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 南服越人

越国位于吴国之南,为大禹【1】之苗裔,封于会稽,族人文身断发,民风悍勇。在吴楚战争期间,越国常为楚之盟国,成为吴国腋下之患。孙武就曾注意到越国对于吴国的威胁,建议吴王阖闾,若想北上图霸中原,必先征服越国,以除后患。因此,吴王阖闾在西破强楚之后,便修养军队,勤练士卒,待机伐越。吴王阖闾十八年,越王允常【2】卒,其子勾践【3】即位。翌年,阖闾鉴于越国新丧,新王年幼,缺乏作战经验,便决定乘机兴师伐越,吴越两军对阵于槜李。勾践深知吴军久经沙场,战阵娴熟,若以堂堂之阵临之,全无胜算。故其在交战之前,命士卒驱百名死囚出阵,走近吴军阵前逐一自刭。这一奇招大出吴军的意料,惊得将士目瞪口呆,心绪难定。勾践乘机挥师进攻,吴军大乱,吴王阖闾亦被越大夫灵姑浮【4】以戈击伤其趾,亡于回军途中。阖闾死后,太子夫差【7】继位,念念不忘槜李之耻,立志为父报仇,继续重用伍子胥、伯嚭【5】等一干老臣,蓄积量草,扩军备战。越王勾践得知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决定先发制人,于吴王夫差二年,由水路北上击吴。夫差闻讯,起倾国之兵十万迎战越军,双方在吴境夫椒之地相遇并展开激战。两军由白日战至夜晚仍未分胜负,伍子胥设计,选两队舟师,乘夜色各举火把,高声喊杀,自两翼冲向越军。越军以为吴军援兵大至,惊慌失措,吴军主力借势发动总攻,越军溃退,直至会稽山,被吴军团团包围。勾践只得派大夫文种【6】以重金贿赂吴重臣伯嚭,主动向吴国称臣纳贡,且割让大片土地,方才保住性命。因此战发生于吴国夫椒,故史称“夫椒之战”。

上述两个著名的战例,虽然胜者不同,战地各异,但所用的心理战术却是一般,槜李之战中,越军先是利用死囚自刭,扰乱吴军布置,摄心夺魄,为后续的正面进攻打下基础;而夫椒之战中,吴军则是利用夜色,以两翼舟师误导越军,使其误认为吴军增兵来袭,瓦解对手斗志,令其再无战心,致使越军一击即溃。势是军事领域的一个抽象的哲学概念,其含义是指军事指挥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运用自身军事实力,通过改变己方正兵与奇兵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和运动,从而造成有力的态势和强大的冲击力。然而,《道德经》中讲:“有名万物之始,无名万物之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也就是说“有”和“无”本是一体,都是深奥而莫测的,共同构成了世界的本源。应用到军事上,可理解为:军队是由有形(实体)和无形(精神)两部分组成的,且二者同等重要,军队若想保持自身的战斗力,二者缺一不可。依此二元理论,那么兵势也应分为有形和无形的两种,或者在有形和无形中具有两种表现形式。故而飞刀认为:上述的势主要是有形中的势或者是势在有形中的表现;而势在无形中则表现为其对于对手心灵的震慑力,正是这种震慑力使得敌军心生恐慌,斗志瓦解。由此可见,攻心战术在两军交锋中是何等的重要,如应用得当,真可立见奇效,以一破万。另外,国家没有一支作风过硬、训练有素的军队,主将没有一颗泰山崩于前而不惊的心灵,是很难在纷繁变化的战场上不被假象所迷惑,牢牢占据主动,从而立于不败之地的。

——————————

【1】禹,传说中国夏代的第一个君主,曾经治过洪水。

【2】允常(?~前497年),春秋时期越国的君主。

【3】勾践(生卒年不详),姒姓,名勾践,又名菼执,春秋末期越国国君。曾败于吴,屈服求和。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并于前473年灭吴,终成强国。

【4】灵姑浮(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期越国将领。

【5】夫差(前496年~前473年),春秋时期吴国末代国君,吴王阖闾之子,早年为父报仇,英气勃发,几乎灭亡越国,后来沉迷于名臣美色,反被勾践所灭。

【6】伯嚭(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期吴国佞臣。

【7】文种(?~公元前472年)也作文仲,字会、少禽,一作子禽,春秋末期楚之郢(今湖北江陵附近)人,后定居越国,春秋末期著名的谋略家。越王勾践的谋臣,和范蠡一起为勾践最终打败吴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劳。灭吴后,为勾践所不容,受赐剑自刎而死。

作者题外话:该文章于2010年4月26日,被推荐至新浪网【草根博客】,飞刀在此感谢博导老师和锐博客的推荐与支持!2010年4月27日,被收录到【新浪文化博客读书随笔栏目】,飞刀在此感谢博导老师和【文化博客_读书频道】的指点与支持!

