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节 守法(下)

“根据暂行的法典,每一个同秀才、或是如同秀才,他们的子女一出生就可以开始拿津贴。”直到现在为止,在四川和浙东推行的宪法和法律仍和最初时一样,声明这是在皇上南狩时的暂行办法。不过院会议论起这件事的时候,一个个看上去都好像完全没有想过皇上回来后又该怎么办,而对四川的同秀才来说,大明律也已经是很久远之前的事情了;浙东那边虽然才刚刚开始推行,不过同样很多年都不是根据大明律而是浙东军的军法来断案了,前年宣布要推广帝国法律后,浙东军和浙江禁海区都是一片欢腾,因为他们把这部法典视为民法,而用民法取代军法无疑意味着明军高层对保证统治区安全更有信心了。

“各府给的津贴不一样多,因为这是各府的议院自行决定的,暂行法典只是定一个大框子出来,具体给多少,怎么给都要由各府酌情处理。”这个津贴有的府给的比较多,比如叙州为了鼓励移民和生育就是每月都给,而成都是在出生时给一笔就完,夔州因为比较穷负担不起,所以是象征性地给产妇一个红包,计划等以后有钱了再提高;建昌最有意思,因为法学大师贺道宁有大笔的家产在建昌,所以他现在已经把自己视为建昌人,好像做实验一样给建昌制定了非常详尽的津贴规则,不同收入的人拿到的津贴还大不相同,失业的人的津贴是富豪的好几倍,而且当他有了稳定收入后就会下降——建昌的有钱人很多都是不在乎这几个钱的退休军阀,所以大家都给贺道宁的面子,让他的司法实验计划轻松通过。

而这些津贴理论上相当于入股,从父母手中赎买了对孩子完全的所有权——国家帮助养孩子,所以父母不能想杀就杀、想卖就卖。以后父母想出售女儿、无论是童养媳还是换亲或是其他什么的,理论上都需要官府这个“股东”同意,而官府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同意的。

“想娶四川姑娘,需要她父亲和官府的同意,官府会无条件支持姑娘的愿望,只要姑娘本人在官员面前亲口承认这是她的愿望,官府就会同意婚事。我的女儿也是帝国的国民,十八岁以后也会获得女同秀才的功名,到时候我和官府的意见是一样的,只要她喜欢,我再看看还行,大概就不会反对了。”邓名不慌不忙地冯锡范解释道,以前他也是用同样的道理打发了其他的提亲人。

“丞相也拿津贴?”冯锡范闻言大吃一惊,他到不是没听说过四川给孩子津贴一事,不过他从来没有想过邓名也会在乎这点小钱。

“只有皇帝出口成宪,是法律管不到的;而我只是皇明的丞相,不是皇帝本人,法律在我之上;作为一个军人,我也是四川成都府的如同秀才,现居住地在成都十七厅。每次选举厅长的时候我如果在就会去投票,给我的津贴我当然也会拿。”邓名笑道,前年为了不违反官员不许经商的规定,邓名把他的象牙进口公司的股份卖掉了大半,至此邓名已经完全置于法律之下,作为交换就有了完整的的公民权:“既然我拿了津贴,就要放弃对儿女婚事的独断专行,否则就是违法,就要被告罚款、甚至坐牢呐。”

女儿出生之前,邓名也想过若是将来有了女儿该怎么办?是不是应该遵照这个时代的规矩,为她认真地挑选一个看得过去的婆家,为她找一个可能会畏惧或是有求于邓家权势的夫婿。虽然四川底层百姓的婚姻已经相当自由了,不过上流社会依旧认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是正路,婚姻自由在他们看来只是因为大移民的特殊背景,是为了克服四川早期困难的权宜之计,迟早还会变回原样。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普遍现象,所以邓名也曾犹豫过。不过等女儿出生后,邓名每天在她吃奶后抱着她轻轻拍打,耐心地等待她打嗝的时候,最终下定了决心——无论如何都不妥协,如果这个社会还不赞成自由恋爱,那就去改变它;如果上流社会还不懂得为婚姻自主高声叫好,那邓名就去手把手地教他们好了。

冯锡范若有所思,邓名又补充了一句:“虽然帝国宪法还没有规定不许纳妾,不过我已经公开声明,我的儿子不许纳妾,我的女婿也一样——我的遗嘱也都写好了,并且公证过了,如果我儿子敢纳妾那就会失去我的遗产继承权;我的女婿在婚前必须签协议,如果敢纳妾就要和我女儿离婚、赔偿损失,并且放弃子女给我的女儿——还有,我规定我儿子要想继承我的遗产,就必须立下和我一样的遗嘱,而我的女婿也一样。”

看着错愕不已的冯锡范,邓名哈哈笑起来:“刚才我说过了,法律在我之上,所以无论是我儿子还是女婿,我都无法用法律去管束他们,只能靠这种协议了——话说回来,既然我的规矩是这样,冯卫士觉得我的女儿还是延平嫡子的良配吗?”

