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 应州春至

春来春去,落花匆匆,转眼到了四月上旬。

大宋再改年号为熙和,暗含全家团圆之意,期待收复云州,使幽云十六州全部回归大宋。

云州就是大同府,辽国改为西京,是辽国西部重镇,事实上,辽国并没有放弃西京的想法。

尽管辽国财政短缺,募兵困难,但辽国还是以强压的方式从东京道的桓州、正州、渌州、定州以及宣州的熟女中征召了三万军队,放置在大同府,增加大同府的防御,使大同府的辽军兵力从两万人增加到五万人。

这天上午,一支骑兵沿着一片森林边缘疾奔,骑兵队约五十人,是一支典型的宋军斥候队,经过几年的战争,宋军的战马大大增加,全军战马配备已达四十万匹之多,基本上一半以上的士兵都配备了战马,虽然很多士兵并非骑兵,但配备了战马后,军队的机动性便迅速增强。

比如十万西军从陕西路调到河北路,仅仅用了十天时间,就是十万大军人人配备了战马。

目前宋军在大同府南面的应州部署了八万五千军队,由老将杨文广统率,这五十名骑兵斥候便从应州出发,一路北上大同府,探查敌军的情报。

宋军的斥候有两种,一种是卧底斥候,潜入城内,用各种身份掩护来探查情报,另一种便是外围斥候,这五十名骑兵就是外围斥候。

事实上,大同城内早就有宋军的卧底斥候潜入了,他们不断送来情报,但按照情报制度,一些情报还需要外围斥候来印证,比如敌军的装备等等。

从应州一路北上都是在大同盆地内,地势平坦,气候比较干燥,不知什么时候,以什么渠道,大宋的玉米传入了辽国,在大同府尤其广泛种植,它非常适合大同府的土质和气候,加上亩产又高,所以普及得很快,往年的麦田已经看不见了,到处是一望无际的玉米田。

“旅帅,就是那里!”

一名士兵指着远处几座房舍,看起来像是农民房舍,但他们发现里面住的并不是附近农田,是七八名辽军士兵,这几名辽军士兵过来种田的,按照宋军的经验,辽军士兵种田也会换成当地农民的打扮,但这几名士兵还是穿着军服,应该是刚来不久。

旅帅观察了片刻,他一摆手,五十名骑兵从各个方向包围而去。

一名辽军士兵忽然发现了不对,转身便逃,一边大喊,一边奔跑,一支箭嗖地射来,从后面射穿了他的脖颈,士兵栽倒在地。

但他的叫喊已经惊动了屋里的其他士兵,他们挥刀冲了出来,宋军的箭矢从四面射来,瞬间又射倒三人。

“其他抓活口!”

旅帅大喊一声,宋军士兵不再射箭,操起短木棍和大网冲上去。

只片刻,剩下的三名辽军士兵都被宋军的大网牢牢罩住,动弹不得,他们的兵器也被收走。

宋军士兵将他们如粽子般的捆绑起来,搭在三匹马上带走了。

........

应州州治叫做金城县,也就是今天的应县,应县作为大同府的南大门,修建得格外高大坚固,有护城河环绕,应县虽是一座防御性极强的坚城,但娄烦关一战,大同府的辽军只剩下两万人,不足以分兵守城,辽军只得放弃应州,北撤死守大同府。

金城县县城周长二十余里,城内居民五万余人,因为爆发战争,城外的百姓都纷纷搬进城内,汉人和契丹人各占四成多,其余羌人、奚人和渤海人占了不到一成半。

应州除了金城县外,还有浑源县和河阴县,各有一万余人口,但三座县城豪门大户都逃去了大同府,剩下的百姓都是种田为生的贫民或者做小买卖的商人,无力北逃,只能接受宋朝的统治。

在去年十月之前,应州实行军管,由统制杨英代任知州,但到了十月下旬,范宁任命的文官知州苏辙抵达了应州,应县正式改为文官治理。

苏辙在应州一晃已经呆了半年,风沙和劳累使他变得又黑又瘦,他牢记范宁给他说的话,应州治理成典范,将成为他最牢固的政治基础,就像鲲州对于范宁的意义。

所以半年来,苏辙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各族百姓各种交流中度过,核实地契,发展商业,解决孤寡老人的困难,疏导农民返回家园,挨家挨户宣讲朝廷制定的五年免税政策以及民族平等政策,不管是契丹人还是奚人,只要肯安居乐业,和睦相处,那都是大宋的子民,苏辙甚至学会了契丹语。

春天到了,苏辙又动员士兵帮助农民种植玉米,同时把南瓜引进了应州,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种满了南瓜。

他的辛劳没有白费,很多准备逃走的契丹人和奚人都放弃了迁徙,安心留在应州,编入应州的户籍。

这天下午,苏辙从河阴县返回应州,除了几名随从外,还有两百名骑兵跟随护卫,杨文广很清楚范宁在着重培养苏辙,虽然应州没有辽军主力,但就怕遇到辽军探子。

苏辙骑在马上,指着桑干河兴致勃勃道:“大家看见没有,桑干河的水量还不小,但桑干河上却看不见一架水车,说明农民对桑干河的利用程度还是太低,基本上都靠天吃饭,这样不行,必须把农业灌溉搞起来,只要有了水,农业就能发展起来。”

