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白银法案

拿着英国粮食储备改革草案的艾伦威尔逊,一边恭喜艾登的连任,一边恭维道,“这一份改革草案,堪称天才之举。从最乐观的角度上考虑,英国最为理想的情况,那就是什么成本都不用出,还能大赚一笔。”

做常务次长的时候,艾伦威尔逊并不用对大臣毕恭毕敬,因为他的前途掌握在内阁秘书长手中,大臣不能把他怎么样,当然他和大臣的配合也相当不错。

但做内阁秘书长面对首相就完全不同了,首相是有权力把内给秘书长换掉的。

虽然一般不会这么做,英国毕竟作为判例法的起源之地,什么都要讲究一个先例。

“这一笔生意,对英国来说,可以促进在金融业的优势,同时稳固英镑价值。”虽然稍晚了一些,大选之后艾登才正式提出改革英国的粮食储备制度。

但结果是好的,面对二百二十吨黄景,艾登不能无动于衷,事成之后,英国的黄金储备将会奔着六千吨大关而去。

这个比例已经非常可以了,美国的黄金储备是在缓慢下降的,美国的黄金储备为一万四千吨,这些黄金支撑着布雷斯顿森林体系。

当然艾伦威尔逊知道,要是越战正式爆发,一万四千吨黄金会在三年内跌破一万吨,然后三年后的一九七一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会跌到八千吨,然后就是美国赖账的时候了。

英国也可以到时候做一下准备,就算是不能把美元拉下马,也可以某得一些利益。

不过内阁秘书长指的不是苏联的黄金这一项收益,粮食一旦缺少就会涨价。

根源不是苏联的一千万吨粮食采购,而是艾登这一份粮食储备改革。换句话说,英国本来是以粮食储备改革,掩护收购粮食的举动,和苏联人做买卖。

这样的话,英国确实会得到两百二十吨黄金,但也就仅此而已。

但这一份粮食储备改革一旦实行,缺口就不仅仅是苏联的一千万吨了。要加上英国本身百分之二十五的缺口,缺口将要达到两千万吨。

届时,世界粮食市场将会暴涨,如果世界粮食出现百分之十的缺口会怎么样?答案不是会有百分之十的人饿死,而是这些人饿死的同时,价格会涨到剩下百分之九十的负担的心理价位。

出现这个后果的话,英国囤积的粮食就值钱了,到时候转手一卖,还能再赚一次钱。

作为一個英国首相,艾登固然是见识到过英国在战时的艰难时刻,但说实话,英国在战时的艰难时刻,和这个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碰到的艰难时刻相比,什么都算不上。

如果在孟加拉大饥荒艾登亲自去一趟印度,就知道粮食缺口出现百分之十会造成什么后果了,可惜首相没有这个经历,无法预测英国就是做一笔生意,会导致什么后果。

在一九六三年这个时间,某大国自顾不暇,有声有色的大国也一样。苏联都找上门求购了,除了美国之外,只有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两个英联邦国家,可以一次性解决千万吨级别的需求。但艾伦威尔逊肯定下手比其他人快。

剩下的产粮区,就只有阿根廷了,世界上有三大黑土带,但其实还有一个异化的黑土带在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由于这里位于南半球亚热带,没有严寒而漫长的冬季。

植物枯死后无法依靠寒冷来长年累月的积累残骸,湿热的气候导致土壤中含有较多的氧化铁,使土壤呈现出明显的红色,因此这里的土壤实际上不如黑土带有养分。

如果日韩怕被美国讹诈,又嫌阿根廷太远的话,东南亚其实也能解决一部分问题。

不过也不是很乐观,因为马来亚作为女总裁深耕的农业基地,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把周边的东南亚国家折腾的够呛,这就像是美国的农业正常竞争,会让墨西哥农民都破产一样。

近些年,东南亚国家被马来亚的粮食倾销弄的,粮食种植面积都在下降。

总之,原本只是卖给苏联一千万吨粮食,可能还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再加上英国自己的粮食储备改革的话,翻倍之后就可能会造成,对世界大环境不利的结果。

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新闻,占据了英国舆论的头条。

其实很难相信,这个时代的英国对苏联外交部长的访问,竟然会报以极大的热情。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苏联够得到英国,威胁更加直观一点。毕竟联邦德国边境的苏军,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葛罗米柯的来意并不像是公报当中的目的,真正的目的是确认,英国是否有能力,和苏联完成这一次的交易,以及如何付款。

