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二节 报纸

女人拧巴起来,是劝说不住的。呼延庚深明此理。他顺着朱凤莲说:“微臣……末将……我一定为陛下报仇,我这就去请示三位相公,由宰相给赵构这狗贼定罪,然后明发檄文,昭告天下。”

朱凤琏这才止住哭泣,说道:“庶康,你速去办来。”

呼延庚转身往外走,刚出殿门,他一溜儿小跑,去枢密院,张叔夜在此办公。

“这就定了康王之罪?就靠童穆的一面之词?”张叔夜颇有疑虑,“康王曾在汴梁救济流民,颇有仁声,若是断然宣告他弑君,只怕难叫天下人心服。”

“你高估了天下人。”呼延庚腹诽道,“就是另一个时空的莫须有,天下人也没什么不服的,就是岳飞的部将,虽然大多没有参与冤枉岳飞,但大多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请中书拟旨,召康王入宫辩难。”

“这倒是个好处置。”

呼延庚拿着拟好的圣旨去请朱凤琏行印,朱凤琏道:“孤要你下檄文讨伐叛逆,什么召赵构回京辩难?庶康,你……”

“圣人息怒,此乃云梦泽之计也,是刘邦杀韩信的故智。若是赵构胆敢前来,那就拿他问罪,若是不敢前来,就是他心虚,天下士民也看清了他的嘴脸,到时候再讨伐,就名正言顺了。”

“圣旨一来一往,最快也要一个月,哀家要等一个月才能报仇,”朱凤琏紧紧握住椅子的边缘,“我定要将赵构碎尸万段。”

“微臣一定另用计策,迫使赵构尽快前来。”

朱凤英在一旁道:“待吾在此劝说皇姐,将军先回去等候消息。”

朱凤英所说的回去,可不是让呼延庚出宫,而是去她的住处。呼延庚等在朱凤英的住处百无聊赖,门口突然出现了一个瘦高的人影,呼延庚抬头一看,认识:茂德帝姬赵福金。

按说朱凤英这里不该出现男子,呼延庚非常尴尬,找了个理由:“郓王妃妾身就在这里要给世子找个老师,练习弓马之术,今天有了点眉目,来给王妃说一声。”茂德一笑,也不揭穿呼延庚:“安抚这个义父,坐得真是尽心。妾身正有事问将军,想请三嫂代为传话,没想到遇见将军。不知妾身可否直接询问?”

“帝姬请说。”

茂德举目一望:“将军好歹也算半个主人,也不请妾身坐下。”

呼延庚干笑几声,请茂德落座。茂德自然的将头上的纱冠扶正,随后说道:“妾身与将军,相识已有四年了吧。”

“是啊,靖康元年冬天,末将到驸马家借粮。驸马不允,幸好帝姬深明大义。”

提到自己亡夫,茂德轻轻叹了口气:“说什么深明大义,不过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若没有守城众位将士,妾身只怕已经被金贼掳走为奴了吧。”

原来你心里有数,对一个深宫中长大的女子来说,也算难得。

茂德没有注意到呼延庚的感慨,继续回忆:“若是没有将军,就算金贼没有拿下汴梁。妾身也会被范琼抓走送给金贼。”

这是在说我的功劳?看来你有什么事情要求我。

“后来将军毅然出师,恢复河北,为汴梁屏障,为大宋屏障,其间壮举,朝野间早有传颂,茂德就不多言了。”

“帝姬有何事问我?”

仿佛终究要面对一个不如意的事实一般,茂德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会,才说道:“若是天子不能寻回,那将军以为,该当何人继位?”

“此大事也,当决于宰相。”

“天子的血缘至亲,不过几个皇叔,妾身听闻,将军已经劝说张中书和张枢密,下旨让九哥回京辩难?”

“确有此事。”

“只怕九哥一入汴梁,就不是辩难,而是问罪了吧。”

呼延庚笑而不答。

“九哥若是有罪,自不能继承皇位,妾身其他几位兄长,都是谦谦君子,只怕都无意于皇位。”把不敢担负责任的懦弱说成谦逊,也亏得茂德聪明。

茂德注视着呼延庚:“莫非将军心中,已经有了人选?”“吾不过一武夫,此事自有宰相决之,帝姬此问,颇为不妥。”

茂德抬头看了看所在的这间屋子,对着呼延庚点了点头:“都是命数,非妾身可以挽回,妾身告辞。”

呼延庚站起身来送茂德出去。

“将军,留步吧。早有谚曰:赵家天下,得之小儿,失之小儿,都是命数。”

呼延庚目送着茂德离去,思绪万千,正在这时,朱凤英回来了,两人到了屋内,朱凤英道:“皇姐已经用印,均旨连夜发出。并昭告天下,这下赵构来或不来,都是个死罪。”

“王妃辛苦了。”

“还不都是为了孩儿。不过,皇姐的担心也有道理,均旨一来一回,至少要一个月,再加上赵构在江南还不知道做些什么勾当,只怕夜长梦多。”

“当然不能在汴梁等着干耗一个月。我们要利用舆论,将此事做实。”

“舆论?”

“对,办报纸,造舆论。”

“报纸?”

“凤英见过邸报吧,这种报纸,大约两尺见方,左边一半是朝廷秘闻,右边一半是风花雪夜传奇之类。”

“这等报纸,小民爱看,可是对捉拿赵构,又有什么用呢?”

朱凤英的觉悟,就明显比不上茂德。如果茂德在这里,就会明白,要让朱凤英的儿子登基继位,并不需要捉拿赵构,甚至不需要定罪,只要在舆论中把赵构搞臭,列位宰相,还有江南的随驾诸公,就不敢提名赵构。

至于赵氦登上了皇位之后,再怎么收拾赵构,那已经不是一个难度的事情了。

呼延庚费尽心力,和朱凤英解释清楚了这些。

朱凤英又问:“这报纸好是好,可怎么让江南的人读到呢?”

