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惊天消息

腊月十八,金人确认北伐军东、西两座全部后撤百里,撤至杞县、通许之后,随即开始准备撤离。

腊月十九,数十万金军分为前、中、后三军,先后撤出汴京,金国皇帝完颜亮与文武大臣随大军撤离,往西边郑州方向而去。

在他们后面是数不清的车队,装着无数粮草辎重和箱子,箱子里面是什么,无从知晓。

车队之后是随同逃离的金国人,男女老幼,人数多达万人,他们带着无数家财离开,马车装的满满当当,地上留下深深车辙。

这些人不是汉人,依据之前的约定,大宋监察使陈康伯没有阻止。

腊月二十一下午,汴京城里最后一支金军撤出城外,向西赶去,陈康伯率军接管汴京,占据各处要地。

当天夜里,金人尽数撤走的消息传至杞县、通许,李显忠、吴拱各带两万精兵连夜动身,赶往汴京。

第二日巳时,李显忠、吴拱先后赶到汴京城下,每人派遣一万军队入城,听从陈康伯调遣,其余军队在城外待命。

经过北伐军三日一寸一寸反复搜查,陈康伯确认金人并没有在汴京城做手脚,城内安全可控之后,方才派人回报归德府。

腊月二十七日,赵昚同文武百官一道赶来汴京。

在汴京城外,筑起高台,赵昚和文武百官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告慰先祖。

而后大宋君臣从东门进入汴京城,城内张灯结彩,一片欢庆。

来到行宫,坐上金主完颜亮几天还坐过的宝座,赵昚心内激动不已,当即宣布,大赦天下!

百官赐钱十万、绢百匹!

淮河以北的百姓,三年免赋!

北伐将士论功重赏,将士死伤者,抚恤翻倍!

赵昚一时之间,意气风发。

收回汴京,重回旧地,群臣也大受鼓舞。

但很快,大宋将士们流血牺牲,拼死拼活才得来的北伐胜利,便转为对赵昚个人的溢美。

文武百官纷纷上表,盛赞新皇赵昚,雄才大略,英明神武,知人善任,不愧是太祖血脉!

赵昚听得很是欢喜,不由的有些飘飘然。

腊月二十九,已快到新年交替之际,赶回临安过年,已经不可能了,于是便有朝臣建议,在汴京欢庆新年!

不等议定此事,忽然有人提议,何不在汴京重建都城,临安临安,终究不是长居久安之地,既然已经夺回汴京,就该将都城迁回汴京。

此议一出,君臣陷入沉默之中。

但迁都还是不迁都,这个问题已经在每个人心里扎根。

百官见赵昚不语,便无人敢再提。

迁都历来是大事,何况汴京曾被金人占据三十多年,如今刚刚收回,民心尚且薄弱,贸然建都并不适合。

并且函谷关以西还是在金人手中,若他们再次毁约,东出函谷关,则汴京危矣。

还有,大宋都城临安是太上皇赵构亲建,如今他精神尚佳,身体还好的很,若迁都汴京,要不要将他一起带过来?他愿意来吗?

汴京虽有繁华美好的梦境,但也有一场永生永世难以忘记的噩梦,回来很可能只是徒增伤悲而已。

此后,迁都汴京之事,无人再提。

君臣连日在已经繁华不再的汴京城流连,大街小巷,无处不去,似乎在找寻记忆中一些美好的东西。

与此同时,吴拱的北伐军进驻洛阳,堵住金人从函谷关东出的通道,李显忠分兵驻守郑州、兴仁府、归德府和汴京,杨丛义的北伐军退回大名府。

隆兴二年最后一天,大宋北伐军无战。

隆兴三年,正月初十,赵昚带着文武百官离开汴京,东行至兴仁府,慰问归附的官吏百姓,大加赏赐。

正月十七,赵昚带着百官从兴仁府北上,渡过黄河,准备前往大名府慰问北伐将士。

结果行至澶州附近,大宋君臣听闻一个惊天消息。

正月十二,太上皇赵构出德寿宫,在大庆殿召见留守临安的各部各衙官员议事!

这个消息犹如一个晴天霹雳,在赵昚、陈康伯、史浩等君臣及文武百官心里炸响,众人顿时惊慌失措。

大宋要乱了!

要变天了!

这是每一个人心底的声音。

但谁也不知道临安到底发生了什么,前来送消息的人不是传令兵,更不是官员,只是一个朝臣家里的下人。

消息是真是假,无从辨别。

慰问队伍当即停止前进,调头返回兴仁府。

与此同时,派人飞马回临安探查消息。

赵昚和百官在恐慌不安中,渡过了八天。

正月二十五,确切消息送回兴仁府:太上皇赵构于正月十二开始,一连五天于大庆殿召集留守临安各部官员议事,并于选德殿、崇政殿召老臣议事!

