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对策

美国工业增长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极端不均衡。工业增长主要集中在一些新兴工业部门,而采矿、造船等老工业部门都开工不足,纺织、皮革等行业还出现了减产危机,大批工人因此而失业。这一时期兼并之风盛行,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全美最大的16家财阀控制了整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53%,全国1/3的国民收入被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占有;另一方面,约60%的美国家庭的生活水平还挣扎在仅够温饱的每年2000美元水平上下,更为严重的是,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足1000美元。此外,国际收支中的潜在危机也加深了美国经济的潜在危机。美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力同供应大大超过国内外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这一切都预示着一场大危机的到来。

容克财团已经开始悄悄撤资了,与此同时的欺骗力度却在同时加大,假消息一个接着一个,代表煤矿的寇道夫、钢铁托拉斯蒂森,克虏伯军工、莱茵金属、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达对美国股市的信心,放出信息,似乎这些公司马上就要进军美国市场了。

容克财团竭尽所能的压制股市,让它迟些爆发,容克们做到了,十一月一日,美国股市开始冷却,并开始有零星的抛售股票,一九二九年十一月一日,星期四。开盘后,股指循着日前的走势,坚挺地上涨着,只是成交量明显地放大。突然,股指掉头向下,股价开始下跌,到了上午11点,股指跳水,股市陷入了疯狂状态,人们竞相抛盘。到了11:30,股市已经完全听凭无情的恐慌摆布,狂跌不止。一小时内,就有11个知名的股民自杀身亡。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雪崩似的跌落,人们歇斯底里地甩卖股票,整个交易所大厅里回荡着绝望的叫喊声。

一九二九年十一月五日,“华尔街日报”的大号标题为“工业股票下跌38.33点”。第二天,工业股再跌30.57点(这两天的跌幅分别为12.82%、11.73%,名列道指历史最高跌幅的第二和第三位,仅次于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的22.61%)。在六天之内,道指下跌96点多,跌幅接近30%。一周之后,美国人在证券交易所内失去的财富达100亿美元。

农场主为了销毁“过剩”的产品,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纽约流行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德国柏林的一座庄园内,谁也想不到一座毫不起眼的庄园里现在集中着控制着全德国经济的资本家,他们正在大肆庆祝。

“哈哈!这次美国人吃苦头了,现在我们已经把全部的马克都兑换成了黄金,应该可以保证德国的经济了”文森特&斯达克的声音有些幸灾乐祸。

“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哈哈,古斯塔夫,你儿子的属下在美国干的真是不错,短短的时间内就挑动的美国人这么恐慌,我看谁能救得了美国”蒂森恶狠狠的说道。

“不错,要让美国翻不了身,通知在美国的监控人员,看看美国的几个大家族有什么反应,特别是摩根和洛克菲勒,这两个家族要重点监控”老谋深算的寇道夫阴狠的说道。

“嗯!还要加强我们德国贸易保护的措施和手段,毕竟德国现在还不稳定,也算我们为德国做一点事情吧”古斯塔夫回答道。这些人根本不会想到美国压根根本没有救市的意思。

“黄金还是要继续兑换,收集市面上所有的黄金和贵重金属,老家伙们,雪耻的时候来了,趁英法美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把它们国家所有的黄金都兑换干净,然后要政府宣布马克贬值”蒂森站起来总结道。

纽约股票市场崩溃后,西方银行家、企业家、政治家和经济学家并未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少人认为这只是心理恐慌造成的,股票市场很快就会恢复正常。美国财政部长安德鲁?梅隆一再宣称,股票市场的毛病不久将会治愈,重新走上轨道。专家和政府的声明向公众保证,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可他们大错特错了。

只有一个由银行组成的联盟迅速采取行动以控制局势,但这仅仅是暂时的拖延。股价不久便又开始了无情的下跌。美国各路金融银行家坐在一起积极研讨救市方案,结果任何推出的救市方案都无济于事,被一个不明来路的金融势力所狙击。不明的金融势力就是容克财团。

