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绝世兵法(下)

朋友们:毛笔有别称吗?我相信能够准确回答的朋友不会太多,一般来说我们会想毛笔那么平常,不就一根管里塞一撮毛,能有什么别称?答案是有的。

毛笔的别称有哪些呢?八体书生即其中的一个。(按:毛笔的别称非常多:龙须友、八体书生、柔翰、实相枝、翘轩宝扫、毛疑、纤锋、毛文锋、毛元锐、毛生、宣毫、彤管、管城子、管子文、漆管、素管、越管、毫锥、文章货、尖头奴、毛锥子、佩阿、昌化、藏锋都尉、中书令、管城候、文翰将军,这些都是毛笔的别称,区别只在于雅与不雅而已。)

周冲万未想到尉缭这样的高人居然兴奋之下叫起了毛笔的别称,是以没有想到,直到王敖把毛笔拿出来才想起来。

师徒两人的表现真的是让人无话可说,一个叫八体书生侍候,另一个就唱和相应八体书生来也,要不是亲耳听到,周冲是说什么也不相信高人如他们者居然有如此的戏谑之情,这也说明了师徒二人的心情实在是好。

周冲受到感染,半唱半说,道:“光有书生,不见石君,先生大作安成?”

“石君?是哪位高人?周先生可否为缭子引见。”尉缭想不明白了,冲周冲抱拳一礼,道:“能得先生称赞,石君必是不凡,要是能得一见,缭子必当快慰生平。”

周冲点头,道:“先生所言极是,石君的确不凡,先生是应该一见。”吟道:“北斗啖啖孕石君,繁忙上腾昌斯文,缭子先生,石君安在?”

这是个哑谜,王敖想不明白,很是迷糊,施礼道:“石君安在,还请先生明示?”

尉缭眉头一轩,摸着胡须大笑,道:“妙妙妙。有请石君。”

周冲不得不赞叹尉缭的反应真的是很快,这两句诗是清代王继香《七星砚铭》里的诗句,说的是七星砚。周冲一吟出来,尉缭马上就明白了。王敖比起尉缭就差得远了,一脸的迷糊,还不明白石君是啥东西,道:“弟子愚驽,先生可否明示?”

尉缭提起毛笔,虚悬空中,做了一个饱醮浓墨的姿势,看着王敖微笑不语。王敖也是个心思机敏之人,先是一愣,继而明白过来,石君就是砚台,一拍脑门,大笑道:“好石君,好石君!”冲周冲一礼,道:“多谢先生提醒,王敖高兴得糊涂了,居然忘了请石君。”转身就跑,飞奔进半仙居,出来时手里不仅有砚台,还有墨宝。

王敖把砚和墨放在石头上,一时间,文房四宝笔墨纸砚齐聚,用我们熟知的话来说就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只差尉缭动笔了。

周冲把袖子捋捋,道:“先生凝思,周冲研墨。”

尉缭也不推辞,道:“那就有劳周兄了。”不再称周冲先生,而是叫周兄,那是他和周冲之间的距离变小了,彼此之间很是亲热了。

“举手之劳,尉兄不必言谢。”能得尉缭这样的高人如此另眼相看,周冲也是高兴,当仁不让,愿做兄弟,不当先生了。

王敖拿起砚台,道:“周兄研墨,弟子取水。”话一出口,道:“弟子妄自尊大,失礼失礼,还请周先生见谅。”

他是高兴之下和周冲攀兄道弟,马上想到周冲和尉缭称兄弟,他就矮了一辈,才道歉。周冲笑道:“王兄言重了,我们各交各的,我和尉兄以兄弟相称,你我也以兄弟相称。”王敖也是一个大学问家,比起尉缭虽是不及,也很是不错了,要是能兄弟相称,交友交心的话,实是人生一大快事。

王敖可不敢相应,道:“有先生在上,弟子不敢僭越。”

尉缭和王敖名虽师徒,实则是亦师亦友,更是搭挡,珠联璧合,在历史上做了很多大事情,尉缭也没有把他完全当做弟子,微微一笑,道:“周兄如此盛情,你就不必推辞了。”

“谢先生。”王敖笑道:“有劳周兄了。”拿着砚台,到山沟里取来清水。周冲拿起墨,开始研墨。

三人此时的心情都不平静,可以说很是激荡。对于周冲来说,他是万万想不到留芳千年的《尉缭子》一书居然有自己的参与,是在自己的帮助下开始聚于笔端,自己给研墨,是无上荣幸之事。要是后人谈到此事的话,定会引为佳话,套用司马迁赞扬孙武助阖闾开创霸业的话来说就是《尉缭子》之成,周冲“与有力焉”,岂不美哉!

