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战略欺骗

哈立德国王军事城。

没等运输机完全停下来,丁镇南就发动越野车开了过去。

那是一架海军的舰载运输机,下来的是白华伟上校。

在此之前,他在“廉旭升”号上担任第31特混舰队的作战参谋,而第31特混舰队一直在穆阿海活动。他原本可以直接乘坐舰载运输机去巴铁。绕道来这里,就是要跟丁镇南见上一面。

当然,不是来叙旧。

要说的话,两人的私交还真不错。

虽然丁镇南是陆军军官,还来自平民阶层,看上去跟诞生在海军世家,而且是海军军官的白华伟没有瓜葛,但是实际情况却截然相反,两人不但在几年之前就认识了,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其实,也是不打不相识。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帝国军队中的少壮派,也就是“青年军官组织”。

在第二次全球大战结束之前,由周涌涛代表的这些年轻军官,组建了一个跨军兵种青年军官组织,其主要使命是研究大战期间的战例,总结取胜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为下一场大战做准备。

当时,几乎是所有人都认为,第三次全球大战会在20年后爆发。

此外,还有人觉得等不了20年。

道理也很简单,纽兰共和国并没承认战败,而且在协约集团内部,因为梁夏帝国与迢曼帝国的矛盾表面化,出现了很明显的裂痕。大战宣告结束的时候,没有诞生一份用来维护和平的条约。

哪怕在历史上,条约更像是用来擦屁股的废纸。

没有条约作保,和平局面能维持多久?

如果迢曼帝国与纽兰共和国迅速和解,那么在10年之后爆发大战也不是没有可能。

总而言之,这个青年军官组织受到帝国高层的高度重视。

等到大战结束,在第一次军事改革中,准确说是国防部成立之后,该组织成为了半官方机构,也就是常说的“帝国青年军官交流社”。

在战后的那几年里,该社团对帝国的军事改革,以及现代化建设做了巨大贡献。

只是,波伊战争到来了。

要说的话,帝国卷入波伊战争其实就是“青年军官组织”的功劳,至少发挥了最关键的作用。

根据传闻,引发波伊战争的原因,是一份根本不存在的“绝密”文件。

该情报让波伊地区的领导人相信,即便到了约定的时间,忒尔共和国也不会让波伊地区独立建国。

关键还有,该情报很有可能是来自帝国的“青年军官组织”。

至于其中原因,那就不只是引发一场地区战争那么简单的了。

换个角度来看,如果波伊地区没有为了独立建国而发动战争,忒尔共和国未必会在战后迅速没落,梁夏帝国也就无法控制波沙湾南岸的产油国,并且通过一个共同的敌人,让这些产油国投入梁夏帝国的怀抱。如果没有控制波沙湾的产油国,梁夏帝国也不可能通过石油让金元成为全球贸易结算货币。

没有金融霸权,没有全球头号产油区,梁夏帝国还能称霸全球吗?

只是,帝国当局肯定不会承认是自己点燃了让忒尔共和国分崩离析的波伊战争。

到波伊战争的后期,阻止帝国撤军的同样是该组织。

不同的是,这次是为了私利,即部分青年军官认为,只有战争才能够让军人实现存在的价值。

总而言之,在第二轮军事革命开始后,青年军官组织遭到了全力打压,一度边缘化。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第三轮军事改革开始。

要说的话,还多亏了周涌涛。

虽然在成为帝国海军元帅后,周涌涛与青年军官组织脱离了关系,但是没人能否认他在青年军官心目中的地位。

当然,周涌涛着手提拔青年军官,并不是因为个人感情。

第三轮军事革命的核心,其实是增强高科技在军事上的应用,以科技手段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显然,年轻人肯定更容易接受科技带来的变化,也更加愿意采用科技手段。

关键还有,武器的进步,必然会改变战术。

在根本上,战术建立在技术之上,也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技术就有什么样的战术。比如在有了机枪之后,才有打阵地战的物资条件,坦克则催生了机械化战争,轰炸机性能提升带来了制空论。