“使君,现在种玉米挺好的,好像也不太需要多少水把!”一名随从笑道。

苏辙瞪了他一眼,“谁说种玉米不需要水,江南的玉米普遍结两个穗,一亩地能产三千斤,北方玉米只有一千七八百斤,我们这里也差不多,一根秆只结一个穗,还有秆子干脆不结穗,水量不足就有很大的原因。”

这时,前面有几个老农站在一块玉米田前议论着什么,苏辙一催马冲了过去,后面的随从和士兵连忙跟上。

几名老农都认识苏辙,连忙躬身行礼,“参见大官人!”

苏辙翻身下马问道:“这片玉米田有问题吗?”

其中一名老农道:“启禀大官人,这片田是小人的,去年亩产只有五百斤,一半以上的秆子都没有结穗,我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所以请几个乡亲过来看看。”

苏辙看了看玉米苗,都长了一尺高,绿油油的,和其它玉米田没什么两样。

他又问其他几名老农,“你们的田都正常吗?”

几名老农一起点头,“我们都正常,每支秆子结一个穗子。”

其实苏辙已经找到了不结穗的原因,并不完全是水量不够,这些农民每天都要从河里挑水来灌溉,应该和水量没有关系。

苏辙又看了看四周的环境,四周都是光秃秃的黄土地,没有树,也没有绿色草地,而且还背风,原因应该和河阴那边一样。

苏辙便笑道:“玉米和种果树一样,需要蜜蜂和蝴蝶来授粉,或者靠风授粉,才会结出穗子,如果没有授粉,那就只开花不结果,你这片土地周围没有草地和树木,而且正好又是背风处,花粉没法传播,当然结不了穗。”

几个农民都恍然大悟,他们其实也不知道原因,苏辙一下把原因说开了。

老农顿时急了,“那我该怎么办?”

“办法有两个,前面三十里外的梨树村就有两家专门养蜂的,等玉米开花时,你去请一箱蜜蜂放在田边,还有一个办法也简单,你自己收集花粉,小心撒在玉米须上,这也可以,江南那边都这样干,但时机要把握准,需要经验,不过我还是建议去租一箱蜜蜂,也就是十几文钱,如果有困难,官府可以出面。”

其他农民七嘴八舌问道:“大官人,我们可不可以这样干?”

“也可以,一般都是靠风来传播花粉,不过可以辅助人工撒花粉,效果也许会不错。”

众人大喜,又有一人问道:“大官人,玉米产量太大,吃不完怎么办?”

苏辙呵呵一笑,“我昨天在河阴还专门给农民们说过此事,有两个办法解决多余的玉米,一个是养猪,一个就是酿酒,如果嫌麻烦,那官府也可以集中收购,太原那边有大型酿酒作坊,可以卖给它,官府不赚大家钱,卖多少价就收多少价,运输的费用都是由官府承担。”

众人想了想,还是自己酿酒养猪比较好,酒糟还能做肥料。

“多谢大官人指点迷津!”

苏辙上了马,笑道:“有什么困难可以去州衙找我,我会尽力替大家解决,我就先走一步了。”

“大官人慢走!”

众人目送苏辙离去,都纷纷赞道:“也是我们应州运气好,来了一个好官,要是一个贪官、庸官,大家就苦了。”

