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雒阳城外静悄悄

建安元年以来,四年里,关中未有过这般大规模的兴

即便是董俷夺关中,乞活军灭鲜卑,也大都是动辄十几万的兵马,而这一次……

踏白军八万人,选锋军六万人。

再加上新安、渭南两处行营的十万人马,元戎、背嵬,以及已经在河内交锋的游奕军,董俷几乎把关中的精锐兵力抽调一空,陆陆续续的开拔,屯兵谷城一线。

于是,从谷城至阳,短短的距离中,竟屯集了二十多万大军。

当董俷看到兵马源源不断的从关中发出,也不禁生出了一种胆战心惊的感受。

这也许是他这辈子,指挥的最大一场战役。

而这一场战役的源头,竟是来自于一场和他毫无关系的大败?

“我也知道,这样做似乎划不来。其实以关中目前的情况,只需数年,我们就能有足够的力量,轻而易举的夺回阳。可是现在,我们要打一场势均力敌的大仗!”

私下里,董俷对徐庶解释:“夏侯兰这一败,若是放在往常,败了也就败了。可新皇登基,正是天下归心的大好时机,这一败也就成了许昌和长安的气运之争。如果我们就这么退回去,那么之前所使用的一切手段,终将会成为他人的笑柄。”

徐庶不以为然,“高祖当年与项羽争锋,也曾屡战屡败,但最后……”

“此一时。彼一时!”薰俷轻声道:“他们是在争天下,我们是在争皇统,听上去相似,可实际上却不一样。如今这状况,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曹操要争一个颜面,而我们要争一口气,说到底这场大战终不会有结果。”

徐庶点点头,又摇了摇头。

“不过,我也地确是想要护住皇上的面子……护住他的面子,也就是护住我们的面子。”

薰俷自嘲似地笑道:“我最讨厌这种无聊的颜面之争,可是每一次又要夹在中间。我倒是想起了一句俗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只希望这该死地动荡,能早一点结束。”

“庶,愿效死命,追随主公!”

徐庶躬身一揖。薰俷却恍若危机,站在谷城的城门楼上,向阳方向眺望。

想必此时,阿瞒也会很紧张吧……

薰俷猜错了!

曹操此刻,并不在阳。

在阳大战拉开序幕的同时,虎牢关、延津方向。同时传来了告急的文书。

特别是曹仁,面对三万精锐游奕军,手中的兵力虽然远超过了黄忠,却屡战屡败。

黄忠猛如虎!

这是曹仁在文书中所使用的词句。

把个曹操郁闷的够呛。怎么又窜出一头老虎?为什么董西平的身边,有这么多地老虎?

曹仁的文书传来不久,选锋军自河东出。

虎牢关守将夏侯惇也是一个知兵的人,从当年阳大战开始,可以说是身经百战。

但是,当张郃从淳于导手中接过了指挥权后。夏侯惇立刻感觉到压力倍增。

一个黄忠,一个张郃……

如果仅仅是这两个人的话,也就罢了。

令曹操恼怒的是,袁绍居然在这个时候突然插上来一脚。

平原郡太守宗宝发来告急文书,高览自清河郡出兵,将河水以北,隶属平原郡地七个县城攻占。如今陈兵西平昌(今山东商河西北),虎视眈眈,做出攻击态势。

曹操闻听这个消息。第一个反应就是:袁绍和董俷联手了!

说实话,曹操很想在阳。和薰俷再掰一次手腕子,看看究竟谁的手段更高明。

但问题是,青州告急,兖州告急……

鲁肃看罢了地图,不由得哀叹一声,对曹操道:“主公,只怕是公孙度完了!”

曹操一下子没反应过来,疑惑的看着鲁肃说:“这件事和公孙度,又有什么关系?”

