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大漠上的合纵连横(上)

黄台吉他们如今面临的局势实际上就是两难,兴师动众的前来准备突入辽东,劫掠一番,但是面对对面的京营强军,几次三番的失败,直接打破了他们女真不满万满万无人敌的豪言。从那些逃回来的人嘴里,后金的高层也真正认识到了现代**武器的战斗力,因此他为了保证士气,还下令封口,封锁了清河谷口伏击战和刚刚那次夜袭的经过,不过他们的组织毕竟还是处于最原始的部族社会时期,就算是跟明朝学了点东西,组织力度上面根本没办法完全封锁这种消息,很快那两次失利就在八旗当中传的沸沸扬扬。

士兵们知道了这些事情,有的人是怒火冲天,要找人报仇,不过后金高层对于击败明军却没有任何把握,毕竟在那种战争当中,对方根本就是子弹来换他们战士的生命,只要有足够的子弹,他们上去多少人都不够死的。

就如就此退兵的话,努尔哈赤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威望就会被彻底打破,现在他们爱新觉罗家的力量虽然大,不过在女真当中未必就没有其他的野心家,就像是被俘虏的那位阿敏,就时时刻刻不忘自立。

“议和?这种事情能行吗?现在大明朝可不同于南宋,他们对任何议和之举都是极其敏感,任何人敢于提起议和,都是卖国!”

徐鸿儒笑道:“议和或许不可以,不过求和呢?”

“什么?”黄台吉说道:“求和?这样的话,我们大金汗国的颜面可就要扫地了!”

徐鸿儒冷笑道:“命都保不住了,还谈什么颜面?四贝勒,说实话如今跟大明相比,无论是军力国力都是相差甚远,想要什么积小胜为大胜,拖垮大明,根本不可能,到时候最先垮掉的可能是大金!有一件事情,四贝勒或许还不知道,明朝人在山海关训练了的十万新兵已经成军,并且驻扎到了沈阳,那是完全跟对面的第三师和第一师104团一样的纯火器军队。”

黄台吉皱了皱眉头,说道:“十万大军驻扎沈阳?沈阳原本就不是什么大地方,这十万人人吃马嚼的,沈阳能够供养这么多人吗?而且纯火器军队的消耗更是巨大,这消息会不会只是他们放出来的烟雾?”

黄台吉明白,如果很有十万这样的军队驻扎辽东,那么他们就别想再辽东再有什么作为了,他们八旗军也不过是五六万人,而且野战的战斗力还比不上人家,对方虽然在机动能力方面有所不如,如果步步紧逼的话,他们也只能钻进山林,狩猎为生了。

想到这里,黄台吉不禁苦笑,原本几万人的部落,还能够狩猎为生,不过如今女真人跟汉人学习,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变成了一个耕牧俱全的民族,人口更是翻了几番,辽东的山林虽然富饶,却也养活不了这么多的人口。

徐鸿儒冷笑道:“根据我们白莲教人士的观察,枢密院编练的新军,为了防止军将贪墨,供给都是统一采购补给的,而且从京城出山海关直达沈阳的火车已经修到了,正在向铁岭这边延伸,有了这种东西,千万吨的货物,从京城出发到沈阳不需要两天的时间,而且途中没有任何漂没!”

黄台吉眉头皱得更紧了,对明朝了解的越多,就感觉这个庞然大物越无法匹敌,火车这种东西他也曾经听说过,却没当回事,不过现在被徐鸿儒挑出了它的用途,以黄台吉的眼光自然看得出其中的战略价值。

黄台吉苦笑道:“当年我们大金刚刚成立之时,也算是强盛一时,草原上科尔沁、喀尔喀诸部都前来觐见,怎么不过四五年的时间,大金铁骑在面对明军的时候居然也无法匹敌!”

