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德意志式哲学

林威知道?不错,林威的确知道,新帝国第一步要恢复德国的世界大国地位,接着就是走向世界霸权。希特勒详尽地谈到了生存空间的问题,这是一个至死还萦绕在他脑子里的问题。他宣称,霍亨佐伦帝国在非洲猎取殖民地犯了错误,德国必须在欧洲进行扩张。他说,";大自然并没有为任何民族或种族保留这片土地的未来占有权;相反,这片土地是为有力量占有它的人民而存在的。";";不能用和平的方法取得的东西,就用拳头来取。";毫无疑问希特勒的思想对德国人民的影响是巨大的,由于林威的出现,希特勒的言论首先开始影响的就是容克阶级。

林威现在需要的是赶紧享受自己的新婚之夜,他可没功夫陪这些老头子,拉起琳达的手就往自己的房间走去,根本就无视琳达那恶狠狠的眼睛和在座众人的大笑。

至于到底要多大的领土?德国人民应该享有多少土地?希特勒的胃口是挺大的。他一直反对只要求恢复1914年的疆界。他说,";这在政治上是一件荒谬可笑的事,其荒谬的程度和后果的严重,使这种要求几乎成为一种罪行。";希特勒的";标准年代";要回到6世纪以前日耳曼人把斯拉夫人赶回东方去的年代。他指出,";今天我们在欧洲有8000万日耳曼人!只有在过了100年以后,这个大陆上有2.5亿日耳曼人的时候,这一外交政策才会被承认是正确的。";而且这25亿日耳曼人都是在扩张了的新帝国的版图之内。按着希特勒所设计的大日耳曼帝国的蓝图,法国将要灭亡,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要并入德国版图。然后要征服俄国。

这是一个疯狂的想法,不过林威无力改变,在林威看来能改变犹太人的命运,使之600万犹太人的生命得到了保证就已经世界上最大的功德了,苏联在林威眼里也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唯一能让林威上心的就是武装党卫军的数量太少了,到了二战的末期也不过几十万,而林威的目标就是把它建设成另一只国防军,至少数量上要豪不逊色。

德意志的前身普鲁士就是依靠战争来决定问题,普鲁士已经靠自己的武力成了欧洲主要的军事强国之一。它没有其他国家那样的富源。它的土地贫瘠,缺乏矿藏。它的人口稀少,没有大城市,也没有工业,文化很落后,人民生活十分贫困。然而靠着坚毅的意志和组织的天才,霍亨佐伦王室终于建立了一个斯巴达式的军事国家古希腊的奴隶制城邦。公多次激起被奴役人民的反抗。它的军队,训练有素,每战必胜。它总是同当时最强的国家结成暂时的同盟,运用权术外交不断扩大自己的领土。

1862年,奥托?冯?俾斯麦亲王当了普鲁士首相,这个宣传";铁和血";的人,运用武力,在1866年与1871年之间,结束了为时几达1000年之久的德国分裂状态,建立了普鲁士大帝国。近百年来,在这个天赋优异、精力充沛的国家里,先是俾斯麦,以后是德皇威廉二世,他们不断挑战世界规则,蔑视所有敢于干涉德意志的敌人,挑战已经成为传统,而现在经过了国家分裂,连波兰、捷克这种小国家都敢欺辱德意志,这是德意志绝对不会原谅的。德国寄出自己最后的希望,而希特勒就是德意志最后的选择。希特勒,在军官阶层和许多古怪的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培养出了一种对权力和统治的野心,对横行无忌的军国主义的狂热,对民主自由和种族平等极端仇视的大日耳曼主义情绪。

哲学,没错,这就是德意志式的哲学,当1918年德意志主动的结束了战争以期望国家会得到平等的对待,却发现战胜国早已经准备所谓的停战条约,对已经战败的德意志毫无公平可言,德国的民众忽然发现,当他们张开双臂而表示友好的时候,英法看见的是德意志举起手臂表示投降,这就造成了德意志战后动荡,对民众而言,在战争中德国一直处于攻势,他们是被卖国的精英耍了,是他们在德意志最需要他们的时候,在德意志的背后捅了他们一刀。