那么,更加需要针对新式武器来探索新式战术。

毫无疑问,这依然是青年军官的强项。

也就是在这此基础之上,国防部在周涌涛的授权下,重新组建了青年军官组织,还给了青年军官大量表现机会。

丁镇南就是在此时受到重用,还认识了白华伟。

关键就是,丁镇南他们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受到重用。

白华伟受重用,还说得过去,毕竟他爹是帝国海军战神,最后大元帅,全球海军无冕之王白止战。

再说,白华伟的个人能力不算差。

那么,顺风顺水的获得提拔,也算是顺理成章。

像丁镇南这类平民军官,能在30岁之前就获得战区司令官重视,而且在战区司令部里获得高位。

毫无疑问,必须具备十分突出的才能。

还需要非常关键的贡献!

丁镇南最为突出的贡献,就是大胆的预测,下一场全球大战,不会像之前两次那样持续数年之久。

高强度与快节奏的现代战争,甚至不会给交战国完成战争动员的时间!

关键就是,在科技推动下持续提升的战略打击能力,让实力弱小、或者战备级别不够高的一方在开战后就遭到毁灭打击,而且在完成全面动员之前就被击败,或者失去反败为胜的有利条件。

当然,丁镇南提出的不止是理论。

在那几年的战略级兵棋推演当中,丁镇南击败了所有的对手,其中就有白华伟。

在最初2年里,白华伟都是丁镇南的对手。连续败给丁镇南之后,白华伟也认识到这套理论的正确性。也正是如此,白华伟在第三年成了丁镇那的搭档,开始在海军内部推广丁镇南提出的这套理论。

至于结果,暂时还说不上有多好。

不是说推广不给力,其中原因实在太多了。

首先就是,时间太短促。

从得到陆海空三军承认,到现在也就才短短的3年而已,很多由该理论推导出来的军事思想,都还没得到证实。

不过,时间其实是次要问题。

头号问题,其实是这套理论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说得直接一点,按照该理论,所有的社会活动,也就是政治、经济、文化、外交、舆论等等,都得为军事服务。

要集中全社会的力量来支持国防建设。

这可能吗?

战争时期,为生存而战,自然是无可厚非。

可是在和平时期推行军事为先的总体战略,根本行不通,至少无法让民众接受。

对政治家来说,哪怕是逢场作戏,也不会公然跟民意对着干。

用前任国防部长的话说,由丁镇南提出的这套军事理论,本质上是通过让帝国保持战争状态来保持足够的军事实力。

既然需要一直保持战争状态,为什么还要跟敌人和平相处呢?

关键还有,在丁镇南提出这套理论的时候,帝国还没有完全从波伊战争战败的阴影中走出来,至少还没有久远到让民众忘记了战争的伤痛,帝国社会上下一直在反思战争,反战思想有很大的影响力。

所幸的是,住在首辅官邸里面的是周涌涛。

要是没有周涌涛的支持,别说是理论,恐怕没几个人知道丁镇南是谁。

做为参加过上次大战的军人,而且几乎全程参与了针对纽兰共和国的作战行动,周涌涛非常清楚帝国为什么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为什么在大战后期向敌人妥协,并且接受半途而废的结果。

在根本上,就是完成动员花费了太多时间。

也可以说,完成动员本身就会导致错失交战初期的机会。

原因也很简单,帝国在进行战争动员,敌人同样会进行战争动员,所以等帝国完成战争动员,敌人也差不多完成了战争动员。双方实力都得到提升之后,那么通过战争动员获得的提高就没多大意义。

如果能够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就进入到已经完成动员的状态,才能把动员的价值发挥到极限。

丁镇南提出的这套理论,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周涌涛很清楚该理论的价值,才不遗余力的支持丁镇南。

只是,相关的工作,推进得并不是很顺利。

说得直接一点,没有来自外界的,而且非常明确的威胁,帝国的10亿民众绝对不会答应在平时施行战时制度。

不过,周涌涛也分得出轻重缓急。

在过去3年里,帝国按这套理论,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

在军事上,提高了甲类部队的战备率,而且按照大战标准搞基础建设。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在霍瓦依群岛,准确说是在霍努岛西边的十多座岛屿上,修建了大型机场,还建设了必须的基础设施。

