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节 萧墙

北面折彦质派姚友仲率兵追击,追出二十里路,前面金兵突然折返回来,边上又有两路伏兵杀出,赤盏晖带着他的契丹猛安,王伯龙带着汉军猛安,特里补带着奚部,从三路杀来,饶是姚友仲临变不惊,指挥下属边打边退,也折损了二百余人。

在三月十一日金兵败退之后,完颜粘罕和完颜斡离不就达成一致:不能在汴梁城下待下去了。

“粮草不续,明日开始撤军吧。”

“真的要撤军吗,”完颜部诸将都非常惋惜,“能不能再试一次,我们已经望见了樊楼屋顶上的月光。”

“大冬天的,哪有什么月光,再不走,真的要困毙于汴梁城下了。”好容易说服完颜部核心的将领们,同意撤走。

但要撤走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撤退一向是一种最复杂最困难的战争形式,这次金兵几乎是倾国之力而来,要知道真正的生熟女真加起来不过六万战士,而这次金兵在汴梁周围就有二十余万,若是在汴梁什么也没捞到,就要撤回去,完颜本部都能跳起来把阿骨打一支的子弟吃干净,别说那些就冲着到南朝花花世界捞一票的草原诸部了。

粘罕和斡里不,与刘彦宗、高庆裔等心腹商量过以后,把整个撤退行动拆解成了三个步骤。

首先,宣称虽然抓住了宋朝皇帝,汴梁城内还不投降,是因为还有一个康王在外,宋人们还有希望,故而当务之急是抓住康王赵构,以绝宋望。这一拨由斡里不亲自指挥,集中了一半以上的主力部队,像正常行军一样,向北开进。名义上是去抓康王,实际上是扫荡沿途可能阻碍的宋军,为后面的金兵开道。

第二步,就是由完颜粘罕率领剩下的金兵中的大部,还包括赵佶、赵桓、两人的嫔妃数人、先行被扣押的燕王、景王、郓王、越王、曹晟等驸马数人、王宗濋等数名高官,共乘一百辆牛车离开青城大营,启程北上。这个俘虏的阵营比另一个时空八百六十辆牛车的规模是大大缩小了。粘罕对诸将及塞北诸部的说法是:“宋人急迫之间,也凑不起犒设,把他们的皇帝扣在塞北,待交割了土地和犒设,再放这些人质回去,不怕宋人不给。”藉此来安抚没有抢够本的塞北诸部。

第三步,就是以,先在以完颜讹里朵带领特里补、高彪、赤盏晖、王伯龙四人,各率本部,在青城大营和刘家寺大营造出大军仍然留驻的声势,以防宋人发觉,打乱斡里不和粘罕撤离。待金人主力撤走三天后,完颜讹里朵带领四人所部,装出全军撤退的声势撤离,待宋军追击时负责阻击宋人的追兵。这四个猛安都和熟女真各部一样忠诚可靠,可以保证尽全力阻击宋军,但万一被宋军包围吃掉,特里补率领奚部猛安、高彪率领渤海猛安、王伯龙率领汉军猛安、赤盏晖率领契丹猛安,终归不是真正的女真本部,也不用太过可惜。

特里补、王伯龙、赤盏晖等人成功阻击了姚友仲的追兵,渡河北上,追赶粘罕大军。姚友仲回到汴梁请罪,张叔夜道:“追击敌军,何罪之有。鹏飞先回去休息,待明日老夫再派遣大军,一定要将二帝追回来。”

呼延庚踏上一步:“庚愿明日率军追击。”

张叔夜道:“明日再议吧。这三个月来,诸将们都累了,今夜都回去休息,明日未时一刻,在枢密院聚将。”

呼延庚感觉很奇怪,他难道不急于把二帝追回来吗?今天定下人选,明天上午就可以出发了。张叔夜为什么要这么耽搁呢?

不过先不管这些,他的确好几个月没有见到自己的妻子了,今夜先回去吧。

呼延庚到达内兄张崇的住处时,已经是戌时了。他发现妻子张婵和丫鬟黛绢都还没有睡下。

“大哥说,今日金贼撤走,官人可能能得假回家来,让妾身等候。”

呼延庚心想,这内兄还真有心。黛绢备下了夜宵,围城日久,也没什么好东西,一点米汤而已。三人吃过夜宵之后,呼延庚与张婵更衣歇息。张婵略带羞意:“黛绢,你来说。”

黛绢道:“舅家老爷说,愿夫人早日诞下孩儿,这样呼家有后,姑爷小姐也都全了孝道。”她已经陪驾到呼家,便称娘家的张崇为舅家了。

呼延庚不以为意,只想这舅老爷管得还挺宽。

张婵道:“官人一定要等到妾身年满十六吗?”

