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 共叔谋逆

春秋初年,郑武公【1】之妻姜氏是申侯之女,其与武公生有两个儿子,长子名曰寤生【2】,由于出生时难产,故招致姜氏的厌恶;然而,次子段【3】生得一表人才,而深得母亲喜爱。姜氏曾多次劝武公立次子段为嗣,然而武公念及长幼有序、祖宗礼法,仍坚持立寤生为世子,同时为讨姜氏开心,以重镇共城作为段的食邑,因此,公子段又被成为“共叔”。武公死后,寤生即位作了郑国的国君,也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郑庄公。其母姜氏随即要求庄公将京城封给共叔段,耐于母亲情面,庄公只好答应。共叔段来到封邑后,私自招兵买马,并托名外出涉猎,逐日出城训练士卒,欲伺机与姜氏里应外合篡夺大位。公子吕【4】发现后,立即将此事告知庄公,认为共叔内挟母后的宠爱,外恃京城的险固,早有篡逆之心,形势已然危急。此时,庄公佯作不意,不予理会,但在私下里却开始了具有针对性的准备。在一切准备停当之后,庄公采取外松内紧的策略,假意入周,朝敬天子,诱使共叔段与姜氏谋逆,同时预伏甲兵于京城之外,趁共叔出城夺位之时,突然行动攻占京城,并向城内百姓彰示共叔段的罪行,借以获得民众的支持,进而出兵前后夹击,平定叛乱。共叔段果然上当,被庄公击败,最终众叛亲离,只得自杀。

庄公之所以没有在共叔段主动谋逆之前将其处置,主要就是因为其政敌不是别人,正是是自己的亲弟弟。共叔虽然不尊臣道,但是毕竟尚未公然叛逆,庄公如若加诛,姜氏必然从中阻挠,事情未必能成,且徒惹他人议论,不惟不义,亦是不孝。故而,庄公暂时不予理睬,任其所为,彼果恃宠而骄,在庄公离国之时,公然反叛,证据确凿,之后明正其罪,顺利成章。通过此事不难看出,庄公料事如神,手段老练,真是会家不忙,一切尽在掌中。《韩非子》【5】讲:“明主之道,虚静为宝,虚静无事,以暗现疵。”说的就是,聪明的君主不要轻易表现出自己的意愿,否则其政敌更易进行掩饰,使其行动转入地下,如此局面将难以控制。相反,君主应善于隐藏自身的意图,长于忍耐,佯作不知不觉,才能更好地看清对手,正所谓“漠然无视而不视”,只有不经意的观察,才能看清一切;同时君主也应善于隐蔽自身的行动,故作无所作为,给对手一定的空间,才能使对手放松戒备,这就是“淡然无为而无不为”,只有无法察觉的行动,方可一招制敌。作为一名优秀的政治家,在*中隐忍待机是必须具备的素质,隐忍是为了使对手放松警惕,充分表演,以现其破绽,待时机成熟,即社会舆论和民心民意均倾向于自己时,果断出手,一举而定。

——————————

【1】郑武公(?~前744年),姬姓,名掘突,春秋初年郑国国君。周幽王被杀后,与秦、晋、卫三国联军击退犬戎,受封卿士,留于洛阳执政。不久护送周平王迁都雒邑,受赏大片土地,使郑国逐渐强盛,为庄公小霸奠定了基础。

【2】郑庄公(前757~前701),姬姓,名寤生,春秋初年郑国国君,郑武公之子。曾平定其弟共叔段的叛乱,继武公之后,为周平王的卿士。后来,周平王为了削弱郑的力量,分政于虢,任虢公忌父为右卿士,由郑庄公为左卿士,于是周、郑之间发生了矛盾,双方互派人质。不久,周平王死去,继之者周桓王打算让虢公单独执政,结果双方发生争执,前707年,周桓王罢了郑庄公左卿士之职,郑庄公进行报复,不去朝见周王。桓王率领蔡国、卫国、陈国三国之师伐郑,战于褥葛,被郑军打得大败。前701年,郑庄公召齐国、卫国、宋国会盟于恶曹(今河南延津西南),几乎成为春秋初年的霸主。

【3】公叔段(生卒年不详),郑庄公同母弟,后谋夺君位,失败后自杀。

【4】公子吕(生卒年不详),春秋郑庄公时期的郑国大夫。

【5】韩非(约前281年~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韩非子》传世。

作者题外话:“共叔谋逆”,已于2009年8月6日,经“草根博缘”圈子推荐至草根名博首页“草根大讲堂”栏目,飞刀在此感谢圈子、圈主和管理员姐姐的推荐与指导!

