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 蒋干盗书

“间谍”是指从事秘密侦探工作,从敌对方或竞争对手那里刺探机密情报或是进行破坏活动,以此来使其所效力的一方有利的情报工作人员。我国古代很早就重视对于间谍的利用,春秋著名军事家孙武在总结前人作战经验的基础上,对于“谍战”做出了科学的判断,认为将帅打仗必须事先了解敌方的情况,而要准确掌握敌方的情况,不可靠鬼神,不可靠经验,“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并将间谍的有效使用看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基础。同时,孙子还在其兵法著作中通过整整一章的篇幅系统地阐述了其“用间”的具体方法与策略,并且将间谍分为五种,即“因间”、“内间”、“死间”、“生间”、“反间”。而这五种间谍中,又以“反间”最为直接有效,是“五间并入”的基础。那么“反间”究竟是怎么一种间谍或是用间手法呢?唐人杜牧曾对此进行过精辟的诠释,即“敌有间来窥我,我必先知之,或厚赂诱之,反为我用;或佯为不觉,示以伪情而纵之,则敌人之间,反为我用也”。意思就是说,敌人有奸细来刺探,我方如果发觉,或者厚礼诱惑,令其为我所用;或者假装不知,纵容他,向其提供虚假情报,让奸细成为一个有力的传话筒,用于混淆对手的视听,误导对手的决断。历史上最早使用反间计的确切记载要追溯到战国时期的齐将田单,其散布“乐毅想在齐地称王”的谣言,离间了乐毅与燕国新君的关系,瓦解燕军军心,最终以火牛阵大破燕军,克复了齐国。自此之后,“反间计”作为两军作战中最为有效的软手段之一,被历代军事指挥者所喜爱,经典战例层出不穷。但是若说起在老百姓心目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例子,恐怕还要说“群英会蒋干盗书”的故事了。

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第四十五回》中描写:赤壁大战前夕,曹操率领号称的八十三万大军,准备渡过长江,占据南方,统一华夏。当时,孙、刘双方在鲁肃和诸葛亮的撮合下决意联合抗曹,但与曹军相比兵力要少很多。然而,曹操的队伍都由北方人组成,善于马战步战,对于水战并不熟悉。曹操在征服荆州时正好招降了两员水军将领蔡瑁和张允,此二人统领荆州水师多年,虽无太多骄人的战绩,但也算得上是水军中的精英了,具有较为丰富的江河作战经验,假以时日,完全有能力为曹操训练一支精锐的水军,这就对于东吴的长江舰队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一次遭遇战中,东吴主将周瑜见对岸曹军在水中排阵,井井有条,十分在行,心中大惊,得知是蔡、张二人之功时,决意要除掉这两个心腹大患。曹操一贯爱惜人才,其知道周瑜年轻有为,是个不世出的将才,很想将其招至自己麾下。曹营谋士蒋干自称与周瑜曾是同窗好友,愿意替曹操过江劝降。曹操当即准许蒋干过江说服周瑜。周瑜见蒋干这个久已不见的老同学选择这个敏感的时候来访,对其来意也已大体明白了,决定将计就计,一个漂亮的“反间计”就开始。周瑜先是热情款待蒋干,酒席筵上,让众将作陪,炫耀武力,并规定只叙友情,不谈军事,堵住蒋干之口。少顷,周瑜又佯装大醉,约蒋干周床共眠。蒋干见周瑜不让他提及劝降之事,心中不安,想到在曹营夸下的海口,急得一时间难以入睡。他悄悄下床,见周瑜案上有一封信,偷偷拆开一看,原来是蔡瑁、张允写来,约定与周瑜里应外合,击败曹操。这时,周瑜说着梦话,翻了翻身子,吓得蒋干连忙上床。过了一会儿,忽然有人要见周瑜,周瑜起身和来人谈话,还装作故意看看蒋干是否睡熟。蒋干装作沉睡的样子,只听周瑜他们小声谈话,听不清楚,只听见提到蔡瑁、张允二人。于是蒋干对蔡瑁、张允二人和周瑜里应外合的计划确认无疑,并连夜赶回曹营,让曹操看了周瑜伪造的信件,曹操顿时火起,当即斩杀了蔡瑁、张允。等曹操冷静下来,才知中了周瑜反间之计,但一切都太迟了。只得勉强任命于禁等不习水战的本部将领临时掌管水军,至此曹军水师再也难对东吴兵舰构成有效的威胁。