“那是因为自从那种先进的火枪火炮出现之后,骑兵已经不再是战场之王,在战场上真正能够主导战局的变成了火炮,火炮……那种巨大的威力可以轻易地摧毁任何所谓的‘铁骑’。”徐鸿儒苦笑道:“四贝勒,你应该跟我一样对此有所感触吧!”

黄台吉叹道:“之前经历过,自然有所感触,那些事情我不想再提,徐先生有什么提议就尽管说吧!”

徐鸿儒说道:“求和,称臣,什么虚名都可以给他们,不过应该最大限度地保留自己的自主权,其他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应,当然战国之时就有合纵连横之策,如今在这明朝北疆当中,同样算是战乱时代,大明可以作为西方强秦,大金便如还有一拼之力的赵国,而草原上林丹汗以及漠北蒙古诸部,不过只是俎上之肉,如果给明朝他们一段时间,横扫大漠,绝对不是问题,不过如果现在能够将蒙古人全部联络起来,多方突进,也能够给明朝带来不小的麻烦!”

黄台吉虽然是女真人当中的聪明人,不过也并没有多少学问,与他们接触的汉人大部分都是辽东的军将,也没有多高的文化水平,对于汉人三国演义当中的奇谋妙计,他倒是知道一些,不过说起上古先秦时代的纵横捭阖,他可就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了,徐鸿儒只好先向他介绍了一下苏秦张仪当时的做法。

“你的意思是我们进行合纵,联合所有的蒙古人……”只是黄台吉刚刚说完,就发现自己的方略是多么的荒谬,蒙古人是什么人?那是以狼为图腾,强者为尊的一群人,说不好听的,那就是毫无信义,奉行“胜利之不受谴责”那一套东西,除非打败他们,否则联合他们,很容易被他们从后面捅一刀子。

而此时徐鸿儒也说道:“恰恰相反,我们就算是能够联合这些蒙古人,也只是给明朝带来一点麻烦而已,如今明朝的核心在于京津地区和北海,那里的工业源源不断地给明朝人供应着火炮和枪支,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他们才能够发挥出强大的战斗能力,有着这些工业区的支持,他们可以轻易地将我们赶出大明疆域,他们甚至会占领草原,到时候无论是蒙古人还是大金都会很惨,按照明朝人的做法,他们或许不会灭族,不过迁民内附,以汉人的文化教育你们,让你们变成汉人,到时候你们的传统也就不亡自亡了!”

“那么连横之策又是如何?”黄台吉说道:“连横之策又能够如何?”

徐鸿儒说道:“连横之策,便是背靠大明,以大明为师,学习他们的工业、军制,而且大明对我们并没有多大的戒心,只是因为老汗劫掠了抚顺,明廷皇帝这才震怒发兵,如果我们俯首称臣,相信他们一定不会苛责,这样我们就有了难得的发展机会,而辽东这里煤铁资源丰富,在这里建了一个像滦河一带的联合矿业一样的冶铁炼钢的工业,到时候发展起来,我们未必就不如明廷!”

说到这里,黄台吉却皱了皱眉头,他们后金如今的八旗体制,说白了就是一种劫掠体制,说道建设发展,那都是汉人的本事,他们就算是这样学着做,还能够做得比汉人好?而且如今八旗将领都是在这种体制之下的受益之人,如果变更的话,能有几个人支持他?

黄台吉此时也没心思再看校场上八旗健儿纵横驰骋,心里寻思着,如果不这么做,手里没枪没炮,就算是投靠了明朝人,明朝人给他们***支弹药,那也是他人手中的一把利刃,只是这样改制的话,自己的父汗会同意吗?八旗制度可是他的得意之作,他父汗是一个固执而且暴虐的人,他会允许别人变更他的制度吗,别说是改制,就算是第一步求和,努尔哈赤也未必会同意,如果等到他逝世,那么大金还能剩下什么?