“是啊。”呼延庚道:“愿我夫妇长长久久,现在不可把身体弄坏了。”

既然夫君这么坚持,张婵自然还是听从丈夫的安排。

呼延庚轻轻的抱住张婵,对黛绢道:“打了这么久仗,老爷乏了,黛绢你知道老爷喜好的,自己来吧。”又转过头对张婵说:“先亲一亲,摸一摸。”

第二天巳时呼延庚才起。张崇已在大堂等他。两人互致问候,闲聊了几句,张崇道:“敌兵已退,让内子带婵妹到大相国寺进香,你们还是尽快要个孩儿稳妥些。”

呼延庚昨晚听到这事没有在意,今天张崇亲自提起,他不由得纳闷了,“稳妥些,什么稳妥些?兄长,我是武人,请明言。”

“哎呀,妹夫,尔等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现在太子监国,若是他最终当了皇帝,你自然有拥立之功,但若是他没当上皇帝呢?比如,康王坐上了皇位,你们这些拥立太子的人还有下场吗?”

张崇继续说:“张枢密,王节帅,还有你,都是力主太子监国的,已经回不了头了,你赶紧让张婵怀上骨肉,若是万一新皇帝不是太子,而是靖康皇帝回来了,或者康王等别的什么人登基,你一纸休书,让婵妹回到张家来,我至少能帮你把呼家后人抚养大,传下一支香火。当然,这是最坏打算了,眼下太子还是皇位的第一人选。”

呼延庚突然想起,推戴太子的人里,并没有张崇。于是他问张崇的,是不是不赞同让太子监国。

张崇道:“你问我支不支持,我当然是支持的了,但凡事有万一。推戴群臣中,多我一人,少我一人,关系不大,若是太子最终登基了,众正盈朝,看在家父坚守隆德的份上,该给我的赏赐提拔,绝不会少,你也能帮我。但万一是康王登基,我至少为大家留下的转圈的余地。”

呼延庚明白了,现在汴梁大部分得力的文臣,都副署了推戴赵谌,若是康王赵构拿到了皇位,他自然不会重用这些人,那么张崇的机会就来了。一不留神,张崇就拿呼延庚当做筹码,下注在太子一边,而他自己则待价而沽,必要的时候,可以在赵构那边卖一个好价钱。

“兄长有心了。”呼延庚倒不怨赵构,贤如诸葛氏,在三国时还不是魏蜀吴三家分别下注吗。

“我这里只是最坏打算,当然最有利的结果,是让太子坐稳皇位,你见到张相公的时候,要劝他立即拥戴太子登基。”

呼延庚心想,这些事不是你们文臣来做比较合适吗?但立即就明白了,张崇自己要在康王那边做备份,太子这边的事情他就不方便掺合了。

在去枢密院的路上,呼延庚突然也想明白了张叔夜不急于追击金兵的原因,在拥戴太子的人中,张叔夜的官位是最高了,若是赵桓真的给追回来了,张叔夜还能讨得了好去。

到了枢密院,听从张叔夜的布置:

派折彦质率领本部,沿着黄河北岸布防,防止金兵再来。着守城各军抓紧时间休整。这根本没有追回赵桓的意思。

派出信使和巡查队,前往汴梁周边各城和洛阳,查看各城损失情况,招抚民众。

要推举刘鞈正式为开封知府,负责救济汴梁的居民,并安排修缮已经损毁的西城。

派出信使与李纲、康王等联系,请他们尽快到汴梁来,共商善后之事。

在做出这一番安排之后,张叔夜遣散众人,只留下刘鞈,王禀,解潜、折彦质、呼延灼,以及刘子羽、呼延庚、吴革、姚友仲等人。

在这些核心人物面前,张叔夜没有说话,刘子羽最先站出来说道:“二帝已经北狩,国中不可一日无主,请张相公带领群臣,劝太子登基。”

呼延庚偷眼去看各人的表情,刘鞈显然是早已知道此事,王禀皱眉深思,解潜神情木然,事不关己,折彦质也在观察众人的表情,看见呼延庚正在观察他,淡淡一笑,又去看别人。

张叔夜等大堂内众人都接受了这个信息道:“彦修所言,确是要理。今日大家各去联络汴梁的群臣,一同上书。”