尉缭平生所学,主要在于兵法,即将聚于笔端,把一生所学固定下来,心情有多激荡,不用说朋友们也是明白。

王敖以期待的眼神看着周冲研墨,周冲明白他的意思,他是想一睹尉缭的大作而后快。这也是人之常情,一个让人心服的先生毕生心血即将出现,做为弟子的他能不想一睹而快?

不要说王敖很是期待,就是周冲也是期待一睹究竟,看看现在的《尉缭子》和历史上的《尉缭子》是不是一样,要是有差别,差别又在哪里。

周冲墨一研好,尉缭把毛笔伸向砚台,准备饱醮浓墨,挥毫千言。没想到的事,毛笔却给周冲拨开了,尉缭有点不解,问道:“周兄,这是为何?”

周冲抱拳一礼,道:“尉兄,小弟有一个请求,还请你允准。”

尉缭有点好奇,问道:“周兄请讲,要是缭子能够相帮,一定成全周兄。”

“那就多谢尉兄了。小弟的请求对于尉兄来说,只不过是举手之劳。”周冲直奔主题,道:“小弟是想请尉兄书成之后,给小弟誊写一份。小弟别无他意,只是想收藏,做为你我相识相交的见证。”

要是尉缭的真迹出现在现代的话,必然会引起轰动,是价值连城的国宝,在当时没有这么大的价值,至少还有收藏价值。要是能够得到尉缭亲笔书写的兵法,对谁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诱惑。

尉缭爽快地应道:“缭子之书能成,周兄之力也。缭子正愁无以为报,周兄不嫌缭子才疏学浅,如此看重缭子之书,缭子敢不尽力。”

“那就多谢尉兄了。尉兄,请。”周冲拱手道谢。

尉缭不再说话,饱醮浓墨,在纸上悬腕挥毫,笔行龙蛇,一行籀书跃然纸上。周冲明白他为何要用籀书,而不用魏字,那是因为秦国当时用的是籀书,也就是我们现在叫的大篆,是为了方便给秦王阅读。

尉缭精气内敛,一气而下。可惜的是,几声凄厉的狼嗥响起,尉缭低头疾书,道:“什么东西这么吵?把他赶开!”

周冲把尉缭手里的毛笔看看,心道:“你这毛笔哪里是毛笔,简直就是一把扫帚,不配写如此巨著。”眼珠一转,立时有了主意,向王敖打个手势,两人相偕离去。石上只余尉缭一人,阳光照射下,长长的影子投射在地上,只见右手的影子不住地挥动。