伦敦交易所就是欧洲的黄金交易中心,这对英国来说没有丝毫难度。

可能有生以来,艾登从来没有这么真心对待一个苏联人,表达出来如太阳般炙热的友好,对于葛罗米柯的疑虑,尊敬的英国首相表示毫无问题。

此时此刻,有着非洲面包篮支撑的南罗德西亚,白人居民正在相应宗主国的号召,急人之所急,为英国的切身利益添砖加瓦。

南罗德西亚财政部长伊恩·史密斯,是这一举动的坚决拥护者,他表示要花费掉最后一个英镑,拿出最后一粒粮食,来完成本土的需求。

这几乎就是一个妥妥的帝国忠犬风范,伊恩·史密斯还不惜财政压力,用罗德西亚的预算从黑人部落当中购买粮食,为此还准备从南非贷款……

哪怕是伦敦东区最贫穷的爱国者,也没有这位南罗德西亚财政部长更加爱国。

伊恩·史密斯此举,让唯一保留南方通道的罗德西亚王室领地都极为吃惊,格雷斯心想,自己是不是也应该表现一下,不然好像有些对不起王室领地的认证了。

马来亚殖民地首府吉隆坡,高级专员理查德签署行政令,禁止出口小麦。

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两国,蒙巴顿集团的代表已经和政府谈好了收购价格。两国政府对此均无异议,血浓于水,愿意帮助英国渡过难关。

仍然维持着世界最大规模远洋船队的英国,接到了伦敦政府的命令,前往开普敦港、伊丽莎白港、新加坡、珀斯、蒙特利尔,将采购的粮食运回本土。

“我们不能忽视一个可能,那就是可能引起一下国家的粮食缺口,进而导致物价上涨的一系列反应。但我相信四大粮商不会对此不满,反而会很有兴趣和亲爱的你谈谈。”

珀斯蒙巴顿大厦总裁办公室,帕米拉拿着电报,一字一顿的为母亲阅读着来自伦敦的电报,“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刚刚离开伦敦,首相和对方沟通的非常愉快,苏联外交部长也非常认可,英国作为世界大国在当今世界的独特地位。”

“你的丈夫,艾伦威尔逊三月一日于伦敦……”

老牌帝国主义,正在殖民时代的尾巴,抓住为数不多的机会,利益最大化。此时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英国,绝对没有……

此时美国稍微注意一下英国的动向,就算不会看出来什么,好歹也会有些心里准备。

当然这个心理准备可能性也不大,英国想要有意瞒着美国的话,是可以做到的,比如苏伊士运河战争。

美国之所以没有关注英国的动向,完全是因为肯尼迪在忙活一件在他看来为美国好的事情,从一九五零年开始,美国的贸易逆差就开始出现了,进入六十年代贸易逆差占据了大多数年份。

美国的黄金储备是在缓慢下降的,长此以往布雷斯顿森林体系必然无以为继。在拿骚协议上,肯尼迪以庞大的黄金储备威胁艾登,要把英镑打的一钱不值。

结果是艾登根本不在意他的威胁,表示美国是布雷斯顿森林体系的受益国,这样做无疑是美国自我解决自己的霸权,肯尼迪威胁了一个寂寞。

“林登,其实以白银作为储备也一样能够稳定美元的价值。”肯尼迪在民主党白银党人的影响下,这一天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肯尼迪不知道有人在澳大利亚挖出了银矿,但美国本身就是产银大国,事实上世界上几个产银大国都在美洲,以美国现在的国力,美国境内连同美洲的白银,很容易就能控制住源头,以此作为布雷斯顿森林体系的补充,美国贸易逆差带来的黄金储备下降,相信会得到极大的缓解。

“总统,白银党人虽然已经倡议了快一百年,但白银的价值和黄金还是不能相比的。”林登·约翰逊一听,表达了自己的悲观,“既然做不到肯定有困难之处。”

“困难之处就在华尔街。”肯尼迪笑道,“你说是不是?我们不能片面的把白银法案的成本都由国家来承担,然后看着海量的白银安安静静的躺在财政部。”