第九 孙子第十 吴子第二十 后记第十四 周敦颐第十九 城濮之役解空第十九 城濮之役第四三 平晋乱第十四 周敦颐第四 谋形第七 襦葛之战第六三 家分晋第十三 奔袭大梁第二 秦颂第六三 家分晋第三十 北威齐晋第十六 金刚经第二十五 弭兵之会第五 北制之战第二十四 蒋干盗书第十九十 面埋伏第八 魏武挥鞭第十 管仲相齐第十一 纵横天下第十二 南举巴蜀第十五 官渡之战一第九 桓公得位第二 庙算第二十三三 国志第二十四 蒋干盗书第三十 北威齐晋第二十三三 国志第九 项羽分封第二十 后记第三 谋攻第十三 病榻论相第九 项羽分封第二十二 赵盾弑主第四 谋形第十四 形格势禁第三 谋攻第二 秦颂第二十七 孙武演兵第八 后记思维的新起点第四 谋形第二十九 相据合肥第二十四 蒋干盗书第三 谋攻第三 共叔谋逆第五 庄子第十四 泓水之战第六 率先崛起第二十 平定河北第九 齐魏争雄第二十八 进取汉中第二十 后记第三十一 卧薪尝胆第五 帝国反击第六 绝世双雄第六三 家分晋解空第二十二 史记第二十五 暂借荆州第十五 假道伐虢第十四 泓水之战第十八三 置晋君第十 管仲相齐第十五 心战井陉第四 老子第四 大泽狂飙第八 墨子第二十四 蒋干盗书第二十八 西破强楚第三十一 卧薪尝胆第十二 鬼谷子第一 孔子第五 庄子第十四 父子双雄第六 绝世双雄第二十二 赵盾弑主第十四 胡服骑射第十八三 置晋君第十三 奔袭大梁第二十三三 国志第七 巨鹿疑云第七 韩非子第十七 成皋相持第九 孙子第五 群雄逐鹿第八 墨子第三十二 诸葛贤相第二十四 邲之战第十二 鬼谷子第七 韩非子第五 庄子第六 率先崛起第四 军政形势第八 定抚关中第十二 彭城之战
第九 孙子第十 吴子第二十 后记第十四 周敦颐第十九 城濮之役解空第十九 城濮之役第四三 平晋乱第十四 周敦颐第四 谋形第七 襦葛之战第六三 家分晋第十三 奔袭大梁第二 秦颂第六三 家分晋第三十 北威齐晋第十六 金刚经第二十五 弭兵之会第五 北制之战第二十四 蒋干盗书第十九十 面埋伏第八 魏武挥鞭第十 管仲相齐第十一 纵横天下第十二 南举巴蜀第十五 官渡之战一第九 桓公得位第二 庙算第二十三三 国志第二十四 蒋干盗书第三十 北威齐晋第二十三三 国志第九 项羽分封第二十 后记第三 谋攻第十三 病榻论相第九 项羽分封第二十二 赵盾弑主第四 谋形第十四 形格势禁第三 谋攻第二 秦颂第二十七 孙武演兵第八 后记思维的新起点第四 谋形第二十九 相据合肥第二十四 蒋干盗书第三 谋攻第三 共叔谋逆第五 庄子第十四 泓水之战第六 率先崛起第二十 平定河北第九 齐魏争雄第二十八 进取汉中第二十 后记第三十一 卧薪尝胆第五 帝国反击第六 绝世双雄第六三 家分晋解空第二十二 史记第二十五 暂借荆州第十五 假道伐虢第十四 泓水之战第十八三 置晋君第十 管仲相齐第十五 心战井陉第四 老子第四 大泽狂飙第八 墨子第二十四 蒋干盗书第二十八 西破强楚第三十一 卧薪尝胆第十二 鬼谷子第一 孔子第五 庄子第十四 父子双雄第六 绝世双雄第二十二 赵盾弑主第十四 胡服骑射第十八三 置晋君第十三 奔袭大梁第二十三三 国志第七 巨鹿疑云第七 韩非子第十七 成皋相持第九 孙子第五 群雄逐鹿第八 墨子第三十二 诸葛贤相第二十四 邲之战第十二 鬼谷子第七 韩非子第五 庄子第六 率先崛起第四 军政形势第八 定抚关中第十二 彭城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