一九二九年十一月四日下午,摩根财团联合其他银行业巨头,拿出2.4亿美元联合基金护盘,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购买股票。在这以后几天里,股票行情逐渐稳定,美国财政部和一些经济学家、银行家和大城市报纸纷纷向公众保证:股票价格的下跌问题不大,应拿出更多的钱用于投资,这样对国家经济是有好处的。10月25日,胡佛总统也发表文告:";美国的基本企业,即商品的生产与分配,是立足于健全和繁荣的基础之上的";,力图以此刺激新一轮投资。但这都稳定不了投资者恐慌的情绪,此时人们的神经已经异常脆弱,股市在经过昙花一现的上扬后,就开始了噩梦般的暴跌。

但随着美国股票市场的崩溃正是这样一场经济危机爆发的火山口。随着股票市场的崩溃,美国经济随即全面陷入毁灭性的灾难之中。

西方其它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国的资金流入和向美国的商品输出。这些国家一旦失去美国的资金和市场,也就随之被卷入了经济危机。接着,西方工业国又把经济危机扩散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工、农、商业旷日持久的危机,终于导致了金融大混乱。奥地利最大的银行——奥地利信贷银行因无法收回对本国和东欧各国企业的贷款,1931年5月宣告破产。这马上在德国引发银行存户挤兑存款风潮,国民银行等大银行因而倒闭。英国也出现了纷纷向银行提取黄金的风潮,7月中旬至10月外流黄金价值2亿英镑。9月下旬,英国宣布废除金本位制,英格兰银行停止兑付黄金。接着,其它一些国家也废除金本位制,欧洲的货币制度开始崩溃。

共和国外长古斯塔夫?施特莱斯曼在1929年10月3日去世。此后三个星期,华尔街股票市场突然崩溃了。德国国内马上受到灾难深重的影响。德国的";繁荣";主要是靠从美国那里借来的外债和对外贸易来维持的。一旦贷款断绝,旧债到期,德国金融结构就无法承受这种负担。一旦在总萧条后世界贸易一蹶不振,德国就无法出口足够数量的东西来购买所必需的原料和粮食的进口。而没有出口,德国的工业就无法开工,它的产量从1929年到1932年几乎跌了一半。对外贸易减少了2/3。德国有60%以上的工业生产能力闲置不用,成千上万的小企业破了产。国民收入从1929年的760亿马克下降到1932年的450亿马克,国债高达140亿马克,失业人数突破800万大关。工人和职员的收入,几乎下降了一半。

农业危机也很严重,农产品价格暴跌,大批农民破产,被迫出卖土地。统治阶级把经济危机的后果转嫁到劳动人民身上。政府为了使垄断资本家和地主免于破产,向他们提供了100多亿马克的补助金和贷款。与此同时,却把劳动人民的纳税提高了几十亿马克,并大量削减工资、救济金和养老金。繁重的税收,残酷的压榨,逼得被剥削被压迫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奋起反抗。1930年至1932年,爆发1000多次罢工,形成了轰轰烈烈的群众斗争的高潮。