此外,在后勤保障方面,帝国空军同样下了大功夫。

帝国空军的所有大型加油机,都是在民航客机的基础上改造而来,改造方式很简单,主要就是在货舱里面安装油箱,再增加一套加油控制系统。理论上,同型号的民航客机都能在几天之内改造成加油机。

其实,这些民航客机的货运型号,还能当成运输机使用。

别的方面,帝国空军也没有半点含糊。

比如战略航空兵的所有保障设备,都能通过运输机空运,而且基础设备能够在运抵之后直接投入使用。

哪怕是技术设备也能由随行的地勤人员与工程部队操作使用。比如使用预制件,一支排级工程部队只需要几个小时,就能搭建出一座达到甲级标准,能够为战略轰炸机提供全面维护保障的简易机库。

这些,全都是为了解决后勤保障。

民用领域,类似的战争准备就更多了。

所有在帝国注册的航运公司,以及帝国直接管理的航运企业,每年都需要组织船员进行至少1个月的军事训练,所有帝国的海员都是海军的准军事人员,在战争爆发之后能直接为海军服务。

大部分货轮的管理人员,特别是船长,几乎都是退役的海军军官。

至于这些船只,其实都在帝国海军的管理范围之内,在战争爆发之后,能立即按照相关法规强制征用。

此外就是,具有军事价值的民用船只,比如说油轮、集装箱货轮与滚装船,都严格采用军事标准。

拿滚装船来说,其货舱甲板的承载能力达到70吨,能够直接运载包括主战坦克在内的所有主战装备,而且层高不低于5米,确保能把大尺寸货物,比如空军的超视距警戒雷达直接装进去。

至于油轮,那就更加不说了。

数量相对来说比较少的成品油轮,几乎全都由帝国海军直接或者间接控制,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为海军服务。

海军在和平时期的很多补给作业,都是靠这些油轮。

当然,只有在近3年建造的船只,才采用这些强制标准。

不管怎样,这些调整的最终目的,其实就是要确保,在战争爆发之后,能最大限度的缩短完成动员的时间。

此外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爆发出足够击败敌人的战争潜力!

这些跟民间有关的工作,根本不可能做到保密。

正是如此,在短短3年之内,这套军事理论就传遍全球,受到迢曼帝国与纽兰共和国的高度重视。

其实,这也是关键所在。

所有人都认为,梁夏帝国在积极推行这套军事理论,却没几个人知道,该理论其实分成两个版本。

准确的说,是分成两步进行。

现在推广的只是第一步,而且在现阶段的主要价值,除了提升国民经济与战争动员的切合紧密度,提高完成战争动员的效率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也绝对不会承认与宣扬的作用。

战略欺骗!

当然,知道这一点的人,总共不会超过10个,白华伟就是其中之一。

没啥好奇怪的,白华伟全程参与该理论的拟定工作,而且就是他提出用该理论进行战略欺骗。

其中关键,该理论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受假想敌影响,需要根据假想敌做出调整。

简单的说,针对以迢曼帝国为首的西陆集团时,自然得争取速战速决,可是在针对以纽兰共和国为首的北孤集团时,就不能盲目的争取速战速决了,至少在当今阶段,还没有这个能力。