第19章 大破李牧(八)第4章 一语定乾坤(六)第11章 伐赵之谋(三)第18章 西线决战(九)第5章 一语点醒(下)第19章 大破李牧(二)第37章 平定百越(一)第27章 伐楚之议(三)第37章 平定百越(四)第13章 绝世美人(二)第12章 胯下将军(十)第1章 周冲议政(四)第17章 攻占邯郸(五)第6章 官袍加身(七)第11章 伐赵之谋(二)第3章 闹分封(五)第3章 一点小发明(中)第31章 英雄归来(一)第24章 灭三国(九)第4章 宫闱之乱(上)第4章 寻访张良(二)第8章 疲赵之计(七)第8章 疲赵之计(二)第13章 遇刺(上)第28章 故人归来(一)第17章 攻战邯郸(十二)第4章 一语定乾坤(三)第2章 攻韩之战(下)第4章 寻访张良(三)第17章 攻战邯郸(十二)第1章 周冲议政(一)第16章 伐赵(十二)第3章 美人芳心(三)第12章 迷惑敌人(二)第17章 攻占邯郸(二)第37章 平定百越(五)第8章 疲赵之计(二)第17章 攻占邯郸(九)第12章 借口(下)第3章 闹分封(一)第11章 燕太子丹(上)第27章 伐楚之议(五)第1章 群英聚会(一)第3章 活捉韩王(上)第13章 沛里英豪(四)第9章 西羌降服(下)第3章 国士无双(三)第8章 乱楚奇计(三)第30章 一箭双雕(五)第27章 伐楚之议(七)第18章 西线决战(三)第8章 归隐第13章 沛里英豪(十六)第1章 绝代剑客(下)第7章 人生喜事(四)第1章 周冲议政(八)第32章 灭楚之战(九)第1章 群英聚会(七)第18章 西线决战(二)第8章 乱楚奇计(一)第2章 历史罪人(下)第37章 平定百越(二)第31章 英雄归来(六)第9章 满载而归(下)第22章 再商大计(二)第6章 治理韩地(一)第6章 治理韩地(二)第6章 废分封(二)第16章 伐赵(一)第1章 周冲议政(五)第5章 狼烟四起(五)第1章 高人(下)第31章 英雄归来(七)第2章 君臣欢聚(上)第4章 一语定乾坤(六)第6章 官袍加身(五)第2章 灭韩之战(中)第29章 张良间楚(一)第20章 劝降李牧(下)第5章 谏秦王(二)第5章 少年宰相(下)第8章 乱楚奇计(六)第10章 帝王之师(三)第10章 帝王之师(八)第28章 故人归来(三)第12章 迷惑敌人(一)第33章 收复河套(一)第8章 疲赵之计(三)第14章 御驾亲征(中)第31章 英雄归来(六)第17章 攻战邯郸(十二)第16章 伐赵(九)第6章 废分封(五)第12章 里中趣闻(三)第8章 疲赵之计(六)第3章 闹分封(五)第36章 冒顿弑父(二)第5章 谏秦王(一)第5章 狼烟四起(四)第4章 寻访张良(一)
第19章 大破李牧(八)第4章 一语定乾坤(六)第11章 伐赵之谋(三)第18章 西线决战(九)第5章 一语点醒(下)第19章 大破李牧(二)第37章 平定百越(一)第27章 伐楚之议(三)第37章 平定百越(四)第13章 绝世美人(二)第12章 胯下将军(十)第1章 周冲议政(四)第17章 攻占邯郸(五)第6章 官袍加身(七)第11章 伐赵之谋(二)第3章 闹分封(五)第3章 一点小发明(中)第31章 英雄归来(一)第24章 灭三国(九)第4章 宫闱之乱(上)第4章 寻访张良(二)第8章 疲赵之计(七)第8章 疲赵之计(二)第13章 遇刺(上)第28章 故人归来(一)第17章 攻战邯郸(十二)第4章 一语定乾坤(三)第2章 攻韩之战(下)第4章 寻访张良(三)第17章 攻战邯郸(十二)第1章 周冲议政(一)第16章 伐赵(十二)第3章 美人芳心(三)第12章 迷惑敌人(二)第17章 攻占邯郸(二)第37章 平定百越(五)第8章 疲赵之计(二)第17章 攻占邯郸(九)第12章 借口(下)第3章 闹分封(一)第11章 燕太子丹(上)第27章 伐楚之议(五)第1章 群英聚会(一)第3章 活捉韩王(上)第13章 沛里英豪(四)第9章 西羌降服(下)第3章 国士无双(三)第8章 乱楚奇计(三)第30章 一箭双雕(五)第27章 伐楚之议(七)第18章 西线决战(三)第8章 归隐第13章 沛里英豪(十六)第1章 绝代剑客(下)第7章 人生喜事(四)第1章 周冲议政(八)第32章 灭楚之战(九)第1章 群英聚会(七)第18章 西线决战(二)第8章 乱楚奇计(一)第2章 历史罪人(下)第37章 平定百越(二)第31章 英雄归来(六)第9章 满载而归(下)第22章 再商大计(二)第6章 治理韩地(一)第6章 治理韩地(二)第6章 废分封(二)第16章 伐赵(一)第1章 周冲议政(五)第5章 狼烟四起(五)第1章 高人(下)第31章 英雄归来(七)第2章 君臣欢聚(上)第4章 一语定乾坤(六)第6章 官袍加身(五)第2章 灭韩之战(中)第29章 张良间楚(一)第20章 劝降李牧(下)第5章 谏秦王(二)第5章 少年宰相(下)第8章 乱楚奇计(六)第10章 帝王之师(三)第10章 帝王之师(八)第28章 故人归来(三)第12章 迷惑敌人(一)第33章 收复河套(一)第8章 疲赵之计(三)第14章 御驾亲征(中)第31章 英雄归来(六)第17章 攻战邯郸(十二)第16章 伐赵(九)第6章 废分封(五)第12章 里中趣闻(三)第8章 疲赵之计(六)第3章 闹分封(五)第36章 冒顿弑父(二)第5章 谏秦王(一)第5章 狼烟四起(四)第4章 寻访张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