消息确切,太上皇这个是要干什么?

赵构要做什么,呼之欲出,赵昚和百官心里都非常清楚,只是他们不明白赵构为什么要这么做。

若真如众人心中所想,如此以来,赵构置皇帝赵昚于何地,置文武百官于何地?

兴仁府远离临安千里,那里到底发生了何事,众人根本不清楚,临安未曾派遣任何官员来行营,也未有朝廷的任何书信。

在兴仁府空耗下去,根本不是办法,但皇帝赵昚和太上皇赵构的事,是皇家自己的家事,谁无法掺和。

但此时刚刚跟金国议和,若传出大宋内部出现巨大的变故,恐怕金国转眼就会撕毁和议,重启兵戈。

皇家家事,亦是国事!

陈康伯身为宰相,历两朝,力主抗金北伐,大宋方得有今日之成果,他哪里忍心大好局势,就此葬送。

群臣私下议论纷纷,臣心已然不稳,若再继续这么拖下去,好不容易拼来的成果转眼就会付诸东流。

沉默多天之后,陈康伯主动求见赵昚,提议召集文武百官议事,不议他事,就议太上皇入主大庆殿之事!

几天不见,赵昚精气神全失,脸上无光,眼中无神,往日的朝气,不复存在。

听闻陈康伯提议,赵昚沉默良久,而后道:“父皇事,不可妄议。”

只此一言,便把陈康伯顶的半晌无言。

“皇上,请听老臣一言,此乃天下事,当由天下人共议!”

陈康伯眼中悲痛之极,几天时间,仿佛老了几岁。

这些年,在朝堂日日跟主和派争执,打口水仗,好像永远也不会疲惫,但现在他感觉累了。

“不,父皇之事不能议。自古以来,只有父议子,哪有子议父。你回去吧。”

赵昚虽然想不明白,为何会突然发生这种事,但礼法告诉他,不能以子议父,免得落人口实,况且临安发生了什么,至今也没一个人来说清楚。

陈康伯退了下去。

大宋如今面临的局势要求他这个宰相,必须要做点什么。

兴仁府、临安互不通消息,互不派人通气,绝对不能再观望持续下去,不然大宋必将四分五裂。

北伐虽然成功了,但北伐三大将李显忠、吴拱、杨丛义此时都手握重兵,这些事大宋在江淮、荆襄一带的几乎所有兵力,再加上他们三人距离赵昚所在的兴仁府都非常近,一旦有人在此时起了异心,大宋就全完了!

李显忠一生忠勇,当不会有二心,但他是前朝旧将,如今是忠于临安太上皇,还是忠于皇帝赵昚,恐怕只有他自己清楚。

吴拱之前一直在西北,最近几年才调住襄阳,同样是前朝旧将,但远离临安,应该只是忠于朝廷,当不会选边站,况且他的叔父还在西北,也不会允许他轻易选边,所以吴拱极大可能会按兵不动,等待分出正统,才听朝廷号令。

杨丛义身份成谜,背景神秘,从回易处正使任上领兵入驻瓜洲渡,本就可疑,再加上他有殿前司任职的背景,主持过大校阅和选将之事,当时声势浩大,恐怕就是在为扬名造势做准备,可惜因当时秦桧为首的势力太过强大,功亏一篑,不得不到东南沿海小地方去躲避。

陈康伯看了完颜亮收集的关于杨丛义的大量资料,虽然搞清楚了杨丛义在朝中的靠山极有可能就是杨存中,但他还有疑问,仅凭杨存中,根本不可能支撑他走到现在,身后定然另有他人援手。

有没有他人援手先不说,就凭杨丛义与杨存中的关系,手握大军的杨丛义首先就得提防,因为杨存中这次并没有跟来汴京,而他是太上皇的绝对心腹,这次太上皇重新入主大庆殿,恐怕跟他脱不开关系,那么杨丛义手里的兵对赵昚来说,就十分危险了!

但若此时贸然夺取李显忠、杨丛义手里的兵权,军队立马就会大乱,金人若得知消息,则大宋危矣!

为今之计,恐怕只有赶紧挑明赵昚与太上皇赵构之间的微妙关系。

当天,陈康伯以宰相的名义召集文武百官议事,主题只有一个,是回临安,还是留在兴仁府!

结果很明显,去留各半。

想留下的大半是赵昚这两年重新启用的、先前被秦桧等人打压下去的人,还有这两年提拔重用的人。

而要回临安的,几乎全是主和派,不受赵昚待见的人。

正月二十八,陈康伯率领一众要回临安的官员离开兴仁府,返回临安。

他作为大宋宰相,事关大宋命运,事关天下人的事,他必须要做!