白华伟来这里找丁镇南,其实就与此有关。

第233章 各取所需第617章 全速突击第109章 豁然开朗第341章 刘向真出手第168章 主动后撤第326章 连番挑衅第512章 真相大白第34章 即兴发挥第89章 进退两难第227章 哮天第53章 全线溃退第610章 一席之谈第22章 远赴他乡第572章 关键之战第216章 信心十足第70章 突突突第592章 最后一根稻草第109章 豁然开朗第503章 骚扰袭击第58章 偷袭得手第42章 突然发难第168章 主动后撤第13章 遮断战术第257章 飞来横祸第48章 一锤定音第17章 先声夺人第95章 危机关头第272章 赐婚第38章 战机出逃第436章 陷阱在前第80章 飞蛾扑火第401章 血火战场第30章 帝都风暴第125章 两头兼顾序 命运的交响曲第23章 灭顶之灾第165章 独木难支第96章 战争机器启动第480章 继续推进第24章 风雨飘摇第61章 劲敌出现第129章 多手准备第102章 地面战争第80章 失之东隅第157章 公报私仇第52章 祸根第242章 死神镰刀第273章 苦命的公主第342章 前后矛盾第143章 黄粱一梦第43章 大战之局第282章 内在因素第278章 外强中干第213章 紧急回国第155章 战略海军第61章 似曾相似第558章 成功上岸第65章 前沿阵地第192章 抢先攻击第75章 实战的门槛第313章 司令官就位第621章 陨落的统帅第3章 风云际会第305章 陆军的主战场第21章 导弹威胁第614章 最后一次远征行动第58章 方向之争第140章 防不胜防第412章 妄想的和平第276章 艰巨考验第261章 两场谈判第410章 帝都风云第521章 有勇有谋第479章 策划第420章 第三套方案第249章 洛福斯的号召第498章 跟随战术第302章 狡猾的老王第57章 先驱第303章 人道主义救援第53章 自作自受第124章 最后的“飞隆”第232章 特制燃烧弹第51章 变与不变第373章 墙头草第613章 强攻的局面第148章 第一份侦查报告第110章 通宵未眠第122章 王子参战第42章 突然发难第9章 海陆分歧第265章 应景的第72章 斯文野兽第39章 内忧外困第185章 忐忑不安第610章 一席之谈第213章 恐怖的潜力第137章 现实难题第190章 援助法案第87章 防空中坚
第233章 各取所需第617章 全速突击第109章 豁然开朗第341章 刘向真出手第168章 主动后撤第326章 连番挑衅第512章 真相大白第34章 即兴发挥第89章 进退两难第227章 哮天第53章 全线溃退第610章 一席之谈第22章 远赴他乡第572章 关键之战第216章 信心十足第70章 突突突第592章 最后一根稻草第109章 豁然开朗第503章 骚扰袭击第58章 偷袭得手第42章 突然发难第168章 主动后撤第13章 遮断战术第257章 飞来横祸第48章 一锤定音第17章 先声夺人第95章 危机关头第272章 赐婚第38章 战机出逃第436章 陷阱在前第80章 飞蛾扑火第401章 血火战场第30章 帝都风暴第125章 两头兼顾序 命运的交响曲第23章 灭顶之灾第165章 独木难支第96章 战争机器启动第480章 继续推进第24章 风雨飘摇第61章 劲敌出现第129章 多手准备第102章 地面战争第80章 失之东隅第157章 公报私仇第52章 祸根第242章 死神镰刀第273章 苦命的公主第342章 前后矛盾第143章 黄粱一梦第43章 大战之局第282章 内在因素第278章 外强中干第213章 紧急回国第155章 战略海军第61章 似曾相似第558章 成功上岸第65章 前沿阵地第192章 抢先攻击第75章 实战的门槛第313章 司令官就位第621章 陨落的统帅第3章 风云际会第305章 陆军的主战场第21章 导弹威胁第614章 最后一次远征行动第58章 方向之争第140章 防不胜防第412章 妄想的和平第276章 艰巨考验第261章 两场谈判第410章 帝都风云第521章 有勇有谋第479章 策划第420章 第三套方案第249章 洛福斯的号召第498章 跟随战术第302章 狡猾的老王第57章 先驱第303章 人道主义救援第53章 自作自受第124章 最后的“飞隆”第232章 特制燃烧弹第51章 变与不变第373章 墙头草第613章 强攻的局面第148章 第一份侦查报告第110章 通宵未眠第122章 王子参战第42章 突然发难第9章 海陆分歧第265章 应景的第72章 斯文野兽第39章 内忧外困第185章 忐忑不安第610章 一席之谈第213章 恐怖的潜力第137章 现实难题第190章 援助法案第87章 防空中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