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节 少年天子的一天

正月二十五日,这一天有早朝。卯时初刻,赵谌的亲信内侍就跪在赵谌的床前,叫起。

赵谌在熟睡中被叫起,迷迷糊糊的,心中十分恼火。但他也不是第一次经历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火,只是在内侍为他洗漱更衣的时候,耷拉着脸。

洗漱之后,赵谌清醒了一些,他的目光扫过在寝宫角落里拜访摆放的柴草堆。这柴草堆是赵谌刚刚亲政的时候,他决定效仿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但第一天晚上,赵谌只在柴堆上躺了两刻钟,便道:“今日朕身体不适,待适应几天,再整夜卧薪。”

щшш✿ тт κan✿ C〇

第二天,赵谌在柴堆上呆了三刻钟,第三天接近半个时辰,第四天又只坚持了两刻钟……不到一个月,赵谌已经决定先磨练心智,待心智磨练得够了,再回到柴草堆上。这柴草堆就在殿角留了下来。

现在,赵谌已经熟视无睹,迈步走出门去。童穆带着宫人已经等在殿外。这时,一个持矛得卫士大叫:“皇帝,你还记得二帝北狩的耻辱吗。”

以前,赵谌定然流着泪说:“不敢忘。”但经过这么多个月,他充耳不闻,带着童穆往外走。

卯时五刻,就是早朝的正点。赵谌落座,百官下拜。

“有事早奏,无事散朝。”

开封知府刘鞈出列,说汴梁粮价。汴梁自宋朝开国以来,就仰仗东南的纲运。建炎二年夏,南方各路都有规模不等的水灾,秋税受了影响,又要救济灾民,对汴梁的供应就有些不足。刘鞈请开常平仓放粮,以平抑粮价。

现在朝廷仍旧是采用三省议政的方式,一般情况下,四位宰执就把事情定下了,然后到皇帝处用印。

但皇帝亲政以来,经常出现将制词打回去,来刷存在感。因此,现在当早朝的时候,大家就会拿几件绝对不会出问题的事情,交皇帝定夺,让他过过瘾。

今天这就是一件,粮价有浮动,动用常平仓理所当然,以前也有成例。大家就等着皇帝发一番哀民生之多艰的感叹,然后齐齐称颂皇帝仁德。

但今天,赵谌居然不按照套路出牌:“常平仓乃国之重储,岂可让奸商牟利?粮价腾贵,当是京中有人囤积居奇。”

李纲心想,奸商当然什么时候都有了,但现在又不是金贼压境,生死存亡的时候,也不能立马就全城大索,囤粮过百石的粮商一律满门抄斩,那非天下大乱不可。

李纲以太宰之尊,站出来为皇帝解说。谁知赵谌一反常态,从皇位上走了下来,这是大宋……甚至追溯到唐朝都没有发生过的事情,群臣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应对,都愣住了。

赵谌走到大殿中央,伸直了双臂,拱起手,身体转了个圈,向朝臣们拜了一拜:“感谢诸位爱卿帮我治理国家,朕在这里代黎民百姓先谢过了。”

直到这时,一众朝臣们才清醒过来,满殿文武都跪拜下来,口称死罪。

看到大臣们吓坏了的样子,赵谌才满意的坐回了皇位上,“诸位爱卿平身。”

随后,赵谌才施施然的说道:“粮价浮动,当是奸商作祟。”

立即听见黄潜善在下面称赞:“陛下圣明。”

赵谌得了鼓励,胆子壮了,继续说自己的解决办法:“朕以为当效仿靖康年间的宗亲输粮令,让奸商出粮,而不要动用常平仓。常平仓的粮食,朕要留着恢复河山,不能浪费在奸商手里。”

李纲不得不站出来劝说皇帝,没说两句,赵谌怒道:“当初宣抚司要宗室外戚出粮,便家家都出了,现在要奸商出粮,相公就要推委,这是何意?”这等诛心之言,李纲不敢接话。

少宰何栗,自重新当上宰执之后,有心振作一番,弥补自己在靖康年间犯下的过错,就出列道:“陛下,微臣以为,两者不可共论,汴梁围城之时……”

他话未说完,赵谌便道:“当初根括之时,何相公于有力焉。”此言一出,何栗羞愧不已,不再说话。

两位相公都不说话,朝堂上再没人反对,赵谌便道:“请中书制词。”

中书侍郎孙傅虽然是赵谌德师傅,但他也觉得赵谌这么闹不像话,便道:“此开封府事,非朝政,不当由中书制词。”

赵谌抓住话头:“既是开封府事,拿到朝堂上来说做甚?”

