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 兖州危机

东汉末年,黄巾群起、天下大乱,董卓专权、汉室凌迟。在“讨董联盟”不欢而散之后,山东各个地方势力转而展开了激烈的兼并战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曹操借“青州黄巾军攻入兖州、州牧刘岱战死”的机会,在济北相鲍信与兖州众官员的迎立下,成为了兖州牧。此时,黄巾军声势浩大,曹操和鲍信进兵讨伐,鲍信力战而死。曹操“设奇伏,昼夜会战”,终于将黄巾军击败,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曹操收其精锐,组成军队,号“青州兵”。这些招降的黄巾军士个个身经百战,战斗力极强,至此曹操不但得到了兖州这块属于自己的地盘,而且麾下的军队也形成了很强的战斗力,成有较有实力的一路诸侯。

兼并之初,四海鼎沸,各地方势力间实力接近、不相上下,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冀州的袁绍、兖州的曹操、荆州的刘表站在了一条战线上,而幽州有实权的公孙瓒、寄居荆州境内的袁术和豫州的孙坚、徐州的陶谦站在了另一条线上,由此在山东地区形成了两大战略联盟,天下大争就此拉开。

此时,曹操控制的兖州和陶谦控制的徐州是相接境的,兖州可以吞并徐州,徐州也可以吞并兖州。兖州牧曹操和徐州牧陶谦自然也就成为了一对死敌,只是碍于形势,双方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之后的一件事情成为了兖徐战争的导火索。初平四年(193年)秋,曹操的父亲曹嵩在前往兖州曹操处的路上,为护送的陶谦部将张闿所杀。愤怒的曹操向陶谦进行了复仇性的攻击,一连攻陷十余县,进击彭城。陶谦率主力迎战,大败,逃回郯县(今山东郯城)固守。曹操军粮将尽,撤围回军。次年二月,曹操再征徐州,连破五城,略地至东海。陶谦受到曹操重创后,只得向盟友青州刺史田楷求救,田楷跟平原相刘备前往支援。刘备借助这个机会便离开田楷,归附陶谦。陶谦向东汉朝廷推荐刘备为豫州刺史,驻屯小沛,作为自己的屏藩。同年四月,曹操,命荀彧、程昱留守鄄城,自己亲率大军,再次对陶谦发动复仇攻击,夺取地盘。大军进逼琅邪郡、东海郡,所过之处大肆杀戮,一路上“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并在郯县东郊,击破刘备部队。陶谦震恐,打算逃回丹阳郡。就在此时,曹操的挚友、陈留太守张邈背叛曹操,迎接吕布,曹操只好火速退兵。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是当时的名将。《三国演义》“破关兵三英战吕布”一回中,描写其英武非常、神威天纵,虎牢关前关羽、张飞、刘备三人围攻,也未能将其战倒;后来为了自己爱慕的貂蝉,与王允合力诛杀董卓,而“凤仪亭吕布戏貂蝉”这个场景也与“楚霸王怒焚阿房宫”一并成为了“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经典,貂蝉与吕布也变成了后世所羡慕的仙侣佳偶。但是,“演义”中“三英战吕布”和“王允连环计”这两段动人的故事都是子虚乌有的,不过吕布的英勇无敌、诛杀董卓却是真有其事。《三国志》记载:吕布善弓马骑射,膂力过人,作战勇猛,特别善于率领骑兵,被喻为“飞将”。在民间也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一说。据正史记载,吕布因其勇武而被并州刺史丁原任为主簿,二人非常亲近。董卓入主洛阳后,利用吕布的贪心以及丁原对吕布的信任,以重利为诱饵通过吕布刺死丁原。董卓也非常喜欢吕布的才能,任命其为骑都尉,不久再任他为中郎将,封都亭侯。山东诸侯起兵讨董之时,吕布也曾参战,却与将领胡轸不和而被孙坚所败。董卓迫于外在的军事压力,只得胁迫献帝迁都长安。王允、士孙瑞、杨瓒等密谋暗杀董卓,拉拢吕布,并合力杀掉了董卓。董卓死后,吕布因功任职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与王允同掌朝政。董卓死后两个月,其旧部属李傕和郭汜等本想解散部队,归隐田野,途中遇贾诩献计,召集旧部,攻入京城,吕布战败,仓皇出逃。吕布先后投靠袁术、袁绍和张扬等人,均因自己为人骄纵、反复无常,而没能取得对方的信任。幸而此时,张邈在说客的鼓动下主动迎接其入主兖州,吕布才算是有了一片落脚之地。