冯锡范没有立刻回答这个问题,而是思考了片刻才问道:“既然丞相不管令嫒的婚事,那别家的儿郎若是想成为丞相的东床快婿,该怎么实行呢?”

看起来冯锡范还是没有死心,不过只要对方不是搞婚姻包办,那邓名也无所谓:“比如送延平的嫡子到四川上学,现在四川有不少人家的孩子就是在上学时认识了,两情相悦,报请官府批准就成就了姻缘;将来我女儿肯定也要上学,说不定也会看上某个同学。”见冯锡范的目光闪动,邓名急忙补充道:“我可没有答应你任何事,也绝不会从中促成,我女儿要自己看得满意。”

让嫡子远离东宁去四川,似乎对争夺父亲的宠爱也不是什么好事,冯锡范思量了一番,觉得此事必须要从长计议。

看到冯锡范开始打退堂鼓了,邓名心里一块大石落地,他是一个有权势的人,也有可观的财富,所以他一定要让这个女儿和将来可能会陆续来到世上的女儿们有选择的权利。不过今天冯锡范的来访也给邓名敲了一个警钟,那就是台湾还有内讧的可能,而这种内讧可能会造成政变和清洗。

“冯卫士觉得东宁将来会永远游离于中国之外吗?”邓名觉得消除台湾内讧风险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东宁文武发觉他们争夺的东西似乎也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值钱。

“丞相此言何意?”冯锡范顿时紧张起来了。

“冯卫士可能觉得东宁会是一个向中国称臣,和朝鲜一样有着治权的藩国吧?不过依我想来,东宁和朝鲜情况不太一样,朝鲜那边真的是太穷了,环顾中国周围,恐怕除了真没有比那块更贫瘠的土地了,朝鲜国王才吃得起面条,因为白面都是我国特别赐给的。更不用说朝鲜北部的山区还那么险恶难行,气候恶劣……当初鞑虏那么贪婪,都不愿意吞并朝鲜,我猜除了日本以外,恐怕再没有别的国家会生出吞并朝鲜的心思来。”

台湾出产稻米、蔗糖,气候温暖、水源充沛,周围还有暖流鱼场,而且还地处南洋要冲,海贸获益颇丰,任何国家都不会拒绝这样一个行省的加入。

“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了,先延平王待我极厚,所以我无论如何都不会去煽动院会和东宁的矛盾,将来我觉得延平王的后代也可以考虑把东宁卖给院会,也不失为一条路嘛。”对邓名来说这确实是非常久远以后的事情,和对付晋藩的办法一样,邓名会鼓励台湾的子弟到帝国上学、服役,在帝国内部取得地位,然后慢慢推广帝国的价值观,到时候统一也就是水到渠成了——对于自己这边软实力的优势,邓名是非常有信心的,而且双方还同文同种,别人想利用民族主义抵抗都做不到。

最后还有一件事是要为郑成功做的,邓名隐约记起台湾的内讧好像导致郑成功孙子遇害:“刚才我和冯卫士明说了,我不会在延平世子的归属这个问题上有所偏袒,不过如果你们争起来了——”

冯锡范没有急匆匆地表白绝无这种可能,而是静静地等着邓名的下文。

“我希望不要出人命,因为都是国姓爷的子孙,如果长子被废,我希望他能到四川去念书,我发誓绝对不会利用长子来给东宁捣乱,而且他要是想回台湾复辟的话,我也会全力阻止他,如果你们信不过我也可以签法律协议。”

“丞相言重了。”冯锡范忍不住想辩解起来,虽然邓名的前世他最终是发动了流血政变,但此刻台湾内部的矛盾还远远没有到这一步,冯锡范想得还是如何在争宠中取得上风,而不是自相残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甲申年以后的经历来看,争位最后肯定会发展到刀兵相见,自己人杀个血流成河,然后被外人捡了便宜,从来没有一次例外。而你们现在既然动了这个心思,而延平王好像居然还不阻止,那就只好我来未雨绸缪——我这个许诺不仅对长子有效,对你们也一样,如果冯卫士你们不幸失手了,被关进大牢要治罪了。”看到冯锡范的脸色开始发白,邓名笑道:“甲申以后,内讧还真没有善终的——说远了,假如真有那一天,冯卫士可以对审你的官员说一声,就说是我说的,任何人只要肯网开一面放你们去四川,不让你们东宁内部流血,就能得到我永远的感激;而如果伤害了先延平王的骨肉和部将,那我就会感到遗憾和不快。”