这种大潮根本就是无可阻挡的,林威可以改变一个人,但他改变不了一个民族,当整个民族都时刻准备战争的时候,在愚蠢的去阻挡就显得不自量力了,所以要早早的准备。

容克和希特勒的勾结开始了,煤钢垄断巨头每年捐助纳粹党100万马克,企业主联盟每年捐助200万马克。鲁尔煤矿辛迪加决定每年卖1吨煤抽5芬尼给纳粹党,每年平均600万马克。前德皇威廉二世,也资助纳粹党约200万马克。希特勒一方面秘密地取得德国统治阶级的大力资助,另一方面,又利用千百万失业者要求工作、摆脱苦难困境的机会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希特勒对到会的资本家说:";如果我们要解决生存空间问题,我们就要运用整个民族积累起来的政治力量。所以现在大家争吵我们的军队是10万,还是30万,这完全无关痛痒,问题在于我们的军队至少是800万。";800万军队的建设和夺取";生存空间";的战争对于垄断资本家来说,那将意味着神话般的巨额利润。所以,希特勒的讲话征服了德国垄断资本家的心,博得了他们的热烈掌声和喝彩。在这一次会议上,垄断资本家们就纳粹党执掌政权的问题,原则上达成了协议。第二天,钢铁托拉斯的经理蒂森、煤矿大亨寇道夫、林威的老爸古斯塔夫,甚至还同纳粹党的三个头目希特勒、戈林和罗姆讨论了未来的法西斯政府的人选。

当然合作的没有一点芥蒂是不可能的,容克家庭历来注重军功,家产只有长子才能继承,次子只有加入军队才有可能封爵,毕竟现在的德国只有十万陆军,在容克的眼里罗姆的几十万冲锋队无疑是最大的威胁,在这次会面之后,林威的好友、马修、斯达克、霍夫曼以及很多容克家庭的继承人或家族成员重新回到了军队中,可以说容克现在已经开始准备战争了,几年之后,当陆军扩编的时候,他们都将是中级军官为德意志而战。

不过现在的首要任务如何利用这次的金融危机捞取利益,这就用不着林威操心了,各个家族里或多或少都有金融方面的人才,他们更加懂的如何捞取最大的利益。

德意志已经暗潮汹涌,容克财团集结了全德百分之八十的资本家,拿出了七十亿马克,这已经是容克们能拿出所有的资金了,可以说,容克们要开始拼命了。

在美国要爆发危机之前,民间已经预感到危机的爆发,而危机一旦爆发,企业倒闭,股民投资进企业的钱将无法收回,因此大家急于将股票兑现,防止资金流失。早就注意美国股市的容克们怎么会让美国人好过呢?容克财团迅速的做出了反应,首先放出消息,说德国非常看好美国股市,并调集强大的资金流为美国股市注资,其实这只是个信号,实际上没有搭进去多少钱,目的是暂时稳定美国股市,使得美国的经济黑洞越来越大。而德国的狙击马上就要开始。

容克放出的虚假消息一定上平定了美国股民的恐慌,使美国的股票投机活动重新变得异常狂热,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结果造成这一时期股票价格被大幅度哄抬,股票市场的这种投机活动恰好掩盖了生产和销售之间本已存在的尖锐矛盾,这正是容克们所希望的。

1929年的危机前同样是一片欣欣向荣。社会中涌动的暗流,像银行不良资产增加、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社会信用受到破坏、上市公司行为扭曲,都被节节攀升的股市和对幸福未来的预期冲得无踪无影。美国人不知道苦难岁月才刚刚开始。