黄台吉叹道:“徐先生所言的确是强国良策,不过一切都得从求和开始,父汗他……”

对于劝服那个固执的父汗,黄台吉的确是没多大的信心,不过无论如何,他都要试一试。

努尔哈赤的大帐,是一种真正使用了泥金工艺制成的大帐,也是因为有了那些汉人工匠他才有这种本事,虽然天色已晚了,不过努尔哈赤的大帐当中仍然透出了丝丝光芒,那是上好的牛油蜡烛的光芒。

作为努尔哈赤器重的儿子,黄台吉觐见努尔哈赤自然不需要太多的繁文缛节,而此时努尔哈赤正在一幅地图上努力地寻找着突破点,这幅地图还是从明朝人那里买来的东西,那是联合矿业北海矿业等采矿公司用于勘探的民用版本,相比军用的地图,自然是要粗略了一些,只是在矿产所在地标注得比较精细,不过对于后金人来说,这种地图已经是极其细致的了。

“父汗……”黄台吉端着一杯参茶来到了努尔哈赤房里,辽东虽然产人参,不过他们却不怎么会制参茶,只是因为有了那些汉人,他们才能有热腾腾的参茶。

第四十九章 暗潮汹涌(上)第六十四章 黄粱一梦为君王(一)第四十六章 博弈(一)第四十四章 不是人间富贵花第十一章 壮岁旌旗拥万夫(中)第四十九章 大漠上的合纵连横(下)第五十五章 识时务的办报人第九章 技术入股第五十一章 暗流涌动(下)第二章 朱家有女(中)第七十二章 诸子重兴(下)第十二章 南洋剧变(下)第三十三章 北海攻略第四十九章 博弈(四)第七十二章 诸子重兴(下)第五章 以贸易之名第十七章 北海擒龙(中)第八章 议会政治(中)第四十四章 铁路公司(中)第二十九章 烽火连三月(中)第六十三章 就藩之议(中)第三章 道法行第六十二章 就藩之议(上)第二十章 乔家大院第十六章 北海擒龙(上)第二十五章 混血老唐第四十七章 军力对比(下)第一章 福王世子第五章 三皇炮锤第五章 我恨君生迟(中)第三十章 亲征辽东(中)第五十章 暗潮汹涌(中)第五章 以贸易之名第五十一章 博弈(六)第五十八章 图穷匕见(上)第七十章 诸子重兴(上)第三十二章 献土百万顷(中)第五十七章 建州叶赫第五十六章 徐鸿儒的野望第四十九章 大漠上的合纵连横(下)第三十五章 进京面圣(中)第七十一章 诸子重兴(中)第十九章 兄弟阋于墙(上)第五十八章 图穷匕见(上)第五十三章 围堵和分裂(下)第七章 新大陆第六十四章 黄粱一梦为君王(一)第二十六章 七大恨(上)第五十二章 山东变局(上)第十四章 高筑墙广积粮(中)第九章 北海之变(下)第二十二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上)第四十六章 百日大旱(上)第一章 以权换税(上)第二十一章 兄弟阋于墙(下)第六十三章 揭竿而起(下)第三章 道法行第四十九章 大漠上的合纵连横(下)第七十章 诸子重兴(上)第二十七章 七大恨(中)第五章 以贸易之名第二十九章 烽火连三月(中)第十八章 徐光启的圣人梦第六十三章 就藩之议(中)第四十二章 东林贱人(下)第五十五章 国家农场(下)第四章 九千岁第十章 壮岁旌旗拥万夫(上)第二章 智脑婉儿第三十三章 献土百万顷(下)第九章 藩王改制第一章 雨中秋第九章 议会政治(下)第四十七章 百日大旱(中)第二十四章 短命皇帝(续)第三十七章 前所未见的福利第五章 枢密院(中)第三十一章 亲征辽东(下)第二十八章 烽火连三月(上)第五十五章 识时务的办报人第二十四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下)第五十九章 回京前第十八章 徐光启的圣人梦第二十三章 合作联姻第七十五章 儒道之争(下)第五十四章 山东变局(下)第二十八章 来自女真的威胁第四十六章 百日大旱(上)第二十九章 烽火连三月(中)第二十一章 兄弟阋于墙(下)第三十五章 开府建牙第六十章 图穷匕见(下)第四十五章 铁路公司(下)第三十九章 新局面(下)第五十九章 图穷匕见(中)第三十三章 献土百万顷(下)第三十七章 新局面(上)第十章 南洋剧变(上)第五十五章 国家农场(下)第四十五章 改变的梃击案
