冲道声是,道:“王上,臣以为要取天下,必先取韩,取韩之前必先弱韩,弱韩之道莫若结楚。”

“说得没错,寡人要取天下,第一个要灭的就是韩国,谁叫韩国挡在寡人的路上呢?”秦王赞同周冲的说法,话锋一转,问道:“韩国国小兵弱,无力与我大秦抗衡,寡人要灭韩国只不过是一战之劳罢了,周先生为何说要结楚?”

韩国被秦国重创,已经称臣了,不要秦军主力,只需要一旅偏师就可以把韩国给灭了,而周冲却建议秦王结楚,实在是让人想不通道理,李斯和王敖有点迷糊,独有尉缭点头不已。

周冲侃侃而谈,道:“王上,天下虽大,半入于楚。楚国幅员辽阔,河渠众多,人口远在大秦之上,铁器精良,远胜于大秦,民风骠悍,楚成王以此与晋文公争霸,楚庄王以此而称伯。虽给孙武三万之师攻破郢都,国势难以恢复,可也不容小视。”

秦王挥手打断周冲说下去,道:“周先生的意思,寡人明白了。周先生说得对,我大秦虽号称强盛,但若是现在就与楚国开战,胜算不多,这楚国还是以结为上策。请问周先生,结楚之策安出?”

楚国在当时有多大,朋友们对着中国地图看看就知道了,长江以南,五岭以北的广大地区都是楚国的,一句话:楚国一国就占据了半个中国。因而,在当时楚国被人视为“超级大国”,一度被时代精英认为是最有希望统一中国的国家。

在当时,流传的一句话是“得楚才能得天下!”

周冲回答道:“王上,楚虽大,但楚国历来惧我大秦,才有宣太后(按:垂帘听政的创始人!),华阳夫人入秦之事。臣的意思是,请王上派一使者,前去楚国,下定聘礼,娶楚国公主为王妃,则楚国可安。”

秦王站起身,走来走去,一边思索,一边道:“周先生这话虽是有理,但是姻亲不足凭,要是以为和楚国结了亲,楚国就不图我大秦,那是妄想。即使楚不谋我大秦,寡人也要灭楚国。我大秦与楚国代代结亲,却代代打仗,姻亲不足恃啊。”

他的话很好地说出了政治姻亲的缺点,是以利益为纽带,而不是情份,有利则合,无利则战,谁也无法反驳。

周冲不得不承认秦王在这方面的认识比谁都清醒,接着道:“王上平天下,不过十数年之功,与楚结亲虽不可凭,但总可换得数年时光,有了这数年时间,王上已经扫平韩赵之国,实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到那时再来灭楚,岂不利便?”

“是呀,王上!”尉缭忍不住了,道:“周先生之言极是,还请王上三思。”

秦王点头道:“因国事而结的亲,根本就不可信,不过也有一时之利,这亲寡人就结定了。既然是要结亲,何不多结点,寡人的后宫大着呢,不在乎多住几位公主。”

李斯很是兴奋地道:“六国公主入我大秦,则六国心安,王上就可以各个击破。”

“不,不是六国,就五国。韩国公主就免了吧。”秦王否决了李斯的看法。

王敖心急之人,问道:“王上,这是为什么?”