第107章 英国特使第66章 奇袭莱茵兰(3)第239章 敦刻尔克战役(5)第323章 维也纳仲裁(4)第144章 苏芬战争(6)第359章 出访苏联(5)第244章 燃烧的敦刻尔克(3)第50章 挑拨离间(2)第43章 坦克(2)第243章 燃烧的敦刻尔克(2)第283章 直布罗陀之战(6)第352章 热身运动第302章 英国战役(2)第372章 西方方面军的覆灭(2)第251章 英德大决战(6)第408章 反击?不对劲!第190章 打赌第135章 闪击波兰(8)第404章 夺权(3)第232章 办法第187章 再战纳尔维克港(2)第211章 鹿特丹投降第126章 走向战争(3)第306章 英国战役(6)第219章 强渡索姆河(2)第103章 德奥合并(3)第149章 苏芬战争(11)第442章 攻击莫斯科(28)第84章 马德里攻防战第116章 对决第154章 苏芬战争(16)第141章 苏芬战争(3)第42章 坦克第381章 斯摩棱斯克第29章 国会纵火第168章 回到德国第164章 停战第126章 走向战争(3)第44章 移民第83章 佛朗哥第90章 马德里攻防战(7)第401章 基辅会战(20)第195章 女王的态度第164章 停战第380章 斯摩棱斯克第151章 苏芬战争(13)第37章 谈判第132章 闪击波兰(5)第140章 苏芬战争(2)第340章 直升机(2)第28章 帮助第255章 完全胜利第91章 庆祝第257章 意大利参战第114章 犹太商团第318章 倔老头许士尼格第108章 威逼第4章 战败第104章 德奥合并(4)第133章 闪击波兰(6)第149章 苏芬战争(11)第234章 突破里斯河防线第338章 黑手党的克星第335章 雷诺公司第438章 攻击莫斯科(24)第174章 万事俱备第370章 雷德尔的想法第180章 “俾斯麦号战列舰”第11章 啤酒馆暴动(2)第297章 又是扩军第99章 捷克第154章 苏芬战争(16)第321章 维也纳仲裁(2)第18章 希姆莱第254章 不同以外的海战(2)第425章 攻击莫斯科(11)第437章 攻击莫斯科(23)第284章 直布罗陀之战(7)第104章 德奥合并(4)第344章 法有贝当,英有张伯伦第60章 贷款第409章 失败的开始第359章 基辅会战(8)第184章 卡廷事件第七章第237章 敦刻尔克战役(3)第243章 燃烧的敦刻尔克(2)第304章 英国战役(4)第368章 南线,基辅的前奏第324章 维也纳仲裁(5)第24章 金融危机第105章 吞并捷克第307章 调停!第313章 凝固汽油弹第128章 闪击波兰第404章 夺权(3)第448章 攻击莫斯科(34)第384章 基辅会战(3)第24章 金融危机第285章 直布罗陀之战(8)
第107章 英国特使第66章 奇袭莱茵兰(3)第239章 敦刻尔克战役(5)第323章 维也纳仲裁(4)第144章 苏芬战争(6)第359章 出访苏联(5)第244章 燃烧的敦刻尔克(3)第50章 挑拨离间(2)第43章 坦克(2)第243章 燃烧的敦刻尔克(2)第283章 直布罗陀之战(6)第352章 热身运动第302章 英国战役(2)第372章 西方方面军的覆灭(2)第251章 英德大决战(6)第408章 反击?不对劲!第190章 打赌第135章 闪击波兰(8)第404章 夺权(3)第232章 办法第187章 再战纳尔维克港(2)第211章 鹿特丹投降第126章 走向战争(3)第306章 英国战役(6)第219章 强渡索姆河(2)第103章 德奥合并(3)第149章 苏芬战争(11)第442章 攻击莫斯科(28)第84章 马德里攻防战第116章 对决第154章 苏芬战争(16)第141章 苏芬战争(3)第42章 坦克第381章 斯摩棱斯克第29章 国会纵火第168章 回到德国第164章 停战第126章 走向战争(3)第44章 移民第83章 佛朗哥第90章 马德里攻防战(7)第401章 基辅会战(20)第195章 女王的态度第164章 停战第380章 斯摩棱斯克第151章 苏芬战争(13)第37章 谈判第132章 闪击波兰(5)第140章 苏芬战争(2)第340章 直升机(2)第28章 帮助第255章 完全胜利第91章 庆祝第257章 意大利参战第114章 犹太商团第318章 倔老头许士尼格第108章 威逼第4章 战败第104章 德奥合并(4)第133章 闪击波兰(6)第149章 苏芬战争(11)第234章 突破里斯河防线第338章 黑手党的克星第335章 雷诺公司第438章 攻击莫斯科(24)第174章 万事俱备第370章 雷德尔的想法第180章 “俾斯麦号战列舰”第11章 啤酒馆暴动(2)第297章 又是扩军第99章 捷克第154章 苏芬战争(16)第321章 维也纳仲裁(2)第18章 希姆莱第254章 不同以外的海战(2)第425章 攻击莫斯科(11)第437章 攻击莫斯科(23)第284章 直布罗陀之战(7)第104章 德奥合并(4)第344章 法有贝当,英有张伯伦第60章 贷款第409章 失败的开始第359章 基辅会战(8)第184章 卡廷事件第七章第237章 敦刻尔克战役(3)第243章 燃烧的敦刻尔克(2)第304章 英国战役(4)第368章 南线,基辅的前奏第324章 维也纳仲裁(5)第24章 金融危机第105章 吞并捷克第307章 调停!第313章 凝固汽油弹第128章 闪击波兰第404章 夺权(3)第448章 攻击莫斯科(34)第384章 基辅会战(3)第24章 金融危机第285章 直布罗陀之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