林登·约翰逊没有接肯尼迪的话,似乎在思考或者在想着其他什么事,最终点点头,态度似乎是不置可否。

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看着我的眼睛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可靠的国防大臣第六百二十章 自由世界要团结第五百九十八章 正是在下第三百三十二章 罗德西亚问题第五百一十八章 开罗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美锡建交第1648章 处理日本的建议第1540章 世纪婚礼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扶持泰国第十五章 蒙巴顿第一百六十三章 红旗歌舞团来访第九百三十七章 收获的季节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勾心斗角第1604章 莫斯科商业年会第一百四十三章 BBC不会向政府低头第一百五十七章 友情会消失第八百一十一章 苏丹分治第十章 找一条后路第八百八十二章 爱德华的指点第三百五十六章 苏联的一生之敌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英美不一样第八百六十八章 埃及的中兴之主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合作成果第四百九十四章 按下葫芦浮起瓢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大使级外交第八百一十三章 阿尔及利亚战争第三百一十六章 可靠的人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轻装上阵第1729章 投降输一半第一千三百九十几章 美国也干了第六百八十五章 启程第一百八十八章 要劳逸结合第八百二十八章 互不侵犯条约第七百三十三章 先鞠个躬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搞定英国第六百五十二章 国王的葬礼第一百零四章 海峡不设防公告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爸爸的背刺第1673章 英法有共识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独立浪潮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伦敦论键第五百七十章 吉隆坡会议成果第1662章 卷款跑路第1701章 天无二日第六十五章 英军在柏林第1613章 见不得女人落泪第1749章 一家团聚第八百四十章 经贸变军售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印度和苏联第八百五十二章 再苦一苦法国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互秀肌肉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应对方案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特混舰队第四百二十章 到达伦敦的赫本第一百二十七章 非洲保皇派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没礼貌的苏联人第1590章 罢工和质询第九百一十八章 至暗时刻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世界和平我挽救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转移视线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我为大英立过功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特混舰队第一百四十七章 布鲁塞尔会议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战后重建第五百六十一章 甚至是法国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英国的战略定力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裁员风波第八百五十四章 统治者会议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次一定第七十九章 突发事件第1694章 故地重游第八百五十六章 枭雄之姿第1633章 棒女郎撒切尔第九十五章 我们的人第七百九十二章 四大家族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预言家威尔逊第六百一十二章 第一批战俘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丹锡金尼泊尔第六百七十三章 混合结算第1728章 艾委员长第三百二十章 举报信第二百九十九章 双喜临门第二百八十章 精忠报国第三百三十章 北罗德西亚第二百六十一章 万全之策第四百一十二章 作秀的总督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阿拉伯联盟会议第三百三十八掌 我们的总督第八百四十六章 巴西铁矿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我一点都不意外第二百九十章 工具人的交流第八百二十章 夫妻配合砸车计第五百零五章 打破核垄断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沙皇之子的征途第1693章 紧跟美国脚步第二十九章 印度是个好地方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结果是好的
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看着我的眼睛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可靠的国防大臣第六百二十章 自由世界要团结第五百九十八章 正是在下第三百三十二章 罗德西亚问题第五百一十八章 开罗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美锡建交第1648章 处理日本的建议第1540章 世纪婚礼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扶持泰国第十五章 蒙巴顿第一百六十三章 红旗歌舞团来访第九百三十七章 收获的季节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勾心斗角第1604章 莫斯科商业年会第一百四十三章 BBC不会向政府低头第一百五十七章 友情会消失第八百一十一章 苏丹分治第十章 找一条后路第八百八十二章 爱德华的指点第三百五十六章 苏联的一生之敌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英美不一样第八百六十八章 埃及的中兴之主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合作成果第四百九十四章 按下葫芦浮起瓢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大使级外交第八百一十三章 阿尔及利亚战争第三百一十六章 可靠的人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轻装上阵第1729章 投降输一半第一千三百九十几章 美国也干了第六百八十五章 启程第一百八十八章 要劳逸结合第八百二十八章 互不侵犯条约第七百三十三章 先鞠个躬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搞定英国第六百五十二章 国王的葬礼第一百零四章 海峡不设防公告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爸爸的背刺第1673章 英法有共识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独立浪潮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伦敦论键第五百七十章 吉隆坡会议成果第1662章 卷款跑路第1701章 天无二日第六十五章 英军在柏林第1613章 见不得女人落泪第1749章 一家团聚第八百四十章 经贸变军售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印度和苏联第八百五十二章 再苦一苦法国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互秀肌肉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应对方案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特混舰队第四百二十章 到达伦敦的赫本第一百二十七章 非洲保皇派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没礼貌的苏联人第1590章 罢工和质询第九百一十八章 至暗时刻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世界和平我挽救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转移视线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我为大英立过功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特混舰队第一百四十七章 布鲁塞尔会议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战后重建第五百六十一章 甚至是法国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英国的战略定力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裁员风波第八百五十四章 统治者会议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次一定第七十九章 突发事件第1694章 故地重游第八百五十六章 枭雄之姿第1633章 棒女郎撒切尔第九十五章 我们的人第七百九十二章 四大家族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预言家威尔逊第六百一十二章 第一批战俘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丹锡金尼泊尔第六百七十三章 混合结算第1728章 艾委员长第三百二十章 举报信第二百九十九章 双喜临门第二百八十章 精忠报国第三百三十章 北罗德西亚第二百六十一章 万全之策第四百一十二章 作秀的总督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阿拉伯联盟会议第三百三十八掌 我们的总督第八百四十六章 巴西铁矿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我一点都不意外第二百九十章 工具人的交流第八百二十章 夫妻配合砸车计第五百零五章 打破核垄断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沙皇之子的征途第1693章 紧跟美国脚步第二十九章 印度是个好地方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结果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