第82章 推想第233章 双方大胜第306章 顺利撤退第775章 抄底金营第261章 闻香品茗第487章 合情合理第93章 一个不留第136章 梦溪笔谈第791章 攻陷燕京第299章 夜袭敌营第67章 来龙去脉第603章 应变第225章 拖住守军第327章 杀敌万人第778章 金军无惧第673章 大军北进第222章 城外对峙第620章 经历(一)第143章 造船大单第490章 诸军命运第341章 报到第15章 失窃第742章 内库余钱第267章 最后一批第708章 招贤之策第573章 要铁不要钱第589章 请缨出战第720章 大局已变第211章 出使安南第203章 百船离港第608章 一战之胜第550章 交代缘由第173章 再到泉州第273章 交易规则第215章 讨个说法第707章 陆游北上第34章 饿狼围困第346章 提前准备第750章 攻击临潢第467章 早有算计第667章 破城之计第685章 完颜亮的困境第37章 狼王之死第571章 辽阳府第186章 准备离营第72章 逃犯的消息第490章 诸军命运第609章 回援镇江第280章 临别怪梦第792章 放权第247章 非长久之计第385章 托付利益第55章 众怒第364章 命案推测第104章 考试结束第413章 内侍造访第183章 大制鱼面第319章 沿途杀戮第699章 惊天消息第96章 传讯自救第643章 战和不一第779章 将帅来历第219章 一场胜仗第278章 我成亲了第453章 给你差事第427章 暗夜黑影第712章 谁都没亏第129章 太学辩议(二)第517章 同心共事第669章 攻取济南城第719章 复官北返第160章 见过监军第413章 内侍造访第20章 上门收钱第376章 重返神骑军第590章 伏军皂角林第683章 难题第488章 蛀虫之嫌第286章 进驻县城第258章 使团进城第516章 再接回易第113章 城门校尉第462章 山中实战第440章 临行安排第170章 都不干净第227章 虚张声势第737章 南下平阳府第291章 全军合围第165章 无谓自尊第416章 答疑解惑第185章 改造针盘第777章 运河冰碎第64章 道别第755章 驳斥腐臣第123章 送别第192章 正使未定第172章 人之将死第73章 小舅子分粮第100章 分锅大会(上)
第82章 推想第233章 双方大胜第306章 顺利撤退第775章 抄底金营第261章 闻香品茗第487章 合情合理第93章 一个不留第136章 梦溪笔谈第791章 攻陷燕京第299章 夜袭敌营第67章 来龙去脉第603章 应变第225章 拖住守军第327章 杀敌万人第778章 金军无惧第673章 大军北进第222章 城外对峙第620章 经历(一)第143章 造船大单第490章 诸军命运第341章 报到第15章 失窃第742章 内库余钱第267章 最后一批第708章 招贤之策第573章 要铁不要钱第589章 请缨出战第720章 大局已变第211章 出使安南第203章 百船离港第608章 一战之胜第550章 交代缘由第173章 再到泉州第273章 交易规则第215章 讨个说法第707章 陆游北上第34章 饿狼围困第346章 提前准备第750章 攻击临潢第467章 早有算计第667章 破城之计第685章 完颜亮的困境第37章 狼王之死第571章 辽阳府第186章 准备离营第72章 逃犯的消息第490章 诸军命运第609章 回援镇江第280章 临别怪梦第792章 放权第247章 非长久之计第385章 托付利益第55章 众怒第364章 命案推测第104章 考试结束第413章 内侍造访第183章 大制鱼面第319章 沿途杀戮第699章 惊天消息第96章 传讯自救第643章 战和不一第779章 将帅来历第219章 一场胜仗第278章 我成亲了第453章 给你差事第427章 暗夜黑影第712章 谁都没亏第129章 太学辩议(二)第517章 同心共事第669章 攻取济南城第719章 复官北返第160章 见过监军第413章 内侍造访第20章 上门收钱第376章 重返神骑军第590章 伏军皂角林第683章 难题第488章 蛀虫之嫌第286章 进驻县城第258章 使团进城第516章 再接回易第113章 城门校尉第462章 山中实战第440章 临行安排第170章 都不干净第227章 虚张声势第737章 南下平阳府第291章 全军合围第165章 无谓自尊第416章 答疑解惑第185章 改造针盘第777章 运河冰碎第64章 道别第755章 驳斥腐臣第123章 送别第192章 正使未定第172章 人之将死第73章 小舅子分粮第100章 分锅大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