“这些山人自有妙计,眼下要紧的,是请王妃为这天下第一份报纸赐名。”

朱凤英从呼延庚怀里站起来,转来转去,胸有成竹的说道:“吾儿登上皇位,乃是顺天应时,就叫《顺天时报》好了。”

第三十三节 白袍第八十五节 根括第一百六十六节 围泽第五十七节 索女第六十二节 代州第六十八节 退却第一百三十一节 阻止杜充的方法第九十三节 劝说第四十三节 风林火山第二十四节 招安第七十九节 张益谦第二十五节 归信县第十节 战长安(二)第六十四节 联姻第十节 战长安(二)第二节 大名第五十六节 河岸第五十一节 刘光国第四十七节 柏乡第四十八节 鸿胪寺第二百五十一节 良机第三十五节 杀阵第一百五十七节 八公山第七十九节 张益谦第七十节 压力第三十二节 新乡第二百五十一节 良机第七十九节 流落第五十节 青眼虎第十九节 阵地第九十八节 改元第五十八节 跨河第一百四十一节 齐州第七十节 压力第一百五十一节 淝水第二百三十四节 得计第六十四节 巡城第三十八节 孟津第六十节 刘彦宗第一百九十七节 时代的转折第一百九十三节 苟和第二百四十九节 路线第八十九节 赵构第一百五十六节 下蔡第八节 突围第四十节 打探第二十六节 霸州第一百八十一节 内变建炎篇 誓扫胡尘不顾身 第二百零六节 栾廷玉第一百四十三节 回汴第二百五十五节 背水第三节 郭永第一百四十节 出发第二十一节 梁山第二十三节 围歼第两百一十八节 平乱第一百三十五节 考试第一百五十六节 下蔡第三十节 沁水第一百二十一节 诈城第十九节 阵地第一百零二节 书到用时方恨少第二百四十节 道心叵测第一百六十六节 死战!保家!第一节 出军第八十四节 分裂第九十五节 祖卜第十四节 议和第一百零九节 过赵第六十七节 劫收第二百三十七节 单相思建炎篇 誓扫胡尘不顾身 第两百零三节 行军司马第二百五十八节 抢位第二十四节 开战第二百二十三节 取汾州第六十二节 谁来付账第二节 大名第一百六十一节 处置第二百二十九节 借势第四十三节 风林火山第一百九十节 龙威第二十四节 开战建炎篇 誓扫胡尘不顾身 第二百零五节 求情第三十节 沁水第一百八十五节 勾结第九节 阻击第七十一节 肃正讨伐第四十二节 骑战第八十八节 新安抚第四十八节 鸿胪寺第三十八章 跑腿第一百五十五节 寿春第四十节 赛跑第十二节 战长安(四)第三十九节 夺印第二百一十九节 储君第二百一十三节 新京报第四十六节 旋风第一百四十二节 一碗粥第十四节 滦州
第三十三节 白袍第八十五节 根括第一百六十六节 围泽第五十七节 索女第六十二节 代州第六十八节 退却第一百三十一节 阻止杜充的方法第九十三节 劝说第四十三节 风林火山第二十四节 招安第七十九节 张益谦第二十五节 归信县第十节 战长安(二)第六十四节 联姻第十节 战长安(二)第二节 大名第五十六节 河岸第五十一节 刘光国第四十七节 柏乡第四十八节 鸿胪寺第二百五十一节 良机第三十五节 杀阵第一百五十七节 八公山第七十九节 张益谦第七十节 压力第三十二节 新乡第二百五十一节 良机第七十九节 流落第五十节 青眼虎第十九节 阵地第九十八节 改元第五十八节 跨河第一百四十一节 齐州第七十节 压力第一百五十一节 淝水第二百三十四节 得计第六十四节 巡城第三十八节 孟津第六十节 刘彦宗第一百九十七节 时代的转折第一百九十三节 苟和第二百四十九节 路线第八十九节 赵构第一百五十六节 下蔡第八节 突围第四十节 打探第二十六节 霸州第一百八十一节 内变建炎篇 誓扫胡尘不顾身 第二百零六节 栾廷玉第一百四十三节 回汴第二百五十五节 背水第三节 郭永第一百四十节 出发第二十一节 梁山第二十三节 围歼第两百一十八节 平乱第一百三十五节 考试第一百五十六节 下蔡第三十节 沁水第一百二十一节 诈城第十九节 阵地第一百零二节 书到用时方恨少第二百四十节 道心叵测第一百六十六节 死战!保家!第一节 出军第八十四节 分裂第九十五节 祖卜第十四节 议和第一百零九节 过赵第六十七节 劫收第二百三十七节 单相思建炎篇 誓扫胡尘不顾身 第两百零三节 行军司马第二百五十八节 抢位第二十四节 开战第二百二十三节 取汾州第六十二节 谁来付账第二节 大名第一百六十一节 处置第二百二十九节 借势第四十三节 风林火山第一百九十节 龙威第二十四节 开战建炎篇 誓扫胡尘不顾身 第二百零五节 求情第三十节 沁水第一百八十五节 勾结第九节 阻击第七十一节 肃正讨伐第四十二节 骑战第八十八节 新安抚第四十八节 鸿胪寺第三十八章 跑腿第一百五十五节 寿春第四十节 赛跑第十二节 战长安(四)第三十九节 夺印第二百一十九节 储君第二百一十三节 新京报第四十六节 旋风第一百四十二节 一碗粥第十四节 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