第七百三十六章 急诏南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解试开幕第一百九十九章 酒楼偶遇第八十九章 终于进帐了第三百六十七章 平原激战(下)第六百七十章 安抚军心第一百九十一章 感恩拜年(下)第五百六十四章 民间购岛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机第三百二十七章 火器局试雷第二百二十七章 宫中来人第三百九十七章 正式立案第六百七十章 安抚军心第一百零五章 连环毒计第二百四十八章 矾楼请客第五百六十二章 摆脱迷惘第六百九十八章 御驾亲征第三百六十一章 鲲族内奸第四百八十二章 家添新口第三百八十六章 名声损毁第四百一十一章 偶然泄密第八十四章 机会来了第四百三十八章 下马威第七百二十二章 银盒密旨第五百八十二章 明轮蒸汽船第五百四十四章 移民风波第三十六章 老实人的抗争第六百八十八章 关键人物第四百四十二章 首局认怂第六百三十一章 辽使到来第四百零六章 买了新院第三百五十章 大喜之日(五)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上朱雀岛第四百六十三章 麒麟宫面圣第五百二十三章 斩草除根第三百八十章 调令到来第一百七十四章 发现矿脉第二百七十三章 出发远征第五百四十一章 夺取吕宋第三百二十五章 正式述职(中)第二百章 冷僻的考题第三百四十一章 琐事争吵第一百七十三章 雕刻大师第七百二十九章 内应暴露第六十七章 贵客来访第六百七十二章 教改法案(下)第三百零六章 朱雀岛第五十一章 运气来时挡不住第五百零七章 皇权无情第八十三章 买瓶记第四百章 新官第一战第六百三十九章 以弱示敌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喜之日(六)第四百二十五章 安插有眼线第二百零一章 忽悠成功第三百三十四章 朱氏钱铺第七百一十二章 苏氏兄弟第五百八十八章 土著留迹第九十二章 青珊瑚第四百零九章 调研西北第四百二十六章 收买内应第四百九十四章 密会王妃第二百六十六章 故乡来人第四百六十章 接管军营第七百一十六章 除夕之夜(下)第七百五十一章 伤势沉重第四百九十三章 推荐名额第七百三十六章 急诏南下第七十二章 隐蔽的相亲第五百二十六章 鲲州宣权第二百九十六章 砝码长崎第二百一十五章 面试(上)第五十五章 学堂有本难念的经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子召见第二百九十二章 日本之谋第二百二十四章 意外消息第五百三十八章 出海前夕第七百一十八章 提携后辈第五百零四章 王妃抉择第二百五十九章 醍醐灌顶第三百九十七章 正式立案第六百一十九章 御驾亲临第七百五十三章 辽国灭亡第一百八十九章 两堂会审(下)第六百八十九章 锦州奇兵第三百七十五章 监察到来第一百七十一章 谁是大东主第七百一十章 视察民营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石二鸟第二百三十章 离京返家第五百三十六章 返回故里第七百四十二章 突袭锦州(上)第一百章 打算开补习班第四百五十六章 收集证据第二百三十六章 国子监报到第一百三十五章 县考第四百三十六章 赴任应天府第二百六十三章 初交曹国舅第三百四十八章 大喜之日(三)第三十九章 乡村离婚案(下)
第七百三十六章 急诏南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解试开幕第一百九十九章 酒楼偶遇第八十九章 终于进帐了第三百六十七章 平原激战(下)第六百七十章 安抚军心第一百九十一章 感恩拜年(下)第五百六十四章 民间购岛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机第三百二十七章 火器局试雷第二百二十七章 宫中来人第三百九十七章 正式立案第六百七十章 安抚军心第一百零五章 连环毒计第二百四十八章 矾楼请客第五百六十二章 摆脱迷惘第六百九十八章 御驾亲征第三百六十一章 鲲族内奸第四百八十二章 家添新口第三百八十六章 名声损毁第四百一十一章 偶然泄密第八十四章 机会来了第四百三十八章 下马威第七百二十二章 银盒密旨第五百八十二章 明轮蒸汽船第五百四十四章 移民风波第三十六章 老实人的抗争第六百八十八章 关键人物第四百四十二章 首局认怂第六百三十一章 辽使到来第四百零六章 买了新院第三百五十章 大喜之日(五)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上朱雀岛第四百六十三章 麒麟宫面圣第五百二十三章 斩草除根第三百八十章 调令到来第一百七十四章 发现矿脉第二百七十三章 出发远征第五百四十一章 夺取吕宋第三百二十五章 正式述职(中)第二百章 冷僻的考题第三百四十一章 琐事争吵第一百七十三章 雕刻大师第七百二十九章 内应暴露第六十七章 贵客来访第六百七十二章 教改法案(下)第三百零六章 朱雀岛第五十一章 运气来时挡不住第五百零七章 皇权无情第八十三章 买瓶记第四百章 新官第一战第六百三十九章 以弱示敌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喜之日(六)第四百二十五章 安插有眼线第二百零一章 忽悠成功第三百三十四章 朱氏钱铺第七百一十二章 苏氏兄弟第五百八十八章 土著留迹第九十二章 青珊瑚第四百零九章 调研西北第四百二十六章 收买内应第四百九十四章 密会王妃第二百六十六章 故乡来人第四百六十章 接管军营第七百一十六章 除夕之夜(下)第七百五十一章 伤势沉重第四百九十三章 推荐名额第七百三十六章 急诏南下第七十二章 隐蔽的相亲第五百二十六章 鲲州宣权第二百九十六章 砝码长崎第二百一十五章 面试(上)第五十五章 学堂有本难念的经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子召见第二百九十二章 日本之谋第二百二十四章 意外消息第五百三十八章 出海前夕第七百一十八章 提携后辈第五百零四章 王妃抉择第二百五十九章 醍醐灌顶第三百九十七章 正式立案第六百一十九章 御驾亲临第七百五十三章 辽国灭亡第一百八十九章 两堂会审(下)第六百八十九章 锦州奇兵第三百七十五章 监察到来第一百七十一章 谁是大东主第七百一十章 视察民营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石二鸟第二百三十章 离京返家第五百三十六章 返回故里第七百四十二章 突袭锦州(上)第一百章 打算开补习班第四百五十六章 收集证据第二百三十六章 国子监报到第一百三十五章 县考第四百三十六章 赴任应天府第二百六十三章 初交曹国舅第三百四十八章 大喜之日(三)第三十九章 乡村离婚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