“虽然肃尚不清楚那董俷是玩儿的什么手段,但是很明显,他只怕是已经做好了吞并幽州的准备。否则地话,袁绍不会出兵青州……不管他是想谋取空间也好,或者是和董俷联手也罢。袁绍在这个时候攻击青州,很显然是想谋求退路。”

对于鲁肃的推断,曹操半信半疑。

不过他还是决定,亲自坐镇阳,以稳定住京兆东部的局势,威慑一下袁绍。

至于阳的战事,一时半会儿结束不了。

薰俷所要面临的对手,同样也不是易与之辈,周瑜夏侯渊,包括刘备,够他难受一下。

所以,当踏白军抵达谷城的时候,曹操已经到了阳。

这让董俷很失望,他还想在这阳城外,和曹操叙叙旧,然后再来比试一番呢。

不过,有周瑜这个对手在,董俷同样不敢掉以轻心。

三国演义中,把周瑜说成了心胸狭窄之辈,更把赤壁之战的功劳,放在诸葛亮的头上。

但董俷如今已经不再相信那该死的三国演义,他更愿意相信自己地眼睛。

转眼间,天气已经开始转凉,那树叶也渐渐的变得枯黄起来,秋天不知不觉的来临了。

薰俷在谷城,屯集了十五万兵马,其中不泛有来自各行营的屯田军。

而周瑜也依阳扎营,二十万兵马排开,把京兆这么一个狭小的地带,填得满满当当。

谁也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在甫一开始的交锋中,双方各出奇谋,但很快地就发现。似乎没有施展的余地。

无他,人太多,兵营太密。

至在有些地方,已经形成了盘根错节地纠缠局面。水,一边是关中军。一边是联军。双方只要有一点点的小动作,就会立刻被对手看穿,识破。

几次小规模地作战,最终演变成了面对面地冲锋。

打了十余日,双方互有死伤。薰俷难受,同样在阳的周瑜,也非常的痛苦。

薰俷说:“我拟用火攻……”

马上就有人出来说:“不行,如今联营距离太近。即便是有大风助我,也会受到波及。”

周瑜说:“我欲掘开水,水淹谷城!”

夏侯渊就苦笑道:“掘开水,固然能水淹谷城,只怕我军也难以逃脱。”

“我兵退三十里!”

“只要我们有动作。薰西平也定然会做出反应!”

“……”

周瑜无计可施,同样的董俷也只能甘瞪着眼睛。

数十万大军,就这样在阳城外耗着,谁也不敢轻举妄动,谁也不敢抢先出手。

这时候,也许真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其他方面,不管是虎牢关还是延津,都打得热火朝天。就连庞德那边,也和刘备有过十几次的交锋。双方不分伯仲,最终打了一个平手。

反倒是阳,此刻静悄悄。

谷城大营里,董俷召集众将,一个个愁眉苦脸。

陈到很无奈的坐在一旁,原以为会有一场血拼。可谁知道会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薰俷说:“如今这情况,打不得,退不得,该如何是好?”

是啊,该如何是好?

陈到等将领,都闭着嘴巴,耷拉着脑袋,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董俷这个看似很简单地问题。

大军一动,所花费的钱粮物资。非常的巨大。

虽然说关中的底子很厚,可毕竟才安定了两年。而且用兵频繁,也有些承受不住。

想必曹操现在的情况,也是如此吧。

徐庶和庞统两人,也没有开口。两人从一进来,就盯着那大帐中央地沙盘看,表情木然。

“主公,前些日子您给我看的那些公文,能否再让我看一遍?”

薰俷让裴元绍捧着公文,交给了庞统,“士元,计将安出?”

语气中,带着浓浓的期盼,可谁晓得庞统一摇头,“没办法,想不出什么办法。”

“散会!”

薰俷气得站起来大手一挥,众人顿时作鸟兽散。

这该死的阳会战,可真是我这一辈子,打得最憋屈的一战,憋屈,憋屈!

普通地招数,对于周瑜那等人物根本就没有用。

想用奇计,有找不到下手的地方。董俷孤零零的坐在大帐中,看着沙盘苦思冥想。

不知不觉,已过三更。

睡意上来了,董俷起身准备休息。

就在这时,庞统徐庶,还有陈到突然走进了大帐。

薰俷奇怪的问道:“这么晚了,你们怎么都还不休息?跑我这里来,有什么事情?”

庞统一笑,“主公,有办法了!”