第144章 苏芬战争(6)第147章 苏芬战争(9)第125章 走向战争(2)第419章 攻击莫斯科(5)第274章 战斗开始第198章 各方瞩目的战争第407章 打破僵局第85章 马德里攻防战(2)第303章 英国战役(3)第417章 攻击莫斯科(3)第261章 盛大的阅兵式第342章 巴巴罗萨?修改一下吧!(2)第247章 英德大决战(2)第246章 海军参战第403章 夺权(2)第195章 女王的态度第25章 结盟第306章 英国战役(6)第167章 威廉二世(3)第179章 斯图卡立威第313章 凝固汽油弹第141章 苏芬战争(3)第332章 北非的战争(3)第127章 开战第50章 挑拨离间(2)第49章 挑拨离间第328章 原子能计划第427章 攻击莫斯科(13)第57章 测试(3)第295章 摊牌(2)第250章 英德大决战(5)第241章 比利时投降第419章 攻击莫斯科(5)第429章 攻击莫斯科(15)第366章 宣战第172章 “古斯塔夫”列车炮第404章 夺权(3)第300章 战前准备!第246章 海军参战第83章 佛朗哥第328章 原子能计划第298章 捣蛋的墨索里尼第272章 直布罗陀要塞第320章 维也纳仲裁第307章 调停!第164章 威廉二世第344章 法有贝当,英有张伯伦第95章 莱因哈特上校第38章 长刀之夜第94章 回国第97章 海军S计划第310章 朴茨茅斯之战第88章 马德里攻防战(5)第294章 摊牌第37章 谈判第250章 英德大决战(5)第422章 攻击莫斯科(8)第365章 基辅会战(14)第130章 闪击波兰(3)第371章 西方方面军的覆灭第40章 嘱托第292章 不列颠空战(3)第65章 奇袭莱茵兰(2)第408章 反击?不对劲!第214章 强渡马斯河第420章 攻击莫斯科(6)第425章 攻击莫斯科(11)第24章 金融危机第435章 攻击莫斯科(21)第97章 海军S计划第150章 苏芬战争(12)第242章 燃烧的敦刻尔克第361章 基辅会战(10)第422章 攻击莫斯科(8)第314章 谈?谈个屁!第73章 西班牙内战(3)第64章 奇袭莱茵兰第40章 嘱托第250章 英德大决战(5)第287章 直布罗陀之战(10)第44章 移民第8章 杜邦家族第297章 又是扩军第303章 英国战役(3)第236章 敦刻尔克战役(2)第21章 算计第300章 战前准备!第436章 攻击莫斯科(22)第294章 摊牌第49章 挑拨离间第137章 元首“疯了”第297章 又是扩军第436章 攻击莫斯科(22)第376章 到达战场第255章 完全胜利第358章 基辅会战(7)第415章 攻击莫斯科第284章 直布罗陀之战(7)第284章 直布罗陀之战(7)第241章 比利时投降
第144章 苏芬战争(6)第147章 苏芬战争(9)第125章 走向战争(2)第419章 攻击莫斯科(5)第274章 战斗开始第198章 各方瞩目的战争第407章 打破僵局第85章 马德里攻防战(2)第303章 英国战役(3)第417章 攻击莫斯科(3)第261章 盛大的阅兵式第342章 巴巴罗萨?修改一下吧!(2)第247章 英德大决战(2)第246章 海军参战第403章 夺权(2)第195章 女王的态度第25章 结盟第306章 英国战役(6)第167章 威廉二世(3)第179章 斯图卡立威第313章 凝固汽油弹第141章 苏芬战争(3)第332章 北非的战争(3)第127章 开战第50章 挑拨离间(2)第49章 挑拨离间第328章 原子能计划第427章 攻击莫斯科(13)第57章 测试(3)第295章 摊牌(2)第250章 英德大决战(5)第241章 比利时投降第419章 攻击莫斯科(5)第429章 攻击莫斯科(15)第366章 宣战第172章 “古斯塔夫”列车炮第404章 夺权(3)第300章 战前准备!第246章 海军参战第83章 佛朗哥第328章 原子能计划第298章 捣蛋的墨索里尼第272章 直布罗陀要塞第320章 维也纳仲裁第307章 调停!第164章 威廉二世第344章 法有贝当,英有张伯伦第95章 莱因哈特上校第38章 长刀之夜第94章 回国第97章 海军S计划第310章 朴茨茅斯之战第88章 马德里攻防战(5)第294章 摊牌第37章 谈判第250章 英德大决战(5)第422章 攻击莫斯科(8)第365章 基辅会战(14)第130章 闪击波兰(3)第371章 西方方面军的覆灭第40章 嘱托第292章 不列颠空战(3)第65章 奇袭莱茵兰(2)第408章 反击?不对劲!第214章 强渡马斯河第420章 攻击莫斯科(6)第425章 攻击莫斯科(11)第24章 金融危机第435章 攻击莫斯科(21)第97章 海军S计划第150章 苏芬战争(12)第242章 燃烧的敦刻尔克第361章 基辅会战(10)第422章 攻击莫斯科(8)第314章 谈?谈个屁!第73章 西班牙内战(3)第64章 奇袭莱茵兰第40章 嘱托第250章 英德大决战(5)第287章 直布罗陀之战(10)第44章 移民第8章 杜邦家族第297章 又是扩军第303章 英国战役(3)第236章 敦刻尔克战役(2)第21章 算计第300章 战前准备!第436章 攻击莫斯科(22)第294章 摊牌第49章 挑拨离间第137章 元首“疯了”第297章 又是扩军第436章 攻击莫斯科(22)第376章 到达战场第255章 完全胜利第358章 基辅会战(7)第415章 攻击莫斯科第284章 直布罗陀之战(7)第284章 直布罗陀之战(7)第241章 比利时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