第18章 西线决战(十二)第4章 问计(下)第9章 李牧论兵(二)第3章 国士无双(三)第18章 西线决战(三)第4章 问计(下)第29章 张良间楚(六)第2章 隐居(上)第3章 国士无双(一)第35章 张良挂帅(一)第36章 冒顿弑父(三)第17章 攻占邯郸(四)第8章 初识名臣(上)第2章 隐居(下)第16章 伐赵(三)第7章 不富不行(下)第13章 沛里英豪(十五)第14章 御驾亲征(中)第7章 又逢奇人第5章 新政(中)第31章 英雄归来(七)第13章 沛里英豪(十)第18章 西线决战(十一)第29章 张良间楚(二)第11章 初识秦王(五)第36章 冒顿弑父(三)第16章 伐赵(八)第32章 灭楚之战(八)第4章 绝世兵法(下)第18章 西线决战(一)第18章 西线决战(十七)第6章 官袍加身(五)第11章 伐赵之谋(三)第28章 故人归来(三)第1章 周冲议政(三)第8章 进军西域(二)第10章 国士之礼(上)第6章 治理韩地(一)第16章 伐赵(四)第17章 攻占邯郸(十四)第16章 伐赵(二)第17章 攻占邯郸(十)第14章 御驾亲征(中)第14章 御驾亲征(下)第7章 不战而获(七)第24章 灭三国(二)第4章 一语定乾坤(一)第9章 声名鹊起第1章 群英聚会(六)第16章 伐赵(六)第3章 名儒到访(下)第24章 灭三国(九)第24章 灭三国(五)第1章 周冲议政(七)第22章 再商大计(二)第16章 伐赵(二)第16章 伐赵(四)第6章 废分封(一)第19章 大破李牧(五)第5章 新政(上)第1章 韩非出使(二)第24章 灭三国(十)第11章 伐赵之谋(二)第3章 美人芳心(二)第13章 周冲论兵(二)第6章 废分封(五)第4章 寻访张良(三)第8章 进军西域(四)第18章 西线决战(三)第3章 美人芳心(二)第2章 灭韩之战(上)第19章 大破李牧(一)第31章 英雄归来(四)第6章 河西走廊(三)第4章 一语定乾坤(三)第8章 进军西域(二)第5章 新政(下)第20章 劝降李牧(下)第13章 沛里英豪(十五)第6章 河西走廊(六)第21章 杀郭开(下)第9章 李牧论兵(一)第24章 灭三国(八)第3章 一点小发明(上)第17章 攻占邯郸(五)第1章 绝代剑客(中)第16章 伐赵(一)第16章 伐赵(十六)第4章 不解迷局(下)第35章 张良挂帅(三)第12章 胯下将军(二)第3章 国士无双(二)第18章 西线决战(十二)第6章 河西走廊(六)第24章 灭三国(一)第6章 财运亨通(上)第20章 劝降李牧(上)第16章 伐赵(九)第12章 胯下将军(五)
第18章 西线决战(十二)第4章 问计(下)第9章 李牧论兵(二)第3章 国士无双(三)第18章 西线决战(三)第4章 问计(下)第29章 张良间楚(六)第2章 隐居(上)第3章 国士无双(一)第35章 张良挂帅(一)第36章 冒顿弑父(三)第17章 攻占邯郸(四)第8章 初识名臣(上)第2章 隐居(下)第16章 伐赵(三)第7章 不富不行(下)第13章 沛里英豪(十五)第14章 御驾亲征(中)第7章 又逢奇人第5章 新政(中)第31章 英雄归来(七)第13章 沛里英豪(十)第18章 西线决战(十一)第29章 张良间楚(二)第11章 初识秦王(五)第36章 冒顿弑父(三)第16章 伐赵(八)第32章 灭楚之战(八)第4章 绝世兵法(下)第18章 西线决战(一)第18章 西线决战(十七)第6章 官袍加身(五)第11章 伐赵之谋(三)第28章 故人归来(三)第1章 周冲议政(三)第8章 进军西域(二)第10章 国士之礼(上)第6章 治理韩地(一)第16章 伐赵(四)第17章 攻占邯郸(十四)第16章 伐赵(二)第17章 攻占邯郸(十)第14章 御驾亲征(中)第14章 御驾亲征(下)第7章 不战而获(七)第24章 灭三国(二)第4章 一语定乾坤(一)第9章 声名鹊起第1章 群英聚会(六)第16章 伐赵(六)第3章 名儒到访(下)第24章 灭三国(九)第24章 灭三国(五)第1章 周冲议政(七)第22章 再商大计(二)第16章 伐赵(二)第16章 伐赵(四)第6章 废分封(一)第19章 大破李牧(五)第5章 新政(上)第1章 韩非出使(二)第24章 灭三国(十)第11章 伐赵之谋(二)第3章 美人芳心(二)第13章 周冲论兵(二)第6章 废分封(五)第4章 寻访张良(三)第8章 进军西域(四)第18章 西线决战(三)第3章 美人芳心(二)第2章 灭韩之战(上)第19章 大破李牧(一)第31章 英雄归来(四)第6章 河西走廊(三)第4章 一语定乾坤(三)第8章 进军西域(二)第5章 新政(下)第20章 劝降李牧(下)第13章 沛里英豪(十五)第6章 河西走廊(六)第21章 杀郭开(下)第9章 李牧论兵(一)第24章 灭三国(八)第3章 一点小发明(上)第17章 攻占邯郸(五)第1章 绝代剑客(中)第16章 伐赵(一)第16章 伐赵(十六)第4章 不解迷局(下)第35章 张良挂帅(三)第12章 胯下将军(二)第3章 国士无双(二)第18章 西线决战(十二)第6章 河西走廊(六)第24章 灭三国(一)第6章 财运亨通(上)第20章 劝降李牧(上)第16章 伐赵(九)第12章 胯下将军(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