“什么有办法了?”

“统有一计,若能成功的话,可令主公不费一刀一枪,兵不刃血的夺取阳。”

薰俷的眼睛一下子亮了!

之前的疲惫,也随之被赶到了九霄云外。

他一把拉住了庞统,急切的问道:“是何计策?士元快快讲来!”

庞统笑道:“刚才我和元直叔至二人在聊天,想出了一条计策。不过此计还需要主公配合才行。”

“我配合?”

“不错!”

庞统说:“如今阳粮草,全部是从颍川经由轩辕关,大谷关和伊阙关三关而入京兆。只要能夺取了三关,阳不攻自破。”

薰俷一撇嘴,“你是要断粮道?”

“正是!”

“哈,那曹操用兵,最喜断人粮道,而且我曾在阳做过这截粮之事,他怎会没有防范?”

庞统笑道:“当年大哥你袭击酸枣,火烧粮仓地事情,小弟是听说过的。不过小弟却未曾见过大哥当年的风范,常以为憾事。如今,不如让小弟弥补一下遗憾?”

薰俷瞪着庞统,“小阿丑,有话直说,莫要拐弯抹角,我还要睡觉!”

徐庶说:“主公,士元这计策,有些凶险,只是如果能成功,的确是可以大败周瑜。”

说着话,他伏在董俷的耳边,小声的嘀咕了两句。

“这件事还是叔至无意中提及,只是主公若想实施的话,还需要一番仔细筹谋。”

薰俷斜着眼睛,看了看陈到,又看了看庞统。

徐庶刚才说的那件事情,如果计划的好了,倒也地确是有几分把握。不过也正如徐庶先前说过的那样,这件事风险很大,稍有差错,就可能会有性命之虞。

沉吟片刻,董俷抬起头问道:“叔至,你说地那个人叫什么?为何我没有一点印象?”

陈到说:“那人和我是同乡,当年黄巾之乱时,与我全家一同避难于山中,主公肯定是见过的。只是他当时年纪还小,也就是六七岁的样子……后来颍川大捷,我随主公去了凉州,但是他父子因家中还有牵挂,故而就没有同行,回汝南去了。”

“我还真的没什么印象了!”

已经是十六年前的事情了,董俷的确是一点印象都没有。

“他叫什么?”

“此人姓吕,名蒙……汝南富人(今安徽阜南),如今在曹操麾下,任大谷令。”