刘鞈谢罪:“是微臣的过错。”

赵谌好好刷了一通存在感,直到他认为,满朝大臣已经知道他这个十四岁的皇帝的厉害,才说道:“既是开封府事,交付有司,朕不问了,散朝吧。”原来这接近整整一个时辰的闹腾全是演戏。

早朝散去,接着就是早课,由孙傅给赵谌上课,孙傅想借着上课的机会,劝说赵谌一番。赵谌却兴致未尽,向自己的师傅述说志向。

“朕要效法汉武帝,扫平藩镇,击破匈奴,报九世之仇。”

这话赵谌说过很多遍,孙傅也听过很多遍了,最开始听的时候,孙傅还感觉自己辅佐了一位明君而兴奋不已,现在他对这话已经麻木了。

但今天这话怎么有点不大对劲:扫平藩镇?汉武帝时只有对藩国的穷追猛打,何来扫平藩镇?

这时,赵谌用笔蘸了墨,在静书殿中那块雪白的屏风上开始写写画画:此处是济南,此处是汴梁,此处是卫州。在扫平藩镇之后,先三路进兵,夺回大名,然后三路并进,直取燕云。

赵谌虽然是皇帝,但他毕竟只有十四岁,他的这一切行为,放在十四岁这个年纪,是一个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常作的事情。

但在孙傅看来,心中就隐隐有些担忧,教出这样一个皇帝,不知后世会如何评价自己。

赵谌玩闹够了,孙傅又给他讲了一个时辰的孟子,早课就算结束了。正在这时,银台司急奏,少宰何栗请辞。

早朝时,赵谌狠狠地揭了何栗的伤疤,何栗不辞职才怪了。但赵谌本人并不是想赶何栗走,他只是太过年少,为了争胜,嘴上没把门的。

他见到何栗的辞表,毫不犹豫地说:“不准。”孙傅松了一口气,看来皇帝还不是不知道好歹,他劝说皇帝,还须好生慰留。

赵谌突发奇想,要去何栗府上,亲自去慰留少宰。孙傅既然鼓动皇帝去慰留,也不好再阻拦。

童穆办事很有效率,只用了一个时辰,赵谌就得以轻车简从,到了何栗府上。

赵谌见到何栗的面,何栗痛哭流涕,谢过赵谌,“微臣自知,在靖康年间有罪,蒙陛下不弃,臣一定肝脑涂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成功的挽留何栗之后,赵谌出宫一趟也不容易,他突发奇想:“朕要巡视军营。”

孙傅先是劝谏,但赵谌执意要去,还举出历代明君视察军营的例子来。赵谌毕竟是皇帝,要视察军营也不能说有错,于是孙傅便陪着赵谌往都门禁军的驻地来。

都门禁军自打汴梁解围之后,王禀做过一次大的整顿。但京中亲贵,盘根错节百余年,岂是王禀一个外来户能动得了的,整顿的结果是王禀由“勾当殿前司公事”这个具体干事情的差遣官升任“殿前司督指挥使”拿一份高薪的虚职。

都门禁军听闻皇帝来了,坐营指挥使心中大惊,想做些掩饰,却也来不及了。赵谌到了营内,只见驻地有一半是空的,还有许多老百姓住在营房里。

赵谌不由得大怒:“若不是朕今日亲来,还真不敢相信,禁军还能打仗么。叫王禀来,叫王禀来,看看他的殿前司变成什么样了。”

孙傅知道这局面不是王禀的过错,但他不作声,乐得看王禀吃瘪。

王禀闻讯赶来,向赵谌下拜,赵谌也不说:“爱卿平生。”而是就让王禀跪在地上,将王禀痛骂一顿。孙傅一下子感觉“坏了”,他以为赵谌挤兑几句就完了,没想到闹得不可收拾。

有朱凤涟派在赵谌身边的小内侍,想赶紧去报告太后,免得赵谌将局面闹得不可收拾。童穆低声怒喝:“站住了,在这伺候着。”今天赵谌这样闹,只是他自己出丑而已,损不了王禀分毫。

皇帝出丑这种小事,就要浪费掉自己一个手下,这样的亏本买卖,童穆是不做的。

待赵谌骂得累了,王禀才道:“臣的都指挥使,只是虚职,殿前司是由向勾当打理。”现任勾当殿前司公姓向,乃开国勋贵向训之后,神宗的皇后的侄孙。

赵谌一下子僵在当场,他现在然道再把向勾当喊来再骂一顿吗?他顿了一顿,才道:“还不快请节帅起来。”

赵谌向王禀认错,王禀口称不敢。赵谌为了掩饰自己的失误,对王禀道:“殿前司实在不像话,不知汴梁可以倚仗哪支大军。”

王禀是在徽宗朝被提拔与行伍,以一介匹夫而成节度使,赵家对他有知遇之恩,而且皇帝才十四岁,真的要和一个孩子计较吗?所以他压抑住不快,回道:“龙捷军的呼延通部,以及京郊的刘光世部,都可一阅。”

接受读者提出的意见,对各方面的任务增加描写,调整路线,因此耽搁了时间,请大家原谅。谢谢大家.