第33节 固执第40节 入寇(上)第35节 表态第28节 人心第30节 大敌(下)第35节 会面(下)第19节 帝国第31节 血战(下)第47节 赎买(上)第4节 一致(上)第26节 判断(下)第27节 反攻第10节 负责(上)第46节 合营第41节 献计第47节 赎买(下)第8节 升级(下)第13节 勇气(下)第23节 波澜(上)第18节 链条第14节 初捷第36节 宿命(上)第58节 遗孤第57节 观感(下)第45节 队友(下)第8节 升级(下)第6节 事变(上)第6节 事变(下)第21节 风起(上)第28节 人心第3节 说服第5节 退兵第35节 巩固(下)第20节 万县第31节 胥吏第49节 坦承第48节 打赌第23节 波澜(下)第55节 报纸(上)第10节 爆破第4节 推荐(下)第50节 挫折第14节 弹尽(上)第41节 阻击第40节 登陆第14节 初捷第4节 平衡第34节 问候(上)第35节 捆绑第46节 证券(下)第14节 算账第2节 VIP第5节 润滑第56节 离去第38节 包抄第50节 追击(上)第54节 议和(下)第27节 合作(上)第36节 修路第27节 合作(下)第45节 队友(下)第50节 误判(下)第39节 王佐(下)第65节 援助(下)第3节 君臣第54节 投机(下)第30节 赛跑第36节 方向(上)地十七节 虚招下第18节 登陆(上)第7节 仲裁(下)第10节 决议(下)第68节 混乱(下)第26节 布防第34节 问候(上)第56节 宣战(上)第40节 登陆第59节 撤军第26节 兄弟(中)第12节 专家第48节 专利(上)第3节 君臣第56节 宣战(上)第4节 国民(上)第21节 烟雾(上)第4节 国民(下)第7节 变脸(上)第10节 锁喉(上)第22节 反正第50节 金砖第55节 敌意第13节 困兽第54节 投机(下)第34节 问候(上)第37节 报告(上)第55节 压力(下)第26节 兄弟(下)第24节 整训(上)第59节 撤军第5节 隔阂
第33节 固执第40节 入寇(上)第35节 表态第28节 人心第30节 大敌(下)第35节 会面(下)第19节 帝国第31节 血战(下)第47节 赎买(上)第4节 一致(上)第26节 判断(下)第27节 反攻第10节 负责(上)第46节 合营第41节 献计第47节 赎买(下)第8节 升级(下)第13节 勇气(下)第23节 波澜(上)第18节 链条第14节 初捷第36节 宿命(上)第58节 遗孤第57节 观感(下)第45节 队友(下)第8节 升级(下)第6节 事变(上)第6节 事变(下)第21节 风起(上)第28节 人心第3节 说服第5节 退兵第35节 巩固(下)第20节 万县第31节 胥吏第49节 坦承第48节 打赌第23节 波澜(下)第55节 报纸(上)第10节 爆破第4节 推荐(下)第50节 挫折第14节 弹尽(上)第41节 阻击第40节 登陆第14节 初捷第4节 平衡第34节 问候(上)第35节 捆绑第46节 证券(下)第14节 算账第2节 VIP第5节 润滑第56节 离去第38节 包抄第50节 追击(上)第54节 议和(下)第27节 合作(上)第36节 修路第27节 合作(下)第45节 队友(下)第50节 误判(下)第39节 王佐(下)第65节 援助(下)第3节 君臣第54节 投机(下)第30节 赛跑第36节 方向(上)地十七节 虚招下第18节 登陆(上)第7节 仲裁(下)第10节 决议(下)第68节 混乱(下)第26节 布防第34节 问候(上)第56节 宣战(上)第40节 登陆第59节 撤军第26节 兄弟(中)第12节 专家第48节 专利(上)第3节 君臣第56节 宣战(上)第4节 国民(上)第21节 烟雾(上)第4节 国民(下)第7节 变脸(上)第10节 锁喉(上)第22节 反正第50节 金砖第55节 敌意第13节 困兽第54节 投机(下)第34节 问候(上)第37节 报告(上)第55节 压力(下)第26节 兄弟(下)第24节 整训(上)第59节 撤军第5节 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