第419章 煮酒(一)第468章 大野泽(一)第182章 雍丘之战(一)第217章 昭宁大事记(完)第394章 十年(四)第412章 老招数第175章 惊州来人第323章 大决战(六)第55章 行路难第194章 贤士无踪,武斗丹阳第230章 飞将雄风第282章 请主公上坐第58章 刘门血案第151章 铁马金戈入梦来第101章 义真之死第84章 董卓不立危墙下第324章 大决战第366章 弹汗山(四)第243章 雒阳一夜(四)第104章 日趋严重第192章 名匠与发明家第107章 王佐才也第218章 孺子心歹毒(一)第400章 狮虎第143章 雒阳城内大宅门(一)第390章 家国天下第220章 孺子心歹毒(三)第436章 僧与帝(二)第436章 僧与帝(二)第153章 老实人发怒(一)第164章 尘埃落定第241章 雒阳一夜(二)第69章 转战青徐第247章 一动不如一静第345章 徐州一夜第355章 孙刘联盟第296章 并非那么简单(三)第276章 司马防(二)第252章 忠奸难辨第499章 决战之殇逝第405章 水淹七军(二)第73章 火烧盘龙谷(二)第474章 四猛八大锤(二)第242章 雒阳一夜(三)第227章 矫诏出,诸侯兴兵第374章 长安之乱(六)第75章 伤寒症第361章 小温侯(四)第46章 武夫无名第12章 心思(1)第280章 雒阳烽火纪(四)第100章 左中郎将第9章 擂鼓翁金锤(1)第31章 再见,姐姐第298章 鏖战(一)第211章 帝非帝,王非王第105章 父子相逢第75章 伤寒症第434章 一大步第91章 绞肉机(三)第373章 长安之乱(五)第498章 决战之一子绝杀第444章 二子分家第474章 四猛八大锤(二)第237章 戏志才之死第353章 凤雏第一谋第149章 怜香惜玉否第431章 夏侯兰(三)第195章 江东二虎臣第391章 十年(一)第53章 追悔莫及第235章 荥阳大战(一)第188章 偷得浮生半日闲第493章 铁锁横江第273章 阴谋与背叛第334章 大战起,谁是黄雀(二)第332章 曹吕联姻第196章 汉帝崩,大乱将起(一)第33章 进退维谷第270章 董卓筹谋未来(一)第198章 奔走雒阳第53章 追悔莫及第491章 蔡美人第319章 大决战(二)第24章 西部都尉(2)第306章 沙沙有心事(一)第271章 董卓筹谋未来(二)第286章 一念恶汉第141章 三丑战三英(二)第296章 并非那么简单(三)第72章 火烧盘龙谷(一)第492章 无题第125章 毒士贾诩第350章 三学纪要第396章 十年(六)第178章 武夫争雄第383章 沿着错误轨迹第412章 老招数第55章 行路难第422章 五蛮
第419章 煮酒(一)第468章 大野泽(一)第182章 雍丘之战(一)第217章 昭宁大事记(完)第394章 十年(四)第412章 老招数第175章 惊州来人第323章 大决战(六)第55章 行路难第194章 贤士无踪,武斗丹阳第230章 飞将雄风第282章 请主公上坐第58章 刘门血案第151章 铁马金戈入梦来第101章 义真之死第84章 董卓不立危墙下第324章 大决战第366章 弹汗山(四)第243章 雒阳一夜(四)第104章 日趋严重第192章 名匠与发明家第107章 王佐才也第218章 孺子心歹毒(一)第400章 狮虎第143章 雒阳城内大宅门(一)第390章 家国天下第220章 孺子心歹毒(三)第436章 僧与帝(二)第436章 僧与帝(二)第153章 老实人发怒(一)第164章 尘埃落定第241章 雒阳一夜(二)第69章 转战青徐第247章 一动不如一静第345章 徐州一夜第355章 孙刘联盟第296章 并非那么简单(三)第276章 司马防(二)第252章 忠奸难辨第499章 决战之殇逝第405章 水淹七军(二)第73章 火烧盘龙谷(二)第474章 四猛八大锤(二)第242章 雒阳一夜(三)第227章 矫诏出,诸侯兴兵第374章 长安之乱(六)第75章 伤寒症第361章 小温侯(四)第46章 武夫无名第12章 心思(1)第280章 雒阳烽火纪(四)第100章 左中郎将第9章 擂鼓翁金锤(1)第31章 再见,姐姐第298章 鏖战(一)第211章 帝非帝,王非王第105章 父子相逢第75章 伤寒症第434章 一大步第91章 绞肉机(三)第373章 长安之乱(五)第498章 决战之一子绝杀第444章 二子分家第474章 四猛八大锤(二)第237章 戏志才之死第353章 凤雏第一谋第149章 怜香惜玉否第431章 夏侯兰(三)第195章 江东二虎臣第391章 十年(一)第53章 追悔莫及第235章 荥阳大战(一)第188章 偷得浮生半日闲第493章 铁锁横江第273章 阴谋与背叛第334章 大战起,谁是黄雀(二)第332章 曹吕联姻第196章 汉帝崩,大乱将起(一)第33章 进退维谷第270章 董卓筹谋未来(一)第198章 奔走雒阳第53章 追悔莫及第491章 蔡美人第319章 大决战(二)第24章 西部都尉(2)第306章 沙沙有心事(一)第271章 董卓筹谋未来(二)第286章 一念恶汉第141章 三丑战三英(二)第296章 并非那么简单(三)第72章 火烧盘龙谷(一)第492章 无题第125章 毒士贾诩第350章 三学纪要第396章 十年(六)第178章 武夫争雄第383章 沿着错误轨迹第412章 老招数第55章 行路难第422章 五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