在场的这些人,都是拥立太子监国的人,要么立下拥立之功,要么就等其他人当了皇帝找借口被铲除掉,根本没有别的路走。刘子羽只是提起这个话头,捅破这层窗户纸。

张叔夜定下各人去联络相熟的官员,尤其是文官。约定明日一起上书。

求红票、月票、收藏、评论

第一百五十八节 受困第一百五十三节 暴雨第一百一十九节 不会打仗第一百一十节 偷闲第二百五十七节 解释第一百七十六节 相残第四十三节 韩家第十七节 中计第四十二节 骑战第一百一十六节 目标冀州第一百二十八节 阶官与军衔第八十三节 伪诏第一百六十五节 草莽第十七节 镇抚使第四十七节 陛见第八节 金栗山第九十节 保塞第一百二十四节 铁军第二十二节 兵来第三十六节 偃旗息鼓第二十二节 郑伟第三十八章 跑腿第四节 村落第一百八十七节 斩首第十八节 守营第三十六节 回家第五十节 旁牌第三十八章 跑腿第二百一十三节 新京报第七节 战长安(一)第二百二十九节 借势第五节 河间第十四节 议和第八十节 单骑第两百一十二节 报纸第一百三十五节 考试第四十三节 爵帅由来第二十节 汾州城下第四十节 赛跑第一节 出军第二十四节 开战第三节 郭永第五十七节 牵牛第二百五十七节 解释第六十五节 借粮第四十六节 旋风第一百一十九节 不会打仗第六十一节 秋煞第二十九节 太原还是隆德第四十四节 该当如何是好第二百二十六节 拖延第四十四节 纳头便拜第九十六节 折冲第五节 河间第二百三十五节 取舍第一百七十节 河北独安第八十一节 劫道第三十三节 白袍建炎篇 誓扫胡尘不顾身 第二百零七节 嘲讽第十四节 滦州第二百二十八节 惑敌第二百二十一节 英雄第一百零七节 天下一家第一百五十九节 候援第二百四十九节 路线第八十节 刘彦宗三策第四十节 打探第七十九节 张益谦第一百七十三节 重回平定军建炎篇 誓扫胡尘不顾身 第二百零六节 栾廷玉第二十七节 王渊第一百零五节 洛阳第二十二节 援鲁第八十九节 恨嫁第六十五节 豪强第二百一十四节 借师助剿第八十一节 杨惟忠第一百六十六节 死战!保家!第五十三节 解脱第二百五十五节 背水第五十节 旁牌第一百零二节 书到用时方恨少第十一节 义胜军第九节 阻击第三十八节 孟津第三十七节 鄜延三军第二十节 汾州城下第二百五十三节 勇者第一百三十一节 阻止杜充的方法第三十九节 夺印第十九节 阵地第四十五节 变田第二十六节 夺财第五十八节 不定第一百八十九节 密谋第二十四节 开战第二百二十四节 张浚第五十七节 牵牛第四十六节 飞票第十三节 塘沽
第一百五十八节 受困第一百五十三节 暴雨第一百一十九节 不会打仗第一百一十节 偷闲第二百五十七节 解释第一百七十六节 相残第四十三节 韩家第十七节 中计第四十二节 骑战第一百一十六节 目标冀州第一百二十八节 阶官与军衔第八十三节 伪诏第一百六十五节 草莽第十七节 镇抚使第四十七节 陛见第八节 金栗山第九十节 保塞第一百二十四节 铁军第二十二节 兵来第三十六节 偃旗息鼓第二十二节 郑伟第三十八章 跑腿第四节 村落第一百八十七节 斩首第十八节 守营第三十六节 回家第五十节 旁牌第三十八章 跑腿第二百一十三节 新京报第七节 战长安(一)第二百二十九节 借势第五节 河间第十四节 议和第八十节 单骑第两百一十二节 报纸第一百三十五节 考试第四十三节 爵帅由来第二十节 汾州城下第四十节 赛跑第一节 出军第二十四节 开战第三节 郭永第五十七节 牵牛第二百五十七节 解释第六十五节 借粮第四十六节 旋风第一百一十九节 不会打仗第六十一节 秋煞第二十九节 太原还是隆德第四十四节 该当如何是好第二百二十六节 拖延第四十四节 纳头便拜第九十六节 折冲第五节 河间第二百三十五节 取舍第一百七十节 河北独安第八十一节 劫道第三十三节 白袍建炎篇 誓扫胡尘不顾身 第二百零七节 嘲讽第十四节 滦州第二百二十八节 惑敌第二百二十一节 英雄第一百零七节 天下一家第一百五十九节 候援第二百四十九节 路线第八十节 刘彦宗三策第四十节 打探第七十九节 张益谦第一百七十三节 重回平定军建炎篇 誓扫胡尘不顾身 第二百零六节 栾廷玉第二十七节 王渊第一百零五节 洛阳第二十二节 援鲁第八十九节 恨嫁第六十五节 豪强第二百一十四节 借师助剿第八十一节 杨惟忠第一百六十六节 死战!保家!第五十三节 解脱第二百五十五节 背水第五十节 旁牌第一百零二节 书到用时方恨少第十一节 义胜军第九节 阻击第三十八节 孟津第三十七节 鄜延三军第二十节 汾州城下第二百五十三节 勇者第一百三十一节 阻止杜充的方法第三十九节 夺印第十九节 阵地第四十五节 变田第二十六节 夺财第五十八节 不定第一百八十九节 密谋第二十四节 开战第二百二十四节 张浚第五十七节 牵牛第四十六节 飞票第十三节 塘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