第十八 潍水之战第九 桓公得位第十六 不战定燕第二十九 南服越人第二十一 隆中对策第二 烽火戏诸侯第十七 官渡之战三第九 项羽分封第三十二 诸葛贤相第二十 平定河北第二十一 隆中对策第十九 邯郸之战第十四 胡服骑射第十六 神兵破楚第八 商鞅变法第十二 南举巴蜀解空第十二 彭城之战演绎法第八 墨子第四 谋形第二十三 略第三十二 后记第十九 仓亭之战第二十八 西破强楚第十五 东方剧变第二十四 蒋干盗书第二十 横扫六合第二十二 赵盾弑主第二十一 秦殇第十四 形格势禁第四 掘地见母第十二 彭城之战第十六 官渡之战二第八 墨子第六 商君第七 河西之耻思维的新起点第三 共叔谋逆前言第二十一 战国策第三 共叔谋逆思维的新起点第十五 心战井陉第二十一 隆中对策第五 帝国反击第十八 潍水之战第九 桓公得位第五 北制之战第二 烽火戏诸侯第七 河西之耻第八 后记第六 率先崛起第十七五 羖治秦第十七 成皋相持第二十八 进取汉中第十一 乱世之治第三十 痛失荆州第十八 吕氏春秋第三 沙丘变乱第十 汉中对策第十八 长平大战第二十一 秦殇第七 襦葛之战第二 庙算第二十六 西定关中第十四 父子双雄第二十八 西破强楚第九 齐魏争雄第四 谋形第十二 南举巴蜀第二十 平定河北前言第十八 吕氏春秋第七 取舍第五 取势第三十二 后记第一 序第三三 国演义第四 谋形第三 沙丘变乱第二十三三 国志第二十六 姬光夺位第十七 远交近攻第三十 痛失荆州第五 取势第七 韩非子第九 桓公得位第十八 吕氏春秋第十四 泓水之战第十八 吕氏春秋第十五 心战井陉第二十二 赵盾弑主第一 序第六 发机第十七 成皋相持第二十三 略第三 荀子第十一 乱世之治
第十八 潍水之战第九 桓公得位第十六 不战定燕第二十九 南服越人第二十一 隆中对策第二 烽火戏诸侯第十七 官渡之战三第九 项羽分封第三十二 诸葛贤相第二十 平定河北第二十一 隆中对策第十九 邯郸之战第十四 胡服骑射第十六 神兵破楚第八 商鞅变法第十二 南举巴蜀解空第十二 彭城之战演绎法第八 墨子第四 谋形第二十三 略第三十二 后记第十九 仓亭之战第二十八 西破强楚第十五 东方剧变第二十四 蒋干盗书第二十 横扫六合第二十二 赵盾弑主第二十一 秦殇第十四 形格势禁第四 掘地见母第十二 彭城之战第十六 官渡之战二第八 墨子第六 商君第七 河西之耻思维的新起点第三 共叔谋逆前言第二十一 战国策第三 共叔谋逆思维的新起点第十五 心战井陉第二十一 隆中对策第五 帝国反击第十八 潍水之战第九 桓公得位第五 北制之战第二 烽火戏诸侯第七 河西之耻第八 后记第六 率先崛起第十七五 羖治秦第十七 成皋相持第二十八 进取汉中第十一 乱世之治第三十 痛失荆州第十八 吕氏春秋第三 沙丘变乱第十 汉中对策第十八 长平大战第二十一 秦殇第七 襦葛之战第二 庙算第二十六 西定关中第十四 父子双雄第二十八 西破强楚第九 齐魏争雄第四 谋形第十二 南举巴蜀第二十 平定河北前言第十八 吕氏春秋第七 取舍第五 取势第三十二 后记第一 序第三三 国演义第四 谋形第三 沙丘变乱第二十三三 国志第二十六 姬光夺位第十七 远交近攻第三十 痛失荆州第五 取势第七 韩非子第九 桓公得位第十八 吕氏春秋第十四 泓水之战第十八 吕氏春秋第十五 心战井陉第二十二 赵盾弑主第一 序第六 发机第十七 成皋相持第二十三 略第三 荀子第十一 乱世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