吕布军进入兖州是曹操生死存亡的一个重要关头。当时,只有鄄城(今属山东)和东郡的范(今山东范县东南)、东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两县尚在曹操掌握之中,分别由荀彧、程昱和夏侯惇等坚守,形势异常危急。如果曹操的兖州根本为吕布所破,或者其回救而其主力军队被吕布歼灭,则曹操真的就要没有立锥之地了。《三国志·魏武帝纪》记载,曹操从徐州赶回,听说吕布屯于濮阳,认为吕布“得一州,不能据东平,断亢父、泰山之道乘险要我,而乃屯濮阳”是无能之举,遂进军围攻濮阳。后世很多史评家均认为吕布此举是个败着,其实细想起来倒也未必。吕布所统军队的精华是他的骑兵,利于开阔地的突击作战,而不适合在峡谷险山之间周旋;此外,兖州尚有三座大城没能征服、荀彧、夏侯惇等绝非等闲之辈,若冒然出动主力据曹操于兖州之外,很可能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窘境,局势反而难于控制,不如集中兵力以逸待劳,直接诱曹军决战,凭借骑兵的优势一举击破其主力,借此平定兖州全境。史实上也是相似的,吕布军与曹操军合战,吕布出动麾下骑兵直突曹军。出乎曹操意料的是对手的骑兵非常精锐,在这些精锐骑兵的冲击下青州兵的阵势动摇了,曹操在这场战斗中也受了伤,幸得手下相救才能全身而退。这就是《三国演义》上大肆渲染的“濮阳城温侯破曹操”一役。但是,曹操手下兵马本来不弱,本人又是善能用兵的人,这一场败仗到不至于使其一败涂地。曹操回到大营后,自力劳军,制备攻具,再次进攻濮阳,二军相持了百余日,蝗灾大起,双方停战,曹操军还鄄城。兴平二年(195年)春,曹操整军再战吕布,在定陶击败吕布军。五月,曹操向驻屯于钜野的吕布军薛兰、李封部主动发动攻击,吕布亲往援救,但被曹操击败,斩薛兰、李封,吕布退走。曹操驻军乘氏,得知徐州牧陶谦去世,打算夺取徐州,等夺取到徐州之后,再回军攻击吕布。谋士荀彧阻止道:“昔日高祖保有关中,光武据守河内,以其作为根本进而控制天下。如此则进可胜敌,退可休养,故而,虽有一时的困顿失败,但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将军根本在于兖州,以‘起义兵、拯救山东’为名在当地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影响。而且黄河与济水之间,是天下要冲,暂时残破,却仍可以自保,正是将军的‘关中’‘河内’,不可不先寻求它的安定。而今,已击破李封、薛兰,如果派出一支特遣部队,向东攻击陈宫,陈宫必然不敢再起西进的念头。然后,我们利用这个时间,动员所有军民,收割熟麦,储存粮秣,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攻击,就可消灭吕布。之后,跟南方的扬州缔结同盟,共同袁术,就可以控制淮河、泗水。如果不考虑吕布的威胁,即行向东攻击徐州,陶谦虽死,但州府官员迫于我方压力必将更加团结,内呼外应,一时见恐难平定。我军后方留兵太多,前方便会感到不足;后方留兵太少,势必征召人民入伍,保护城寨,则百业停顿,民众疲敝。一旦吕布乘虚而入,人心必然动摇。到时候,恐怕我们辛苦收复的城池又将丢失,将军真就无家可归了。天下事情常有取舍之抉择,而抉择的标准在于,选取重大的,放弃微小的;选取安全的,放弃危险的。观察当前形势,权衡利害,必须考虑兖州根本的稳固,才可以实施。”曹操听后深以为然,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并集中兵力与吕布会战,于巨野(今山东巨野南)大破吕布军,吕布逃往徐州投靠刘备。吕布与曹操的“兖州之争”就此告一段落。

了解三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陈留太守张邈是和曹操最有交情的人。曹操的起义兵讨董卓,张邈是最先支持他的人,曹操入主兖州也得到了张邈的鼎力支持,而在第一次进攻徐州时操又将家小托付给张邈,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张邈最终背叛了曹操呢?飞刀认为主要有两大原因:其一,早在联合讨董之时,袁绍既为盟主,有骄矜色,张邈就曾正议指责袁绍。袁绍心中很不高兴,并指使曹操杀掉张邈。而曹操并没有听从,为此还得罪了袁绍。张邈知道此事后,非常感激曹操。但随着曹操和袁绍联盟关系的确立,出于征伐徐州的需要,二者关系更是越走越近。此时张邈与吕布的交往再次得罪袁绍,因此畏惧曹操为了拉拢袁绍而将自己杀死,心不自安。其二,前任九江郡(安徽省寿县)首陈留郡人边让,曾经讽刺抨击曹操,曹操听到后,恼羞成怒,诛杀了边让跟他的妻儿。没想到边让这个人知名度很高,是当时名士的代表人物,在士大夫中影响甚大,他的死引起兖州士大夫的震恐与愤慨。曹操部属陈宫也疑心可能步边让后尘,遂跟从事中郎许汜、王楷,以及张邈的弟弟张超等人游说张邈背叛曹操。张邈本也属于士大夫行列,对于曹操诛杀边让的行为早就不满,双方一拍即合。正是公利和私心的不断作祟,使得张邈最终背叛了自己的好友。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曾评价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可见如此一个唯利是图、毫无远大目标的人,在乱世之中是很难真正有所作为的,充其量也就是个搅局人。通过这次兖州危机,曹操也悟出了威胁自己在兖州统治的不是吕布,而是他本人和他的军队。东汉社会是有平民和士大夫组成的,在张邈和吕布的叛乱中这两派势力都没能表现出太高忠诚度,甚至成为了变乱的发起者(士大夫)。若想在这样的社会中建立稳固的统治根基必须赢得二者的支持。因此,曹操吸取了教训,对自己执政和治军的策略进行了调整。首先,适当改变了对士大夫轻视的态度,对于狂妄的名士也都不在进行杀害,而是转而采取其他方式加以解决(例如,假借刘表和黄祖之手除掉狂士祢衡)。其次,约束军士、严明军纪,始终以“官军义兵”的身份出现,尽量做到不扰民、不枉杀。其三,申明法纪,奖惩公平,鼓励生产,发展农耕。这三点重大的调整,使得曹操与公孙瓒、吕布等传统军阀势力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在兖州地区形成了较为赢得民众支持的地方政权。正所谓:“天下汹汹、生灵涂炭,唯不嗜杀者得天下。”