谙熟三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蒋干盗书”只是一个罗贯中先生虚构的故事。但是,其中却蕴含了“反间计”成功所需的主要因素,史实中岳飞、皇太极等名将都曾成功使用过类似的方法辅助了正面战场的作战。因为间谍是己方获取对手核心机密的最主要手段,影响着指挥者的战略战术决断,左右着战局的发展,故而,谍战可谓是有别于正面作战的第二战场,具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在实战当中,我们一方面应该注重自身情报人员的培养与渗透,获取有利的情报,使我方临战时尽可能地做到知己知彼;另一方面,鉴于敌我双方都会谍报人员的相互渗透,我方应尽早识别对方间谍,并适当地加以控制与利用,通过其散布虚假情报、混淆对手视听,误导其判断,进而为己方争取时间获得战机。因此,孙武子的“反间”之计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谍战策略,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第十八 吕氏春秋第十六 金刚经第一 序第二十六 姬光夺位第二十二 史记第十八 官渡之战四第十一 孙膑第十四 父子双雄第四 掘地见母第三十二 后记第十 吴子第二十二 后记第三 共叔谋逆第四 老子第二十一 函谷封尸第二十三三 国志第十八三 置晋君第二十 后记第十一 乱世之治第十七 远交近攻第十七五 羖治秦第二十 崤之战第二十三一 鸣惊人第七 襦葛之战第三三 国演义第十七 官渡之战三第二十二 后记第二十四 蒋干盗书第十五 假道伐虢第十五 假道伐虢思维的新起点第二十九 相据合肥第二十九 相据合肥第六 绝世双雄第十五 假道伐虢第十三 病榻论相第八 商鞅变法第十 吴子第二十七 孙武演兵第二十六 西定关中第八 楚雄汉上第二十一 函谷封尸第七 取舍第二十四 蒋干盗书第一 孔子第二十五 暂借荆州第二十 后记第十二 春秋首霸第十一 孙膑第九 项羽分封第二十五 暂借荆州第十一 纵横天下第五 北制之战第六 发机第七 取舍第五 独霸西戎第二 孟子第三 沙丘变乱第六 北戎之战第三 秦国兴起第十九 仓亭之战第九 项羽分封第三 谋攻第五 群雄逐鹿第十三 车通三川第八 墨子第十一 长勺之战第十 汉中对策第二十九 相据合肥第二十一 战国策第二十九 南服越人第九 孙子第十一 长勺之战第二十三三 国志第四 掘地见母第七 巨鹿疑云第十八 官渡之战四第三十二 诸葛贤相第十六 神兵破楚第四 掘地见母第三十 北威齐晋第四 老子第八 定抚关中第十七 成皋相持第十六 骊姬乱晋第二十八 西破强楚第十 吴子第五 取势第二十六 西定关中第七 巨鹿疑云第二 秦颂演绎法第三三 国演义第二十九 南服越人第二十 平定河北第六 率先崛起第十五 东方剧变第二十三 赤壁鏖战第十二 彭城之战第十五 假道伐虢
第十八 吕氏春秋第十六 金刚经第一 序第二十六 姬光夺位第二十二 史记第十八 官渡之战四第十一 孙膑第十四 父子双雄第四 掘地见母第三十二 后记第十 吴子第二十二 后记第三 共叔谋逆第四 老子第二十一 函谷封尸第二十三三 国志第十八三 置晋君第二十 后记第十一 乱世之治第十七 远交近攻第十七五 羖治秦第二十 崤之战第二十三一 鸣惊人第七 襦葛之战第三三 国演义第十七 官渡之战三第二十二 后记第二十四 蒋干盗书第十五 假道伐虢第十五 假道伐虢思维的新起点第二十九 相据合肥第二十九 相据合肥第六 绝世双雄第十五 假道伐虢第十三 病榻论相第八 商鞅变法第十 吴子第二十七 孙武演兵第二十六 西定关中第八 楚雄汉上第二十一 函谷封尸第七 取舍第二十四 蒋干盗书第一 孔子第二十五 暂借荆州第二十 后记第十二 春秋首霸第十一 孙膑第九 项羽分封第二十五 暂借荆州第十一 纵横天下第五 北制之战第六 发机第七 取舍第五 独霸西戎第二 孟子第三 沙丘变乱第六 北戎之战第三 秦国兴起第十九 仓亭之战第九 项羽分封第三 谋攻第五 群雄逐鹿第十三 车通三川第八 墨子第十一 长勺之战第十 汉中对策第二十九 相据合肥第二十一 战国策第二十九 南服越人第九 孙子第十一 长勺之战第二十三三 国志第四 掘地见母第七 巨鹿疑云第十八 官渡之战四第三十二 诸葛贤相第十六 神兵破楚第四 掘地见母第三十 北威齐晋第四 老子第八 定抚关中第十七 成皋相持第十六 骊姬乱晋第二十八 西破强楚第十 吴子第五 取势第二十六 西定关中第七 巨鹿疑云第二 秦颂演绎法第三三 国演义第二十九 南服越人第二十 平定河北第六 率先崛起第十五 东方剧变第二十三 赤壁鏖战第十二 彭城之战第十五 假道伐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