第三十六节 勤王第五十二节 和戎论第一百二十二节 乐陵第二十七节 家破第十一节 奖惩第七十三节 里城第九十节 保塞第一百四十六节 出笼第四十六节 飞票第十六节 争嫡第五十七节 索女第三十七节 鄜延三军第九十九节 幼犬对弱鸡第二百二十五节 争权第三十八章 跑腿第八十二节 救魏第二百五十四节 细红线第三十九节 夺印第一百七十五节 设计第一百九十七节 时代的转折第二十节 惊雷第一百八十五节 勾结第二百五十八节 抢位第七十二节 刘汲第二百六十节 黄袍第七十七节 失踪第一百零五节 洛阳第五十二节 和戎论第二百二十四节 张浚第十四节 富平第二十三节 围歼第四十八节 宴请第五十三节 解脱第六十三节 老营第两百一十二节 报纸第二十三节 董平第四十一节 六路第一百二十六节 军阀还是革命者第八十八节 新安抚第二百二十六节 拖延第八十一节 劫道第九十六节 折冲第一百七十八节 折家人,折家军第三十五节 杀阵第一百一十一节 缺点第二百一十三节 新京报第十二节 宣赞第三十一节 太行山东麓第六节 成军第二十一节 梁山二百四十六节 围城第三十二节 撞阵第一百三十六节 责任之争第七十五节 移驾第七十五节 张宪第三节 真相第一百八十五节 勾结第十五节 崩盘第一百二十六节 军阀还是革命者第一百零八节 智真长老第二百五十九节 旧法建炎篇 誓扫胡尘不顾身 第二百零七节 嘲讽第八节 突围第一百六十三节 塘沽新城第二十四节 开战第一百四十一节 齐州第三十三节 第二层战壕第一百七十四节 前途第二百五十四节 细红线建炎篇 誓扫胡尘不顾身 第两百一十节 宫斗第二百四十一节 南返第一百六十节 社稷为重君为轻?第二百二十八节 惑敌第一百八十九节 密谋第四节 村落建炎篇 誓扫胡尘不顾身 第两百节 过江第八节 激进第八十节 单骑第一百四十四节 信誉第九十七节 合不勒第三十七节 明志第二十四节 开战第八十八节 新安抚第一百七十二节 西伯第七节 马场第二百四十八节 自转第三十七节 鄜延三军第一百二十三节 择道第六十三节 老营第二十七节 王渊第二十一节 张横第六十八节 军纪第一百四十八节 历史名城第三十七节 河阳第十三节 张灏第一百二十一节 诈城第五十九节 低调第一百九十节 龙威第一百八十二节 收编第七十五节 移驾
第三十六节 勤王第五十二节 和戎论第一百二十二节 乐陵第二十七节 家破第十一节 奖惩第七十三节 里城第九十节 保塞第一百四十六节 出笼第四十六节 飞票第十六节 争嫡第五十七节 索女第三十七节 鄜延三军第九十九节 幼犬对弱鸡第二百二十五节 争权第三十八章 跑腿第八十二节 救魏第二百五十四节 细红线第三十九节 夺印第一百七十五节 设计第一百九十七节 时代的转折第二十节 惊雷第一百八十五节 勾结第二百五十八节 抢位第七十二节 刘汲第二百六十节 黄袍第七十七节 失踪第一百零五节 洛阳第五十二节 和戎论第二百二十四节 张浚第十四节 富平第二十三节 围歼第四十八节 宴请第五十三节 解脱第六十三节 老营第两百一十二节 报纸第二十三节 董平第四十一节 六路第一百二十六节 军阀还是革命者第八十八节 新安抚第二百二十六节 拖延第八十一节 劫道第九十六节 折冲第一百七十八节 折家人,折家军第三十五节 杀阵第一百一十一节 缺点第二百一十三节 新京报第十二节 宣赞第三十一节 太行山东麓第六节 成军第二十一节 梁山二百四十六节 围城第三十二节 撞阵第一百三十六节 责任之争第七十五节 移驾第七十五节 张宪第三节 真相第一百八十五节 勾结第十五节 崩盘第一百二十六节 军阀还是革命者第一百零八节 智真长老第二百五十九节 旧法建炎篇 誓扫胡尘不顾身 第二百零七节 嘲讽第八节 突围第一百六十三节 塘沽新城第二十四节 开战第一百四十一节 齐州第三十三节 第二层战壕第一百七十四节 前途第二百五十四节 细红线建炎篇 誓扫胡尘不顾身 第两百一十节 宫斗第二百四十一节 南返第一百六十节 社稷为重君为轻?第二百二十八节 惑敌第一百八十九节 密谋第四节 村落建炎篇 誓扫胡尘不顾身 第两百节 过江第八节 激进第八十节 单骑第一百四十四节 信誉第九十七节 合不勒第三十七节 明志第二十四节 开战第八十八节 新安抚第一百七十二节 西伯第七节 马场第二百四十八节 自转第三十七节 鄜延三军第一百二十三节 择道第六十三节 老营第二十七节 王渊第二十一节 张横第六十八节 军纪第一百四十八节 历史名城第三十七节 河阳第十三节 张灏第一百二十一节 诈城第五十九节 低调第一百九十节 龙威第一百八十二节 收编第七十五节 移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