第二十二 后记第六 商君第一 序第十六 金刚经第十六 神兵破楚第十八 吕氏春秋第十九六 韬第四 老子第七 河西之耻第二十二 史记第二 烽火戏诸侯第六 率先崛起第五 独霸西戎第五 取势第十九 仓亭之战策算法第一 孔子第十五 假道伐虢第一 序言第六 商君第十九 仓亭之战第四 大泽狂飙第九 孙子思维的新起点第十四 形格势禁第十 公孙败亡第二十三 略第十一 纵横天下第三十三三 国归晋演绎法第十二 谋心之士第十 吴子第十 兵出函谷第五 帝国反击第四 老子第十一 纵横天下第二十六 西定关中第四 大泽狂飙第二十九 南服越人第十四 泓水之战第十六 官渡之战二第十 汉中对策第十八 潍水之战第八 商鞅变法第九 桓公得位第十 兵出函谷第一 序言第十三 袁家仲氏第十六 官渡之战二第八 楚雄汉上第十 吴子策算法第十七 官渡之战三第十二 南举巴蜀第四 老子第三十二 诸葛贤相第二十八 进取汉中第九 孙子第十九 仓亭之战第七 襦葛之战第十三 袁家仲氏第五 帝国反击第十一 长勺之战第四 掘地见母第二十五 弭兵之会第十四 父子双雄第六三 家分晋第二十一 隆中对策第三十二 后记第十一 暗度陈仓第十二 春秋首霸第二十六 姬光夺位第十三 车通三川第十一 长勺之战第三三 国演义第八 商鞅变法第二 烽火戏诸侯第十四 周敦颐第三 荀子第四三 平晋乱第三十四 后记第二十六 西定关中第二十一 隆中对策第五 独霸西戎第八 定抚关中解空第二十二 后记第八 墨子第十三 奔袭大梁第二十八 进取汉中第二十 崤之战第四三 平晋乱第六三 家分晋第二十一 秦殇第十七五 羖治秦第十一 乱世之治第十一 孙膑第十一 暗度陈仓第二三 国志第十四 父子双雄
第二十二 后记第六 商君第一 序第十六 金刚经第十六 神兵破楚第十八 吕氏春秋第十九六 韬第四 老子第七 河西之耻第二十二 史记第二 烽火戏诸侯第六 率先崛起第五 独霸西戎第五 取势第十九 仓亭之战策算法第一 孔子第十五 假道伐虢第一 序言第六 商君第十九 仓亭之战第四 大泽狂飙第九 孙子思维的新起点第十四 形格势禁第十 公孙败亡第二十三 略第十一 纵横天下第三十三三 国归晋演绎法第十二 谋心之士第十 吴子第十 兵出函谷第五 帝国反击第四 老子第十一 纵横天下第二十六 西定关中第四 大泽狂飙第二十九 南服越人第十四 泓水之战第十六 官渡之战二第十 汉中对策第十八 潍水之战第八 商鞅变法第九 桓公得位第十 兵出函谷第一 序言第十三 袁家仲氏第十六 官渡之战二第八 楚雄汉上第十 吴子策算法第十七 官渡之战三第十二 南举巴蜀第四 老子第三十二 诸葛贤相第二十八 进取汉中第九 孙子第十九 仓亭之战第七 襦葛之战第十三 袁家仲氏第五 帝国反击第十一 长勺之战第四 掘地见母第二十五 弭兵之会第十四 父子双雄第六三 家分晋第二十一 隆中对策第三十二 后记第十一 暗度陈仓第十二 春秋首霸第二十六 姬光夺位第十三 车通三川第十一 长勺之战第三三 国演义第八 商鞅变法第二 烽火戏诸侯第十四 周敦颐第三 荀子第四三 平晋乱第三十四 后记第二十六 西定关中第二十一 隆中对策第五 独霸西戎第八 定抚关中解空第二十二 后记第八 墨子第十三 奔袭大梁第二十八 进取汉中第二十 崤之战第四三 平晋乱第六三 家分晋第二十一 秦殇第十七五 羖治秦第十一 乱世之治第十一 孙膑第十一 暗度陈仓第二三 国志第十四 父子双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