第四十九章 暗潮汹涌(上)第六十四章 黄粱一梦为君王(一)第四十六章 博弈(一)第四十四章 不是人间富贵花第十一章 壮岁旌旗拥万夫(中)第四十九章 大漠上的合纵连横(下)第五十五章 识时务的办报人第九章 技术入股第五十一章 暗流涌动(下)第二章 朱家有女(中)第七十二章 诸子重兴(下)第十二章 南洋剧变(下)第三十三章 北海攻略第四十九章 博弈(四)第七十二章 诸子重兴(下)第五章 以贸易之名第十七章 北海擒龙(中)第八章 议会政治(中)第四十四章 铁路公司(中)第二十九章 烽火连三月(中)第六十三章 就藩之议(中)第三章 道法行第六十二章 就藩之议(上)第二十章 乔家大院第十六章 北海擒龙(上)第二十五章 混血老唐第四十七章 军力对比(下)第一章 福王世子第五章 三皇炮锤第五章 我恨君生迟(中)第三十章 亲征辽东(中)第五十章 暗潮汹涌(中)第五章 以贸易之名第五十一章 博弈(六)第五十八章 图穷匕见(上)第七十章 诸子重兴(上)第三十二章 献土百万顷(中)第五十七章 建州叶赫第五十六章 徐鸿儒的野望第四十九章 大漠上的合纵连横(下)第三十五章 进京面圣(中)第七十一章 诸子重兴(中)第十九章 兄弟阋于墙(上)第五十八章 图穷匕见(上)第五十三章 围堵和分裂(下)第七章 新大陆第六十四章 黄粱一梦为君王(一)第二十六章 七大恨(上)第五十二章 山东变局(上)第十四章 高筑墙广积粮(中)第九章 北海之变(下)第二十二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上)第四十六章 百日大旱(上)第一章 以权换税(上)第二十一章 兄弟阋于墙(下)第六十三章 揭竿而起(下)第三章 道法行第四十九章 大漠上的合纵连横(下)第七十章 诸子重兴(上)第二十七章 七大恨(中)第五章 以贸易之名第二十九章 烽火连三月(中)第十八章 徐光启的圣人梦第六十三章 就藩之议(中)第四十二章 东林贱人(下)第五十五章 国家农场(下)第四章 九千岁第十章 壮岁旌旗拥万夫(上)第二章 智脑婉儿第三十三章 献土百万顷(下)第九章 藩王改制第一章 雨中秋第九章 议会政治(下)第四十七章 百日大旱(中)第二十四章 短命皇帝(续)第三十七章 前所未见的福利第五章 枢密院(中)第三十一章 亲征辽东(下)第二十八章 烽火连三月(上)第五十五章 识时务的办报人第二十四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下)第五十九章 回京前第十八章 徐光启的圣人梦第二十三章 合作联姻第七十五章 儒道之争(下)第五十四章 山东变局(下)第二十八章 来自女真的威胁第四十六章 百日大旱(上)第二十九章 烽火连三月(中)第二十一章 兄弟阋于墙(下)第三十五章 开府建牙第六十章 图穷匕见(下)第四十五章 铁路公司(下)第三十九章 新局面(下)第五十九章 图穷匕见(中)第三十三章 献土百万顷(下)第三十七章 新局面(上)第十章 南洋剧变(上)第五十五章 国家农场(下)第四十五章 改变的梃击案